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读带教
——探索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022-03-03 01:01:34靳素娟
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 2022年6期
关键词:课外阅读信息技术语文

靳素娟

(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归仁中心小学 江苏 泗洪 223900)

前言

语文学科的教学主要有两部分内容,一是语言习得,二是文学欣赏。总的来说,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更侧重于汉语知识技能的基本习得,并在此基础上初步引领学生感悟文学之美。课外阅读对于学生的语言技能应用检验、拓宽知识视野以及文学鉴赏能力的提升都具有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以读带教”,将课外阅读引入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有其可行性和必要性。加强阅读能力是语文学科的重点教学目标,也是小升初阅读命题研制的核心理念。为了有效提升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质量,补足学生在整体感知能力上的短板,需要从小升初语文考试中探寻整本书考核的蛛丝马迹,寻求同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语文阅读成绩的有效办法。

一、“以读带教”有其实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小学的课外阅读实施现状来看,由于学生的自我约束意识和能力较差,往往难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而且很多教师出于“分本位”的理念,对于课外阅读的引导和教学存在很大欠缺。再加上学生家长对课外阅读存在误解,认为看“闲书”是浪费时间和精力的行为,导致课外阅读的开展缺少良好的家庭环境。另一方面,课外阅读有利于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语言应用和文学鉴赏能力,反映到课内环节,就是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的明显提升。笔者以统编教材为本,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和经验,探索得出以下几点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心得。

二、兼顾课本和兴趣,把关内容选择

开展课外阅读的第一步当然是选择合适的内容,内容选择要同时兼顾课本内容和学生兴趣,教师要从《课标》和人才培养准则出发,筛选出真正适合小学生阅读的高质量书籍。具体来说,立足于不同学段的课本内容,适当拓展,进行阅读内容的筛选,是“以读带教”理念实施的前提和重要步骤。以课本为出发点进行延伸阅读,是相关经验不足的教师可以采取的最为基础和行之有效的方法,这种内容选择方法能够帮学生对于所学的课本知识形成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此外,教材的编订和课文选择都是各方权威经过细致思虑、层层论证而确定的,教材中收录的大多是名家名篇,是经过时间淘洗的经典作品。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关素材的阅读,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读“好书”的自觉性。在后续的实施环节,一些经典教辅也为教师选取课本相关的阅读素材提供了质优量除此之外,教师在选定课外阅读书目时,要注意挖掘学生的兴趣点所在。因为课外阅读属于课程学习之外的任务,一些学生难免对这一额外任务产生抵触心理,如果教师能够仔细调研,合理地迎合学生的兴趣点,会在很大程度上抵消学生的排斥心理,让他们真正发挥阅读的主体性和积极性,养成“好读书”的好习惯。对于尚未形成自身固定兴趣点的学生,教师要耐心地加以引导,让他们在广泛涉猎的基础上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模块,并加以巩固和强化,最终形成自己的爱好甚至是特长。当然,这里所说的“迎合”并非毫无原则的“放任”。作为带领学生开启阅读大门的“引路人”,教师还要做好学生课外阅读内容的考察与裁定。由于小学生尚未形成完善稳定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加之互联网时代信息优劣掺杂,所以小学生的阅读内容筛选需要有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引导和把关,去伪存真,共同叩响真理的大门。教师首先可以向学生提供作者的生平和写作背景材料。在进行具体诗句讲解的时候,教师可以就诗歌内容给学生展示庐山的文献或音视频资料,让他们对诗句内容和情感产生更清晰和客观的认识。此外,还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地理科普方面的阅读资料,让他们对“不识庐山真面目”的成因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同时,教师可以在这一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地理知识产生兴趣,并“趁热打铁”,推荐相关的科普书单给学生。

三、提供情境和材料,引入信息技术

甄选出合适的阅读内容之后,接下来要做的便是为小学生创设充满活力的良好阅读情境,充分发挥当代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提供多元丰富的阅读辅助材料,多种展示形式并用,引导学生进行浸入式阅读,分组合作,自由交流阅读体验和所得。就创设阅读情境而言,教师要以兴趣为本,引入信息技术,多角度、全方位为学生打造有趣、活泼的阅读环境,吸引他们体验沉浸式阅读。从小学生的角度出发,他们由于尚未形成全面科学的认知方式,对于周边世界各种事物和情感的体悟更多依赖于具象的、直观的表面形式。小学生既缺乏足够的抽象概括能力,又在共情思维方面存在欠缺,种种因素都要求小学语文课堂要尽可能具体、生动,信息技术的引入,能够帮助教师大幅提高教学效率。在遇到抽象的说理性课文或书籍时,无论是出于教学还是阅读指导的目的,教师都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学生受兴趣的驱使而主动浸入教师创设的阅读情境,往往能够收到意料之外的教学和阅读成效。信息技术教学模式下,师生能够接触到多样化的信息载体,从图片到音频再到视频,不一而足。而传统的纸质阅读材料由于其直观可感的特性,能够调动学生手眼心的协调运用,纸质材料所带来的美好阅读感受和体验自有其不可取代的价值。教师在鼓励学生进行纸质书籍阅读的同时,可以综合运用信息技术的各种形式,为学生提供多元材料,辅助他们的纸质阅读。阅读教学之余,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阅读体验和心得的分享及探讨。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思考的时候,要利用好信息技术这柄“双刃剑”,使学生具备基本的信息搜索和判断能力。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学生能够通过合作探讨学会对信息进行分析和总结,最终达到深化阅读和教学效果的目的。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良好阅读情境和多元阅读材料,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合作探究,体悟课文蕴含的情感和真谛。首先,教师可以搜集与“小蝌蚪找妈妈”相关的书籍、绘本、儿歌、动画短片等各种材料,为学生创设丰富而轻松的阅读情境。然后,教师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种方式进行阅读。最后,教师提出“小蝌蚪为什么和妈妈的样子差别这么大”一类的问题,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进行相关科普信息检索搜集,这样,学生在寻找问题答案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深化了阅读效果,提高了合作探究和分析归纳的能力。

