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应用型高校教学管理评价模式探析

2022-03-05 06:42■杨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计分卡教学管理应用型

■杨 菲

(昆明城市学院,云南 昆明 650106)

应用型高校要提升学科育人质量,重视教学管理工作的评估与考核,激活师资、人员的工作能动性和创造性,改进教学和管理模式,切实推进教学管理各项工作有序、有效地展开。Kaplan和Norton等人提出的平衡计分卡管理理论,将企业远景、使命、战略与企业业绩评价相结合,实现战略与绩效的深度融合,弥补了传统管理偏重于财务评价的不足[1]。在应用型高校教学管理中,对教学的考核还存在不完善问题。如对教师教学质量评价过多,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评价不足;评价考核指标不健全,缺乏系统性、科学性,未能抓住教学评价的关键和核心,导致教学评价缺乏针对性。另外,一些院校在教学评价中,缺乏战略导向,过于重视短期目标评价,忽视长远规划战略目标评价。在平衡计分卡管理理论中,最初作为企业绩效评价工作,将之引入到高校教学管理评价领域,尝试从顾客、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财务等四个层面,构建与应用型高校教学考核相顺应的评价模型,以改进和提升应用型高校的教学管理水平,促进高校育人战略目标的实现。

一、平衡计分卡理论研究与应用现状

(一)平衡计分卡理论

哈佛商学院教授Kaplan和复兴全球战略集团总裁Norton,通过对ADI公司战略方案的制定与深入研究,提出“平衡计分卡”企业绩效考核体系[2]。该体系主要从顾客、财务、内部运营与学习发展等维度,将企业战略转换为具体的、可以评测的评价目标,以提升企业管理效能。平衡计分卡理论,每一项评价指标,都是由因果关系链衔接,并将评价目标与组织战略进行融合,实现多维度平衡。如将组织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相衔接,由外部评价机制融入到组织内部评价,以化解单一内部评价存在的不合理问题。对评价指标实现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的融合,解决定性评价不可量化的难题,充分利用定性评价指标与组织战略目标的相关性,弥补定量评价的不足。由成果与原因之间建立平衡关系,既要关注评价结果,还要关注引发结果的各种因素[3]。将短期评价与长期评价结合起来,便于推进组织长远战略目标的稳步实现。

(二)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应用

立足高等教育领域,对平衡计分卡理论的应用,有学者通过组织理论和实例研究,认为平衡计分卡在高校绩效管理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能够兼顾长短期战略目标的评估,具有综合、全面的绩效评价优势[4]。朱宝泉认为,平衡计分卡强调以顾客为导向的服务理念,构建以战略目标为框架的管理体系,对创新高校教学管理模式具有积极推动意义。张敏认为,结合高校教学管理实际,从理论、实践、技术等层面分析,平衡计分卡具有良好的绩效评价可行性,但在应用中要结合院校管理实际需求,对相关指标体系进行修正。易柱勤将平衡计分卡与系统动力学理论相融合,提出构建动态型高校教学管理绩效评价体系。褚琳等人运用平衡计分卡,从社会服务、内部流程、财务资源、组织创新四个层面,优化高校教学管理评价指标。惠曦等从战略视角对平衡计分卡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评价应用提出建议,强调细化指标分类,把控各层面评价指标间的因果关系,防范教学评价与管理脱离问题。

二、平衡计分卡在应用型高校教学管理中的应用价值与可行性分析

应用型高校在完善教学管理机制中,要立足学科育人根本任务,围绕教学活动展开评价与管理,旨在提升人才综合竞争力,促进大学生全面成长。显然,在教学管理整个过程,既要关注教学指标的衡量,还要强调育人成果的达成。教学管理工作本身,与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习、教育环境的优化、教育内容的更新,以及教师教学能力等都有关系。结合绩效管理目标,平衡计分卡在应用型高校教学管理中的应用,从强化院校长远规划与发展目标上,重视教学管理效率的提升,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奠定基础。

