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刘军,1977年12月出生,男,江苏南通人,高级教师,本科学历,南通市德育工作带头人,南通市通州区十佳班主任,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南山湖小学副校长,曾获南通市课堂教学赛课一等奖,南通市朗诵演讲比赛一等奖,多次执教市区级公开课,并作为核心成员参与江苏省“十三五”规划课题、南通市“十二五”规划课题的研究,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教育教学论文数篇。
阅读策略是对阅读方法的再升级,是基于具体文本和任务情境下的阅读机制,有助于学生依托具体的阅读要求汲取信息,提升能力。因此,对部编版教材中所设置的单元编排内容,教师需要在具体的语境下对学生的阅读方法进行优化,最终使学生形成成熟且能够灵活运用的能力。文章提出要精准定位教材,感知阅读策略;强化内在融合,洞察阅读策略;关联单元联系,内化阅读策略。笔者以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提高阅读速度”为例,谈谈自己在这一方面的实践和思考。
一、精准定位教材,感知阅读策略
既然是阅读策略单元,教师就应该将阅读策略的解读和渗透作为教学的首要内容,充分关联原始的阅读方法,结合具体的文本内容,让学生积累阅读经验。教师要强化文本内容的阅读以及对方法的深度理解,组织学生展开有针对性的训练。
教材编者在课前导语、课后习题等助学部分内容中提出了提高阅读速度的相关策略。对此,教师要精准解读,并引导学生进行与之匹配的训练。
其一,教材针对散文的特点,要求学生“集中注意力读”。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真实语境,真实考虑周围环境、同伴对学生阅读速度和质量的影响,让学生集中注意力进行阅读,这已经成为提升阅读速度的重要方法。在阅读过程中,我们可以设置怎样的任务,来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呢?例如,整体性感知和梳理文本内容时,洞察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时,想象语言所描绘的画面时,学生都需要集中注意力。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初读课文板块时,应该将这一方法作为教学的基本目标和评价的条件来落实。通过教师示范、榜样演示、对比尝试等不同的方式,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建构“集中性关注力”的意识。在引导学生进行品读时,教师要让学生关注文本内容,洞察作者的写作方法,从而领略文本中所包含的奥秘。
其二,教材在叙事性文本的阅读中,提出“遇到不懂的词语不要停下来”。学生在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时,并不是所有的生字都会对理解文本内容形成障碍。为了提升阅读速度,我们不妨将字字落实、精准解读,转变成为模糊化、意会化的解读。这并不会对文本大意的理解造成太多干扰,同时也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閱读速度。教师还可以由此判断,哪些生字词在阅读的过程中并不会影响学生的认知,不需要专门停下来;哪些生字词只要稍微知其大意即可,无须做深度解读……教师要借助相应的判断和理解引导学生,提升学生的阅读速度。
其三,部编版教材中还提出了“不要回读”的方法。阅读过程中,大家都有这样的体验和感受,部分内容一开始并不理解,但如果为此专门停下来,不但不能立刻解决,同时也影响阅读节奏。在阅读中,遇到这样的语句,不要急于解决,而是要将其放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在读完后,根据课文的整体性,自然能理解这些内容。因此,“不要回读”就是要围绕课文的内容形成理解的磁场,更好地对阅读进行突破。
二、强化内在融合,洞察阅读策略
部编版教材全面投入使用以来,部分教师在落实语文要素,包括教学阅读策略单元时,形成了一个错误的认知,即习惯于将语文要素或者阅读策略、方法,看作唯一的教学内容。这就容易导致在教学中,部分教师会对阅读方法进行空洞的技术化训练。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是范例和载体。语文教学绝不仅仅是阅读和理解课文中的知识信息,这两者之间不是割裂的,而应该是融合的。教师要借助精妙的设计来推进阅读方法的融合,同时兼顾文本所达成的阅读方法,最终形成经验积累之后再内化成为阅读策略。
