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冰洁
(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实验小学 江苏 宿迁 223800)
小学是学生语言思维养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语文教学既能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也能为学生社交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打下基础。在新课程教育理念下,核心素养为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因此,教师应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将阅读课堂视为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阵地,使其在阅读中受到先进文化的熏陶,对文学世界产生强烈的探索欲,为语文素养的培养和发展打下基础,并通过开展阅读教学,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个性。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联合家长进行家校共育,帮助家长正确认知阅读的重要性,使其纠正“阅读就是玩耍、娱乐”的思想,让家长认识到阅读中蕴含的丰富内容和知识。通过家校联合共育,让课堂上的阅读延伸到课外、家中,教师应引导家长陪伴学生阅读,帮助学生选取具有阅读价值的书目,陪伴其探索不同国度、时空中存在的魅力文化和知识,了解各个领域的知识、内容,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旨在培养全方面发展的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丰富学科育人内涵、彰显语文教学的育人功能,为小学生终身发展提供更先进的教育平台,使学生在先进内涵的滋养下成长和发展。阅读教学的开展需要众多文本材料的支持,是学生了解语言文化、提升人文素养的重要方式。而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教师深入挖掘阅读材料中的人文内涵,通过开展阅读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发展,达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教师应通过开展阅读教学,帮助学生在多样化的故事情境中培养自身的思维,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念的培养和发展。因此,教师应把握好学生思维发展和过渡关键阶段,教师应善于发掘与阅读主题相关的情境,让学生以朗读、默读形式,感受作者传递的思想,让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得到培养。其次,小学生是形成审美观念的初期,教师应教会学生对阅读材料进行鉴赏,引导学生获得良好的审美体验,使其具备一定的审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另外,阅读是拓宽学生视野的重要途径,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关键信息,通过分析核心句子和段落,对阅读主题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的阅读能力能够逐步得到提高。
在迎来课程改革的又一个春天后,诸多教师纷纷认识到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性,开始尝试运用多种工具、手段,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受到了广大学生的欢迎。但是,受限于以往教育经验、固定教学思维的影响,部分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时,容易照搬以往的教学活动设计理念。尽管部分教师能够运用更先进的方法开展阅读活动,但在课堂组织形式上,未能将核心素养融入、渗透到各个教学环节。同时,也有一些教师认为小学生只需要学习识字,往往直接布置大量的写字、背诵任务,或直接根据学生语文成绩,评判其语文学习能力。这样的情况下,不仅很难增强师生之间的联系,更容易影响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教师需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合理地设计学生活动环节,为其提供更多自由表现和发展的空间。但是,就目前阅读教学情况看,小学语文教师讲解的时间仍然较长,学生学习知识的形式较为被动,很难满足大多学生的需求。同时,在这样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们缺乏有效的沟通,课堂氛围较为沉闷,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主观能动性的调动也就无从谈起,更无法起到培养其核心素养的作用。
