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漂流活动对提升学生阅读素养的研究

2022-03-04 12:59单菊红
名师在线·中旬刊 2022年1期
关键词:阅读兴趣实践研究小学生

摘 要:图书漂流活动起源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欧洲,可以大范围实现图书的共享和知识的传播。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笔者所在学校依托图书漂流活动,以班级为单位开展了各项子活动,而这些子活动的开展对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和语文学科核心素养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文章从图书漂流活动的灵感来源及实施方法出发,全面阐述了通过图书漂流活动引导学生提高閱读兴趣和提升阅读能力的方法,以促进学生内涵式整体发展。

关键词:图书漂流;小学生;阅读兴趣;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2)02-0042-03

引  言

足够的阅读量能够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大量的阅读可以使学生积累一些好词、好句和好段落,掌握一些描写和修辞的手法,增加知识储备量,为习作打好坚实的基础[1];其次,大量的阅读可以整体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使学生通过长期的阅读体验,潜移默化地掌握各种表达方式和技巧,发展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最后,大量的阅读可以开阔学生眼界。学生通过阅读可以从书本中获取许多课堂上接触不到的知识,而这些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深层次地了解世界、认识世界,解释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并应用这些科学知识去进行创新。因此,开展图书漂流活动可以扩大学生的阅读面,提高学生的阅读量,有效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一、图书漂流活动的灵感来源及实施方法

(一)图书漂流活动的灵感来源

漂流瓶是一种信息的传播方式,其过程是作者将写上文字的纸条密封在玻璃瓶中,把玻璃瓶放入大海(或者河流),任其漂流[2]。图书漂流活动借鉴了漂流瓶的内涵,即图书拥有者将阅读过的图书放置到公共场所,而行人可以将图书带走进行阅读。读者阅读完图书后,可以将书放置到公共场所设定的“漂流处”。这种交流性的读书活动起源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欧洲,并逐渐流行开来。在图书漂流瓶活动中,人们不需要借书证,不需要押金,不需要任何手续就可以阅读到图书。图书漂流活动可以看成一种进行知识共享的方式,极具超前性。

(二)图书漂流活动的实施方法

笔者所任教的学校所开展的图书漂流活动和欧洲所流行的图书漂流瓶活动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一定区别。相似之处在于图书传递模式,区别在于主体的不同。欧洲的图书漂流瓶活动主要是个人(漂友)自发实施的,而且图书交换地点比较分散;笔者所在学校的图书漂流活动则是借助了学校图书室的资源优势,以班级为单位有组织、有计划地实施的一种多人共享阅读活动。笔者所在学校的图书漂流活动具体实施过程为:图书室为一个年级的每个班级配备一百本左右的图书,将这些图书放置在各个班级的书橱中,而学生可以任意挑选阅读。在三个月的期限内,书橱内的书在班级同学间互相“漂流”,而三个月后,图书开始在班级间“漂流”。整个图书漂流活动的完整轮期为十二个月,即每个班级的图书每年可以实现四次漂流。

二、图书漂流活动对提高学生阅读素养的实践方法

图书漂流活动的开展,为图书注入了“运动”的能量,得到了学生的普遍喜爱,对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图书漂流活动的效果,笔者所在学校在图书漂流活动中进行了一些尝试。

(一)设定图书漂流期限,提升阅读效率

图书漂流活动和通常意义上的班级书橱、图书角等有所不同。图书漂流活动实现了班级图书的有规律“漂流”,设定了阅读期限。班级图书漂流期限规定为三个月,当到达时间节点,必须和其他班级进行整体调换(漂流)。有了时间的限制,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了时间的紧迫感,必须在图书被漂流到其他班级之前,将图书阅读完。因而在图书漂流的环境中,学生的阅读动机和阅读兴趣被强烈地激发出来。每个班级都拥有一百本左右的图书,而学生无法在三个月内把每一本都读完,需要对图书进行选择。他们往往会挑选自己喜欢的、广受好评的图书优先阅读。这种阅读模式既能够带给学生新的阅读体验,又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使他们在较有限的时间内读到更多更有价值的书。在图书漂流活动中,学生读到了大量高质量的图书,能够学习到课本以外的知识,拓宽了知识面,开阔了眼界,这对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有积极的作用。由于面临着图书“漂流”的实际情况,部分班级还根据实际情况制订了阅读章程,其中包括了借阅方式、归还方式、借阅期限、图书保护等规定,以保证学生在高效利用图书的同时,做到爱护书籍。

