阅读理解能力的层级特征及教学优化策略

2022-03-10 06:19刘汝国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22年1期
关键词:阅读理解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刘汝国

[摘 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形成阅读思维和阅读习惯以及发展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途径。阅读理解能力分为认读能力、理解能力、赏析能力以及研读能力四个层级,它们组成阅读理解的整体,既不断递进又相互影响。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理解阅读层级的不同特点,而且要根据它们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在課堂上,教师可通过创设阅读情境、开展群文阅读、梳理阅读主旨、增加实践活动等策略,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文本,发展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关键词]阅读理解;层级特征;教学策略;群文阅读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2)01-0045-03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关键一环,是培养学生阅读意识、阅读能力的重要渠道。阅读能提高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感知能力,为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奠定基础。基于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阅读能力,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实际需求,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将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和提升真正落到实处。

阅读理解能力的形成是渐进的、递升的,它的提升过程有着明显的层级特征。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只有符合层级特征,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训练活动,才能事半功倍,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我们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就此问题进行了探究与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阅读理解能力的层级特征

阅读理解能力是一种综合性较强的能力,既包括对字、词、句、段、篇的感受、理解能力,又包括对语言信息的提取、综合、分析、运用等能力。这些因素互相融合、渗透,它们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阅读理解能力的发展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发展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一般来说,人们把阅读理解能力划分为以下四个层级。首先,认读能力。所谓认读能力,主要指的是学生对阅读内容的感知能力,涉及多个方面的内容,如生字的字音、字形的认识、文章的朗读,同时还要掌握字词的基本含义等。这一能力看似简单,实则不然。它是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培养的基础。在教学中,教师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来不断发展学生的认读能力。其次,理解能力。理解能力是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核心,要求学生能够对阅读内容有一个初步的把握和认知,并对其进行综合、分析、归纳。对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他们认知能力不高、生活经验有限,只要求他们具有初步的理解和感知能力即可。其三,赏析能力。赏析能力主要指的是鉴赏和评价文本的能力,要求学生对文本主旨及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等进行剖析和评价。文本主题、文本结构、作者思想、写作风格等有着较强的主观特征,在阅读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赏析。最后,研读能力。研读能力是阅读理解能力的最高层级,偏向创造性能力,主要是指根据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和把握,归纳出个人的观点或者心得体会,甚至能够对文本质疑、批判,进而逐步形成总结全文、得出观点的能力。

阅读理解能力的认读、理解、赏析、研读这四个能力层级,由感性到理性、由现象到本质、由初级到高级,符合人类认识事物的基本规律。语文教学实践只有尊重这一规律,才能真正科学有效地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阅读能力层级在语文教学中的实践价值

任何一种教学理念的提出,都有它的实践价值与教学意义。阅读理解能力的层级特征告诉我们,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有着一定的规律,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去遵循,这样才能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阅读理解能力的层级特征契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具有不可逾越的规定性。阅读理解能力的层级特征是学生学习心理特征的综合反映,是学生年龄成长特点在学习领域的反映,需要我们语文教师敏锐地把握和积极应对。阅读过程中的认读、理解、赏析、研读这四种能力层级,反映了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的能力形成、发展特点,正好与阅读教学的过程相契合,在教学中更是不可逾越的、不可颠倒的。由于小学生知识积淀、认知经验、社会阅历有限,所以阅读理解能力的形成必须按部就班,各环节既不可或缺,也不可超越,前一个环节的训练与掌握为后一个环节的训练打下基础。尤其是低年级的阅读教学,这种特点更为明显。例如,对统编教材中文言文的教学,在《南辕北辙》《守株待兔》《精卫填海》《囊萤夜读》《铁杵成针》等篇目的阅读教学中,“辕”“辙”“囊”“杵”等字词的认读学习是基础,不可省略。文言文中有许多字词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认读、书写、理解都要逐一落实。如果省略了认读环节,后面的训练就无法进行。只有理解了难字难词,才能理解、疏通文本句段,弄懂文意,厘清层次,才能进行阅读理解能力的训练。认读能力、理解能力是阅读中的最基本能力。如果省略这两个方面的能力训练,赏析能力、研读能力就无从谈起,就成了空中楼阁。赏析能力、研读能力的培养大多时候要透过文本,分析揣摩文本背后的含义。这些精短的文言文,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精品,蕴含着丰富的人生意义。《南辕北辙》告诉我们:行动和预设的方向相反,就不可能成功,就会丧失干事创业的有利时机和条件;《守株待兔》启示我们:天上不会掉馅饼,幸福生活是干出来的,等、靠、要是不可取的;《精卫填海》告诉我们,要干成大事就必须坚持不懈,努力奋斗;《囊萤夜读》《铁杵成针》启示学生:只有克服困难,刻苦学习,持之以恒,才能学有所成。要让学生领悟这些道理,需要学生的赏析能力和研读能力来支撑。

可见,阅读理解能力的层级特征十分重要。教学中,教师既要按照不同的能力层级展开引导,不可省略,不可超越,一步一步地进行教学实践,又要把四个能力层级看作一个整体,它们相互促进、相互推动,不可片面地、简单地进行某一方面的实践,这样才能使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不断提升。

三、实现阅读理解能力提升的策略

(一)创设阅读情境,培养审美鉴赏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审美观念和鉴赏能力的重要阶段。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审美观念和鉴赏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阅读过程获得美的享受。为了进一步达成这一目标,教师可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阅读情境,让学生获得更加真实的体验,产生情感共鸣,对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语文教材的选文非常广泛,内容涉及古今中外。这些选文的内容大多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存在一定距离。例如,南方的学生对北方的事物不熟悉,北方的学生对南方的生活很陌生,同时学生对国外的情况不了解,这些对学生理解文本造成了一定的困难。随着现代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媒体手段的普及,大量的教学资源开阔了学生的学习视野,这些问题有了很好的解决途径。