(一)平衡计分卡的应用价值

从理论模型上,平衡计分卡立足教学与管理部门之间的协调关系,关注多方利益主体的现实需求,强调多方的平衡。平衡计分卡最显著优势是注重外部与内部评价的综合,从成果与归因分析上,实现长期规划目标与短期发展目标的协同,融合定性与定量评价[5]。教学管理工作中,教学机构与管理部门,个人与团队关系之间的协同,成为平衡计分卡实施的重要任务,改进了教学管理流程,增进高校、部门、个人三个层面的互融互促,降低了教学制度在落实中的阻碍问题。在外部环境中,高校自身也要顺应应用型高校发展需要,特别是高校利益相关者与绩效考核的评价主体,存在较大差异。平衡计分卡作为战略导向下的绩效考核方式,针对应用型高校实际,资金来源及教学资源相对稳定,对未来的规划,面临的危机相对较少[6]。因此,教学管理部门没有变革意识,习惯于传统固定的教学管理方式。缺乏长远目标的战略规划,导致高校教学管理工作处于相对松散的管理框架中,无法对与教学相关的各要素进行统一协调。面对时代的变迁,高校必须要适应信息时代的教育需求,做好积极的战略谋划。结合组织的发展愿景与战略目标,平衡计分卡从四个维度来优化高校教学管理评价体系,确保教学工作与高校战略目标的契合。

(二)平衡计分卡纳入教学管理的可行性

应用平衡计分卡理论,构建基于高校教学管理的考核指标体系,具有良好的可行性。一是立足财务维度,设定教学管理考核指标。应用型高校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实施,财务资源是基本保障。通过建立与财务相关的教学考核指标,来增强教师和学生的满意度,消解教师、学生层面可能存在的不良问题,确保教学预期目标的达成。高校教学管理,不以营利为目的,但追求财务收支的总体平衡。对有限的财务资源进行合理调配,更好地发挥财务资源对教学管理工作的促进作用。二是立足顾客维度,设定教学管理考核指标。平衡计分卡最初应用于企业管理,结合应用型高校,其“顾客”主要表现在在校生、已毕业学生,以及与高校相关的其他企事业单位、机构等主体。面对不同的“顾客”,高校所能提供的教学服务也具有差异性。应用型高校,在办学方向及育人定位上,更要面对不同目标客户的不同需求,来更好地服务“顾客”。在教学管理考核指标上,要重视对不同“顾客”群体不同利益诉求的满足。三是立足内部流程维度,设定教学管理考核指标。应用型高校在组织教学活动中,通常涵盖教学目标、教学实施、课程安排、课程评估等环节。基于内部流程维度,对高校教学管理活动进行评价。教学目标的明确,要综合多方意见,科学论证,确保合理性、科学性。在教学环节,引入先进教学方式和理念,强调师生间的互动。在课程评估上,要激活学生参与性,确保教学活动处于高效、稳定的运行状态。四是立足学习与成长维度,设定教学管理考核指标。关注教师和学生的成长,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能,提升育人整体水平。在师资方面,要关注教师专业知识、科研能力的发展;在学生方面,要坚持以生为本,重视学生职业实践、岗位胜任力的培养。

三、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应用型高校教学管理评价模型的构建

高校的基本任务是育人,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在高校教学管理工作评价中,对平衡计分卡的运用,要明确高校非营利性实际,要促进社会贡献价值最大化。

(一)平衡计分卡关系模型

平衡计分卡中的各个指标,并非孤立,而是处于因果关系的动态整体中。高校在教学管理评价模型构建中,要提升院校的社会服务能力,要基于内部教学工作与教务管理实际,从“质量”和“效率”上,优化内部流程,改进评价方法,增强广大教师的教学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应用型高校平衡计分卡因果关系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应用型高校平衡计分卡因果关系模型

图1中,因果关系的发展趋势为,由“学习与成长”因素,决定“内部流程”因素,再决定“顾客”因素,由“顾客”因素决定“财务”因素。其中,在“学习与成长”因素中,主要有教师的专业和业务技能、科研创新能力等;在“内部流程”因素中,主要有管理效率、教学质量提升、管理流程信息化等;“顾客”因素中,主要有学生、家长、企事业单位及社会相关机构的满意度等;在“财务”因素中,主要有资金来源、财务管理效益、财务安全等。

运用平衡计分卡理论,在构建高校教学管理评价模型时,假设A表示管理绩效,f表示函数关系,则主要变量由顾客维度C、内部流程维度P、学习与成长维度S、财务维度F构成。即A(管理绩效)=f(C、P、S、F)[7]。在这个函数模型中,整个高校的教学管理绩效,由上述四个维度决定,并随着C、P、S、F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高校在引入平衡计分卡,提升教学管理绩效时,需要对这四个维度因素进行调整,以获得更高的管理绩效水平。事实上,四个维度因素之间并非是完全独立的,而是相互存在作用关系的。因此,要围绕管理绩效战略目标,对各个因素进行综合调整,使其与总体教学管理绩效目标达成平衡。

