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江河, 吴小乐, 李 立, 李筱颖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徐州儿童医院麻醉科, 江苏 徐州 221000)
扁桃体切除术是儿科常见外科手术,七氟烷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小儿麻醉药物,具有对机体刺激小、诱导迅速、苏醒快等优势,由于术后疼痛致使患儿饮水、进食受到影响,且小儿自控力较差,常引发苏醒期躁动(emergence agitation ,EA)[1,2]。EA是患儿全麻手术后常见现象,主要表现为兴奋、不安静、哭闹、恐慌,并需要物理约束,其发生机制尚未明确。目前认为主要与年龄、药物、术后疼痛等因素有关,严重可导致创面出血、呼吸道梗阻等情况发生,对患儿预后及生理产生较大威胁[3]。因此减少术后EA发生率对于改善扁桃体切除术患儿安全性尤为重要。丙泊酚对CO2通气反应具有抑制作用,在患儿清醒后可提高其呼吸频率,因此具有镇静作用,可以显著降低患儿术后EA发生率,但在小儿剂量选择方面存在争议[4]。因此本研究主要分析不同剂量丙泊酚对小儿七氟烷麻醉后躁动反应、生命特征、镇静效果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18年2月至2020年7月期间收治的择期行扁桃体切除术患儿173例,将患儿简单随机分为A组、B组、C组,分别为55例、60例、58例。三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1。纳入标准:①患儿经临床确诊为慢性扁桃体炎,接受择期手术;②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为Ⅰ~Ⅱ级;③术前患儿心电图、肝肾功能,以及血常规检查正常;④患儿年龄2~6岁。排除标准:①合并患有血液系统疾病者;②伴有手术禁忌症患儿;③对研究中所使用的药物过敏者。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原则,且患者及其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并签署同意书。
表1 三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
1.2方法:术前6h禁止患儿进食及饮水,肌注硫酸阿托品注射液(瑞阳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规格5mg,国药准字H37022051)0.01mg/kg、咪哒唑仑注射液(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规格2mg,国药准字H20031037)0.1mg/kg;进入手术室后连续监测患儿各项生命体征,进行面罩吸氧(5L/min)操作,并建立静脉通路,静脉注射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四川国瑞医药业有限责任公司,规格0.1g,国药准字H37022052)2mg/kg、注射用盐酸瑞芬太尼(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规格1mg,国药准字H20143314)3mg/kg、苯磺顺阿曲库铵注射液0.1mg/kg(深圳万乐药业有限公司,5mg,国药准字H20203524)进行麻醉诱导;诱导成功后完成气管插管,吸入2%七氟烷(上海恒瑞医药有限公司,规格250mL,国药准字H20173007)维持麻醉,在手术结束时停止吸入七氟烷,当患者恢复常规自主呼吸后,A组患儿静脉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0.1mL/kg、B、C两组患儿分别缓慢静脉注射1.00mg/kg、2.00mg/kg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将患儿转移至麻醉后监护室,待患儿意识清醒、符合拔管指征后拔管。
1.3观察指标:①观察三组患儿术后苏醒情况,包括麻醉复苏室(PACU)滞留时间、拔管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改良苏醒标准评分(Aldrete)[5];Aldrete评分包括意识、血压、呼吸、活动、血氧饱和度,每项0~2分,当总分≥9分时即可出室。②比较三组患儿麻醉诱导前(T0)、术后即刻(T1)、拔管即刻(T2)、拔管5min(T3)、拔管10min(T4)生命体征指标变化情况,包括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③比较三组患儿术后躁动情况,采用苏醒期躁动量表(PAED)[6]对患儿躁动程度进行评价,其中评分分为5个等级,分别为患儿服从指令、可与其交流、行为具有目的性、可关注周围环境、苦闹不安甚至无法安抚,前3级由极多、偏多、中等、偏少、无逐级计为0~4分,后2级由无、偏少、中等、偏多、极多逐级计为0~4分,分值与躁动程度呈正相关。④观察三组患儿T2~T4时刻的镇静与疼痛情况,采用Ramasay镇静评分[7](RSS)评估患儿镇静情况,不安静烦躁为1分,安静配合为2分,嗜睡能听指令为3分,睡眠状态可唤醒为4分,5~6分为镇静过度;采用儿童行为疼痛(FLACC)评分量表[8]评估患儿的疼痛程度,包括表情、腿部、躯体活动、哭闹、安抚五项内容,分为3个等级,每项0~2分,分值越高,疼痛越严重。⑤观察三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患儿发生呕吐、痉挛、缺氧、窒息等不良反应。
