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雪飞
摘 要:自从国家明确提出“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各学科纷纷以德育为基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小学生在人生成长的第一步,德育为其日后的人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和其它学科相比,小学美术内容浅显易懂,受到了学生的广泛热爱,更是进行德育教育的良好载体。。本文首先简要说明了小学美术渗透德育教育的优势,接下来指出了目前小学美术德育存在的不足,最后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探讨了新时代小学美术德育的有效教学方法,希望为教学一线的小学美术教师提供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小学美术;课堂德育;德育教育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一些不正之风也逐渐形成,并渗透进小学校园当中。小学生的人生观尚未成熟,极易受到社会不良之风的影响,为其健康成长带来难以挽回的伤害。一直以来,思政课程是德育教育的主战场,但随着“立德树人”的提出,各学科也应当主动行动,加强课程德育。美术作为具备美学意义的艺术活动,除了有效提升学习者的美术能力外,对其审美能力的培养、促进和谐发展也成为美术课程的重要教育目的。小学美术教师应当意识到这一点,在日常教学中加强德育理念渗透,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回应新课改的要求。
一、小学美术渗透德育教育的优势
(一)培养学生的情感
美术作为一种艺术创作,是作者内心的外在反映,天生就具有情感培养塑造的优势。放眼现今我国小学美术教学使用的美术教材,其内容丰富多样,既包含了简单的手工制作,也有我国各民族,世界各地的美术作品鉴赏。这些作品简单易懂,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而且蕴含着深厚的情感,既包含着对大好河山的赞扬,也有对民族、国家的热爱。在美术学习中,小学生可以轻松体会到美术作品的美和作者的情感,实现了与作品的共鸣。在这样的德育教育彻底改变了传统德育强调记忆和遵守的刻板印象。从情感入手,充分发挥了美术潜移默化的教化作用,提高了德育教育的效果。
(二)锻炼学生的能力
真正有效的德育教育不应局限于课本和理论,而应积极借助实践,使学生在亲身感悟中树立正确人格。小学美术课程标准中,也极其强调小学美术教学的实践性和探索性。在进行美术实践创作时,学生抛弃了传统思维的束缚,尽情享受创造;有时也需要和其他同学相互配合,共同完成。美术教学不仅实现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思维能力,也借助合作促进了学生间的人际交往,实现了学生综合能力的锻炼。
二、小学美术德育存在的不足
(一)课程德育重视度不高
虽然为回应“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号召,各地小学已经将德育视为主要教学任务。但不可否认的是,很多学校仍然受到传统德育教育观念的影响,将德育教育的重任交给了班会课和思政课,忽视了课程德育的构建和普及。一部分小学美术教师同样受此影响,在课堂教学时忽视了德育的渗透。也有一部分教师将德育与遵规守纪混为一谈,在课堂上不断强调纪律,规范学生行为。这样的德育教育抛弃了德育教化的最大特点,既不能发挥美术学科的特色,也使学生对德育产生了轻视、厌倦,严重削弱了德育教育的作用。
(二)教师教学能力弱
虽然很多美术教师意识到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但德育教育的水平仍然较弱。一方面,美术教师并没有制定具体的德育教育目标和内容,也没有利用合适的德育教育素材,开展德育教育的方法往往是单纯的理论说教,没有和实际的课程内容相结合。枯燥单一的德育教育难以深入小学生的内心,学生往往将其当作耳旁风,德育教育无法取得期待的效果。
(三)德育教育氛围不足
小学生思维仍在发展阶段,学习能力仍有不足。和其它年龄段学生相比,教学效果更易受到课堂教学氛围的影响。现今小学课程德育的学习气氛不浓厚,如果没有合适的教学方法吸引其注意力,不少学生难以专注于学习内容,这为美术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增加了一层新的难度。
(四)德育评价体系欠缺
除了向学生传授德育教育理念外,科学合理的评价,促使学生自我参照、自我进步也是德育教育的重要一环。但放眼小学校园,德育教育评价仍以学生是否遵规守纪为主,缺少全面的评价体系。在美术课堂中,教师对不遵守纪律的学生加以训斥的场景仍时有发生。这样偏颇的德育评价体系很难使小学生认同德育教育理念,主动实践自我提升。