(二)平衡计分卡运用中的关注点

应用型高校在提升自身综合竞争力过程中,要基于自身远景规划和发展战略,狠抓教学管理质量,充分激活教师、学生等的主体性、能动性,推进教学管理工作的规范性、科学化发展。在应用平衡计分卡优化高校教学管理评价体系中,需要注意以下四点。

第一,战略目标的确立要明晰,要与高校未来规划保持一致。从提升教学管理效率和质量上,如何架构整体战略目标?战略目标的设定,要从近期、远景规划中,将目标具体化、明确化。想要达到怎样的结果,如何制定发展计划,采取哪些保障措施和方法等等,都要进行明确。同样,结合国家对高校及高校自身实际,来制定恰适的战略目标。制度战略目标不能跟风,不能脱离应用型高校实情,战略目标要具有可操作性、可实现性,保持一定前瞻性,顺应行业发展趋向,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指导价值。不能朝令夕改,降低高校教学管理目标的权威性。

第二,教学管理者要树立客户意识,提升教育教学服务质量。围绕应用型高校教学管理工作,要认识到平衡计分卡与高校的契合性。高校与企业具有差异性,企业推行平衡计分卡,目标在于实现利益最大化。高校推行平衡计分卡,其目标在于更好地提升教育、教学整体水平。教师、学生是教学管理的对象,也是教学管理评价模型中的“客户”,具有双重身份。因此,教学管理者要转变观念,坚持“顾客”导向,树立服务意识,让教师获得成就感、荣誉感、被尊重感,让学生从中获得幸福感,激发教师的创造性、责任心,确保教育教学、科研成果、教育产品获得良好满意度。唯有此,才能让广大学生满意,才能吸引更多生源,才能推进高校教学管理工作再上新的台阶。

第三,对高校教学管理流程进行再造。平衡计分卡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实现了成本、品质、服务、速度等指标的显著改善。在高校教学管理评价中,平衡计分卡的运用,也需要结合高校教学管理工作流程,找出不合理因素,重新构建教学管理流程体系。要落实“人本”理念,倡导“顾客”至上原则,对教学管理机构进行精简,推进管理重心下移,特别是激活院系等基层教学管理人员能动性,提高教师、学生的自我管理主动性,引入民主、授权、反馈机制,打造扁平化、柔性化、人性化管理模式。

第四,注重学习和创新。教学管理工作的评价与改进,要将学习与创新作为重要指标。平衡计分卡在指标设定中,不能限制教师、学生的能动性,要给予更多的自主空间,把握管理的弹性与柔性。教学管理工作中,制度的设定,不能紧盯教师,否则这些管理制度将束缚教师的创造性,更无法获得良好的教学绩效。平衡计分卡指标的设定,要重视对教学管理者的培训,特别在理念上、方法上的培训,要学会放权,归还教师、学生的自主权。

四、基于平衡计分卡的高校教学管理评价指标的设定

从平衡计分卡四个维度与战略目标的平衡关系构建中,参照应用型高校教学工作与教学管理评估实际,着重从“顾客”“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财务”四个层面,将战略目标转换为具体的评价指标。

(一)“顾客”层面的指标体系

在应用型高校教学管理中,服务对象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学生及家长,另一类为企事业单位及其他机构。考虑到非营利性组织特点,高校在强化教学工作时,要将知识传播作为载体,对学生传授相应的知识,健全学生的人格,提高学生胜任岗位的综合能力。在服务社会、服务用人单位时,要为地方经济、行业机构等主体提供科研服务和技术支撑。对于学生,主要通过缴纳学费,从高校获得受教育权利。学生在学科教学课程中,在完成必修课条件下,可以参与学习选修课,满足爱好需要,从中拓展知识结构,增强综合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获得更高的学习满意度。对于家长,侧重于对学习、生活条件的关注,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政府、社会及用人单位等机构作为高校的利益相关者,其满意度对高校教学管理绩效评价具有重要价值。一方面政府、社会,参与高校的投资,期望高校培养更多优秀人才,以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另一方面用人单位是高校人才输出的接收者,期望获得更高水平、更适合单位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所以说,对于“顾客”维度,与“学生”相关的评价指标有“新生报到率”“退学率”“学生抱怨率”“基础设施满意度”“获得更多学习机会的满意度”等;与“家长”相关的评价指标有“学生获证率”“学生过级率”“家校沟通满意度”“家长信赖度”“毕业生就业率”等;与“用人单位”相关的评价指标有“人才竞争力”“就业单位满意度”;与“社会”相关的评价指标有“地方政府重视程度”“高校品牌知名度”“社会满意度”等。

