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科学取向到人文取向
——探讨高校学生管理理念

2022-03-04 19:17范文彬
教育观察 2022年4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人文管理工作

范文彬

(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天津,300350)

科学取向的高校管理强调科学化、统一性、专业化和秩序化,要求大学生服从管理,注重实现管理目标,并不利于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培养。而人文取向的高校学生管理更加注重尊重学生的差异化发展,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本文将基于此展开高校学生管理理念的转变讨论。

一、高校学生管理概述

(一)高校学生管理的内涵

高校学生管理是指对高校学生进行思想、学习、生活和就业四个方面的管理。具体来说,在思想上,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在学习上,引导学生高效高质完成专业课知识学习,培养学生钻研的精神;在生活上,为学生提供安全健康的生活环境,帮助经济困难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在就业方面,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社会实践平台,积极开展学生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

(二)高校学生管理的特征

当前,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在学生处直接领导下,以各个学院为责任单位,以辅导员为中心,与学生后勤管理部门等部门相互配合;在这样的管理体制下,学生处于被管理地位,多类管理主体对高校学生进行全面的管理。[1]学生处牵头管理高校学生的日常活动,属于管理牵头部门;辅导员是学生管理的直接责任人,对学生的日常管理负总责;学校专业课教师负责学生课程学习,对学生专业课程教学负责。由此可见,高校学生管理具有一定的层级性,具体的管理工作需要体现出较强的协调性。同时,由于多数高校学生的管理者人数较少,全封闭式的管理难以落到实处,多数高校学生管理处于半封闭管理状态。综上,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呈现出如下特点:管理工作的层级性、管理内容的条块性、管理组织的协调性以及管理方式的半封闭性。

二、高校学生管理发展:从科学取向到人文取向

(一)科学取向的高校学生管理

1.科学取向的高校学生管理的内涵

科学取向高校学生管理是指在科学主义思潮影响下,将学生视为管理对象,为实现学生的工具价值而对其进行管理的高校学生管理理念和模式。它注重高校学生管理的科学性、统一性、秩序性和制度性,认为存在一套效率较高的管理程序和方法,只要严格执行这套程序和方法就可以提高管理效率,提升学生工具价值。这种模式强调对学生行为的管束,不重视学生差异化的需求,强调管理者的权威性和学生的服从性,不注重管理者与学生的互动,在高校管理实践中很容易异化为僵化死板的管理方式。[2]

2.科学取向的高校学生管理的特征

第一,以提高学生工具价值为目的。科学取向高校学生管理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工具性价值,即让学生具备融入社会化分工大生产的基本素质和专业能力。为此,科学取向高校学生管理加大了对学生行为的管束力度,把产业商业管理中的效率管理和目标管理的措施迁移到学生管理中。具体来说,即是通过多种产业商业管理工具或手段来管束学生,让学生服从高校制订的一系列制度。

第二,以制度不断细化为手段。科学取向高校学生管理认为,按照科学管理的思想,学生管理存在着高效的最优管理程序和方法,可以实现对学生行为的全面管束,可以达到管住学生、管好学生的目标。科学取向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就要持续不断地探索、研究此类管理方法,也就是通过持续不断的制度建设与细化来建立更为完善的“程序和方法体系”,通过不断细化的制度来奖惩学生,让学生按照这类制度衡量利弊来约束自己的行为,最终使得管理工作可以高效完成。

第三,强调依据量化考评进行奖惩。科学主义思潮强调量化管理和数字化管考评。而受此思潮影响的高校学生管理也强调学生管理的量化考评,具体表现为:一方面,以班级为基础的学生学习成绩考评单位的建立,即依据学习成绩进行奖惩评优,进而对班级辅导员的管理工作进行考评;另一方面,以院系为基础的院系管理学生工作考评单位的建立,即以学生综合表现评价体系来量化考评院系的学生管理工作。在强调依据量化考评进行奖惩的背景下,科学取向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就会以结果为导向、以权力为导向、以管束为导向开展具体工作,容易滋生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3]

3.科学取向的高校学生管理的反思

第一,导致学生管理工作的异化。科学取向高校学生管理强调学生管理工作的科学性、统一性、秩序性,是少数管理者因为管理边界而进行的简单化管理。一方面,为了减少管理工作量,管理者不得不制订大量的管理制度来细化管束学生行为[4],并依据细化的制度来量化考评进行奖惩。另一方面,细化的管理制度用统一标准管束全体高校学生,忽视了这一群体的多样性,使很多学生把精力用在了行为约束上,而不是用在内涵更为丰富的自我成长上,容易掩盖学生成长中的问题。因此,科学取向高校学生管理间接导致了学生管理工作的异化。

