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某医学院校学生六类健康问题素养的调查与分析*

2022-03-07 05:01高伟民宋京风彭志伟普鑫
智库时代 2022年4期
关键词:学位医学院校慢性病

高伟民 宋京风 彭志伟 普鑫

(1.昆明医科大学药学院暨云南省天然药物药理重点实验室;2.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务部病案统计科)

健康素养是指个人获取和理解健康信息,并运用这些信息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1]。《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试行)》将健康素养划分为三个方面,即基本健康知识和理念素养、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基本技能素养。以公共卫生问题为导向,将健康素养划分为六类健康问题素养,即科学健康观素养、传染病防治素养、慢性病防治素养、安全与急救素养、基本医疗素养和健康信息素养[2]。提升健康素养是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最根本、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医学生将来除了肩负临床救死扶伤的重要职责外,也在医疗公共卫生领域担任重要角色。因此,分析医学生健康素养现状尤为重要[3]。本文通过分析云南省某医学院校学生六类健康问题素养,为医学院校今后开展相关健康管理工作提供依据。

一、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次调查使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以云南省某医学院校本科生作为本次研究的调查对象。研究对象为大一至大五在校学生。共发出问卷2200份,收回有效问卷2182份,问卷回收有效率为98.28%。

(二)研究方法

采用《2020版中国公民健康素养调查问卷》对六类健康问题素养展开调查,同时还调查了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包括专业、生源地及年级等。

对调查人员进行统一培训,征得调查对象同意后进行现场自填式问卷调查,由调查人员回收并审核调查问卷,剔除明显不符合要求的问卷。

(三)统计学方法

用Epidata3.1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双录入,用SPSS 25.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描述采用数量和百分比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间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在单因素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二分类变量Logistic回归探索影响六类健康问题素养的因素,检验水准为α=0.05。

二、调查结果

(一)调查人群一般情况描述

本次调查医学院校学生共2182人,其中,男生771人、女生1411人;汉族1647人、少数民族535人;临床医学学生1152人、其他专业学生1030人;授予医学类学位学生1376人、授予其他类(非医学学位)学位学生806人;一年级学生751人、二年级学生429人、三年级学生685人、四年级学生214人、五年级学生103人;就生源地而言,有1630名学生来自农村,552名学生来自城市。

(二)分析结果

表1 调查学生基本情况

六类健康问题素养由低到高分别为:慢性病防治素养66.3%、传染病防治素养71.2%、基本医疗素养77.2%、健康信息素养77.9%、安全与急救素养82.4%、科学健康观素养86.5%。

六类健康问题素养女性均高于男性(P<0.01)。六类健康问题素养中,科学健康观素养最高,男性及女性科学健康观素养分别为79.6%与90.2%;女性慢性病防治素养与传染病防治素养分别为70.2和74.3%,男性分别为59.1%和65.5%,健康信息素养男女间差别最大,分别为69.9%和82.3%,女性比男性高12.4%。

根据民族特征把调查人群分为汉族与少数民族,两类人群科学健康观素养均接近86%。位列第二的是安全与急救素养,分别为 81.7%和 84.3%(P=0.18)。慢性病防治素养最低,分别为66.5%和65.6%(P=0.69)。

本次调查根据学生专业把学生分为临床及其他专业。分析结果显示,安全与急救素养临床与其他专业分别为80.3%和84.7%(P<0.01),其余五类健康问题素养在临床及其他专业间差别不大。

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六类健康问题素养总体呈增长趋势。科学健康观素养在六类素养中最高,从一年级至五年级,该项素养分别为87.5%、84.4%、85.5%、87.9%、91.3%(P=0.27)。一年级至五年级安全与急救素养分别为 83.1%、81.4%、81.5%、83.2%、85.4%(P=0.79)。传染病防治素养、慢性病防治素养、基本医疗素养和健康信息素养不同年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基本医疗素养一至五年级分别为73.8%、75.1%、79.6%、80.8%、88.3%(P<0.01)。健康信息素养一至五年级分别为77.2%、74.4%、78.8%、79.4%、88.3%(P<0.05)。慢性病防治素养一至五年级分别为57.9%、62.7%、74.3%、70.6%、80.6%(P<0.01)。传染病防治素养一至五年级分别 为 66.7%、71.8%、74.0%、74.3%、75.7%(P<0.05)。