(二)“内部流程”层面的指标体系

在“内部流程”层面,高校教学管理中引入平衡计分卡,所考核的指标与企业绩效评价不同,重点关注高校战略目标的达成,特别是结合高校发展实际、不同发展时期,来设定与之相应的内部管理流程。高校从课程教学、学科实践能力等方面满足“顾客”需求,提高顾客价值最大化。应用型高校在满足“顾客”需求中,要综合高校内外部环境,特别是引入信息化技术,优化教学管理流程,提高行政管理效率。在教学评价中,要注重“顾客”满意度评价,从高校所设定的教学管理制度,以及教学工作流程中,抓住关键指标,实施有效控制。细化来看,在高校内部管理中,主要涵盖“教学质量”“资源质量”“行政管理质量”等方面。其中,“教学质量”方面的指标有“国家、省级重点、特色学科”“教学计划实施度”“教师调课率”“学生出勤率”“实践教学满意度”“评教合格率”“内部教学交流次数占教师人数比例”“教学事故次数占教师人数比例”等;在“资源质量”方面,主要指标有“生均实验设备”“生均藏书量”“师生比”“生均教学经费”“青年教师比例”“硕士学位教师比例”“高级职称教师比例”“校企合作接纳生源人数占学生总数比例”等。在“行政管理质量”方面,主要指标有“信息化服务满意度”“行政管理工作效率”“行政管理工作学生满意度”“行政管理工作教师满意度”“行政事务公开满意度”等。

(三)“学习与成长”层面的指标体系

平衡计分卡在单位组织中,对“学习与成长”维度的考核与评价,其特点是建立在多个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为提升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绩效提供保障。在高校教学管理中,打造学习型组织,营造适宜的学习和创新环境,促进教学与管理工作流程的变革和完善,在教师群体中形成自发学习、互相竞争的良好格局。教师群体中,教师的专业知识、教学技能可以通过学科培训、学术会议交流、外出考察、学习进修等渠道来获得提升。“学习与成长”层面下的评价指标,就是要实现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建设。师资质量提升了,高校核心竞争力才能得以提升。因此,将战略目标与“学习与成长”相融合,将个人的成长与组织学习相衔接,营造良好的学习成长氛围。教育市场竞争的加剧,教职工教育教学、科研创新水平的提升至关重要。在学校成长维度,主要体现在“校园文化建设”“科研创新能力”“师资队伍建设”“提升管理者的能力”等方面。其中,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指标有“内部会议组织次数”“员工意见采纳比率”“教职工流动率”等;在“科研创新水平”方面,指标有“校级科研、科研项目参与率”“省级、国家级教研、科研项目参与率”“校级课题立项数”“省级、国家级课题立项数”等;在“师资建设”方面,指标有“举办国际、全国性专项会议次数”“参加国际、全国性专项会议人数”“年度论文发表总数”“教育教研讨论活动次数”“年均学科培训总人数”“员工培训率”等;在“管理队伍提升能力”方面,指标有“员工培训率”“年均培训总人数”“员工创新次数”等。

(四)“财务”层面的指标体系

围绕“财务”层面,对于应用型高校在教学管理中引入平衡计分卡,主要目标在于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科技,不能以经济效益来衡量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绩效。但在高校教学管理绩效评价中,同样也要遵循“低成本、高产出、高效益”准则。在办学资金来源上,除了政府投入外,财政补助、企业捐助及学生学费,对这些资金的使用,也要最大化地实现综合效益。因此,在维持高校财务收支的平衡态势中,用好每一分钱。基于这一战略目标,对现有的高校财务管理结构进行优化,细化财务维度的评价指标,确保资金的稳定和充足,降低资金使用成本,提升资金使用效率。在高校财务维度,主要涵盖“资金来源”“资金成本”“财务风险”等方面。其中,“资金来源”方面,指标主要有“社会方面的捐赠”“技术转让所得收入”“课题及其他科研项目资金”“学生注册缴费”等。在“资金成本”方面,指标主要有“教师人均科研经费”“科研经费与支出金额比”“科研活动收入年增长率”“生均教学经费”“生均支出费用增长率”“管理费用增长率”等。在“财务风险”方面,指标主要有“年度总支出与总收入比”“年末借款总额与总经费比”等。财务维度,着重强调高校将所获得资金投入到教师教学、科研领域所取得的教学成果,包括对高校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添置和更换、维护各类教学设备、教学用具,增添藏书,改善后勤条件,提升“顾客”满意度等。因此,高校教学管理者,要将“有限的资金,赢得较高的办学效益”作为提升教学管理质量的重要任务。

