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旭
摘 要:高中语文是一门具有基础性、人文性和实践性的必修课程,其学习内容广泛、丰富,且知识性和系统性都有明显的增强趋势,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要求也更高。高中阶段学生学业负担重,再加上语文学科提升速度慢,很多学生更愿意将时间花费在其他学科上,忽视了对语文的学习。这就需要教师抓住课堂这一教学主阵地,采取恰当措施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2)08-014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08.070
高中语文课程是具有基础性、人文性、综合性与实践性的课程,它是高中阶段学生的必修课程,也被称为三大主科之一。相对于初中阶段的语文课程,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内容更加广泛和丰富,且其知识性和系统性都有显著的增强,对于学生来说学习难度增加、学习任务加重。同时,语文学科作为工具性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学习联系更加密切,尤其是在阅读、理解层面对语文的依赖更加明显,可以说“得语文者得天下”,这充分说明了高中语文学习的重要性,当然也对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教学,强调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切实发挥语文学科的育人功能。那么如何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点做法。
一、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内涵
所谓有效教学,是指在符合时代和个体积极建构的前提下,效率在一定时空内不低于平均水准的教学。它是一种现代教学理念,从新时期素质教育的要求来看,有效教学是以学生的发展为主旨,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为指导,它关注教学的有效性和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在遵循科学的教育教学规律的前提下,实现教与学之间的统一,从而使教学效果得以优化,最终較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语文教师有效的准备和操作,使学生能够在三维教学目标的指导下实现充分的发展,即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实现有效提升。这样学生的语文素养也能够得到一定的提高,也获得了成长。
二、高中语文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措施
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因此,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个方面着手,从高中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出发,采取恰当的措施进行优化、提升,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一)精心准备,为课上教学做好铺垫
教师要精心备课。备课是上课前的准备,备好课才可能上好课。语文教师一定要重视备课环节,要进行深度备课。首先,语文教师要利用好学科组集体教研时间对教学内容进行梳理,通过组内教师之间的交流来细致地研究教材和教参,并且深入研读新课标,理解编者的意图,把握好教材应用的原则;重视备课组内部的同头教研,从学情出发来深入分析学生、关注学生,从而使教学设计契合学生情况和需求。在此基础上明确有效教学目标和有效的教学任务。教学目标一定要立足于课程标准的三维教学目标,要具体,并在此基础上明确教学重点;教学内容的确定要遵循适当、适度的原则,尽量避免漫无目的的“全覆盖”,要瞄准学生语文能力的增长点来有所侧重。因此在处理语文教材的过程中,也要结合教学需求对教学内容适当取舍或者整合,确保学生既能够“吃得下”,也能够“消化得了”。在此基础上,再确定开始课堂教学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其原则是有利于引导和辅助学生学习。
学生要有效预习。高中语文课学习内容多,教师的教学进度也比较快,这需要学生在课前做好有效的预习。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读即将学习的文章,初步把握文章脉络;使用工具书,解决基础知识上的问题。为了提升学生预习的有效性,教师可以给学生更加明确的预习要求,如通过给学生印制导学案引导学生去梳理基础知识,并且进行适当的探究,为参与课堂教学做好准备。
(二)精彩导入,激发学生上课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是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开始,也是不可或缺的环节。教师精心设计的导入既能够激发学生上课兴趣,又能够激起学生的探究欲,为学生一节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上,要以高中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为基础,从趣味性、新颖性、意境性等角度出发进行设计,通过这样的设计来拉近学生和所学内容之间的距离,使学生迅速融入课上内容的学习中。例如,在学习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这篇文章时,对于现在的高中生来说,作品所反映的时代与学生有一定的距离,且其杂文的写作特点也会给学生带来晦涩难懂的感受。对此,教师就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常识进行导入,以各类汽车的“车标”为切入点,先试着问一问学生能否通过车标知晓是哪款车,是国产车还是进口车,进而提出问题“如果你能够买车的话,你会选择买国产车还是进口车?买什么牌子的车与爱国有关联吗?”在学生激烈的争论中,导入所学内容,使学生明白对于外来事物,不能一味地肯定,也不能一味地否定,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样学生就能够从文章的现实意义去深度思考当时作者的写作意图,学生的兴趣也就被激发出来,很快进入课堂学习中。
(三)营造氛围,发挥学生主体地位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课堂教学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受课堂教学环境影响,这种环境不仅指客观的物质环境还包括精神环境,也就是课堂教学氛围。积极、和谐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氛围能够为教学活动的开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容易激发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兴趣,进而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思考,从而更好地发挥学生在高中语文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首先,需要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关系紧密,学生才会亲近老师,才敢于、乐于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这样才能够形成活跃、民主的教学氛围。其次,要不断提升教师自身素质,特别是提升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艺术,如教师的语言诙谐、幽默,能够给学生宽松、愉悦的感受。最后,要重视课堂上的师生互动,鼓励学生大胆的发言,敢于在课堂上质疑。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在课堂上的闪光点,及时给予学生必要的肯定和鼓励,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信心。对于学生在参与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要耐心引导,鼓励学生的积极表现,激发学生的内驱力,用教师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实现“亲其师信其道”的良好效果。
(四)丰富教法,提高教学实效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对于高中语文教学来说,学习内容的差异性意味着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实际需求来选择教学方法,要尽量避免单一的讲授法,增加师生互动的内容。特别是要多选择有利于学生参与的教学方法,如探究式教学法,通过给学生创设探究性情境或者提出探究性问题,让学生在阅读、思考、讨论中完成教学任务,并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也可以采取合作式学习方式,以“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分层,把全班不同层次的学生分成不同的合作学习小组,通过学习小组这一群体的积极影响,来提高小组成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学习能力。同時,通过班级内部小组之间的相互竞争,也能够在语文课堂上形成良性的竞争氛围,进一步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热情,从而提升课堂教学实效。
(五)培养习惯,提升学生学习效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与学生在课堂上的有效学习密切相关,其关键是学生在课堂上有良好的学习习惯。高中语文课的课堂内容多、知识点琐碎、教学进度较快,这需要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课堂中。要专注地听课,对于重点知识及时做好笔记;对于无法消化的内容,也要做好标注,尽量不吃“夹生饭”。要积极参与课堂,特别是主动参与探究性、合作性的学习活动,积极发言,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要严格落实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要求,对于存在问题的知识要及时提问。在自主学习环节,一定要有明确的方法。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发挥主导者的角色,通过课堂上的及时观察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随时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课上学习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提升学生的听课效率。
(六)及时评价,弥补课上教学不足
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学评价是重要环节。通过教学评价及时对教师的教学过程和学生学习效果进行分析,能够起到诊断教学、调节教学的作用。每一节高中语文课结束后,教师要通过对教学过程的推进情况、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以及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及时的总结。在此基础上,教师应针对课上教学存在的不足,及时开展课下辅导,对学生进行培优辅弱;或者给学生布置针对性的作业,来弥补课上教学存在的不足,这样也能够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工作,是一项需要不断投入不断完善的工作。只有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能够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进而提升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这需要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着手,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师生密切配合,才能为学生的高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韩金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策略研究[C]//2017年“互联网环境下的基础教育改革与创新”研讨会论文集.2017.
[2] 杨天娇.提高高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6(17).
[3] 吴玉萍.高中语文教学如何保证高的课堂教学效率[J].新课程(中学),2016(1).
[4] 王得春.互动教学模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5(3).
[责任编辑 薛晓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