第二,减少了学生全面成长发展的可能性。教育目的是让受教育者成为更好的个体,而非成为社会化大生产链条上的产品。科学取向高校学生管理较易教育出统一标准的“产品”,这就不可避免地减少了学生全面成长发展的可能性。科学取向的高校学生管理注重量化考核评估,但为了保持量化考评的公平性,量化考评指标设置非常透明、简单,这间接导致了量化考评不能选拔出多样化人才。同时,学生出于趋利避害的心理,会主动使自己的行为符合量化考评指标的要求,并对不符合量化指标考核的行为进行自我约束,长此以往,学生多样性潜力就会受到削弱。

第三,不利于社会创新能力的提升。人才尤其是高等教育人才是社会创新的主要力量。[5]而具有发散性思维的高等教育人才是社会创新能力的重要来源。因此,高等教育应该注重培养人才的发散思维,提升其创新能力。而科学取向高校学生管理强调标准化和统一化,其通过统一的标准行为要求管束学生行为,通过有标准答案的试卷衡量学生学习效果,并对违反这个统一标准的学生进行惩处。这样,学生思维的多样性和发散性就会受到压制,得不到充分的培养,从而影响社会创新能力。

(二)人文取向的高校学生管理

1.人文取向的高校学生管理的内涵

人文取向高校学生管理是指在人文主义思潮影响下,在对科学取向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进行反思和批判的基础上,出于社会长久发展和学生个体充分发展考虑而倡导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发挥学生主体性的管理理念和模式。人文取向高校学生管理强调以人为核心,尊重人的需求,反对把人异化为工具,注重通过制度、科技、组织等为管理者和高校学生提供长久健康的服务,而不是让管理者和高校学生适应制度、科技,其最终的目的在于实现管理者和学生全面、多元化与自由的发展。

2.人文取向的高校学生管理的特征

第一,以实现学生发展为管理目的。人文取向高校学生管理的目的是实现学生的全面、多元化和自由发展。人文取向高校学生管理是以人为一切工作的核心,认为人是具有灵性、可变性、潜在能力的。高校学生管理应为学生的全面、多元化和自由的发展提供条件。为此,人文取向的高校学生管理不会通过制度来管束学生,而是提供给学生充分发展的空间和时间,使学生实现最大可能的充分发展。

第二,以引导教育为管理手段。人文取向高校学生管理不以强制制度管束学生,不以奖惩管束学生行为,而是通过非强制的说服型、展示型、自主学习型等制度以引导、教育学生。通过引导教育激发学生自我发展的兴趣动力,使其将所学的知识内化为自身素质,从而实现自身发展。人文取向高校学生管理认为,非强制的引导教育手段可以有效避免学生的抵触心理,避免了学生因表面服从而积聚的内在反抗力;而强制化的教育管理手段不仅将学生物化,还会造成对学生的异化以及教师和学生的对立。在实践中,人文取向高校学生管理主要有说服型教育、展示型教育、情感教育、文化熏陶、激励引导等方式。

第三,以平等沟通为管理特色。人文取向高校学生管理将管理者和学生都视为具有灵性和多种可能性的人。灵性的平等性决定了人文取向高校学生管理具有平等沟通的特征: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角色被淡化,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角色被淡化,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在人文取向高校管理模式中,每个人都是组织中的独立个体,每一个人都因其独特性而受到人格平等的尊重,可以平等地参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个体间相互理解、相互包容、相互帮助。教师也在其中享受平等对待,不必肩负过重的包袱,且能与学生平等地进行沟通。

3.人文取向的高校学生管理发展的必然性

科学主义高校学生管理理念与模式的盛行有其原因:一方面,人文主义学生管理模式下的质性考评相比于科学取向,其量化标准相对复杂,更加难以界定;另一方面,最初高校对学科评估较重视,导致他们对学生管理(也包括教学、科研)有科学主义的倾向。但是,随着我国高校学生对个性化发展的需求越来越强烈,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也迎来了挑战。在高校管理实践中,人文取向高校学生管理发展已经具备一定的必然性,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第一,人文取向的高校学生管理是高校学生管理发展的内在需要。一切事物都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高校学生管理发展也不例外。在前一阶段,高校学生管理从经验管理范式逐渐转向了科学管理范式。在经验管理范式阶段,高校学生管理中最重要的管理要素是富有管理经验的教师或高校专职管理人员;在科学管理范式阶段,最重要的管理要素是科学合理的制度,进而实现了高校学生管理的标准化。而今,随着物质生活不断丰富和高校学生人数的增加,学生的个性日益增强,强调管理标准化的科学管理范式已不能满足现实的要求,而包容性更强的人文取向管理范式逐渐凸显其优势。因此,人文取向的高校管理发展是高校学生管理发展的内在需要。