五、平衡计分卡在应用型高校教学管理评价中的实证分析

应用型高校在教学管理中推行平衡计分卡评价模式,要结合高校实情,深入细致地重构四个维度的评价指标,将高校的战略目标、组织内外部环境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哪些指标可以量化评价,哪些指标适宜定性评价,并能够从人、财、物、技术等方面,驱动平衡计分卡评价模型的构建,来确保高校整个教学管理体系处于高效运行状态。以某应用型高校为例,贯彻“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文化荣校”的发展宗旨,以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推进全员、全过程、全面育人,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一)基于平衡计分卡构建教学管理评价指标体系

某高校立足地方,将“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作为战略目标,引入平衡计分卡,分别从“顾客”维度、“内部流程”维度、“学习与成长”维度、“财务”维度四个方面,对评价指标进行确定。

1.“顾客”维度

将“学生、家长满意”与“提升人才输出质量”作为高校服务地方经济,获得育人品牌的重要目标。高校的声誉提升了,又能推进高校可持续发展;用人单位满意了,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就更大。由此,我们设置的评价指标体现在“学生满意”“社会评价”“用人单位满意”三个方面。学生满意方面,指标有“学生满意度”“就业率”;社会评价方面,指标有“新生报到率”“产学研合作项目数量”;用人单位满意方面,指标有“用人单位满意度”。

2.“内部流程”维度

针对某校实际,打造高质量、高素质优秀师资队伍,是确保高质量育人的重要条件。在某校办学方向和发展定位上,要体现“应用型”“高质量”特色,就要结合高校专业、学科实际,挖掘特色专业,夯实人才强校基础。将长远规划与人才强校战略相统一,拓展校企合作,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积极与行业、企业对接,完善高校内部管理流程,主要体现在“师资队伍建设”“学科建设”“社会服务能力”三方面。其中,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指标有“师生比”“双师型教师占比”“副高及以上教师占比”;学科建设方面,指标有“特色专业数量”“重点实验室数量”;社会服务能力方面,指标有“校企合作数量”“订单式培养人数”等。

3.“学习与成长”维度

在高校教学管理实践中,对“学习与成长”维度的评价,主要体现在对教职工的专业和技能培训,完善教职工的专业知识,提高业务能力。通过“学习与成长”维度评价,最终来提升学生综合竞争力,为高校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某校在对教师资格评价中,设置学历的加分项,博士学历和学位者,加15分;本科学历者,加5分。在教职工能力提升方面,积极为教师提供与专业领域相关的进修、培训机会,提高教师专业水准。具体来说,“学习与成长”维度,体现在“教师培训”“教师学习能力”“教师科研能力”三方面。其中,教师培训方面,指标有“每年参加培训人数”“每年培训教师比例”等;学习能力方面,指标有“教师学历提升速率”“管理人员继续教育”“管理人员专业培训次数”等;在科研方面,指标有“科研成果数量”“学术论文数量”“课题结项数量”等。

4.“财务”维度

对某校的财务维度的评价,不以组织收益最大化为目标,而是要强调资源效用最大化。在战略目标规划上,从高校基础设施建设、优秀人才引进,以及对重点学科、专业教育经费的投入上,来提升资金使用率。同时,重视财务风险管控,特别是结合高校资产负债率等指标,来衡量投入与产出的比率关系。财务维度体现在“资金总收支”和“财务风险”两方面,在资金总收支方面,主要指标有“财政拨款率”“自筹经费占比”“生均支出比例”“教师科研经费比例”等;在财务风险方面,指标有“资产负债率”“校本产业负债率”等。

(二)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指标权重进行确定

美国学者萨蒂提出的层次分析法,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能够对目标准则体系层次间的非序列关系进行分析,为综合决策提供科学判断依据。在运用平衡计分卡对高校教学管理工作进行评价时,对所选评价指标,邀请专家对各维度评价指标进行打分,得出的结果如图2所示。