在小学阶段,学生尚未对世界形成清晰的认知,容易对新出现的事物产生好奇心。对此,若教师一贯沿用单一的教学形式,很难唤醒学生内心的求知欲,无法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面对学生不理解的内容,教师往往直接按照个人思路进行讲解,详细地介绍课文的重难点内容、中心思想,再组织学生进行背诵。实际上,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更侧重培养学生的答题技能,很难有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的固定教学方法往往是课堂的中心,开展时代背景介绍、学生独立阅读、段落大意总结和中心思想提取等一系列活动。长期下来,学生的阅读主动性容易转化为隐性,学生容易形成固化的阅读思维。在核心素养的要求下,教师在制订教学目标、选取阅读内容、设计教学方法时,应立足生本教育思想,让学生从被动接受者转化为爱阅读、乐读的主动者,让学生参与到各个阅读环节。比如,在阅读课堂中,教师应全面地关注和理解学生学情,选取与阅读主题相符合的情境,让学生主动走进阅读世界。这时,教师应抓住学生兴趣点,以动画形式展现重点字、词,并带领学生分析段落大意,通过还原作者当时所处的情境,让学生与作者的心灵进行跨时空交流,顺利地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在这样的教学方法下,学生能够迅速地集中注意力,结合阅读动画或情境,加强自身对阅读片段的理解能力。教师和学生都是独立的思维个体,学生在阅读中往往会产生奇思妙想,教师应加以正确引导,摒弃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让学生从阅读中产生独特的阅读感悟,并鼓励其分享给大家,使更多学生在阅读中获得成就感和自豪感 [1-3] 。例如,在讲解《动物王国开大会》时,教师可以预先收集动物王国动画视频呈现给大家,向学生一一展示狗熊、大象、老虎等动态图片,让学生们的好奇心被调皮、可爱的动画所吸引。在这样的导入情境下,学生纷纷产生了强烈的疑问:“学习课文为什么要看动画和图片呢?”其后,教师可以巧妙地设置问题:“同学们,大家设想一下,如果这些动物们也像我们开班会一样,召开森林大会,会是怎样的呢?”在引入动画、设置问题的阅读环境中,学生将对阅读内容产生强烈的欲望,并主动配合教师的提问,在各部分阅读中寻找答案,逐步培养自身的主动阅读意识。
兴趣是学习者接触一项事物的心理倾向,是激发其探索与求知的动力来源。兴趣的产生能够让学生自觉、自主地学习阅读方法。在阅读教学实践中,如何激发学生兴趣是让教师思考的重要问题。要想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必须要唤醒学生对阅读的热情,让学生在产生兴趣的基础上,认识到阅读的重要价值,使其对阅读抱有积极的态度。在阅读教学前,教师要引进先进辅助手段,站在全局视角,选取多样化的图像、文字、视频等教育资源,让学生感受到活跃的气氛,使其对下节文章内容充满探索欲。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结合课前导入目标,向学生们抛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对充满挑战的阅读任务充满思考的欲望,对阅读内容产生渴求。教师应善于设置阅读活动,让学生能够在阅读的同时,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去遣词造句,唤起学生对语言知识的认知和学习热情。例如,在讲解《圆明园的毁灭》时,教师可以设置问题“同学们,大家可以从哪些方面看到圆明园的‘举世闻名’呢?”“同学们你们面对今天的断壁残垣,想说一些什么?”通过设置类似的问题,让学生进行造句,在学生接下来的合作探究过程中拓宽自身的视野和思维,对文章也有更深一步的体验和感悟。
在核心素养下,语文教师也应注重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将理性阅读思维涵盖其中,教师应教会学生理解和掌握阅读的基本科学原理和方法。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教师应将教学重点放在阅读方法的传授上,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略读、精读,使其掌握多样化的阅读技能。通过教授学生技巧和方法,能够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文章,常用的阅读形式有诵读、默读等,使得学生以视听结合形式,打开进入阅读世界的大门。在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对多种阅读技巧和手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确保自身能够熟练掌握这些阅读技。在这样的前提下,教师就能精准地教会学生运用。其次,在阅读课堂实践中,教师应带着目的去引导学生,让学生根据文章体裁判定适用的阅读方法,通过大量阅读积累和体会,学生就能从中领会并总结出规律,为其今后的运用打下坚实基础。再次,教师不应局限于阅读技法的传授,要逐渐将视线转移到学生的阅读品质上,让学生始终在阅读中保持一颗专注、领会的心灵,以平静的心态去深入到文章内容中,细细琢磨其中故事情节。阅读离不开学生长期的经验积累。因此,教师应认真研读语文教材,在阅读教学中向学生介绍多样化的描写方法、修辞手法等。在遇到精妙绝伦的好词佳句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这些语句誊抄下来,积累到本子上,以仿写形式体会其用词的妙处,逐步地形成正确的写作逻辑。此外,教师应在阅读中强调阅读不是一味地进行“浏览”,在学生接触不同类型阅读文本时,教师都应当巧妙设置问题,让学生在读中思,边思边读,将阅读感悟引申到生活实践中。