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瑶
(上海民航职业技术学院)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重要会议上强调立德树人的重要性,提出要“把立德树人内化到大学建设和管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做到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1]。三全育人作为立德树人落地的重要抓手,也是高职院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要途径。
2021年新冠疫情在全球肆虐,我国新冠疫情防控虽然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各级各类学校均已复课,但新冠病毒并未完全消除,目前国内仍偶有病例出现,疫情防控已成常态。疫情常态化背景下,高职院校育人工作难度更大,育人形势更为严峻。当前育人(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体系已不能适应育人新要求,更新疫情常态化背景下高职院校三全育人体系迫在眉睫。
在知网上以关键词“三全育人”或者篇名为“三全育人”或者主题为“三全育人”进行搜索,来源期刊限定为北大核心期刊及CSSCI来源期刊,共检索得出220篇文献,去除通知、通讯稿、书评等无关文献,共得出有效文献164篇(每年发文情况如图1所示)。
图1 论文发表情况图
从文献发表数量来看,我国关于三全育人的研究最早开始于1999年,学者李国栋、朱灿平从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三个方面介绍了中国科技大学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2]。此后11年间,CSSCI来源期刊及北大核心期刊上未有“三全育人”相关文献发表。2011年至2016年连续6年,每年都有“三全育人”相关文献发表,但发表数量均小于5篇,说明目前国内关注三全育人的学者仍然较少。2018年开始,国内关于“三全育人”的研究文献呈爆炸式增长,截至2021年11月,不到3年时间共发表相关文献152篇,说明国家对思政教育的重视,“三全育人”相关研究正逐渐成为研究热点。
从文献内容来看,当前研究主要集中在“三全育人”相关理论研究及实践研究两个方面。理论研究主要包括历史演进、核心目标、特征、实施路径、机制体制建设等内容。胡颖蔓从学校、社会、家庭与学生四个方面阐述全员育人的四方联动,从大学、专业、职业、未来四个方面做到全过程育人的四段融通,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及劳育五个方面落实全方位育人的五育并举[3]。刘承功从整合育人资源、系统性综合改革、构建一体化育人体系三个方面说明了高校“三全育人”的实现路径[4]。实践研究方面,盛颖基于“三全育人”进行焦耳定律的教学设计,两个班级实验对比得出,“三全育人”教学设计学生课堂参与度、师生互动、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等方面效果较好。[5]王飞基于课程思政与专业课融合教学现状,构建了职业院校课程思政与专业课融合教学效果评价体系,并将其运用于《汽车维修与保养》课程中,通过分析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及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完善评价体系提出建议。[6]
根据以上国内研究现状,结合上海民航职业技术学院“三全育人”现实情况,当前高职院校“三全育人”体系存在全员育人主体缺席、全过程育人环节缺失、全方位育人内容缺位三方面的不足。
育人不仅仅是学校的事,全员育人强调社会、家庭、学校、学生共同参与,而现实情况是学生进入高职院校后,家庭育人功能逐渐减弱甚至消失。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与社会接触较少,大三进入工作单位开始专业实习后,社会逐渐显现出育人功能,但在校前两年,社会育人参与度低、育人效果不明显。学校作为育人主体,承担着在校生的主要育人工作,而在学校育人方面,辅导员及思政教师的育人参与度较高,尤其是辅导员,几乎全包了所带学生的育人工作,职能部门、管理人员、教导员及专任教师的育人参与度较低。班干、团员、党员等优秀学生无法在班级发挥有效的带头模范作用,同伴育人效果有限。学校成为育人的主要阵地,辅导员成为育人唯一主体的现象成为常态,社会、家庭及学校其他部门教职工在育人工作中长期缺席,思政课程、全员育人成为一句口号,不利于取得良好的育人效果。
育人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伴随学生的一生,就高职院校而言,全过程育人伴随着学生从入学、毕业到走向工作岗位的所有学习及生活环节。当前高职院校全过程育人环节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团委、资助、心理等部门缺乏有效沟通及信息共享机制,重复举办主题思想教育活动,或者举办主题思想教育活动时间重叠的现象时有发生,学生往往疲于奔波、疲于应付,主题教育活动难以取得应有的育人效果。二是高职院校多注重学生在校期间的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在假期的学生及大三在外实习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关照较少,且育人活动较为单一,主要有思政课教育、主题教育活动(包括主题班会等)两类,主要以线下教育为主,缺少与线上教育活动的融合,无法形成良好的育人氛围。三是缺少科学、系统、全面的评价机制,育人效果难以跟踪和量化分析,全过程育人进一步完善。
全方位育人强调对学生个体的思想、学习、健康等各方面的关照,不仅包含智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均衡发展是全方位育人的应有之义。当前高职院校全方位育人内容缺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德育内容落后、教育教学方法手段单一。思政课程授课主要以书本为主,缺少带有时代气息内容的有效融入,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育教学主要以讲授式为主,学生课堂参与度低,无法将理论内化为自身行为。二是体育设施落后,受天气影响较大。高职院校体育育人主要以体育课为主,但体育设施不全,缺乏有效维护,室内场馆不足、天气变化等因素严重制约了体育育人效果。三是美育及劳育重视度不够,缺少系统教育课程。高职类院校多注重应用型人才培养,专业技能类课程较多,对学生的审美素养、劳动素养重视程度低,美育与劳育课程几乎没有涉及。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只是美好设想,现实仍有较大差距。
