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让学习真正发生

2022-03-09 13:03郑芬
名师在线·上旬刊 2022年2期
关键词:听说能力培养对策小学高年级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的开展过程中,听说读写这四大能力不仅适用于与语言相关的课程,还能够在数学课堂上加以运用。学生具备综合能力之后可以探究更多的知识,从而实现深度学习。基于此,文章对小学高年级数学的听说教学进行分析,提出几点具有参考价值的优化对策,力求让“听”与“说”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真正发生,构建新时期高效数学课堂。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数学;听说能力;培养对策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2)04-0051-03

引  言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听”是一种有意识的行为,“说”则是带有主动性的行为,二者是获取不同知识的基本能力,也是提高各学段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更是每位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功”。学生在良好的倾听习惯下参与合作活动,能让每次的交流更有意义。但在实际授课中,“听”与“说”并未在日常的知识解读与探索中做到深入落实。基于此,教师必须带着“以生为本”的先进理念,坚持因材施教,引导学生主动去“听”,让学生在教师的点拨下敢于“说”出心中想法,带着饱满的热情参与不同的课堂活动,从而使其养成良好的听说习惯,能够对知识做到深入理解和牢固记忆,并进行后续应用,提高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一、培养听说能力的重要性

在新时代背景下,教师需要运用全新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思维,全面加强对小学数学教育的关注和重视,及时有效地更新教育思想,有针对性地促进学生听说能力的同步成长[1]。教师还要聆听来自学生群体的诉求,助力学生表达能力和认知能力的提高,保障学生书写的规范性和合理性,让学生更好地应用数学概念和数学公式解决各种问题,促进学生解题正确率的提升,让学生对数学学习有充足的信心。对于小学生而言,听说能力的培养是非常关键的。学生如果此方面的能力相对较强,那么往往可以有效地推动不同学科能力的提升,在掌握充足知识的前提下,形成良好的应用能力。但是,结合传统教学的落实情况来看,部分教师并未对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给予充足重视。这自然会导致学生能力培养和发展不够均衡。面对此种情况,教师有必要充分结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学习探索。

二、培养听说能力的落实策略

(一)培养“会听”能力,点燃参与热情

“听”不单纯是学生乐于倾听教师对各类知识的解读,还包括教师听清、听懂学生的回答,让沟通更为高效。目前,学生多是将精力放在听教师的讲解上,而忽略了与同学之间的分享。这不仅会加重教师教学的负担,还会使学生的思维训练不能有效和顺利地开展。为解决这种情况,教师要设计“听”的训练,点燃每位学生的参与热情,让“听”为后续的“说”服务,实现倾听与说理的巧妙结合[2]。具体而言,一是教师要对课堂做到精心预设,使课堂能够顺利和自然生成。二是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心理变化,巧用激励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增强学生的信心,使之乐于去“听”,进而大胆去“说”,感受到来自教师和同学的尊重。如此,学生就会带着一定的成就感参与更多的听说训练。三是优化双向互动环节。教师要让学生参与知识的解读,运用数学语言来完成严谨的讲述,并让其进行相应的补充,对当中产生的质疑进行充分的讨论与验证,激发其潜在的参与热情,从而让学生会听、会说。

例如,在讲解“百分数”的内容时,通过课堂与生活的联系,教师可以对知识点进行深入的解读,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理解来完成复述,使之在“听”中深刻理解所学的内容。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讲述生活中百分数的相关应用,让其在“听”的基础上大胆“说”,从而对百分数的知识及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做到精准的掌握。由此,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学生便会有意识地去“听”并在该过程中质疑,在后续的“说”中得到解答,感受到探究不同知识的乐趣。学生会将该过程视为寻找快乐的活动,从而点燃参与的热情,为后续的深度学习夯实基础。需要注意的是,在学生聆听的过程中,教师要通过点拨让学生有意识地去关注发言的同学,并对其表示出极大程度的尊重。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听的能力的同时,使其不会分散注意力。教师还要让学生明白,不能随意打断别人的發言,应在听完后再表达自身的想法,使课堂更加有序。在该过程中,教师要发挥示范作用,通过行动让学生了解如何去“听”,又该如何运用肢体动作和眼神来回应,从而培养学生听的能力。