(二)图书阅读点评共享,沟通阅读感受

一百个观众心中有一百个哈姆雷特。即使阅读同一本图书,每个学生心中也会产生不同的感受。学生交流读书感受,一方面可以通过相互沟通获取更多的阅读经验,培养课外阅读兴趣;另一方面,可以从不同的视角解读同一本书,并进行深度思考和延伸创新。在传统课外阅读环境中,学生交流读书感受的机会相对较少,而在漂流活动中,笔者所在学校针对性地提出了读后点评共享活动。点评共享活动是指学生把阅读时产生的情感、思考、观点和疑惑以便利贴的形式记录下来,并将其贴在图书的相应位置。当图书进行漂流时,这些记载着学生阅读感想和思考的便利贴同样会随之漂流。这种方式实现了一个年级中不同班级学生之间的阅读交流。当学生拿到图书时,书中已经贴上了许多点评便利贴,因而他们可以根据便利贴上的内容了解其他学生的阅读看法,并带着问题去阅读、去感悟,以产生思想的碰撞,获得新的阅读体验。以《一周一首古诗》的阅读为例,许多学生在阅读古诗后,在书中贴上了记录自己对古诗感想的便利贴。在漂流过程中,这本图书在学生之间掀起了对古诗的探讨,使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故事。通过图书阅读点评共享活动,许多不同班级的学生成了好朋友。他们本来不是十分熟悉,但是在图书点评中相知相识,并成为有共同阅读爱好和志向的朋友。

(三)组织“最受欢迎图书”评选活动

学生要做到好读书,读好书,而高质量的图书能更高效地引领学生全面成长。图书的选择是存在差异性和相对性的,因为有些图书对成人而言是一本好书,但是对小学生而言,未必适合他们阅读。教师站在成人角度选择的图书不一定适合学生阅读,因此,为了挖掘出适合学生的图书,学校可以举办“最受欢迎图书”评选活动。图书漂流活动开始后,“最受欢迎的图书”評选活动也同步开始。活动以班级为单位,要求学生从本班拥有的图书中评选出十本最受欢迎的图书,而学校会将评选结果通过布告栏、电子大屏幕等方式展示出来。依托这个活动,学生能够阅读到高质量且适合他们的图书。许多学生在了解了各个班级最受欢迎的图书目录后,急切地希望读到这些好书。学生在读到这些图书后,也可以从这些书中学到知识,看到不一样的世界,也会进一步喜欢阅读图书。“最受欢迎的图书”评选活动,让学生自己评选出心目中的好书,进一步增强了学生对好书的认同感,提升了他们阅读好书的兴趣,为他们长期的阅读能力的提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融入趣味阅读任务,实现小组合作阅读

为了更好地提升图书漂流活动的趣味性,教师应尝试在学生寻找漂流图书的过程中增设一些趣味的游戏,适当地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共同开展漂流图书的寻找活动和后期的阅读活动。在设计相关趣味游戏环节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近期的兴趣爱好来进行,激发学生对寻找图书的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巧妙地布置暗号、绘制藏宝图、猜字谜等方式让小组学生共同参与其中,并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找到图书,共同完成图书阅读的任务。当小组学生完成对应的阅读任务后,教师还应让学生模仿教师的做法给下一组同学设计对应的“难题”,从而保证书籍持续“漂流”。另外,教师也可以把一些项目式研学活动和主题探究活动融入阅读中,使学生带着趣味性的任务去阅读图书。以“文化研学旅行活动”为例,教师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从目的地的确定、小组出行海报的设计、出行的路线、交通工具、安全保障等方面为自己的出行做规划设计。文化主题信息的收集方法和成果展示等都需要通过查阅大量的资料来获取。因而他们先从漂流到本班级的图书中搜索查阅,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研学任务的驱动让学生阅读的速度和阅读技能得到了提升。再以“主题探究式活动”为例,这个活动主要以教材内容为研究触点展开。例如,在教学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的《示儿》这首诗时,教师可以诗为起点设计探究主题——时代背景下陆游的爱国情怀。学生在主题导学单的引导下由《示儿》转移到诗人陆游的所有作品,从注释译文、创作背景、鉴赏感知、历史评价多个层面仔细品读,深入挖掘陆游所处的时代背景的特殊性,深度感受诗句所要真切表达的思想情绪与爱国情怀,进而学习用朴素、平淡的语言来表达深厚、强烈感情的艺术手法。为了进行这样的导学探究,学生要阅读、查阅大量的图书资料。而一个班级漂流的书籍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学生可以把期待放在其他班级漂流的书籍上。与此同时,项目式研学和主题探究活动,都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完成。这既增进了小组内和小组间的合作与交流,也使书籍自身在组内、组间的阅读流动速度更迅速,在一定意义上加快了图书的漂流速度,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效率。