三、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德育渗透途径
(一)重视学科德育,加强教师素养
在现今我国小学实际教学中,课程德育仍然在探索阶段,同时受到了课时和教学计划的双重制约。学校管理者是全校教育的总负责人,为推进小学美术德育建设,管理者应当不断学习,深入领会“立德树人”教育精神,同时认识到美术学科具备的人格培育和塑造的天生德育教学优势,认真思考探究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教师是各具体德育教学计划的设计者和德育教育的直接施行者,其德育素养同样影响着德育教学的效果。学校应当积极组织美术教师德育教育领域的培训,邀请外校教师和教研人员定期来校召开德育教育讲座,加强教师的德育教学能力;也选拔本校具有丰富德育教学经验和心得的教师,与青年教师共同制定校本课程,打造针对性的德育教育体系。同时,学校应当刷新教师考核评价体系,将德育教育工作纳入其中,以完善量化的德育教育管理方针促进课程德育的发展,借此转变教师观念,确保每一名教师都能满足自身道德品质良好,能够以身作则,并具备开展德育教育的专业知识的要求。
(二)欣赏教学渗透德育知识
小学生的思维处在发展初期,为培育其审美能力,欣赏教学占据了小学美术的主要部分,自然成为了课堂德育教育的主要环节。小学美术教材中的欣赏内容涵盖古今中外,具有丰富的德育教育内涵。教师应当抓住欣赏教学中师生面对面充分互动的优势,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在其中巧妙融入德育知识,在培育学生审美观念的同时实现其道德品质的提升。
例如在学习岭南版小学美术二年级上册1.1《民间玩具欣赏》一节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工具,创设教学情境,渗透德育教育。玩具受到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广泛喜爱,与利用声光技术和丰富材质的现代玩具不同,我国民间的传统玩具充分发挥出地方特色,利用身边的材料创造出独具风土人情的玩具。教师可以提前在互联网搜索各地的风光图品,并结合民间玩具的图片在课堂上播放,借此向学生普及我国各地的地方特色。不仅成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使其直观感受到了我国地理广阔,风俗各异的特点,形成了正确的国家观念。
(三)实践教学中运用德育理论
理论和实践是课堂教学的两翼,小学美術也是如此。和传统着重讲授理解的德育教学相比,实践教学形式多样,气氛活泼,如果能够在实践中运用德育理论,使学生借助自身的探索习得德育知识,效果会更加显著。小学美术教师也应当注意到这一点,增强美术敬爱噢学效果获的同时实现有效的德育教育。
例如,学习岭南版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课外活动的小伙伴》时,教材中设置了叠贴拓印纸版画的任务。如果教师采用传统方法,首先在讲台上讲解,再鼓励学生创作,效果普遍不佳。教师不妨首先邀请同学选择自己想要描绘的小伙伴,并据此鼓励学生分组共同创作。这样的教学反感不仅使学生掌握了版画的特点,也在一张张拓印的过程中形成了良好的合作能力,实现了德育的教学。
总结
综上所述,在小学美术中进行德育教育,不仅授课氛围轻松,同时充分发挥出了美术学科自身的德育优势,可以润物细无声般使小学生在轻松氛围中感悟体会到了德育教育的知识,辅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和道德观念的同时,保护其远离不良因素的伤害,回应了核心素养的要求。为有效开展德育教育,小学美术教师应当细心观察,不断思考,基于班级学生的特点,合理设置德育教育方案,使得美术成为小学生健康发展过程上的良好伙伴,为其成长之路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孙新慧.德育为首 润物无声——谈如何在美术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J].小学生(中旬刊),2021(8):26.
[2]张紫薇. 德育为首 润无声胜——关于小学美术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探究[A].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21年教育创新网络研讨会论文集(三)[C].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21:2.
[3]王燕妮.小学美术教育在德育教育中的重要性探讨[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1(5):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