针对以上不足之处,结合高职院校“三全育人”实际,从丰富育人主体、协同育人环节、扩宽育人内容三个方面探讨疫情常态化背景下“三全育人”体系的构建(详见图2)。
图2 疫情常态化背景下“三全育人”体系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教育决定着人类的现在与未来,我们每个人的生存、发展都与之息息相关。家庭、学校、社会、学生都属于全员育人的主体,在育人事业上相互补充,承担着各自的使命,要想育人取得良好效果,缺一不可。家庭是每个人的第一所学校,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及世界观的形成,家庭育人不到位会严重影响学校育人、社会育人的效果。父母要理解、尊重孩子,形成良好的家教、家风,引导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青年是人生观、价值观及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学校替代家庭成为青年所待时间最长的场所。学校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充分发挥学校在育人方面的优势。专业课与思政课同向而行,将思政元素融入教育、教学各环节,充分激发辅导员、专任教师及其他管理人员参与育人的内生动力,充分发挥班干、团员、党员等优秀同学在同伴育人方面的优势,提高学生自我育人的能力,提高育人参与度。社会为育人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和更丰富的资源,应推动社会各类育人元素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搭建育人平台,不断拓宽社会育人内涵与外延,提供高质量的公共产品和服务,进一步提高社会育人成效。
每个学生个体的认知、性格与成长环境等方面的差异决定着育人工作的系统性与复杂性,育人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全过程育人强调育人过程的有效链接及时间上的延续性,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从学生成长、成才的一般规律出发,结合当代高职院校大学生的生理、心理需求,有效协同各育人环节,关照育人全程。一要建立校内团委、资助、心理等各部门的有效链接,部门内部及部门之间信息共享,举办大型活动前要对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内容、活动形式及空余时间进行充分调研,最大程度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及获得感,使活动育人达到最优效果。二要建立健全系统育人机制,包含学生入学、毕业到走向工作岗位的全过程,尤其要注意疫情停课期间、寒暑假期间与大三实习期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建立网络教育平台,运用好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充分挖掘网络上的优质育人素材,不断更新育人理念、丰富育人形式,线上育人与线下育人携手同行,有效延长学校育人链条。三要建立科学、系统、全面的育人评价机制。有效、合理的评价机制能为育人工作的不断改进提供科学参考,反过来促进育人环节的完善。首先,建立健全校内各部门育人效果评价机制,明确校内各级各类人员的育人职责,并定期对育人效果进行评价和反馈。其次,建立毕业生成长成才反馈机制,定期对毕业生、用人单位进行问卷回访,反馈结果以调整现行育人活动及各项规章制度。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的出发点和最后的落脚点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真正做到全方位育人,必须丰富育人内容,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育的全面均衡发展。一要以德育人,增强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德育要紧紧抓牢“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这一主线不放松,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及教育规律,发挥课堂教学集中化、互动反馈及时、注重情感共鸣等方面的优势,不断增加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不断增强思政课程的针对性、实效性与思想性。二要以体育人,树立身心健康第一的理念。及时维护体育设施,修缮室内体育馆,尽量减少天气异常、缺少设备及设备陈旧等因素对体育课正常教学的影响。体育要以促进学生身体机能的发展、培养良好的心理及意志品质、提高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为目标,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健体、健脑、健心。三要以美育人,培养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美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贯穿于教育过程的方方面面。课内促进美育与其他学科深入融合,提高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并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拓宽学生眼界,丰富其精神生活。四要以劳育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劳育是学生认知、情感与行为三方面的统一,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打造兼具专业特色和育人功能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通过园丁基地建设、垃圾分类志愿者服务、专业见习与实习等,引导学生在具体劳作中掌握劳动技能,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
高职院校应当深刻领会“三全育人” 在疫情常态化背景下的新要求,对标本校“三全育人”体系,查漏补缺,根据学生思想特点、成长成才规律及个性化特征,动态化更新“三全育人”体系。将社会、家庭、学校、学生融入育人体系,建立健全系统育人机制,加强网络思政力量,协同各育人环节,丰富育人内容,做好育人效果的评价与反馈,包含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体系,逐步完善并发挥育人实效,促进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同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