四、“家校联动”荐读物,定期开展活动

孩子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以及“以读带教”理念的实施离不开学校和家长的高效对接、密切合作。“家校联动”能够推动优质阅读书单的制定,在此基础上,学校可以在定期开展丰富多彩读书活动的时候,寻求家长的支持,以期达到活动的最佳效果。对于孩子阅读书目的敲定,可以集思广益,因为教师和家长的着眼点和教育背景不同,选取的课外读物往往差别较大。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本着教育学原则,运用自己掌握的教育心理学知识,结合不同学段的教学实际,仔细遴选真正贴合学生兴趣点和认知倾向,并且符合教育原则和课程标准的优质书目。在制定出荐读书单初稿后,学校可以及时向家长群体公布,征询他们的意见,并在综合考量的基础上进行适当修改。在敲定最终荐读书单后,教师可以挑选重点或难度较大的书籍进行细致研究,整理出整本书的阅读思路和阅读方法,并传授给学生,帮助他们找到明确的研读方向,提高他们的阅读效率,养成健康的阅读习惯。在设计阅读活动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偏爱新鲜事物的心理特点,留出固定的课时作为阅读拓展课,并发动教研组一起献策献力,设计有趣的读书活动。具体来说,教师可以组织“讲故事”比赛、“角色扮演”比赛或朗读比赛等,定期举办的读书活动既可以检验学生的阅读成果,又可以作为学生锻炼语言文字理解和运用能力的平台。学生在这些丰富的活动中能够获得个人奋斗和团队合作的荣誉感、归属感及成就感,继而进一步激发他们对阅读的兴趣和欲望。需要注意的是,活动的定期开展离不开家长的理解与支持,教师可以适当邀请家长参与其中,并定期展示活动成果,让家长感受到孩子在多彩活动中的风采,自觉地为活动的开展助力。以统编教材为例,教材编者有意识地将名著的经典片段选入书中,以期为孩子构建“触摸经典”的窗口。学校可以在征询各方意见之后,引导孩子进行诸如《西游记》《一千零一夜》等名著的拓展阅读。在引导学生进行《西游记》延伸阅读时,教师可以抓住书中精彩的动作情节,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体悟“大家”的描写记叙功力,引导学生吸取其优点,化为己用。在引导学生进行《一千零一夜》延伸阅读时,教师可以寻求家长的协助,让他们一起加入到相关表演竞赛中,组织学生在一遍遍的排练过程中拿捏人物的情感,把握故事的真谛。

五、读练结合积素材,引导阅读思路

“以读带教”的目的不仅在于辅助课文教学,还在于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为了达到这种效果,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材料朗读,辅以练习活动,通过课内和课外的各类阅读积累写作素材。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利用文体知识来引导学生的阅读思路,提升他们的阅读效率和效果。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常用方法,在“以读带教”的教学模式中,仍有其独特作用。朗读活动能够综合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和言语,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参与度,激发他们的兴趣。通过朗读,将书本上的单调刻板文字转化为直观可感的声音,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不知不觉间能够养成“语感”。“语感”来源于人们不同的语言感知能力、个人际遇和语言修养,对人们的语言造诣有着深远影响。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可以声情并茂地范读,或者播放高质量的范读录音,亦可组织分角色朗读。此外,教师要为学生设置一定的朗读标准和目标,避免学生进行无效的机械朗读。朗读之余,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相关的文体知识,以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阅读思路。以记叙文为例,教师为学生普及记叙文六要素的知识,鼓励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秉持问题意识,自觉地分辨并归纳相关要素,把记叙顺序或故事脉络梳理清晰。学生完成文本初读之后,教师可以让他们找一找哪一部分是详写,哪一部分是略写,以此来敦促他们在日常写作过程中自觉做到详略得当,避免“流水账”作文。经过精细的阅读之后,学生对阅读材料已经有了较为翔实的认知,教师可以“趁热打铁”,自主设置或搜集遴选一些与阅读材料相关的练习题,以帮助他们对文本有更加深入的理解。练习题可以是对阅读材料内容理解的考察,也可以是文体结构相关的问题,抑或是相关经典片段的仿写。值得注意的是,以上三种方法需要教师视情况综合运用。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朗读和练习的时候,必须提醒他们注意妙词佳句的积累,或者直接布置相关的摘录积累作业,帮助他们养成点滴积累和做笔记的好习惯。

结束语

:“以读带教”,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是众多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实践经验和智慧结晶,我们不能让其仅仅停留在口号、理念阶段,而要与时俱进,结合不同教材版本和学情,不断丰富完善该理论,让其发挥足够的成效。

猜你喜欢
课外阅读信息技术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快乐语文(2021年35期)2022-01-18 06:05:52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09-11 08:00:44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甘肃教育(2020年12期)2020-04-13 06:25:28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中学语文(2015年18期)2015-03-01 03:51:09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
语文知识(2015年11期)2015-02-28 22:01:57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