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金课标准的系统解剖学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2022-03-06 05:40汪坤菊易西南劳梅丽张全鹏
解剖学杂志 2022年6期
关键词:解剖学课程课堂

汪坤菊 易西南 劳梅丽 张全鹏 陈 敏

( 海南医学院解剖学教研室,海口 570102)

只有在掌握人体正常形态结构的基础上,才能正确判断人体的正常与异常,正常理解人体的生理现象和病理变化,从而对疾病做出正确的预防、诊断和治疗[1-2]。系统解剖学传统授课模式为:首先以大班为单位的理论教学,在过一段时间后再分成小班单独参加实验课的模式[3]。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授课方式上很规范,知识传授准确,但在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创造力方面存在不足;多年教学习惯使大部分教师只重视专业知识的传授,而忽略对建立知识之间连接能力的培养[2,4]。出现以下“痛点”问题:①教师为主导,学生被动学,结果学生参与度低;②学不致用,与临床脱节;③从书本到课堂,缺少社会实践;④专业知识教育与立德树人脱节,立德树人停留在说教模式。为解决这些问题,教学团队进行了基于金课标准的系统解剖学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金课”标准要求课程具有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系统解剖学课程是医学基础课程核心课程之一,对照“金课”标准,在教学实践中的目标设置上坚持“知识、能力和素质”有机融合,课程教学过程中重视课程思政,并构建线上线下学习与评估体系、创建形式多样的课外创新培养体系。拟通过三种学习形式:实践为重点、线上学习为补充、第二课堂为突破口,实现三大培养目标:人文情怀、岗位胜任力和领导力、彰显个性发展。

1 基于金课标准的系统解剖学教学模式的设计

按照 “金课” “二性一度”标准,教学团队做了探索与实践。通过分析课程教学现状,通过以临床案例为导向、融入思政元素的解剖学课程体系,专业教育紧扣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使学生建立了“为什么学”“学什么”和“怎么学”基础医学知识的学习方法,树立了“医乃仁术”“救死扶伤”的医学道德观;吸纳医生参与课程教学,促进系统解剖学基本理论技能与临床应用的结合,培养临床思维;通过科教融合的解剖学教学模式,组织各类科技创新实践活动提高课程挑战度,提升学生创新能力;通过在线课程平台建立线上课程,利用蓝墨云班课软件,开展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变“单向灌输课堂”为“互动开放课堂”;通过知行合一的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岗位胜任力;基于课程的有效延伸,通过举办绘图比赛和健康科普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和正确价值导向。以上举措有的已纳入常规,有的正有序推进。

2 基于金课标准的系统解剖学教学模式的实施

2.1 以临床案例为导向、融入思政元素的解剖学课程模式,专业教育紧扣立德树人这个根本

高等医学教育临床医师培养的目标是培养出“知识扎实、能力强、有创新性、服务于临床”的全面型人才。人体解剖学是医学生接触的第一门医学基础课程。解剖学教学不仅是解剖学知识的传授过程,还对学生基础医学知识体系的构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开发以及医学学习兴趣的激发等方面的教育起到早期启蒙作用。在以临床问题为导向解剖学教学中,讨论和分析了一个以解剖学知识点(冠状动脉、冠心病)为主的入门级临床案例,教学效果良好。通过案例学习,学生反映对内容繁琐复杂而抽象的解剖学知识有了感性而具体的认知。学生建立了“为什么学”“学什么”和“怎么学”基础医学知识的学习方法。学生也初步开始尝试使用临床思维模式提出问题、讨论问题和解决问题,有助于学生在后续学习过程中,基础与临床知识的联系和融合。

解剖学课程中蕰含着丰富思政素材。由于人体标本特殊性,笔者在教学中始终贯穿生命伦理观教育,在实验课前对“无言良师”行追思仪式,在生命科技馆内设立捐献遗体人员的生平简介展区,对捐献遗体人员开展祈祷仪式,让学生更加懂得尊重生命,敬畏生命,养成尊重生命、关爱生命、守护生命的人文关怀精神,树立“医乃仁术”“救死扶伤”的医学道德观。

在医学课堂上,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知识授课当中,让学生真正明白救死扶伤乃医生之职责,亘古未变。如讲到心的血管时,融入冠脉梗塞诊断治疗发展:药物治疗→心脏搭桥手术→支架植入术→心脏移植术→人工心脏,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并了解科学无止境;通过生活及临床联系,引导学生关注冠心病发病率与生活方式的关系,培养学生“关注健康、关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意识与思想;关注支架被滥用(过度医疗),引申出医德问题,从而树立医学生职业使命感,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2.2 建立基础与临床结合的解剖学双师型教学队伍,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医学知识的最终目的是临床应用,这就要求在基础医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因此邀请医生走进课堂,参与解剖学教学、做专题授课, 将传统解剖学教学模式转换成与临床全方位结合的教学模式,把提高学生临床思维能力融入基础知识的教学中,使学生在基础医学知识的学习阶段就形成良好、正确的思维方法,从而提高临床思维能力。如骨科医生讲解肩关节结构及损伤表现,普外科医生讲解阑尾的结构和容易发炎的基础,以及在标本上模拟急性阑尾炎的切除术。这样,解剖学知识在课堂就活起来了,学生就能学以致用,解决了过去单纯枯燥地学习解剖学知识,达到“早临床,多临床”效果。