以“提升阅读策略”为契机进行有速度的阅读绝不是要在客观上追求阅读速度的提升,而是要强化对文本内容理解的整体性效益。因此,除了要用最短的时间完成对内容信息的扫描之外,更为重要的是要突出对文本内容理解的程度。以教学《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为例,教师可以从四个层级展开融合性训练。
首先,教师要训练学生改变逐字逐词的阅读习惯,让学生能够连词成句地阅读,从而形成不停顿的阅读习惯,以最高的效率完成对主要内容的吸收。其次,教师要组织学生采用不回读的方式,把握课文中介绍每一种事物速度的语段,找出蕴藏在语段中的结构性特征“一种事物比另一种事物更快”,从而发现作者在构段时的用意。再次,教师要引导学生紧扣课文中的关键性词语进行快速默读,并体会说明性文本中关键性字词所起到的表达效果,感受数字表达的精准性,以及对象选择的典型性、对比过程的进阶性特点,强化学生对说明性文本的感悟。最后,教师可以针对学生在预习课文前所提出的感兴趣或者有困惑的问题,引领学生带着自己所提出的问题展开阅读,通过定格关键性词语等相关方法,为掌握全新的阅读方法奠定基础。
这样的学习过程不仅对单元前面两篇课文的学习进行了强化,巩固了学生已经形成的阅读方法和经验,还针对这篇课文说明性文本的特点,对阅读内容进行了巧妙的分析,使得阅读方法的训练不再停留在机械、生硬的泥潭之中,有效地推动了对本单元语文要素“提升阅读速度”的落实。
三、关联单元联系,内化阅读策略
阅读策略的感知与积累,阅读能力的发展与形成,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要善于把握教材的编排原则和对应体例,遵循能力的训练规律,以具体的学情为基础,借助前后之间的相互关联,在循序渐进和螺旋上升的过程中推动学生阅读能力的构建和提升。
以本单元最后一篇课文《冀中地道战》为例,编者编选这篇课文作为提升阅读速度的核心训练点,就在于使学生借助问题,运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由于这篇课文主要反映的是抗日战争时期的内容,与当下学生的生活有着较远的距离,因此,很多学生都会提出各种不同的问题。但这些问题应该如何处理才能起到一点即通的效果,且对阅读速度形成较大的影响?如何利用好统整、筛选之后的问题,为学生的快速阅读助力?这是教学这篇课文时,教师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
从教材编排的角度来看,我们不难发现,部编版四年级(上册)中第二单元就曾经专门设置了提问策略单元,分别从怎样提问、可以从哪些不同的维度进行提问、如何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分类和筛选以及如何从学生众多的问题中提炼出最具价值的问题等,进行了专项的训练。因此,学生在走进五年级的策略单元时,其实已经储备了丰富的认知性经验,尤其是对于提问已经有了较为直接的感性认知。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先唤起学生对提问策略的经验,推动学生由已知向未知转变,从原本“懂得提问的方法”转化为“借助于问题,提升阅读的速度”。为此,教师不妨先组织学生回忆“我们知道有哪些提问的方法”,并对学生在课前预习时所提出的问题展开相应的分析和判断,分辨出哪些问题其实并不影响对这篇课文的理解;哪些问题是需要咨询专业人士,才能最终解决的;哪些问题是联系上下文的具体语境,就能够自然解决的;哪些问题是需要进行深度思考,才能解决的。
通过这几个维度的分析,教师可以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必要的筛选和归类,并从中整合、选择两到三个最具有价值的问题,例如,“为什么要在这样的时期和背景下开展地道战”“冀中人民是怎样利用地道战展开斗争的”“为什么要说地道战是一个奇迹”。这些问题都指向文本的核心内容,也就是作者创作这篇文章时重点关注的内容。教师不妨鼓励学生带着这样的问题走进课文,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让学生把握文本的语段,并对关键性信息进行提炼、梳理和整合,最终使学生在理解程度和阅读速度上得到提升。
总而言之,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不仅教材中课文的篇幅有所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也是水涨船高。因此,延续一二年级的一字一字阅读,甚至是指读,势必会影响学生阅读的整体效果。因此,教师要创新阅读策略,引导学生高质量地阅读,进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
◎ 作者/华刘军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南山湖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