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课堂教学转型,提升“双减”课堂效率

2022-03-05 23:07曹金文
教育·教学科研 2022年2期
关键词:双减分数教学内容

曹金文

建设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是当前“双减”的重要内涵。就数学学科而言,每节课的教学有效性关乎着学生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更关乎着学生数学品质、数学素养形成与发展的重要路径。但综观过去的一些教学要求,教学理念、方法、内容和评价难以适应新时代教育的根本需求,影响了最终的教学效果。我们应该对多年教学实践进行分析,探寻“双减”之下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基本路径。

随着“双减”政策的推进,提质增效已成为共识,尤其是课堂教学转型,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成为备受关注的焦点。如何实现课堂转型,寻找新的实施路径,需要我们认真审视原有课堂在观念、内容、评价、方法等方面的不足,建立科学的、有针对性的教学改革。

(一)教学理念以分数至上。在应试教育“指挥棒”下,以提升学生数学成绩为导向的课堂教学成了不少学校教师的主流,一切看向学生的分数,忽视了他们其他方面的成长与发展,如自主学习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数学建模能力、良好的学习习惯、认真的学习态度等。思想决定了行为,教师的思想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所以教学行为也存在偏差,阻碍了教学目标的落地。

(二)教学方法以单向灌输为主。在现行小学数学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互动比较少甚至为零,部分教师站在台上照着课本或PPT上的内容一味地“念”知识,而学生则被动接受“投喂”。这种教学情形下,学生虽然人在课堂上但是学习行为并未真正发生,也就是没有参与到知识的建构中,只是被动接受教师所灌输的知识,用通俗的话来说,学生只记住了概念、公式等知识但是并没有形成自己的个性化理解,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也是很多学生看懂了教师在课堂上所说的解题步骤但是自己独自去解题时却不知道从何下手的主要原因。

(三)教学内容局限于课本。在课堂教学体系中,教学内容是核心,直接影响教学有效性。现如今,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存在“教教材”的问题,也就是课本上有什么就教什么,完全照着课本上的内容去讲,而没有灵活地去运用它。从某种程度上说,教材只是起到参考作用,教师需要根据自己的经验与理解对教学内容进行删减、优化、二次加工等,使其更贴近实际,更吻合学情。但在现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没有做到这一点,教学效果也因此受到影响。

(四)教学评价不够客观全面。教学评价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自信心、学习兴趣等,而这些又影响教学有效性。在现下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评价以结果性评价为主,即教师只关注学生的最终学习结果。这样的教学评价不具有客观性、发展性,而且会增强学生的功利意识,让他们的自信心受到打击,这对课堂教学水平的提升会造成一定的阻碍。

(一)革新“分数至上”的思想观念,注重学生全方位发展

新课改强调教育教学要着眼于学生未来发展,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也强调要让学生运算能力、逻辑思维、建模能力等得到发展。这些都表明,对学生进行数学教学并不仅仅是传授他们知识与应试技巧,不能只停留在提升学生数学成绩这一层面,还要着眼于他们的将来,要让学生能够在走上社会后顺利适应社会、实现自身价值。因此,新形势下,教师需要革新“分数至上”的思想观念,注重学生全方位发展。用通俗的话来说,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需要思考如何让学生记住知识、考取高分,还要思考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逻辑推理能力、严谨的学习精神、端正的学习态度等,要让他们各个方面都在进步,都在提高。只有树立这样的思想观念,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以“圆的周长”一课为例。这节课中涉及“圆周率”这个知识,教师在备课环节需要思考如何让学生理解“圆周率”的概念,还要让他们记住圆周率的数值以及它的计算方法。除此之外,还要思考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引进数学史,通过圆周率背后的故事即以祖冲之为代表的数学家探索圆周率的故事去感染学生,培养他们孜孜不倦、勇于挑战、不畏挫折、坚持不懈的求知精神与意志品质。只有树立这样的思想观念,才能保证学生在这节课上有所得,获得全方位发展。这样的教育才是真正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有助于立德树人目标的落地。

(二)指向学生参与创新教学方法,赋予課堂无限活力

要想提升教学有效性,教师必须扭转学生以旁观者身份处于课堂中的教学局面,要让他们成为“主人翁”,让每个学生都有动脑思考、动手实践的机会,真正参与到知识建构过程中。只有让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尊重,才能真正落实教学服务,从而保障课堂教学实效性。因此,教师需要摒弃传统的“讲解—接受”式教学法,指向学生的真正参与而创新教学方式,赋予课堂无限活力。

例如,可以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教师可以围绕教学主题、重难点和内容设置一个学习任务,然后让学生共同去思考,去交流,去探究,最终完成学习任务。这种教学方式最大的优势在于它尊重学生主体性并且让所有的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知识探究中,分享自己的观点、想法等。以“圆柱体表面积”一课为例。教师可以将这个主题设计成任务,让学生通过动手制作圆柱体的方式推导它的表面积公式。在互帮互助、团队协作的基础上,学生完成圆柱体的制作,知道这是由两个大小一样的圆和长方形组成,并且知道这个长方形的两条邻边分别是圆柱体的高和它底面圆的周长。有了这样的认识后,他们就能结合前面所学习的圆的面积公式与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出圆柱体表面积公式。这样的教学方法相较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其最大的优点在于不仅让学生记住了知识而且让他们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记住了知识,所以学生即使遇到一些灵活的问题时也能游刃有余地解决。

除了这种方法以外,教师在课堂上还可以采取其他趣味性、互动性的教学方式,如游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以“异分母分数加减”为例。学生对运算的抵触心理严重,而异分母分数加减运算更加复杂,这让他们普遍存在畏惧、排斥情绪,要想提升其运算能力并非易事。面对这一局面,教师可以从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习特点着手,组织他们开展“抢答赛”活动,即随机用PPT播放一个关于异分母分数相加或相减的式子,要求台下的学生用最快的速度计算出来并举手抢答,对于最先给出正确答案的学生予以精神表扬或物质激励。这样的课堂富有生机、活力,不仅消除了学生的畏惧、抵触等心理,而且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能动性,在无形中提升了其运算能力。更重要的是,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这对培养他们数学学习兴趣有积极作用。

(三)立足实际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要想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师必须要把好教学内容这一质量关,内容要做到贴合主题、吻合学情,还要通俗易懂、符合实际,要让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长,而不是仅仅记住了课本上的公式、概念、定理等知识。数学知识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让他们学以致用,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指向提升教学有效性的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对课本上的内容进行生活化处理,让学生真正学到有用的数学知识。

(四)遵循激励性原则优化教学评价,增强学生自信心

教学评价对教学有效性有间接影响,因为它影响教学主体的情绪、态度、兴趣等要素。为了提升教学有效性,教师必须思考如何将学生的能动性调动起来,而激励性的教学评价有助于这一目标的实现。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运用发展性评价、过程性评价,除了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以外还要将他们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近期进步情况等都纳入到教学评价体系中。

综上所述,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因素有很多,包括但不限于教师的思想观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评价。在有效性教学目标的驱动下,教师应深入研究这些影响因素,思考如何才能发挥其正面的积极的影响,从而推动高效数学课堂的构建,帮助学生建立完善的知识结构并获得全方位发展。

【本文系清流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课题研究成果,编号:qljy一2133)】

猜你喜欢
双减分数教学内容
新冠疫情期间小学信息技术在线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实践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一种快速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
把握物理难点,分数更上一步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的近似分数的若干美妙性质
奇妙分数与特殊数列自动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