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尚俊
(甘肃省广河县庄禾集镇幼儿园 甘肃 广河 731300)
在人生成长、发展的过程中,学前教育发挥着重要的启蒙和奠基作用,幼儿在学前教育阶段所接受的教育能对其今后产生深远、巨大的影响。因此,这就需要学前教育工作者应充分认识到学前教育的重要意义,并结合幼儿的成长特点和发展规律,来科学地进行学前教育的组织与开展。而3-6岁的幼儿正处于语言积累、语言能力形成的关键阶段,教师在学前教育中就应顺应幼儿听觉及语言器官的成长规律,引导幼儿通过多种感官进行周围语言知识的积累,并将语言知识通过内化,转变为语言能力,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有效培养。而在这一学前语言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通过语言教学经验的总结进行相关幼儿语言能力培养策略的实践探究,以此提升学前教育中语言教育的有效性,实现幼儿语言能力的良好发展,奠定其今后成长、发展的坚实基础。
1.能有效奠定幼儿良好人际交往的基础。幼儿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主体,在成长、发展的任何阶段都有着人际交往的需求。而语言作为人际交往过程中重要的沟通工具,相应语言能力的具备,不仅能使幼儿更加清晰的理解对方语言的意义,同时更能准确地进行自己观点的表达,以此实现有效的人际交往。因此,在学前教育中通过对幼儿进行语言能力的培养,极大地增强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为其今后良好人际关系的构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能有效地启发、提升幼儿的智力潜能。语言作为人类思维的集中体现,两者存在着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密切联系,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实现更具条理性的语言表达,而口脑的良好配合也能对大脑形成有效的刺激,实现智力潜能的有效发掘。因此,在学前教育中,教师通过顺应幼儿成长规律,来对幼儿进行语言能力的培养,使幼儿在语言表达的训练中获得大脑机能的完善,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以及智力潜能的挖掘。
3.能有效地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塑造。幼儿时期是人成长、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幼儿不仅会获得生活能力、知识积累等方面的提升,同时更能对其健全人格的塑造奠定良好的基础。而在幼儿健全人格塑造的过程中,幼儿与同伴之间的合作、交流其中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学前教育中通过对幼儿进行语言能力的培养,能使幼儿在良好语言环境中开展有效的学习与交流,并在与他人的相互补充、完善中获得自身道德品质的形成和人生观、价值观的萌发,以此实现幼儿健全人格的有效塑造。
1.幼儿自身的生理因素。据相关研究表明,婴幼儿大脑的发育情况从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婴幼儿语言系统的成长、发育,是能够影响幼儿语言能力形成、发展的重要生理基础。而婴幼儿大脑的发育是一次性完成的,呈现出不可逆的特点,因此,这就需要抓住幼儿大脑发育、智力发展的最佳时期,通过相应环境刺激及信息刺激来保持幼儿脑神经的敏感性,使其能对语言信息进行有效的储存与内化,以此奠定幼儿语言能力形成的生理因素基础。
2.家庭环境的影响因素。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于孩子的成长、发展具有着重大且深远的影响。而这一影响一方面来自不可干预的遗传因素,另一方面则来自家长与幼儿日常的教育引导。在幼儿语言能力发展最为快速的发育阶段,家长如果给予其更好的教育引导,通过积极的沟通、交流来对幼儿形成持续、有效的语言信息刺激,幼儿就可以通过模仿的方式进行语言的表达,以此实现自身语言能力的锻炼与提升。反之,如果家长忽视了与幼儿的语言沟通,就错失了幼儿语言能力培养的最佳时机,导致幼儿的语言能力相对不足。
3.幼儿园的语言教育因素。幼儿园是实施学前教育的重要场所,同时也为幼儿语言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基础。因此,在幼儿园教学中,作为教育者、引导者的教师对语言教育的重视程度、是否具备正确的语言教学观念、能否开展有效的幼儿语言教学等,都成为了能对幼儿语言能力培养造成重大影响的因素。因此,在幼儿园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实现幼儿语言能力的有效培养,就应积极地优化、完善幼儿园语言教学的诸多因素,以此为幼儿构建良好的语言环境、提供有效的语言能力锻炼机会,实现幼儿语言能力的有效培养。