2.3 科教融合模式,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大部分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既是一名医务工作者,又是科研工作者。教师将本学科基础知识的传授与自己专业研究有机结合并贯穿于教学过程始终,既充分发挥教师各自研究领域的特长,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围绕一些专题进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综合训练,切实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同时,通过教学也能促进教师所从事的研究,如在神经系统教学中融入神经损伤、神经干细胞和神经退行性疾病机制研究。

通过开展“解剖学标本和模型制作大赛”,学生根据自己兴趣,自由组合,设计方案,并在教师指导下,完善方案,独立完成解剖学标本和模型制作。在探索性和设计性实践中,学生通过查阅大量相关文献,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巩固了书本上的知识,了解和接触到临床知识,拓展了学生知识面和视野。另一方面,学生在设计方案的过程中,必然要对所查文献进行分析、提炼,培养了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和发现问题、综合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同时,指导学生大创项目申报。学生根据学习内容,结合自己的兴趣提出研究方向,然后在教师指导下查阅相关文献,了解该领域研究现状,提出立题依据,设计小型科研课题,并申请校、省、国家级学生大创项目。从课题设计、实验操作、结果分析及撰写论文的整个科研流程中,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科研活动模式。自2010年以来,先后有10余支学生团队获得校、省、国家级资助,发表论文10余篇。通过科研活动的锻炼,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供了机会和可能。

2.4 线上线下的双管道教学形式,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传统教学方式无法兼顾到不同学生在知识水平、学习需求等方面的差异,片面强调共性。而网络课程作为一种异步自主式学习方式,则突出了学生个性特点。本教研室申报了海南省精品在线课程。经过3年多的运行,目前6 682人已经完成学习。

另外线下教学中充分利用蓝墨云班课软件,进行课堂激活、课堂提问、随堂测试、学生反馈等活动,以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习动机,变“灌输课堂”为“互动开放课堂”。

2.5 知行合一的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岗位胜任力

为了调动学生在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达到对实验深入理解,从而实现有效教学的目的,本课程在逐步积累、探索及调整的过程中,近年来逐步形成将“知行合一”理念应用于课堂教学的模式,即“为行而知,知而行之”。实验课中,先从观察标本对该局部结构有了清晰全面认知,再结合线上手术学现场教学,接着学生根据所学的内容录制10 min以下的微课视频,这样不仅显著提高了学生课堂兴趣,并从多方面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2.6 图绘医学的美育教育,确保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通过举办解剖学绘图比赛,促使学生更加认真地观察解剖结构,这种由被动看图、看标本到亲自画图的转变使他们对解剖学知识掌握更全面、细致、有层次,印象更深。学生在画图的过程中巩固了理论知识,提高了学生学习人体解剖学的兴趣,优秀作品送往全国参加比赛,并获奖。

2.7 以健康科普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导向

海南省人类生命科技馆全面对外开放,是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每年参观人次达3万余人次。依托科技馆平台,每年招收学生科技馆讲解员,并由教师培训服务于科普教育。2010年开始举办校内科普讲解比赛,于2015年开始参加省级科普讲解大赛,有2名学生获得优秀奖。2016年1名学生获得二等奖,3名学生获得优秀奖。同时,2017、 2018、2019 3年,走出校园,进行了口腔健康,光明健康行,生殖——人口科学观宣传科普知识,与长流中学建立了科普合作基地,这使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在实践中践行医学理念,提高了人文关怀和职业道德素质。

3 结果

为使研究结果具有代表性和统计学意义,随机选取2016级临床医学本科2个班学生进行试点,1班为改革组,2班为对照组,所用教材、大纲、学时和教学进度一致,2个班级学生在前期学习成绩、年龄、性别比例等方面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实验周期为1个学期,对参与实验组(30人)和对照组(30人)学生进行卷面考试(采取百分制)和问卷调查(表1)。

表1 教学效果反馈评价表(n=1 041,%)

对照组平均成绩为71分,低于60分的学生有4个,高于平均成绩的学生有47个;改革组平均为83分,无低于60分的学生,高于平均成绩的学生数有56人。

4 讨论

本课程改革始终贯彻“三大教学理念”:学生为中心、问题为导向、临床为目的,采用“三种学习形式”,实现“三大培养目标”,以重实用的岗位胜任能力培养代替单纯知识的传授。通过开展丰富的第二课堂活动,提高人文素养,彰显个性发展。每个学生有2~3次机会组织和参加第二课堂活动,如解剖知识竞赛、标本制作比赛、人体模型制作竞赛、解剖绘图比赛、健康科普下乡等,将知识学习和个性化培养融为一体。做好解剖学特色课程思政,陶冶人文素养。开展有解剖学特色的课程思政,培养学生关爱生命的人文情怀,如建设捐献者纪念园、开展对捐献者的缅怀活动、学生慰问捐献者家属等。培养学生扎根基层、奉献海南的家国情怀,如结合教学内容讲好健康中国、健康海南、解剖学与海南发展关系等故事。

本研究的结果表明改革组的解剖学平均成绩高于对照组,改革组的问卷调查满意度达96分以上。由于探索实践时间不长,课程建设结果有待深入总结分析。在课程建设实践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如何保证学生都积极参与第二课堂活动?是否将第二课堂活动参与度纳入平时分?该模式中教师的教学理念也需要改进,应从主导作用向引导作用转变,懂得适时放手,给学生以充分的发挥空间;实验教学设备还不能真正满足实验教学要求,缺乏数字化虚拟仿真实验室等,这些均有待在今后教学中进一步解决。

猜你喜欢
解剖学课程课堂
《钟世镇现代临床解剖学全集》(第2 版)12 卷隆重出版发行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CBL结合微课在神经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