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商、共享、共赢:高校思政课多层级集群结对共建实践探索
——以广西高校思政课为例

2022-03-04 19:17邓小玲黄钰惠
教育观察 2022年4期
关键词:层级理论课民办高校

邓小玲,黄钰惠

(1.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桂林,541004;2.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201100)

习近平总书记在“3·18”讲话中强调:“各级党委要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摆上重要议程,抓住制约思政课建设的突出问题,在工作格局、队伍建设、支持保障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1]高校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各高校普遍重视思政课的建设,然而,在实践中,校际高校思政课建设在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阻碍了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可见,如何发挥高校间思政课建设的协同效应,是当前办好高校思政课、整体提升思政课建设质量面临的重要课题。为此,教育部部署了“一省一策思政课”集体行动,广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层级集群结对,是“一省一策思政课”集体行动项目,是根据广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基础和发展需要,兼顾学校之间的传统交往、位置相邻等要素,确立的集群结对共建高校群。广西师范大学是广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层级集群结对共建院校的牵头单位。

一、高校思政课多层级集群结对共建的运行方式

根据广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基础和发展需要,兼顾学校之间的传统交往、位置相邻等要素,确立了2个层次的集群结对共建高校群。第一层次共建高校群,由7所拥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点和硕士点的高校分别牵头与其他本科高校、第二层次共建高校群牵头高校组成。第二层次共建高校群,由7所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基础较好的高职(高专)院校分别牵头与其他高职(高专)院校组成。在各层次共建高校群内按“1对1”或“1对2”的原则安排公办高校对口支援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集群结对共建属于长期性工作。原则上,共建高校群满两年可申请调整一次。2021年10月,多层级共建高校进行了调整,牵头高校发展为8所,多层级共建初见成效。

二、高校校际思政课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思政课建设协同性不够

促使事物间属性互相增强、向积极方向发展的相干性即为协同性。高校思政课是学校第一课程,大部分学校普遍重视思政课建设,在队伍建设、支持保障等方面有较好条件的支持,然而,高校间思政课建设发展不平衡、协同性不够的问题依然存在,本科院校和高职高专院校、公立学校和民办学校的协作拉动效应不强。

(二)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不足

虽然全国高校思政课使用的是统一的教材,但是教学和科研实力雄厚的高校在思政课课程建设、教学资源、教学改革、教学研究等方面的资源更为丰富。由于校际的隔阂,优质思政课教学资源共享不足。

(三)高校间各自为政,没有形成集体备课制度

各高校虽然偶有相互的交流学习和教学观摩,但是由于时空和管理上的不同,各高校在进行思政课建设时,更多的是各自为战,交流不多、沟通不畅,高校间实际意义上的集体备课活动没有形成。

(四)民办高校思政课建设短板较为突出

多数民办高校存在对思政课重视不够、经费投入不足、师资力量较薄弱、人员流失严重、教学研究成果少、教学质量不高等问题。

三、多层结对,共建共享共赢

针对高校思政课建设中存在的协同性不够、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不足、校际各自为战、民办高校思政课建设短板较突出等问题,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开展了思政课“手拉手”帮扶共建教学改革活动,以“共商、共享、共赢”为目标,集群结对、资源共享、对口帮扶,整合不同高校的优势资源,搭建了广西高校思政课区城协同共建平台,激发了各高校开展思政课教学改革、守正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整体提升了广西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

(一)点带面、大带小、强带弱,在学科建设及教学改革中的引领与示范

1.集体备课及学科建设的共建共享

层级共建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骨干教师开展了层级共建研讨会,共同商讨了如何更好地发挥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层级共建中的引领作用,各高校提出了很好的建议。

一是召开集体备课会。丰富集体备课载体,通过多种方式有针对性地增强集体备课效果。组织共建高校骨干教师讲示范课,加强对其他教师的引领带动,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互学互鉴;组织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到共建高校指导备课,加强教师对思政课教学规律的把握。比如,召开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课程的集体备课会,以及“大中小学思政课建设一体化骨干教师集体”集体备课会和研讨会共2场,层级共建高校骨干教师均积极参加备课。在对教材的解读、教学内容的把握、教学方式方法、教学设计等方面进行了多次集体备课,很好地把教材体系转换为教学体系。

二是开展教学改革研讨活动。举办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民族地区发展”全国学术研讨会,各层级结对单位积极参加了学术研讨交流。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多次召开了层级共建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学改革研讨会、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的研讨会、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进思政课堂等活动。

三是积极引导,开展思政课示范课活动,实现资源共享。牵头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派出专任思政课教师,给层级共建民办高校思政课堂(1门课一个课堂)全程上示范课,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师全程听课学习。与层级共建高校教师召开教学改革座谈会,并指导这些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学科建设工作。共建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思政课教师到牵头高校进行教学观摩和学习,并组织青年教师参与博士生课程及校外专家的学术讲座,实现资源共享。

2.层级共建高校之间的师资互联互通

师资的互联互通是层级共建的重要内容,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多名教师被评为层级共建高校的特聘教授。特聘教授到广西医科大学、玉林师范学院、桂林学院等高校,为层级共建高校的教学改革和学科建设提供切实的帮助,既充分发挥了本科院校中实力比较强的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辐射作用,又兼顾了高职高专及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学,突出重难点,对口支援民办高校,帮助民办高校建立健全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工作机制和规章制度、提高教师队伍的水平、落实教学基本要求。