(二)创设“愿听”情境,启发数学思维

小学生在学习方面普遍表现出较为鲜明的性格特征,这是教师在开展教育工作时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小学生的思维尚未发展成熟,常常需要利用具象化思维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此种年龄特征实际上是可以为教师创设教学情境提供良好的支撑条件的。所以,数学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倾听情境,并以此为基础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愿意听、自主听。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所应用的语言不仅要体现出精确性和精练性,还要彰显出趣味性,以此来提升学生群体的认知能力,为其成长提供必要的帮助。比如,“长方形和正方形”中涉及计算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此时,教师便可以运用信息化教学设备,为学生展示学校的操场等常见的长方形图片,还可以为学生播放教师自己绕着操场行走的视频。在学生观看图片和视频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这是哪里?如果我围绕操场走一圈的话,共计走了多少米?”此种场景是学生颇为熟悉的,所以可以更好地开发学生的思维和启迪学生的智慧,也可以促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聆听教师的教学问题,并愿意倾听来自教师的话语引导。

(三)提升“会说”能力,打造良好关系

教学过程要求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其中。教师不再高高在上,而是需要和学生进行良好的互动和沟通,彼此和谐共处。这不仅要求教师认真讲解,充分关注学生的成长,还需要学生群体的自主参与。教师应积极有效地加强对学生状况的关注[3]。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吸引学生的关注。教育其实是教师和学生彼此敞开心扉相互交流沟通的对话过程。如果教师足够尊重学生,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喜欢教师。良好的师生关系将会成为学生听说能力提升的重要支柱,有助于学生更加积极自主地进行学习,也能使学生更为有效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更具趣味性和多样化的教育活动,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久而久之,学生自然愿意积极主动地与教师进行交流沟通,从以往的不愿意说到会说和爱说,这是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作用的。

例如,在讲解“认识小数”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1元5角和1.5元作为案例,为学生设置相应的教学疑问,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比如,铅笔的价格是每支4角,文具盒的价格是7元6角,便利贴的价格是每本3元2角,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结合自己平时去超市的购物经验,思考这些商品的标价,并和自己的同桌进行交流沟通,探讨应该如何进行深入学习,进而打造更为良好的师生、生生关系。当学生与同桌讨论完成后,教师还可以要求部分学生将自己和同桌讨论的内容讲述给班级中的其他同学,这一方面能够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另一方面可以为学生后续倾听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

(四)强化“爱说”意识,提升数学能力

培养爱说的习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应站在小学生的角度来设计授课方案,并结合其年龄特点进行不断的调整,以保证授课方案优化后的可行性。这一方面可以保证与教学内容的有效结合,另一方面还能够使学生乐于表达,满足其多变的求知欲望。在实际授课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规范,但不应过多限制,而是让其围绕知识点来进行讨论。这可以使学生的个性得到极大程度的展现。教师可以通过日常的双向互动、布置作业等方式对学生的心理变化情况进行收集,了解每位学生的能力范围,从而让“说”的训练更具针对性和可行性。通过图文结合、情境创设和情感教育,教师能够发挥引导的效用,让学生在鼓励中爱说话,在尝试中学说话,让其能够运用严谨的数学语言来表达心中所想。教师可以结合一些典型的应用题让学生在听与说的过程中看到自身的不足,从而有方向地加以弥补[4]。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题型,特别是高学段的内容,教师要及时转变自身的角色,要由问题的提出者巧妙地转换为引导者,再借助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共同讨论,使学生在听与说中看到不同的思路,寻找与自身能力相契合的学习方法。教师可以通过线段图来展现应用题已知条件中的关系,鼓励学生简述自身的想法,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产生疑问,再依托讨论寻找准确的答案。同时,教师还要设计评价环节,让学生在听和说的过程中将思路进行对比,找到思路和教材中的异同。除此以外,教师还应利用高学段数学知识的传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书写的习惯,让学生将头脑中的思路和想法实体化,清晰地展现自己的思路,感悟书写之美。在实际授课时,教师不仅要将听与说结合,使学生能够在说理中掌握数学知识,还要使学生乐于表达,带着持续的热情提升自身的数学能力。

