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评价在中学教学中的可视化探究
——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思考与实践

2022-03-03 08:40:50余彩芳
教育参考 2022年1期
关键词:报告单可视化师生

余彩芳

(北京市十一学校 北京 100039)

2020年6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审议通过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首次提出“坚持科学有效,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育评价的科学性、专业性、客观性”,为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指明了方向。新高考选考背景下如何改进结果评价,如何在一线教学中推广增值评价,对帮助学生学习和提高教师教学具有重要价值。这些先进的评价观在教学实践中落地,化为具体的评价行为,绝非易事。本文通过多年一线教学实践经验的积累,探索出一套既能满足日常教学诊断需求,又便于理解和操作的可视化多元评价体系。

一、基于结果评价的增值评价模型探索

结果评价的优点是有相对精确的量化指标作为评价依据,其结论往往有较强的说服力和可信度,更容易满足教育公平的要求。相比结果评价,增值评价是全新的概念。与其他教育评价强调不同学生、教师共时性的横向比较不同,增值评价着眼于师生自身历时性的纵向评价,即将自己的发展进步幅度作为评价指标。但是结果评价和增值评价并不是孤立的,如果以结果评价为平台,发掘其中的增值评价契机,则可以把两种评价方式有机结合,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利用学生的进步程度开展增值评价,被公认为是一种更加公平和精确的学校评价方法。[1]根据不同时间点测量学生的学业表现,比较学生在学校、教师的培养下取得了多大程度的进步,将原有的通过单次测验成绩进行终结性评价转变为对发展趋势进行综合性评价,是近些年来教育评价的热点话题。

目前国内外都有很多关于增值评价模型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概要分析法、线性回归法和多层线性法等。[2]这些模型的共同特点是通常以学校、年级、班级等集体为整体评价对象,少有针对学生个人的增值评价;除此之外,模型计算较复杂,在实际应用中被公众了解的难度太大,很难广泛普及到教育一线。所以本文将聚焦针对学生个人的增值评价模型研究,以在个人进行增值评价上具有明显优势的“学生成长百分等级模型”(Student Growth Percentile,SGP)为基础,展开增值评价的计算和可视化研究,力求通过简单直观的方式,让每一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成长变化都能被及时关注,进而有针对性地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学习。

本文中采用的增值评价模型由学业成绩、增值分析和评价报告三部分组成。

(一)学业成绩

学业成绩包括学生各学期的期中和期末成绩。新高考选考制度带来的变化,在成绩的呈现方式上也有所不同。语数外学科以150分为满分,选考科目则采取与北京新高考匹配的等级分计算方式,加和后得到综合成绩。考虑不同选考科目人数的差异性,名次计算用百分等级表示(5%为一档)。如表1所示,诊断2的语文百分等级为45,表示该学生在诊断2测试中,语文成绩水平位于参与该门学科测试者的40%~45%。

表1 某同学两次诊断的学业成绩数据示例

(二)增值分析

本文主要基于学生多次考试中的百分等级变化关系来研究学业成绩的“增值”情况,通过增值幅度的大小来评价,为不同起点的学生提供较公平、合理的比较。本文通过多角度来分析学生学习的“增值”情况。

1.百分等级变化评价

通过学生两次考试的百分等级变化衡量学习增值,是最为直观和便于公众理解的增值计算方式,如表2所示。通过该学生两次诊断的百分等级变化值可以看到,该学生在第二次诊断中,除了数学外的五门学科都取得了明显进步,但由于数学退步较大,导致最后六科的百分等级呈退步趋势。

表2 某同学两次诊断的百分等级增值分析数据示例

百分等级变化评价方式的显著缺点是欠缺一定的公平性,因为处于不同等级学生的成长难度是不一样的,尤其对高起点的学生而言,增值空间有限,这样的评价容易遭遇“天花板效应”。[3]