1.积极转变学前教育理念,充分重视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在素质教育理念日益普及的过程中,以往具有功利性的幼儿园教育指导思想受到了广大教师的摒弃,幼儿综合素质能力形成基础的奠定以及启蒙教育的开展成为了学前教育改革的重要发展方向。因此,在学前教育的语言教学中,教师就应顺应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积极地进行自身教学理念的转变,通过学前语言教学重视程度的提升,来实施更为有效的语言能力培养策略,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首先,教师应通过语言能力的培养实现素质教育理念的贯彻。素质教育理念下的学前教育更加注重幼儿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而语言能力作为综合素质能力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受到教师的广泛关注。因此,在学前教育中,教师应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树立良好的语言能力培养意识,这样教师就会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语言教学活动的开展,并通过积极的引导来实现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
其次,教师应在人本理念的指引下,正确对待幼儿的语言发展特征。人本理念是课程改革过程中提出的一种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学前教育的语言教学中,教师一方面应充分尊重幼儿的学习主体地位,通过自主性语言学习活动的开展,来激发幼儿的参与积极性,使其获得更多的自主表达的实践机会;另一方面,教师还应结合幼儿之间存在的语言基础差异,实施针对性的、因材施教的语言教学与引导,以此实现幼儿语言能力的整体性提升。
2.积极构建宽松、良好的语言环境,奠定有效的教学基础。在学前教育中,教学环境作为重要的一项教学因素,鉴于幼儿不成熟的身心成长特征,发挥着更为显著、重要的渗透教育意义。因此,在学前教育的语言教学中,教师就应充分重视语言环境的构建,通过宽松、趣味性语言活动的开展来为幼儿提供更多的相互交流、自由表达的机会,以此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有效培养。
首先,教师应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幼儿消除表达顾虑,敢于开展语言交流。在学前教育中,教师作为幼儿的教育者和引导者,应与幼儿保持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幼儿能在教师的激励中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不会因为害怕天马行空的言论受到教师的批评,也不会为了迎合教师的观点,来进行违心的语言表达。这样就为幼儿营造了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环境,使其能够畅所欲言、自由表达。
其次,教师应注重多元化语言活动的开展,使幼儿乐于参与,感受语言学习的乐趣。在学前教育的语言教学中,教学活动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载体,其科学的设计与开展是营造良好语言教学环境、氛围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就应积极地进行多元化语言活动的开展,如故事大王比赛、经典诵读活动等,这样幼儿就会在积极的参与中获得语言实践的机会,在不断的锻炼与提升中实现自身语言能力的有效培养。
3.充分重视阅读兴趣的激发,实现幼儿语言知识的积累。语言表达作为幼儿语言知识的外化形式,其语言能力的高低直接体现着幼儿在语言知识方面的积累情况,而阅读作为幼儿进行语言知识积累的重要途径,应在学前教育的语言教学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因此,在学前教育中,教师就应积极地引导幼儿开展阅读,并通过多元化阅读活动的开展以及有效阅读指导的实施,来实现幼儿语言知识的有效积累,为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奠定良好基础。
首先,教师可以绘本阅读教学的开展,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绘本作为一种深受幼儿喜爱的儿童读物,将文字与图画进行了完美的结合,对于幼儿阅读兴趣的激发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学前教育中,教师就应积极地引导幼儿开展绘本阅读的活动,这样不仅通过图文并茂的阅读资料激发了幼儿的阅读兴趣,同时也在对绘本的灵活运用中,进行了幼儿语言表达积极性以及思维能力的提升,为幼儿语言能力的综合性培养奠定了基础。
其次,教师应通过多元化的阅读指导,培养幼儿的阅读习惯。阅读作为幼儿积累知识、接受信息的重要途径,其语言知识的积累、语言能力的提升需要长期、持续阅读的支撑。因此,在学前教育中,教师就应积极地开展丰富的阅读活动、给予幼儿有效的阅读指导,如,开展亲子阅读活动,使幼儿在家长的参与与监督中逐渐产生热爱阅读的情感、养成良好的阅读意识及习惯,为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
