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学习积蕴成长

2022-03-05 23:07关景双
教育·教学科研 2022年2期
关键词:于漪师者语文能力

关景双

“师之蕴”青年语文教师以于漪老师为榜样。

从2007年4月“青浦讲坛”到9月“从《岁月如歌》谈教师成长”论坛,“师之蕴”人专注“一辈子学做老师”话题,就“学什么”和“怎样学”集中深入讨论,再读《岁月如歌》,在感受于漪老师飘逸洒脱的风范中,解读她“一辈子学做老师”的心路历程;在深度的对话和思考中,求索求美求真的为人师的真谛。

一辈子,在学习中!

“做一辈子教师的体会,就是一辈子学做教师。”于漪老师以“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的境界,在演讲中,在著述中,字字动师情,句句动我心,一再重温,一再浸润着青年的梦想,一再激励着来者的勤修。

教师是什么?于漪说:“教师有多高,学生才能有多高。”“教育的质量,说到底就是教师的质量。”

教师是什么?于漪说:“师爱,是超越亲子之爱的。”“爱,从何而来?来自榜样!”“人,没有脊梁,不能直立行走;没有精神信念,不是一个真正的人!”

教师是什么?于漪说:“一个肩膀挑着孩子的现在,一个肩膀挑着孩子的未来。”所以,“学校最难的事儿,就是把课堂上好!”

这,就是教师!

怎样为师?于漪说:“谦虚,教师才能耳聪目明。”“教师有哲学的底子,才能有自己的思考!”

怎样为师?于漪说:“学而不厌,勇于实践。”这是于漪老师一生的两大支柱。“说在嘴上,写在纸上,不算真懂,做到了,才算真懂。”“衣服破了,可以补;教育的遗憾,无法补救!”“教育没有选择,每一个孩子都要教好。”

怎样为师?于漪说:“自己必须德才兼备,才可以做老师。”“学生的眼光很能发现教师的言行及背后的东西。”

怎样为师?于漪说:“重要理论反复学,紧扣教材深入学,拓开视野广泛学。”

这,才能是好教师!

于漪老师的话,在理吗?在!动情吗?动!我们也能吗?能!一定能!青年人热烈地讨论,快乐地畅想,继续感悟着:

什么是语文?人的语文能力是从哪里来的?语文课堂的门在哪儿?

于老师在《岁月如歌》(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年8月第1版)中介绍:“语文学科是一门方面多综合性强的学科。从知识来说,有字、词、句、篇、语法、修辞、逻辑、文学等;从能力说,有读、写、听、说等。就语文本身来说,要考虑语文各类知识、语文各类能力之间的关系;就语文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来说,又要注意配合、依存、渗透与促进……语文课当然要以语言文字智育为核心,但根据教材个性特点与学生成长的心理需要,应融合德育与美育。上课不应单打一,应熔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力发展、思想情操陶冶于一炉……让语文课既有扎实的语言功力,又有闪光的育人风采。”

于老师一生与语文结缘,终于破解“人的语文能力是从哪里来的”。“一个人的语文能力只能从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中得来,在优秀范文的阅读中感悟、品味、思考、理解,随着所感、所悟、所得的潜移默化所生成,并具有自己的认知、自己的情感、自己的品格以及具有自己个性的语文能力。因此,大量阅读是提高语文能力的基础,听、说、读、写等实践活动是提高语文能力的必由之路,潜移默化是语文能力生成的基本规律。”

“于漪的课堂结构的最大特点就是教无定法,学无定式,变化多姿,灵活多样,从来没有固定的一成不变的模式。因此,上海的张撝之称道于漪为‘没有固定模式的特级教师’。于漪这独具特色的、没有固定模式的个人教学风格,可称之为‘无恒的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基于对语言教学多功能的认识,组成了一种立体化的课堂结构。”因此,这“无恒”,就是“常将讲、思、答、议、评有机结合起来,常取启发式、学导式、自学式、三主式等有效模式之长而自成风格,独为一体。”创立了“点、线、面、体”教文育人立体教学体系,“点”即课文,每课必精心设计;“线”即文体,即成序列又统筹兼顾;“面”即全局,对目的、任务、内容、训练作总的科学安排;“体”即文章的文与道,情与理、内容与形式、思想性与艺术性,彼此交融,熔于一炉。

以于漪为榜样,走出一条“于漪之路”。“师之蕴”工作室组织“解读于漪”的过程中,我们欣喜地看到:“于漪精神”浸润着“师之蕴”青年语文教师一路坚定,一路坚实!

2007年,七十八岁,仍站在中国基础教育排头;七十八岁,仍在青浦区1800名青年教师簇拥中讲2小时。那情那景那人,观止!

鹏飞老师说:“当班主任,读魏书生的书;搞教学,读于漪的书;教学理论,就读顾泠沅的书。”“热爱生活,对生活充满激情,对生活充满感恩,对生活充满兴趣。”“想做成一件事就要把这件事当回事,当成终生投入的大事。”

立娟老师说:“于漪,‘一位用爱和生命构筑教育的老人。’人格的高度,也就是成就事业的高度,于漪‘因爱,而高尚!’她的讲座就像一坛陈年老酒,味美醇厚,沁人心脾;如阵阵海浪,击打着年轻人的心,唤起心底的激情和梦想。就让我们像于漪老师那样,做一個醉心教育的人,做一个用生命教学的老师吧!”

王友老师动情地介绍:“于漪,真可谓‘智如泉涌,行可以为表仪’的人师!”于老师提笔“一辈子学做教师!与王友老师共勉”,是寄语我们扎根于教育事业“一辈子学做教师”的宣言!