2.简化的学生成长百分等级模型评价

“学生成长百分等级模型”可以缓解优秀学生上升空间不足的矛盾。学生成长百分等级模型是在分位数回归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评价方法,该模型通过整合学生以往数据,在以往学业水平一致的考生群体(同类学生)中进行比较来确认每个学生的进步情况。[4]在众多增值评价计算模型中,便于理解,尤其可用于学生个人的成长增值计算。但是计算需要的样本量较大,一般要求在5000人以上,否则获得的SGP等级就会不稳定,增值计算会出现较大偏差。[5]同时,虽然模型原理容易理解,但在一线教学中计算起来仍然比较困难,很难在年级这样的小样本量范围内实施。所以,本文受SGP模型启发,在此基础上简化了计算方法(后称为“等级模型”)。虽然降低了原模型精确程度,但在日常教学中便于实施,基本能满足师生对日常学习的增值评价需求。

为便于分类计算,等级模型参考北京高考21等级赋分机制,把学生群体分为五个等级(也可根据需求划分更多或者更少等级),如表3所示。

表3 等级模型中的等级划分示例

引入等级模型后,学生的增值评价就多了一个维度,可以衡量学生在学习相似的群体中的进步情况,如表4所示。

表4 某同学两次诊断的增值分析数据示例

(三)评价报告

评价结果以学生的某一阶段学习为时间线,对学生的成绩变化和学习情况进行跟踪,充分利用可视化方式呈现出来,形成不同评价,简单明了地说明学生学习过程的表现。

为有效落实增值评价,本文在评价报告中不仅关注学习上的“增量”,更关注学习上的“增质”。评价报告中既有以百分位次为主体的定量、客观的增值分析,也有结合教师观察、走访等途径建立的定性、经验性的增值分析,不再全部以学习结果论英雄,努力做到“因材施评”。这些信息都会整合在评价报告中,方便师生参考。

二、多元评价的可视化实施策略

教学实践中推广增值评价,可以让不同的被评价者都能“看到”进步和发展的希望,进而根据自身条件,选择合理的努力方向,争取应有的发展与成就,实现评价的激励作用,有助于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现在大多数中学一般都基于Excel进行数据分析和展示,但普遍都停留在学生成绩的查询和排序上,对成绩背后的信息则不够关注。利用数据分析和可视化技术能够高效提取各成绩之间的关联,让师生及时“看到”评价结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6]评价的未来需要“可视化”,如果不能选择有效的方式引导师生合理关注评价结果,评价可能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甚至可能成为负担。本文在评价报告中引入了数据可视化理念,以常用数据分析工具Excel为平台,通过对评价报告多维度、多角度的可视化分析,能够更直观展现数据结果,增强数据可读性,便于观察数据关联,如图1所示。

图1 基于Excel展示的某同学四次诊断可视化报告单

本文设计的可视化诊断报告单主要包括以下五个部分。

(一)学生基本信息

这一部分包含学生教学班、导师等基本信息,同时提供学生多次诊断平均百分等级,方便了解学生学习概况。

(二)数据部分

这一部分提供学生多次诊断数据,并通过可视化方式将学习情况进行分析提示,挖掘更多有价值的信息。通过变化,把传统结果评价中大家较为关注的一致性问题进行标识,典型问题一目了然,力求“让数字说话”。例如,个人得分低于年级平均水平时,系统会自动显示为粉色(图中为圆点),单科百分等级低于六科百分等级时,数据则以绿色(图中为斜线)显示。例如,图1中展示的诊断报告单,通过数据部分可快速辨认出该同学的语文是长期处于弱势的学科,在四次诊断中都低于六科百分等级(四次诊断中语文的百分等级均为斜线);英语则是优势学科,四次诊断英语的百分等级均没有被系统以绿色提醒。

除了比较单科与总分的关联,系统还设置了个人得分与年级平均水平的对比。图1中诊断信息表反馈的结果表示,该学生各科学习水平基本高于年级平均水平,偶有某学科低于年级平均水平的情况。