4.积极拓展、创新语言教学的形式,提高语言教学有效性。在学前教育中,幼儿由于其年龄、认知能力等方面的局限性,在学习的过程中具有着显著的学习特点。因此,教师在对幼儿进行语言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就应充分结合幼儿好玩、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有限的成长特征和学习规律,来积极地实施多元化教学形式的拓展与创新,使幼儿能在多样性、趣味性的语言教学中感受到语言学习的乐趣,在高效的语言教学中获得语言能力的有效培养。如,教师应积极实施多元化的语言游戏教学形式,在寓教于乐中提升幼儿语言能力。鉴于幼儿好玩、好动的身心特征,游戏教学是幼儿园教学过程中常用的教学形式,它不仅具有高度的实践性、参与性,同时也在增强教学过程趣味性的同时获得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因此,在学前教育的语言教学中,教师 就可以设计并开展“看图说话”“复述故事”等具有趣味性的语言游戏活动,这样不仅丰富了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的形式,同时更为幼儿提供了实践性的语言表达机会,有效地促进了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5.注重新型教学技术的运用,给予幼儿多元化感官刺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化教学技术成为了学前教育中重要的教学辅助技术,同时更为学前的语言教学提供了更多的教育资源。因此,在学前教师对幼儿进行语言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就应积极地进行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等新型教学技术的运用,充分发挥其图文并茂、形象生动的演示功能和丰富、强大的数据库功能,来持续不断地给予幼儿语言信息方面的感官刺激,以此来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有效培养与提升。如,卡通人物是深受幼儿喜爱的教学因素,教师在对幼儿进行语言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就可以通过动画片的放映,来营造良好的语言情境,引导幼儿进行自己喜欢卡通人物及原因的介绍,这样富有感染力的多媒体情境激发了幼儿的语言表达积极性,使幼儿在对语言表达活动的积极参与中得到了语言能力的锻炼与提升。
6.注重语言教育的多领域渗透,全方面促进幼儿语言能力。语言能力作为一项综合性的素质能力,其的形成与发展与幼儿自身的情感经历、生活经验、思维能力等诸多元素都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这就决定了语言能力的培养不应仅仅依靠语言领域的单一教育,而应将语言能力培养的目标贯彻到各个领域的教学中,在具有综合性、渗透性的教育引导下,实现语言能力的有效培养。因此,在通过学前教育对幼儿进行语言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教师 就应将语言、科学、艺术等领域的教学进行综合性的整合,以渗透的形式向幼儿进行语言方面的教育与引导,以此实现幼儿语言能力更为全面的形成与发展。如,音乐教学是幼儿园艺术教育领域中的重要内容,教师在对幼儿开展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引导幼儿在音乐中展开自己丰富的想象,并通过自己的语言进行形象的表述,这样就将语言教学融入到了音乐的教育过程中,使幼儿语言能力培养的途径更加的广阔。
7.注重家园合育策略的实施,构建语言教学的良好合力。在学前教育阶段中,幼儿园教育、家庭教育是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教育形式,两者之间的整合会产生1+1>2的教学效果。因此,在学前教育的语言教学中,教师就应积极地通过家园共育策略的实施,来将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进行有机的结合,使幼儿家长能积极地参与到语言教学的实践中,在其补充、延伸教育功能的发挥中,与教师一起进行幼儿语言能力的有效培养。如,教师应积极与幼儿家长进行良好的沟通,在帮助幼儿家长树立语言教学意识的同时,还应鼓励幼儿家长积极地参与到幼儿园的语言教学实践中,如,配合教师引导幼儿在家进行亲子阅读活动、加强与幼儿的语言沟通,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幼儿的语言能力等,这样就形成了良好的家园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
综上所述,语言能力作为一项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求的必备综合素质能力,在人成长、发展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就应抓住3-6岁幼儿语言能力发展最为关键的阶段,在学前教育中开展积极、有效的语言教学,通过教学观念的转变、语言环境的构建、多元化语言教学形式的创新、新型教学技术的运用以及家园联动机制的构建等,来对幼儿进行良好语言能力的有效培养,最大限度地提升幼儿语言表达、理解能力的同时,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和良好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