(二)整合优质资源,实现资源共享

层级共建高校挖掘人力资源,完成团队组建,梳理现有的课程资源,构建立体化教学资源矩阵,建设思政课资源库,实现校际共享精彩教案、精彩课件、精彩课程和教学资源库、网络平台、教学基地、共建共用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线开放课程等,从资源的上线审核、分类存储以及最终的互动共享等环节,促进资源的高效利用,充分发挥教学资源的价值,引导广大教师会用慕课、善用慕课,打破“自建自用”的传统模式,鼓励团队成员间的“联合共用”,创新教学方法,实现资源共享,提升教学水平,增强教学效果。

(三)建设线上思政课资源库

对“思政在线”教学平台进行深化开发。以用户的使用场景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贴近用户的需求,满足实际工作和业务开展的要求;系统的使用及管理以简便、易于操作、方便实用为准则,保证系统具有可管理性,降低系统管理和维护成本;立足先进的技术,开发先进的应用,不仅能够满足当前业务的要求,而且要能不断适应信息化建设发展方向和趋势,应对不断迅速增长的用户数量带来的系统挑战。

四、思政课多层级集群结对共建实践经验

思政课多层级集群结对共建基于共进共赢的理念,采取集体备课与联合攻关并举的方式,从学科建设、教学水平、师资队伍建设、科研攻关等维度,建立了高校思政课“四维”提升常态机制。推动各共建群围绕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推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实行集体备课、联合开展教学科研指导、对口支援民办高校等方面细化实化了共建内容,实现了全区高校学科建设水平、教学水平、教学科研攻关能力共同提升的目的,并在思政课多层级共建实践中总结出了宝贵的经验。

(一)学校党委的高度重视是搞好共建结对的关键

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广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层级集群结对工作,学校党委书记亲自指导,坚决扛起结对共建这一政治责任,充分发挥学院作为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学科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等方面的资源优势和示范引领作用,对各共建高校因校制宜,在多层级共建的组织建设、共建任务、共建方式、教学改革等方面进行统筹规划、帮扶共建,并严格落实各项工作任务,积极开展共建协商会、教学改革研讨会、集体备课会、交叉听课、教学观摩课、学术沙龙等活动,认真落实层级共建工作,在全区高校打造思政课层级共建品牌工作项目,为各高校努力办好思政课、教师认真讲好思政课、学生积极学好思政课提供一切可以提供的帮助,在全区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不断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更好地构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配合、共同提高”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新格局。

(二)雄厚的学科实力是做好共建结对的坚实基础

充分发挥好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教学改革、理论研究、理论教育、理论宣传等方面的引领示范辐射作用。特别是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的重要讲话精神、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进思政课堂,“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的重要讲话精神研讨会”“学习贯彻‘3·18’讲话精神,推动思政课守正创新”“学习贯彻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进思政课堂”等研讨会。共建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积极参与研讨,通过会议学习研讨,促进教学经验分享交流,共同推进思政课建设。

同时,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博士点的平台作用,持续打造具有全国影响的中越老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论坛、社会主义国家论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民族地区发展等学术交流品牌,邀请层级结对高校和创新团队成员参会学习交流,共同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开阔共建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的国际视野。

(三)形成创新团队,建强共建结对的主体

共建牵头高校具有高素质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基于“资源整合”的理念,依托已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省部级科研平台,坚持“顶天”与“立地”结合,紧紧围绕马克思主义的基础理论研究、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马克思主义区域实践与民族地区科学发展研究、广西地方党史和革命史研究、马克思主义传播史五个研究领域做好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主动将区内兄弟院校青年教师吸收到科学研究创新团队中。通过集群结对、资源共享、对口帮扶,打破条块分割,整合不同高校优质教师资源,组建广西高校思政课教学创新团队,组织开展思政课教师教学和研究的常态化培训,发挥教研室教学名师、一流课程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广“青年教师导师制”“助力学历提升”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广西思政课教师教学发展。提高团队成员运用信息技术的水平,使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沿着“操作—设计—融合—创新”的逻辑思路螺旋上升,为构筑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教学新形态打下坚实基础。

(四)“思政云”是共建结对打破时空、无限互联的平台

教育部印发的《“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优行动”工作方案》提出“加强‘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网络集体备课平台’建设,完善网络集体备课制度”,可见,亟须推进网络集体备课平台建设。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发挥技术优势,联合有实力的网络教学平台共同开发“思政云”网络学习平台,基于内容驱动、技术赋能、服务深化的协作模式,助力思政课高效开展线上教学、线上备课,将课堂教学与在线平台深度融合,有效互补,克服教与学的时间、空间限制,探索全方位教学模式,实现师生、生生、师师无限互联。通过平台展示、交流借鉴、辐射带动,实现点带面、大带小、强推弱,创造性地构建了以示范评建、集体备课、教学比赛、活动竞赛为抓手,以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提升为目的“结对共建”教学新模式。

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牵头单位在这一大行动中收获颇丰,不仅发挥了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引领和示范作用,也大大促进了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学科建设和教学水平的提升,在共建过程中各高校相互扶持、共同提高,实现了资源的共享。整合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学科专家、教学能手,对共建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思政课教学进行精准把脉、诊断,根据情况配备一对一的共建和帮扶活动,以促进广西高校思政课教学水平提高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长足发展,为广西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猜你喜欢
层级理论课民办高校
军工企业不同层级知识管理研究实践
基于军事力量层级划分的军力对比评估
职务职级并行后,科员可以努力到哪个层级
民办高校会计内部控制关键因素指标体系研究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任务期内多层级不完全修复件的可用度评估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