晓芳老师说:“于漪,实现了‘一见钟情’和‘日久生情’的教育情愫最完美的结合。”

志江老师写道:“教育是首歌,于漪用真和善呈现着教育的美,用真和善诠释着教育这首歌,也许有心酸,甚至泪水,但在一条河的转弯之处,欢乐在缓缓地流着。”

兆静老师说:“是啊,面对教育,‘我永远是学生’‘永远学会做个聆听者’”。

聆听青年教师的回应,感受青年师者的共鸣。语文教育路上,这是一群朝气蓬勃的青年人!

听于漪,读于漪,我们长久地思考于漪!其实我们何尝不是在听自己,读自己,还会长久地思考自己!如鹏飞老师言:“教学生也是教自己。”这也是关老师早说过的为师之最高境界:教书、教授、教人、教已!竹林老师感言:“我们何尝不是在品赏‘活化石’之中,感恩路遇‘灯塔’之中,渐渐让我们积蕴的师路清晰起来呢,慢慢让我们勤修的精神卓越起来呢?于漪老师每一个小故事都让人回味无穷,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请继续倾听“师之蕴”人的展望与选择——

(一)忠诚勤修

“提升对教育事业的忠诚,我们就能站稳现实。”听于老师的话,“再大的困难,别烦恼,一步一步地做吧”,这样,心情将是积极的,心态将是阳光的;我们就会有“两套看家本领,一是教材解读,一是教学技艺”,韵味足时,人亦有定力。

“上好每一堂课”,这是我们的必修之路!每一节课都当作公开课来上,不但我们的诚心可鉴,而且我们师蕴渐熟矣!

于漪那两千多节公开课,累积出来的是风范!“一次教案三次备课”,不就是“师之蕴”目标之一历练“习惯性”吗?

于漪说:“原来以为,我讲清楚了,学生就懂了,这是不对的!”“当我们在抱怨学生为什么上课不能认真听讲,学习兴趣不高时,很有可能是我们自己的工作没有做好,没有讲到学生的心里面。”对,就“用课堂锤炼自己”。

“上好每一堂课”,总要思考:“学得”如何!

(二)谦虚好学

“老客气”、假谦虚,时时可见,令人反感啊!“真诚的谦虚源于内心的美德!”“谦虚,老师可以耳聪目明,”于漪如是说。

谦虚面对同伴,“善于从身边学习”“学着微笑地、充满诗意地过好每一天”“学着自我反省”;谦虚面对学生,“把学生当成朋友一样对待:平等、友好、和谐”“永远低下头来”“学生的发展是我们一辈子的追求”。

总之,谦虚是做人的态度,是好学的基石,是做事的思考,是为师的境界。你敢于在群体中“摆进自己”,才能在“师之蕴”的路上“教学相长”。

于老师的“学理论、读教材、拓視野”,告诉了好学的方向;“思考每一个问题”,才能养成“好学”的品质吧!这就是“师之蕴”目标之一历练“思考力”!

(三)热爱学生

于漪老师的心中有“两把尺子:一把尺子是量别人的长处,一把尺子是量自己的不足。”“学生身上的事,就是我心上的事。”学生形形色色,家长形形色色,“有教无类”是教师面对学生的态度底线。“教育没有选择,每一个孩子都要教好。”

热爱学生,不是一句没有灵魂的口号,恰恰是化于师者的眼神、举止、态度,这是名师的品质。热爱学生,就要让孩子感受得到您的爱,所以,人们说:“教学就是交往。”热爱学生,“从自己做起”“从学生身上学”,用学生照自己,“和学生的交流最重要的应该是真诚。”

“欣赏每一个学生吧”,因为学生,才体现了师者的存在,才彰显了师者的魅力,所以,我以为,学生是与教师共同成长的。面对学生,“学会做个聆听者”,你会享受更多的教育智慧。

(四)完善人格

“一言一行都让学生看在眼里”,所以,不要在学生面前耍小聪明,“把学生当傻子,你就是傻子啊。”

有人说:“人生没有彩排,师生相处的每一个情境难道就能预设吗?”所以,面对情境中的师生关系,“善处每一件事情”“理性传达每一个行为”才是智者教师啊,所以魏强老师说得对:“人格魅力不可缺。”

教师是什么?人之样也!故有“行为世范”之境界。因此,“学做一个能艺术地处理师生关系的老师,在学生眼里始终是一个全新的老师,不会让他们产生审美疲劳。”在此,关老师以为,每个人体格强健才能为师精力充沛,性格开朗才能包容学生的一切,品格高尚才能让学生处处、时时、事事向你学,人格豁达才是为师者的大智慧!

“可惜现实中,不知道自己最喜欢什么、最适合干什么的人比比皆是,芸芸众生用一生的时间,通过一次次的选择,一次次的实践,去追寻这个问题的答案。”

解读“师之蕴”人,今天摘成员的话,说与朋友们听,旨在帮助成员寻找成长的目标,激活成员“内建”的动力,激发成员一再“勤修”的精神!

“教师事关重大!”

猜你喜欢
于漪师者语文能力
“何为师者?”《视野》杂志全国主题征文大赛评奖委员会名单
“何为师者?”《视野》杂志全国主题征文大赛评奖委员会名单
师者,值得人间敬爱
“人民教育家”于漪学生就是我的天下
于漪:用一辈子学做教师
于漪:用一辈子学做教师
巧设梯度训练,培养低年段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浅论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
应用型本科人才语文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