增值等级变化则通过温馨的文字留言来体现,弱化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分类。例如,图1中,对照诊断信息表,该同学从诊断3到诊断4,语文和物理在百分等级上有明显进步,但增值等级仍然处于B,所以系统会以“积跬步至千里”对学生进行鼓励;地理是该同学进步最大的学科,除了百分等级有较大飞跃外,增值等级区间也从之前的D上升到B,系统会以“鲲鹏展翅九万里”展现。通过百分等级和增值等级的组合评价,并结合可视化的方式唤醒学生学习内驱力。

(三)图像部分

只有连续性的数据才能更加客观、准确地反映出该学生学习过程的表现,所以报告单中把学生的结果评价转为形成性评价,通过折线图的形式,反映历次结果评价之间的关联,引导师生关注学习的连续性和可持续性。同时与柱状图组合,与各科平均水平进行关联,让学习过程可见。通过图1的百分等级变化曲线图可清晰看到,该学生英语灰色柱状图最低,是较稳定的优势学科;语文和地理灰色柱状图相对较高,是弱势学科。四次诊断的学习变化可通过折线图观察到,英语在四次诊断中发挥平稳,是较稳定的优势学科。大部分学科的学习情况较诊断1略有退步,需要反思是否学习时间的分配出现了问题,还是随着各科学习难度的加深,学习变得吃力……通过折线图,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可见,有助于学生及时反思,调整学习策略。

(四)年级各次诊断基本参数

这一部分方便师生对年级诊断基本情况有所了解,提供传统的平均分和最高分等基础信息,便于定位自我学习目标,制订下一步学习计划。

(五)成绩与成长

客观的数字加上教师的评语,才会让学生看到进步和发展的希望,激励学生从自身情况出发,通过自身努力取得应有的发展与成就,实现评价的激励与促进作用。所以,除了客观的数字分析外,诊断报告单还会基于教师观察、走访等途径建立起对每一位学生观察性、经验性的增值分析,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学情分析和下一阶段的学习建议,力求因材施评,让评价更有温度。

三、结语

传统的成绩报告单通常信息单一,增值评价很少体现,尤其针对学生个人的可视化诊断报告单。本文设计的可视化诊断报告单已经通过多年教学实践不断改进,基于Excel平台,多元评价向智能化和可视化转变,具有较强的普适性。可视化诊断报告单的主要亮点有:通过提供多次结果评价的关键信息,把连续性的结果评价转化为过程性评价,引导师生把关注点从学习结果转移到学习过程;以增值评价为主线,立足结果评价,突破结果评价的临界点,在结果评价基础上充分挖掘增值评价信息,激发学习潜能,让每个学生都在自身的起点上获得进步;通过可视化的方式,将各种评价方式融合,从多维度进行数据相关性、学习情况等分析,既引导师生对评价中的重要问题进行关注,帮助师生形成正确的评价观,还能挖掘隐含却极具价值的信息,发现更多学习背后的故事,让诊断报告单作为激发学生学习的重要动力。

猜你喜欢
报告单可视化师生
基于CiteSpace的足三里穴研究可视化分析
肝功能报告单解读
肝博士(2022年3期)2022-06-30 02:48:58
基于Power BI的油田注水运行动态分析与可视化展示
云南化工(2021年8期)2021-12-21 06:37:54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甘肃教育(2021年12期)2021-11-02 06:30:00
基于CGAL和OpenGL的海底地形三维可视化
“融评”:党媒评论的可视化创新
传媒评论(2019年4期)2019-07-13 05:49:14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中国火炬(2014年8期)2014-07-24 14:30:26
美国堪萨斯州小学成绩报告单及其启示
基础教育(2014年3期)2014-04-16 05:29:16
基层医院报告单分类板制作1)
护理研究(2013年28期)2013-08-15 00:5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