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专业教学活动中“工匠精神”素养培育方式探索*

2022-03-07 05:01方传智
智库时代 2022年4期
关键词:学年毕业设计工匠精神

方传智

(安徽信息工程学院)

一、引言

工匠精神是一种崇高的精神品质,是对工程技术人员素养的高度认可,包含专业技术能力和品德素质等多方面。工匠精神素养在高等教育中的培育途径有多种,将工匠精神与思想教育[1-2]、产学研合作[3-4]和第二课堂[5]等各方面结合,能形成不同高度和视野的培育方式。专业教学活动是高校学生接受知识和磨练专业技能的重要阵地,贯穿整个本科学习过程,根据不同学年和教学课程模块,以不同的方式进行教育、指导,能够为工匠精神的培育提供参考。

二、整体培育思路

专业教学活动中进行工匠精神素养培育的整体思路如图1,根据学生年级分段进行。

图1 分层进行工匠精神素养培育思路

在新生入学第一学期开设专业《工程导论》课程,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工匠精神,并思考如何在后续成长过程中逐步以工匠标准指导学习。在二三年级大量的专业课教学过程中,从课堂理论强化到实践锻炼打磨,提升学生对工匠精神的认知和思考。依据前两个阶段的培育基础,在第四学年企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环节进一步深化育人目标,力争学生在毕业时具备优秀的工匠精神素养。图1中,第一学年重点阐述导论课程的引入作用,第一学年专业基础课程较少,实施方式与二三学年一致,下文就各块内容进行具体阐述。

三、工匠精神培育实施过程

(一)第一学年导论引入

作为新生入学接受工程教育的引导环节,导论课程通过理论和项目实物制作结合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树立工匠精神素养意识。以机制专业为例,在理论课程中讲授机械工程师成长路线、行业发展和产品应用领域等内容,以项目制作和研讨的方式启发学生的工匠思维。

理论授课部分按模块由多位教师讲解,结合从业经验教导学生如何成为一名机械工匠。由具备优秀科研业绩的教授介绍机械工业的发展和大国工匠精神,引导学生以精益求精的态度参与研究;拥有工程师背景的老师从企业产品研发、项目设计和产品需求等角度教导团队协作和不惧挑战;年轻的教坛新秀从专业知识学习和专业发展的角度引导学生养成踏实、坚韧的从业观。导论课程的制作环节集中于对机械结构的拼接安装,学生根据木制模块搭建传动器件、发动机和汽车等机械产品模型,从团队和产品制作优化等角度初步认知和感受工匠对产品质量的标准追求。

(二)二三学年课程强化

在导论课程的引入基础上,通过二三年级大量的专业课程进行工匠精神教育是一种有效手段,教学方法可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阐述。

1.融入工匠精神内涵,优化理论教学

在授课大纲的建议教学内容模块分章节加入工匠精神内涵元素,结合课程思政教育,以不同角度进行阐述,整体思路如图3。

图2 导论课程引入工匠思维思路

图3 工匠精神融入理论授课

根据工匠精神内涵,在原课程大纲中设置新的针对性培养目标。在新的课程目标基础上,将课程内容按章节细化成模块,各模块内容设计增加内涵教育的实施细则以匹配课程目标。例如,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中讲解学科发展现状时,可以介绍利用先进设计方法和工具辅助进行设计优化,从精益求精的角度追求更高的产品性能。在此模式下,可以将工匠精神在多门课程中进行融入,不断打磨深化学生的认知。

2.工匠思维贯穿校内实践教学

校内实践教学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撑部分,是深化课堂教学的必要模块。实践教学包含各类技能训练,在产品制作和工具操作环节,从成本和精度等角度能直观有效地进行工匠思维的培养。实践教学前进行思想教育,通过介绍工匠精神对现代制造业发展的影响,让学生认识到认真、专注的敬业态度对行业的改变。实践训练过程中磨练技艺,引导学生重视操作能力,从操作流程、工具使用要点、设备操作姿势和位置等细节上引导学生养成标准规范的习惯,在产品制作方面对照标准图纸文件,严格要求,从用户和产品角度做到合格无差。实践完成后总结反思,严抓质量检测,以金工实训课程制作的锤头为例,学生对作品形貌检测并通过对不同版本作品的尺寸比对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提升精度。