例如,在讲解《富饶的西沙群岛》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课文顺序进行总结,了解西沙群岛地理位置、风光和物产。其后,教师可以呈现与第四自然段相关的图片,让学生进行仿写,也可以让学生们自由地运用其中的词语造句,掌握“风景优美、五光十色、物产丰富”等词语,在激发学生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家庭教育是小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的重要环节。其中,不同家庭氛围会给学生学习和发展带来不同的影响。根据调查研究发现,生活在良好家庭环境的学生更能在课堂和生活中表现出积极一面,也更易于接受新知识、听取他人意见,而较差的家庭成长环境则会给学生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让学生变得消极、自卑或内向。鉴于此,家长身为学生的第一任教师,首先应主动为学生创设充满阳光、温暖和谐的成长环境。其次,家长应无时无刻成为孩子引以为豪的榜样角色。这时,教师应联合家长进行家校共育,帮助家长正确认知阅读的重要性,使其纠正“阅读就是玩耍、娱乐”的思想,让家长认识到阅读中蕴含的丰富内容和知识。通过家校联合共育,让课堂上的阅读延伸到课外、家中,教师应引导家长陪伴学生阅读,帮助学生选取具有阅读价值的书目,陪伴其探索不同国度、时空中存在的魅力文化和知识,了解各个领域的知识、内容,增强学生的阅读素养。再次,家长应根据实际经济条件,极可能定期带领孩子购买书籍,让学生阅读文学、童话、科普等多种类型的书籍。最后,家长应努力为学生创设安静的阅读场所,并与学生一同阅读一种书籍,及时与其发现和讨论其中的趣味问题,共同总结阅读感想、互相分享阅读经验,使得阅读成为学生成长中一大趣事。通过学校和家庭双方的协同教育,让学生能够将课上阅读延伸到课外,从单一的教材阅读到丰富的课外书籍,唤醒学生积极阅读的动机,丰富其阅读情感体验,使其爱上阅读、学会阅读。
例如,在讲解《少年闰土》课文后,教师应让学生在了解少年时期闰土这一人物形象的基础上,联合家长共同引导学生阅读鲁迅先生的其他文学作品。通过开展对比阅读,教师将课内外的阅读内容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对作者笔下的少年闰土和老年闰土进行对比,从而学生在人物描写的学习中认识作品中的语言组织结构。教师还可以联系其他的作品,使学生在阅读中获得良好的体验。
语文源于生活,同时又以生活为视角,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成长经历,培养其语文应用能力,即将语文知识应用于生活的能力。语文阅读教学需要密切联系生活,主动还原生活场景,打通课堂与生活的壁垒,帮助学生在阅读中体味生活,在生活中发现语文的魅力,打造学生争先阅读的环境氛围。
如,课文《腊八粥》以儿童的视角,再现了“腊八节”时孩子们欢喜巴望腊八粥的情形。“腊八粥”既是文本语言,更是生活符号的表征,是包含了佛道精神的民俗文化。笔者在教学这篇课文时,鼓励学生尽量将课文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并创设了“腊八”情境,让学生仿若置身腊八时节,从而获得更逼真的阅读体验。
师:腊八是传统节日,可以说是家喻户晓,想必同学们也都经历过。那你能说说文中腊八节日与我们所经历的一样么?
生1:腊八粥的原料不同,文中是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我家是小米、红豆、枣儿、熟花生末儿等。
生2:腊八粥食用时间不同,文中说“也得到太阳落下时才准吃”,而我们是啥时候吃都成。师:除了食材的差异,食用时间上的不同,还有吗?
生3:对腊八粥的期盼程度不同,文中说“要不然我吃三碗半,你就吃两碗半……”,而我们却是吃一点,尝尝鲜就没有兴致吃了。
师:这就说明由于不同时代的生活条件的差异,腊八粥于孩子们的意义也不同。现在还没到腊八节,就让我们跟随多媒体走进腊八节当天的情境,去品味那个年代飘在记忆里的腊八粥的味道。笔者在课堂教学中一方面通过言语引导,一方面创设了相关氛围,为学生的阅读文本与实践经历架起了沟通桥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做一个指导者,更要善于做灯光师、音效师等,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从而获得真实的体悟感受。同时还需让学生做好相关课外资料的搜集与分享。
综上所述,指向核心素养的语文阅读教学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应站在阅读教学的新起点,在课堂教学中突破传统阅读方法、思想的束缚,让学生从既定的“问——答”模式中解放出来,使其尽情地在阅读之“海”中遨游,主动放飞自身想象力,探索书中的神秘世界,以新鲜的活水浸润学生心灵,让学生创造能力得到培养。在新课程标准要求下,教师应将着眼点放在学生语言能力上,通过构建指向核心素养的阅读教学模式,探索培养学生正确价值理念、健全学生人格的有效阅读教学模式。小学语文教学必然要与时代导向、生活经历等相一致。教师要始终坚持正确的阅读导向,重视分阶段、分层次教学的设计与执行,从几个有效阅读路径展开教学。这将为语文阅读提供必要的步骤导引式思路与方法,保障学生自主化阅读学习的效率。此外,在课堂内外,教师应从“领航者”角色转化为“鼓励者”“引导者”角色,在课堂教学中与学生一起谈论阅读的思路和方法,让学生不断尝试和体会,发掘阅读文本中的价值内涵,促使其形成正确的情感和价值态度,让阅读教学焕发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