(五)巧用听说结合,实现思维拓展

小学生对各类知识的有效获取多是通过听说这两个环节来实现,这也是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得以强化的关键。听说的结合能满足小学生不同的求知欲望,使其原有的思维得到极大程度的拓展,还能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深入交流。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应将“听”视为授课的基础,把“说”作为知识传递和能力锻炼的载体,实现听与说的结合。首先,教师要巩固和提高学生的口算和听算能力。口算是高年级学生进行深度学习的基础,也是让思维愈发灵活的关键。而听算可以让学生的大脑处于高速运转状态,能够使其在听的过程中将题目中的关键部分进行提取,再借助知识的辅助和技巧的选用来进行准确的判断,并得到所需的结果。要想提升学生的思维敏捷度,听算的训练是十分有必要的。其次,教师要重视讲算理。要想让学生的思维极具广阔性,教师必须通过针对性的训练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运用清晰的思路去理顺所遇到的问题,同时借助严谨的数学语言来阐述性质和概念等内容,加深对各类知识的理解。最后,教师还要关注学生思路的变化,要让学生的思维极具多元性,使其能够在不同的数量关系中进行筛选,找到潜在的联系并使解题的思路更加明晰。这是有效拓展学生思维的途径之一。教师可以借助思维导图的方式,让学生脑中的知识得到重构,形成更为牢固的结构,以使学生迅速寻找和明晰解题所需的思路,从多角度考虑解题的方法。

例如,在解读“圆柱和圆锥的体积”时,教师可以给出带有探究意味的应用题—— 一个圆柱的实际体积是120立方分米,那么与它等高等底的圆锥的体积是多少?教师可以把全班学生分成4~6人的小组,使之在讨论中对其中的数量关系进行寻找与筛选。首先,学生要了解两种不同的体积计算方法;其次,学生要明白圆柱与圆锥体积之间的关系;最后,学生要明白,实际上是求120的,从而开始选用相应的方法来计算。在该过程中,学生先是聆听教师对知识点的讲解,再通过这个“说”的过程来明確思路,继而选择正确的计算方法,找到最终的答案,并且在听与说的结合中极大地提升分析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不但得到了相应的强化,而且让“听”与“说”在学习中做到了真正的落实。

结  语

“听”与“说”的训练不仅有利于学生轻松掌握知识,还能使学生带着极高的热情参与深度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其感受到数学的严谨性和独特价值。在解题过程中,学生也会有意识地形成发散思维,实现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转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重视听说的训练,对授课方案进行优化,让学生利用数学眼光来看待周围的生活和社会的变化,巧用数学思维来解决所遇到的诸多问题,进而促进其全面成长。

[参考文献]

[1]周晓莉.数学课堂教学培养学生会听、说、想能力的策略[J].数学大世界,2020(10):20.

[2]刘梅.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听说读写[J].安徽教育科研,2020(09):70-71,73.

[3]韩军.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听说读写训练[J].黑河教育,2020(01):40-41.

[4]黄毕年.让数学深度学习真正发生:听俞正强老师执教六年级“鸡兔同笼”复习课有感[J].小学数学教育,2019(05):38-39.

作者简介:郑芬(1982.5-),女,福建福鼎人,任教于福鼎市慈济小学,一级教师,本科学历,宁德市优秀教师。

猜你喜欢
听说能力培养对策小学高年级
英文电影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浅议
对数学思维在小学数学高年级教学中渗透的思考
浅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高年级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公安专业学生计算思维能力培养对策初探
创新发展背景下的高职本科人才培养对策
对我国文化经纪人的素质培养探讨
英语趣配音对小学高年级学习英语的影响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