测量是机械实践课程中较常应用的专业技术,包括运动控制过程参数,响应输出参数和零件形貌参数等,测量领域的精确性思想涵盖了误差分析和不确定度评定等问题,强调从人员、设备和方法等多角度追求卓越品质,这些细节均与工匠精神内涵相匹配,能适应前文提出的实践前思想指导。

(三)第四学年深化塑造

第四学年的企业实习和毕业设计是学生完成学业的两项重要任务,跨时间较长,是对前置学年知识积累应用的提升,在这两个环节进一步加强工匠精神教育能够对前期教育效果进行补充,深化学生意识,进而塑造工匠品质。

1.企业实习

学生在第四学年需要完成不低于24周的企业实习,利用企业实习进行工匠精神素养教育的主要方式为过程性跟踪和促进。

实习借助线上平台,以双周报检查的形式与学生沟通。实习学生专业不同,从事的工作内容也不一样,但进行工匠精神教育与沟通的思路是一致的,思路如图5。

图4 对两代作品进行形貌测量

图5 实习双周报中工匠精神体现

图6 毕业设计中工匠思维体现

图5介绍以实习双周报为载体进行培育的固定模式,部分学生的实习工作内容与测量相关,根据前文关于实践部分的描述,可以将测量的精确性要求作为出发点,从专业应用角度引导学生养成工匠思维。此处以一质检员岗位的学生为例,某次双周报提交内容为使用三坐标测量机进行产品形貌尺寸检测。首先,要求其详细提交双周报内容并附图说明,一方面,从专业知识总结角度锻炼其能力,另一方面,要求其将教师作为接收材料的客户,尽量详细完整地提交周报才能方便教师批阅,进而增强其品质意识。最后,教师从精度优化方面提出批阅要求,培养其精益求精的态度。以上过程重复进行,即可在实习过程中形成有序的素养培育路径。

经过一段时间的线上指导和沟通后,学生对工匠精神的认知有了一定提升,此时通过企业走访、师生沟通交流,能够促进学生对工匠精神的进一步理解和接纳。另外,在实习结束提交总结报告时,其中包括专业知识应用、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提升等方面内容,可以适当要求学生以“准工程师”的身份加入对工匠精神的理解,进一步加深认同感。

2.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是对学生四年学习生涯的总结,机械学科毕业设计的立题基础多集中于解决工程应用中的问题。教师对毕业设计的指导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培育方式整体与前述思路类似,但在毕业设计内容要求上增加了成本及精度分析模块、作为塑造学生工匠精神素养的助力。

成本分析模块要求学生根据作品的设计制作原理,对所需材料的经济成本和设计制作的时间成本进行分析,要求学生思考如何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作品。

精度分析主要定位在设计制作方法、原理和设备使用过程中的误差分析,思考如何对误差进行修正控制,提升产品精度,追求卓越质量。

四、结论

本文将高校学校工匠精神素养培育与专业教学活动结合探讨,从导论课程引入,理论、实践课程强化,企业实习和毕业设计深化三个层面分别进行了针对性的简要描述,探索形成了适应不同学年和不同课程类型的培育方式,能够为高校在教学活动中培育工匠精神提供一种参考思路。工匠精神素养培育是一项长期不断迭代更进的工作,培育的效果评价应有效结合现代工具进行,这是需要继续探索的问题。

猜你喜欢
学年毕业设计工匠精神
普洱学院烹饪与营养专业2022 届毕业设计作品选
内容回顾 温故知新
第二届星火学年
高等职业院校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毕业设计探究
基于FPGA的毕业设计实践平台实现
应用型院校“导师组”毕业设计实践与研究
杨浦区老年大学举办2015
——2016学年期末汇报演出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
现在告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