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勇 牛晓
(1.重庆市两江新区教育发展研究院,401120;2.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400015)
随着《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2022年版)》]颁布实施,各地再次推动了体育课程改革。在教学实践中,体育教师应及时转变观念,思考如何教、如何引导学生学会的问题。此外,在课堂上还应设计体现竞赛功能的比赛内容。
《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了“教会、勤练、常赛”这一教学理念,这一理念既是体育课堂教学的实施准则,也是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标准。如何全面把握其内涵与要求,使之成为常态化、规范化、系统化的教学组织策略;如何提高认识,走出误区,在新时代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学改革中对其有更精准的定位与更有效的操作等一系列问题既是深化体育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体育课堂革命的崭新契机。本文以水平三《快速跑及体能练习》为例,呈现观点与案例。
“教会、勤练、常赛”是体育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指标。优质体育课堂应要体现相应的系统化组织,促使学生在“学、练、赛”活动中积极参与、获取知识、形成能力。作为一线教师,要全面落实“教会、勤练、常赛”理念,需深入研究《课程标准(2022年版)》精神,对“教会、勤练、常赛”的内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教会”即是遵循体育教育规律,解决什么都教、什么都没有学会的问题,采用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分层教学的方式,教会学生体育与健康的知识、技能和方法,促使其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为健康而幸福的人生奠基,为运动竞赛护航。它有3个递进的标志,即理解、掌握、运用,具体表现为“四能”,即能记住、能说出、能做出、能运用。
“勤练”即是帮助学生养成锻炼的习惯,把握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合理安排练习密度和运动强度。“练得多与练得好:‘多’是对于练习的数量而言,就是要求练习的次数多,课堂上练习时间安排要尽可能充足,校内要确保体育课、大课间、课外体育活动按时正常地开展,校外以体育家庭锻炼为主,尽可能达到每天校内外锻炼各1小时。‘好’是对于练习的质量而言,就是要求练习的质量高,动作准确,强度到位,形式多样。[1]”
“常赛”即是根据学生乐于表现的心理,以游戏竞赛的方式充分满足学生的运动需求,在赛中巩固学生所学知识与技能、形式与方法,规范其行为,培养其品德,发展其体能。教师应经常组织开展比赛活动,让比赛成为常态内容,充分挖掘比赛的育人功能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价值,做到人人赛、课课赛、层层赛及周周赛、月月赛、年年赛等。课堂上比赛的内容可以是单项的正式竞技比赛,也可以是选拔赛、争霸赛,还可以是组织趣味性的全员比赛等。另外,“人人赛”突出全员性,“课课赛”体现激励性,“层层赛”强调选拔性,充分发挥好“以赛导学、以赛代练、以赛促评”的功能。
依据《课程标准(2022年版)》,基于“教会、勤练、常赛”教学理念,以田径类运动水平三(五年级)《快速跑及体能练习》为例,呈现课例(表1)。
表1 水平三(五年级)《快速跑及体能练习》课例
续表
“教会、勤练、常赛”在实施中要把握好以下5个“一定”。
一是一定要明确《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其提出的各项要求,领会其精神,把握其方向,切实做好课堂转型。
二是一定要精准把握“教会、勤练、常赛”的度。依据学生身心发展和教材特点,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教育的规律以及运动技能形成规律开展相应的“学、练、赛”。“教会”最终程度是达到能用、会用,而不是简单掌握知识与技能,过程是系统的、递近的,组织是多样的。“勤练”要有量化和质性的要求,但不能片面追求大强度、大密度。“常赛”也不是经常参加竞技比赛,而是以游戏竞赛的方式,提供更多时间让学生进行充分练习,巩固和运用所学运动知识与技能,参与形式多样的展示或比赛。
三是一定要创设多种复杂的运动情境,设计完整的“学、练、赛”活动,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将学、练、赛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在充分动起来的过程中进行体验式、沉浸式的学。
四是一定要整体推进“教会、勤练、常赛”,不单独强调某一方面,实现综合育人。
五是一定要建立联动机制,加强课内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的有机结合,加强学校、家庭和社区体育的多元联动,促进学生更好地形成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