例如,在教学《登鹳雀楼》这一课的时候,考虑到班上大部分学生都未曾领略过黄河的风采,如果仅凭教师口头讲述,就无法达到预期的目标。对此,教师借助现代教学设备,为学生展示与黄河相关的图片,播放与黄河相关的视频。教师予以引导:“同学们喜欢旅游吗?这节课老师就带领大家一睹黄河的真面目,好不好呀?”同时,呈现出与黄河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清晰地看到黄河,感受黄河的波涛汹涌和雄浑气势,从而对“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有更加真实的体验,体会诗人在黄河面前所产生的情感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人生追求。这样情境的创设,让学生不仅获得美的体验,而且明白何为美,如何鉴赏美。

可见,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體技术为学生创设更加真实、生动的阅读情境,让学生全身心融入文本中,更好地进行审美鉴赏体验,从而为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开展群文阅读,增强阅读体验

在新课改不断深化的背景下,阅读教学出现了许多新的教学模式、方法,群文阅读就是其中的一种。它凭借着自身的优势获得了广大语文教师的认可。群文阅读打破了以往单篇教学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多篇文本,在帮助学生获得全新阅读体验的同时,不断提升学生的阅读效率,为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创造有利条件。这里要强调的是,展开群文阅读教学,教师要进行前期加工,如群文的筛选与组织、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实施的评价等。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学的质量,否则,群文阅读就只是赶时髦的形式而已,热闹一阵后就悄无声息了。

例如,在教学《动物王国开大会》这一课的时候,考虑到课文主要描述的对象是小动物,为此教师引入同是描述小动物的文章——《小猴子下山》,让学生自主阅读,比较、思考它们的异同点。当学生阅读后,教师围绕文本内容,抛出引导性的问题:“小猴子与狗熊有何相同特点?小猴子有什么缺点?狗熊又有什么缺点?小猴子和狗熊要怎么改正自身的缺点呢?”这样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在思考过程中提高自身的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学生回答完毕后,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带领学生进入下一个环节,进行总结。例如,“小猴子的缺点是丢三落四。同学们认为小猴子应当如何改掉自己丢三落四的坏毛病呢?”这样,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阅读的主人,把握阅读文本的主旨。

可见,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实际教学的内容,组织学生开展群文阅读活动,增加学生的阅读量,让学生获得不一样的体验,这样能有效促进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

(三)梳理阅读主旨,对文本再创造

为了提高学生的研读能力,教师要将教学重点转移到文本评价以及再创造等方面,在指导学生概括文本主旨,把握文本结构的同时,让学生对文本进行再创造。具体来说,就是要让学生在梳理和归纳阅读主题的基础上,谈谈自己对文本的评价。

例如,在教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可让学生分析作者为何以《“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为题目,边阅读边分析。当学生对文本内容有了相对全面的理解和把握后,教师给学生提供充裕的时间,让学生试着梳理和归纳文本的内容,并说说文中写得好的地方,这样能全面地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然后,教师抛出以下问题:“作者是如何描写‘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否也经历过这样的事情?能和大家分享吗?”这样通过由浅至深、循序渐进的引导,让学生逐步深入文本中,在把握文本主旨的同时,学会对文本进行评价和再创造。

可见,在阅读教学中,当学生对文章有大致的理解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体悟,从而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形成自己的见解和感悟。

(四)增加实践活动,实现阅读拓展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成长发展的重要阶段,他们犹如一棵棵成长的树苗一样,教师不应采取强制性的措施来约束学生,而是要为他们创造一个自由的阅读环境,让学生广泛涉猎。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还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促使学生逐步完善自我,不断成长。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图书拥有量的不断增加、学校生均图书的全面达标、社区图书室的不断普及等,为学生开展阅读实践、拓宽阅读视野提供了基本条件。

例如,在教学习作“推荐一本书”的时候,教师可转变形式,组织学生开展以“推荐一本书”为主题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从家中带来一本让自己印象最深刻或者最喜欢的书,谈谈推荐这本书的理由。当分享完毕后,和其他同学交换阅读,并且将自己阅读的心得体会记录下来,最后以作文的形式呈现出来。学生对这一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纷纷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其中,有一个学生是这样介绍的:“‘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阅读了不少的书。今天,我要向大家推荐的书叫《爱心树》。这本书虽然没有精美的插图,但是它的内容极其丰富,深深地吸引着我。那是发生在一个小孩和一棵果树之间的故事……”

可见,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适当组织学生开展阅读实践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让学生投入到文本阅读中,使学生切实感受到阅读的魅力,从而爱上阅读。

总而言之,阅读理解能力有不同的层级,即认读能力、理解能力、赏析能力以及研读能力,它们组成阅读理解的整体,既不断递进又相互影响。作为语文教师,应正确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的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在课堂上,教师可通过创设阅读情境、开展群文阅读、梳理阅读主旨、增加实践活动等策略,引导学生不断地阅读文本,促进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 参 考 文 献 ]

[1] 江文龙. 仿金圣叹注,效古人文思:小说批注阅读教学新方法[J]. 语文建设, 2018(26):18-20.

[2] 赵方红. 以层级阅读促理解能力提升:小学高年级古诗词阅读教学探索[J]. 语文建设, 2015(13):70-74.

[3] 罗丹.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生阅读学业成就评价研究[J]. 语文建设, 2019(02):69-72.

(责编 韦 雄)

3990500338217

猜你喜欢
阅读理解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巧用单元课文整合有效实施群文阅读
新高考改革下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微课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导学探究
享受群文阅读 提升语文素养
刍议英语阅读理解讲评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