在不同生源地健康素养的比较中,慢性病防治素养农村与城市分别为67.9%和61.8%,农村学生明显高于城市学生(P<0.01)。其余五类健康问题素养不同生源地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此外,调查人群的学位分为医学类和其他类,其他类包括理学类、管理学类、法学类以及工学类。六类健康问题素养在不同学位的比较中显示,仅安全与急救素养在不同学位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医学与其他学位该素养分别为84.9%和80.9%(P<0.05)。其余五类健康问题素养在不同学位间差异不大。

把六类健康问题素养分别作为因变量,把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作为自变量进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对影响六类健康问题素养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性别是所有六类知识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相比较男性,女性更容易获得六类健康问题素养。此外,年级的高低是传染病防治素养、慢性病防治素养以及基本医疗素养的影响因素。

表2 六类健康问题素养比较

三、结论与讨论

(一)医学生六类健康问题素养仍有提高空间

疾病知识素养的评估是公共卫生领域健康教育与促进监测的重要内容。与2020年中国居民六类健康问题素养相比,云南省某医学院校学生基本医疗素养比全国居民高53.76%、传染病防治素养比全国居民高44.43%、健康信息素养比全国居民高41.97%、慢性病防治素养比全国居民高39.57%、科学健康观比全国居民高36.02%、安全与急救素养比全国居民高27.17%。医学生不仅是健康素养知识的接受者,更是健康素养知识的传播者,掌握健康知识和基本技能,促进自身健康素养的形成,才能更好地传播于他人[4]。医学生六类健康问题素养虽然处于高位水平,但仍然有提升空间。

(二)六类健康问题素养女生均高于男生

六类健康问题素养女生均高于男生(P<0.01)。回归分析显示,性别是影响六类健康问题素养的因素之一,有学者推测这与女性医学生更加注重健康知识的积累和自身形象有关[5]。由此可知,医学院校六类健康问题素养性别均衡性差,开展健康教育时应该多关注男性医学生。

表3 六类健康问题素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三)医学生六类健康问题素养随年级升高而提高

六类健康问题素养在不同年级的比较中显示,随着年级的升高,素养总体水平均呈现升高的趋势。其中,传染病防治素养、慢性病防治素养、基本医疗素养、健康信息素养在不同年级中的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与低年级医学生相比,高年级医学生经过多年医学知识累积,所具备的健康知识更加丰富,对疾病的认识更加系统和直观,因此高年级学生六类健康问题素养更具优势。

本次调查中,在科学健康观素养、安全与急救信息素养、健康信息素养方面,二年级学生有“回落”现象,这一结果与刘国良[6]等人的研究结果相似,提示二年级为知识健康素养的脆弱期,推测经过一年的大学学习,学生进入二年级后会有所放松,因此,需加强二年级医学生的健康教育及培训。

(四)六类健康问题中急需提高传染病防治素养和慢性病防治素养

如果把六类健康问题素养分为好、中、差,优秀知识健康素养包括科学健康观素养(86.5%)和安全与急救素养(82.4%);中等知识健康素养包括健康信息素养(77.9%)和基本医疗素养(77.2%);较差知识健康素养包括传染病防治素养(71.2%)和慢性病防治素养(66.3%)。不难看出,医学生六类健康问题素养中传染病防治素养和慢性病防治素养亟待提高,这一调查结果与2018年江苏对医学生健康素养的调查结果一致[7],提示我们在六类健康问题素养中,慢性病防治素养和传染病防治素养是医学院校需要关注的重点。

2008年首次提出了传染病健康素养的概念,为传染病防控提供了新思路,传染病健康素养是公民健康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8]。同样,慢性病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防控形势严峻,但慢性病可通过合理膳食及改变生活方式达到可控可防的目的。

医学院校是开展健康知识与行为教育最理想的场所,医学生的健康素养水平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各医学院校要以切实可行的途径普及健康知识,并在内容上增强吸引力,要让医学生掌握健康知识,并能应用到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去[9]。因此,无论是医学生还是普通大众,只有有效辨别、获取正确的健康信息,养成健康的生活与行为方式,才能提高自身的知识健康素养,从而达到改变大众健康状况的目的。

猜你喜欢
学位医学院校慢性病
肥胖是种慢性病,得治!
微课教学模式在医学院校健美操课程中的实践研究
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在老年人慢性病控制中的应用
云南省某医学院校学生健康素养调查与分析
教育部就学位法草案公开征求意见
健康体检常见慢性病及指标异常流行病学分析
医学院校大学生网络成瘾调查及干预对策研究
『博士后』是一种学位吗?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英国大学本科一等学位含金量遭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