图2 某校发展战略评价

图2中,G表示某校整体发展战略目标,中间层分别用C1、C2、C3、C4代表顾客维度、内部流程维度、学习与成长维度、财务维度。最底层表示各维度下的主要评价指标。为了对各项指标权重进行衡量,引入判断矩阵,以比较判断两元素相对重要程度的标度法则。依据标度法则,第i个元素与其他元素进行比较,得出相对重要标度为 aij(i,j=1,2,...,m)。通过构造 m 阶矩阵,求解各个元素关于某准则的优先权重,记作A=(aij)m×m。计算单排序权向量,并做一致性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某校发展战略单排序权向量

结合判断矩阵所得的值,aij>0,说明为正矩阵。一致性比率越小,则判断矩阵一致性越好。通过计算,该判断矩阵一致性比率为0.0827。各维度对应的权重分别为0.5579、0.2531、0.1346、0.0544。其中,顾客维度 C1 比重最大,内部流程C2比重、学习与成长维度C3比重次之,比重最小的是财务维度C4,这一结果符合高校非营利性组织的特征。

附表1 中可以看出,顾客维度下权重关系最大的指标是就业率,说明学生、家长最关心的是就业率。就业率高,学校的社会声誉就会越高。其次是用人单位满意度、产学研合作项目数,作为高校利益相关者,其值越高,说明高校社会服务贡献越大。新生报到率最低,对顾客维度影响最小。

附表1 顾客维度下各指标权重关系

由附表2可以看出,内部流程维度下,特色专业权重最大,师生比权重最小。说明应用型高校在教学管理评价中,更要重视特色专业建设,避免专业雷同,降低竞争力。同时,重点实验室、校企合作数量等比重也很大,双师型教师比例、教师学历/职称比例也很大,说明应用型高校要提高在科研、师资等方面的整体质量,为“特色兴校”夯实基础。

附表2 内部流程维度计算所得权重关系

从附表3中可以看出,权重最大的指标是教师学历提升率,最低的指标是管理人员继续教育情况。在应用型高校教学管理评价中,提升师资学历水平,提高管理人员专业素能是关键。在衡量师资专业能力上,通过课题、论文等情况来反映教学科研水平。

附表3 学习与成长维度下各指标权重关系

由附表4可知,自筹经费占比权重最大,校办产业负债率权重最低。在高校收入来源上,财政拨款相对偏少,而自筹经费成为高校收入的重要来源。同时,借助于校企合作,也有助于拓展学校的办学规模,提高学校影响力。另外,资产负债率指标主要反映学校的财务风险,负债率高,财务风险偏大;而负债率低,折射出财务融资杠杆利用不足。因此,高校应该保持适度负债,推动高校可持续发展。

附表4 财务维度的指标评价权重关系

六、结语

平衡计分卡作为绩效考核的重要手段,在高校教学管理评价中,从顾客、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财务等四个维度,从战略高度为高校构建综合的评价体系,实现高校短期目标与长远规划的协同,同时平衡计分卡更加强调目标管理,能够结合高校实际,真实、准确地反映各维度评价指标,为高校管理者提供客观、全面的决策依据。总体而言,结合高校教学管理评价指标权重分析,对于应用型高校,要加强学科专业建设,特别是做大特色专业,打造特色院校。在提升毕业生就业率、提高用人单位满意度、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上,应用型高校要加强与“地方性”行业、领域的融合。同时,应用型高校在战略目标规划上,要关注师资力量的打造,特别是“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构建作风严谨、专业水准高的教师队伍。重视师资绩效考核,引入弹性机制,构建柔性化师资激励体系,调动广大师资的能动性、创造性。在拓展校企合作领域,加强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特别是深化校企合作,推进理论与实践的融合,促进学生从实践中巩固知识,提高专业技能,增强就业竞争力。在高校经费筹措方面,一方面要积极争取地方财政倾斜,另一方面要拓展办学经费渠道,加强校园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提升校园文化环境,为广大师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成长环境。

猜你喜欢
计分卡教学管理应用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内部计分卡和外部计分卡
教学管理信息化问题研究
新时期高中教学管理改革与实践
谈教学管理的艺术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平衡计分卡在紫鑫初元药业有限公司的应用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平衡计分卡对绩效管理的启示——以某国际航空快递公司为例
平衡计分卡研究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