2.1三组患儿苏醒情况比较:C组患儿PACU滞留时间较其他两组明显缩短(P<0.05),其他指标(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Aldrete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三组患儿苏醒情况比较
2.2三组患儿各时间点生命体征指标变化情况:三组患儿HR时间、组间及交互效应有统计学意义(F=117.851、85.334、101.601,P<0.001),三组患儿MAP时间、组间及交互效应有统计学意义(F=85.263、74.127、112.451,P<0.001);与T0时刻比较,A组、B组T1、T2、T3时刻的HR、MAP显著上升,C组T1、T2时刻的HR、MAP显著上升(P<0.05);与A组、B组比较,C组T1、T2、T3时刻的HR、MAP显著降低(P<0.05)。见表3。
表3 三组患儿各时间点生命体征指标变化情况
表4 三组患儿拔管后躁动情况比较分)
2.3三组患儿拔管后躁动情况比较:与T2时刻比较,三组患儿T3、、T4时刻的PAED评分显著下降,C组T2、T3、、T4时刻的PAED评分显著低于A、B两组(P<0.05)。见表4。
2.4三组患儿T2~T4时刻镇静及疼痛情况比较:与T2时刻,三组患儿T3、T4时刻的RSS评分均上升,FLACC评分均下降,且C组T2、T3、、T4时刻的RSS评分显著高于A、B两组,FLACC评分显著低于组A、B两组(P<0.05)。见表5。
表5 三组患儿T2~T4时刻镇静及疼痛情况比较分)
2.5三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执行麻醉的医师在术后24h内对患儿进行随访,三组患儿在术后均未出现不良反应,如呕吐、痉挛、缺氧、窒息等。
EA是小儿麻醉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较高,是目前临床研究的热点。相关医学研究显示,患儿使用七氟烷全麻手术后EA发生率较高;且行扁桃体切除术的患儿,手术时间短、刺激性强,要求患儿在术后快速苏醒,使EA发生率显著增高[9]。不仅对患儿术后正常生理功能恢复产生影响,而且增加医护人员及父母的心理负担,易引发医患纠纷[10]。
七氟烷具有刺激性小、溶解度低、清除和吸收迅速等特点,被广泛用于小儿麻醉手术中,相关研究指出,单独使用七氟烷麻醉,患儿术后EA发生率较高,会引起生命特征指标出现较大波动,增加心脑血管的发病率[11]。医学研究表明,持续癫痫状态患者应用丙泊酚,其治疗效果明显,提示丙泊酚具有良好的稳定脑电作用[12]。在徐莉等研究中,对骨科手术患儿进行随机分组,丙泊酚组患儿EA发生率较七氟醚组低[13]。此外,丙泊酚还可发挥镇痛作用,可减少患儿躁动,进一步促进生命体征稳定。本研究患儿与七氟烷全身麻醉后给予不同剂量丙泊酚,结果显示,C组患儿PACU滞留时间较其他两组明显缩短;T1时刻,三组患儿上述指标均逐渐升高,而T1~T4时刻,上述生命体征指标逐渐下降,且C组指标变化幅度小于A、B组,表明患儿术后静脉注射2.00mg/kg丙泊酚,可促进PACU滞留时间缩短,使生命体征维持稳定。据文献报道,在抑制患儿七氟烷吸入麻醉EA方面,丙泊酚可得到抑制躁动的效果[14]。丙泊酚作为烷基芬类短效麻醉药,可激活γ-氨基丁酸(GABA)中枢神经系统及其受体,使镇静作用得以发挥,但大剂量应用会导致GABA脱敏,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抑制作用,从而对患者产生催眠效果;资料显示,丙泊酚过高剂量会导致患者出现短暂性呼吸暂停、低血压等情况,因此选择适宜的剂量可以达到较好的镇静效果。T2~T4时刻,三组患儿各时间点的PAED、FLACC评分逐渐降低,RSS评分均上升,C组优于A、B两组,说明术后静脉注射2.00mg/kg丙泊酚可抑制小儿七氟烷麻醉后躁动反应,且具有较好的镇静、镇痛效果。究其原因,丙泊酚在有效抑制手术期间心血管反射的同时,还可以保持血流动力学相对稳定;此外,还可拮抗多种因素诱发的惊厥及消除全麻后中枢神经功能不完整性,达到预防术后躁动、镇静、镇痛的目的。丙泊酚具有抗恶心、呕吐的作用,在本研究中,三组患儿在术后均未出现呕吐、痉挛、缺氧、窒息等不良反应,提示静脉注射2.00kg/mg丙泊酚安全性也较好。
综上所述,患儿于七氟烷全身麻醉术后采用静脉注射2.00mg/kg丙泊酚,可有效预防患儿术后躁动反应,维持生命体征稳定,且镇静、镇痛效果明显,安全性高,有临床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