(五)分享读后感,衍生综合趣味活动

对于课外阅读来说,分享读后感想的方式可以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理解能力。同时,分享读后感想也是衍生更多趣味活动的一把“开门斧”。因此,当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了几轮漂流活动后,教师应将学生聚集在一起开展相关的阅读感想交流会。交流会应涉及如下内容。第一,教师要鼓励学生将自己阅读某本图书后的感想表述出来,与其他同学分享,并让与他阅读过同一本书的学生进行评论,同时,让没有阅读这本书的学生了解这本书的基本内容,从而产生阅读这本书的兴趣。第二,教师应在交流会中衍生更多充满趣味的活动,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读书给他们带来的快乐。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听片段猜书名”的活动,以加深学生对某本书的印象;或者组织学生“表演片段中的某一故事场景”,用自己的方式演绎故事中的某一精彩片段,以加深学生对故事某一主人公的理解。教师还可以开展“看图说话”的活动,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想象力,用自己的方式将书籍中的某一场景表述出来;或者通过“发挥想象,填补空白”的方式将故事中没有涉及的“空白情景”编写出来,充分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丰富学生的想象空间。

(六)科学实施阅读评价,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发展

为了检验图书漂流活动的实施效果,教师有必要对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科学的评价,通过评价的激励和导向作用,让学生在参与阅读的过程中更加注重自身个性成长。与此同时,通过图书漂流这个形式,教师也能转变阅读教学模式,更加关注学生阅读素养的发展,全面评价学生的阅读状况。学校可以通过开放式的阅读评价策略,利用教师、家长、学生三个评价主体,以在线测评、口头表达、现场展示、现场评测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尽可能全面的阅读评价,最终评选出班级、校级“小小朗读者”“背诵小超人”“阅读小冠军”等读书达人,用学生身边的榜样去引领他们不断去阅读、不断去积累,形成“你追我赶”的阅读氛围。

结  语

图书漂流活动不仅提高了学校图书资源的利用率,还给学生带来了完整的阅读体验。在图书漂流活动中,学校可以开展多项子活动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在漂流中汲取知识、分享知识、传递知识。在活动开展中,教师要设定好图书漂流期限,提升全员的阅读节奏;要通过举办图书阅读点评共享活动,使学生沟通阅读感受;要积极鼓励学生参与“最受欢迎图书”评选活动,给每个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要在阅读过程中融入趣味阅读任务,使学生实现小组合作阅读;要组织读后的思考分享活动,培养学生对阅读的浓厚兴趣;要实现科学的阅读评价,促进学生的阅读成长。笔者所在学校围绕图书漂流活动,营造了一种爱读书、好读书的书香氛围,使全校范围的阅读活动顺利开展下去,使每届新学生都会被这种读书氛围所感染。新的学生传递新的故事,然而不变的是那份一直传递下去的爱读书的热情。图书漂流活动让书香充实了我们的校园,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激发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提升了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卢洁.引导与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教育科研论坛,2008(09):71-73.

李志强.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调查研究[J].教育研究,1983(01):33-36.

作者简介:单菊红(1982.3-),女,甘肃武威人, 任教于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枣园小学,一级教师,武威市小学语文骨干教师。

猜你喜欢
阅读兴趣实践研究小学生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兴趣引领,快乐阅读
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高校公体课中的实践研究
初中数学教学微课的实践教学研究
探究如何培养学生语文阅读兴趣的策略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我是小学生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