第二,人文取向高校学生管理是促进学生充分发展的需要。当前,世界经济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在知识经济时代成长起来的高校学生具有显著的时代特征:自我意识强烈、独立意识较早、民主意识萌芽、平等意识较强、创新意识增强等。科学取向的高校学生管理注重的是实现管理目标,注重对团队的奖惩。而人文取向的高校学生管理注重的是学生的需求,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多元化与自由发展为目标,这更能引导新时代高校学生的充分发展。

第三,人文取向高校学生管理是教育民主化发展的需要。教育民主化是21世纪全球教育改革的重要发展趋势。教育民主化倡导,无论是教育资源分配和利用,还是教育关系构建,每个个体都平等地享有同等的权利和机会,反对任何歧视、排斥的行为。人文取向高校学生管理具有内在民主化特征,即管理者和被管理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具有平等地位,应该民主地进行沟通。因此,教育民主化与人文取向的高校学生管理具有天然的一致性:人文取向的高校学生管理契合了教育民主化发展的需要。

三、高校学生管理指导取向变化的启示

(一)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改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

人文取向的高校学生管理注重人的全面、自由、多元化发展,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内在的契合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个人、社会和国家三个视角阐述了人实现全面、自由、多元发展的标准和要求。而人文取向的高校学生管理以学生发展为管理目的。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指导,可以为高校引导学生处理好自己与自己、自己与社会、自己与国家之间的关系指明方向:使学生在自己与自己相处时实现自己的灵魂自由,自己与社会相处时实现自己的责任充分,自己与国家相处时实现自己的多元发展。据此,高校学生处和各院系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应将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作为重点工作内容之一,将大学生思政教育融入制度管理,对学生管理规章制度进行全面的审查,进而对不利于学生充分发展的规章制度进行修订与改进。同时,高校应以大学辅导员为主、思政教师为辅,建立起思政教师为兼职辅导员制度的“双辅导员制度”,为学生成长发展融入道德关怀和思政温度。

(二)建立起科学取向与人文取向相融合的学生管理机制

科学取向高校学生管理虽然有僵化死板的问题,但其内在的公平性是有利于提升学生管理工作效率的。人文取向的高校学生管理虽然具有内在的自由性,有利于促进学生充分发展,但是对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欠缺外部约束力。将二者融合起来,根据每所高校的自身传统和特有优势,在科学取向中融入人文取向的包容性,在人文取向中融入科学取向的效率性,可以促进高校学生管理的高质量发展。[6]据此,高校应建立起学生管理沟通共评机制,由学生处牵头,教师与学生定期共同就学生管理工作进行线上和线下的沟通交流,及时改进学生管理工作的疏漏之处。这样既有利于将教师教育的创造性与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发挥出来,又有助于形成科学取向与人文取向相融合的学生管理机制。

(三)建立起融洽的学校、教师、学生三者之间的关系

在高校学生管理中,学校、教师与学生是三个主要的主体,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格外重要。[7]在科学取向的高校学生管理中,由于学生管理的目标性和考核性较重,容易造成学校、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对立关系。而在人文取向的高校学生管理中,学校、教师和学生三者的利益目标可以达成一致: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作为主要参与者,帮助学生实现充分发展。这不仅能建立起融洽的学校、教师、学生三者的关系,还可以提升人文取向的学生管理的转化深度。据此,高校应优化学生管理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建立起导向型考核方式,增强考核的过程性,减少考核的目标性,并通过学生管理工作讲解、师生联谊会、学生处干部讲座、学生代表进学生处实习、教师走进学生宿舍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促进学校、教师与学生三者的相互理解、相互包容,建立起学校、教师与学生的融洽关系。

四、结语

在当代社会,科学取向的高校学生管理模式暴露出越来越多的短板,而人文取向的高校学生管理则更能建立起平等的教育关系,更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多元发展和自由发展,实现学生的充分发展。[8]为此,加速实践人文取向的高校学生管理成为每一个高校教育工作者应该努力的方向。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人文管理工作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讨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柔性管理模式应用探索
做好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