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娜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提倡开展主题式单元整体教学,通过主题式单元整体教学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并改善学生在传统教学活动中所出现的问题。这种教学方法的优点在于突出课程的整体性和综合性,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文从确定教学主题、文本内在联系、文本外部联系、实践活动等多个方面探索主题式单元整体教学的实施策略,以期可以提升语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主题式;单元整体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2)08-0190-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08.089
主题式单元整体教学方式是一种具有前瞻性的教学手段。在语文教学中应用主题式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对学习内容有更加清晰的认知,学习过程也会有更强的指向性。它更符合新版本教材中文章的排布特点,能有效突破传统教学中“篇”和“组”隔阂严重的问题,落实多种心智共同发展的语文教育目标。下面,笔者具体对主题式单元整体教学的有效方法展开分析和解读。
一、小学语文主题式单元整体教学的优势
长期以来,小学语文课堂中都习惯按照目录顺序逐一分析、讲解课文,更习惯以“篇”为单位开展教学活动。这种教学形式中教师对每篇课文投入的精力都是平均的,侧重点并不明显。在课堂中也多是先讲解生字词,朗读课文,再逐一分析文本内容,最后简单总结段落大意,提炼中心思想。先逐篇讲解文章,再通过练习整体巩固单元内容,这种教学方式将完整的单元内容分割开来,以知识点的形式呈现,导致学生获取的知识过于零碎,缺乏连贯性,学生自身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也无法在其中得到培养和提升[1]。
而主题式单元整体教学是落实素质教育的有效方式,符合新课标中对语文教学改革的要求。同时,这种教学方式也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更有助于学生能力体系的构建。由此可见,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开展主题式单元整体教学,对课文的学习、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及德育工作开展都有较大的益处。
二、小学语文主题式单元整体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准确定位单元教学主题
教师应通过单元目标、模块目标来凸显单元教学主题,以此来构建高效语文课堂。
1.确定单元目标,体现多元化
在主题式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中,教学目标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它不僅是单元教学的起点,也是终点。学生对这一目标的确定,能够对主题式单元有更加清晰的认知,并随着教学深入使情感得到升华。换而言之,在语文教学中,为了加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教师在课堂中可以先引导学生确定单元目标,让学生在探究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找寻到单元中教学主体价值,并发现同一单元内不同文本内容的思想情感。但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教学中重视知识点的讲解,大纲中也会明确指出哪些知识点是考试重点,被教师单独规划出来,放在课堂中进行重点学习[2]。这种教学方法让语文内容变的细碎,缺乏整体性,学生无法通过学习对整个单元所表达的情感态度或是价值进行深入理解。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想情感无法得到培养和提升。对此,教师应在全面分析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将同主题文本内容整合在一起,并整理出各个单元的思想情感及教育价值,然后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情,制定出单元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要紧扣单元重点,运用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项目教学法等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和思想情感。基于此,学生可以在学习中通过对文章进行对比分析,加强对文本内容的掌握。
2.制定模块目标,追求整合化
制定模块化目标可以将单元整体目标具体到各个学时中,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教学主题的理解,还有利于帮助其产生独特的情感体悟。也就是说,在语文教学中,为了加强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可以根据单元的整体目标,适当组合教学内容并合理划分模块,制定科学的课时目标[3]。但当下教学中,教师却忽视了对教学内容、课时目标的划分和确定,在课堂中更倾向于直接讲解课文中的知识,并要求学生根据要求背诵或记忆文本中的知识。
对于这一问题,在教学中教师要先根据文本内容制定模块目标,如果文本内容较简单则在一课时内完成教学,反之,则将其拆分为两课时。目标内容要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先引导学生借助教辅用书会认文本内容中的生字,掌握会写的生字,并正确读写陌生词语,接着组织学生阅读文本,了解其中大概内容,并将含义深刻的句子摘抄下来。之后,有感情朗读课文,并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其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尝试探究主旨等。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深入体会文章中所表达中心思想或情感,认识到文章内容与模块目标之间的联系,深化对文本的内容的理解。
另外,在制定模块目标时,教师还应考虑学生差异性问题,并在目标中具体体现出来,做到共同性目标和个性化目标的有机结合。基于此,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也可以加强对单元整体目标的理解,使学生对本文内容中的人、事、景物有更多的了解和感受,有助于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
(二)抓紧文本内在联系点
教师在教学中应抓紧文本内在联系点,通过揭示主题、读悟结合、前后联系等方式来构建高效语文课堂。
1.揭示主题,明确内涵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选择合理的时机揭示主题,并带领学生更好的感知整体内容,就可以让学生明确文章中的主旨和内涵。换而言之,为了加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教师在课堂中应重视引导其探究文章主题,并根据其中的内容总结出想要表达的情感或道理。在此基础上,学生不仅掌握了课堂学习知识,还能够通过阅读文本带来深刻的启示,对升华学生情感起到了重要作用。
但以往教师在课堂中多是直接讲解文本内容,并带领学生逐段分析其中含义。学生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文本内容上,忽视了对主题的分析和认识,这种教学方式并没有摆脱“灌输”教学的本质[4]。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应在单元教学前设定具体的问题,通过问题的形式来引出单元的主旨和内容,同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而学生要根据所学知识来回答问题,教师则应在听到回答后快速分析学生逻辑上是否问题,并展开针对性的引导,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加强主旨掌握。基于此,学生探析文章主旨不仅能够加强对内容的把控,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引导思维的作用。
2.读悟结合,深入语境
在主题式单元整体教学中,将“读”与“悟”有效结合,可以让學生在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深入语境感受其中所表达的情感。换而言之,为了使学生把握文章的整体性,教师应在课堂中解读完基础内容后,从单元中文章的整体出发,让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找出其中能够体现主旨或思想情感的句子,并结合文章的主线深入语境。这样学生不仅可以深入解读文章内容,抓住文章主线,还能够为把握整体性奠定良好的基础。对此,教师应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环节,带领学生在读完文本内容及解决生字词的基础上,对文章整体进行解读。学生通过对文章句子的了解和探析,可以深入体会到其中蕴含的精神或是情感。如果学生无法深入体会文本中蕴涵的内涵,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生动还原文章描写的情境,让学生通过对情境的探索和研究,完成更深层次的学习。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根据不同文章主线之间的联系展开探析,以便更好把握文章整体性,深入了解语文知识,且有助于培养个人分析能力。
3.前后联系,拓展内涵
在主题式单元整体教学中,教师讲授新知时联系旧知识,让学生在复习旧知识的同时探索新知,起到温故而知新的作用,大大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换而言之,学生通过主题式单元教学方法,在课堂中根据文章主旨或是单元导语内容,回想之前学习过的文章,通过探索其中的关联完成知识迁移,更轻易掌握新文章内容。
但当下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多是以“篇”为单位讲解知识点,在课堂中更重视对新知识的讲解,且未将新的知识与过往学习过的内容进行衔接。这种教学方式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对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将不同单元的内容有效结合起来,在教案中进行反映和反馈,使教学内容及相关的单元主题相结合并形成具有系统化的“知识链”,以此来大大降低实际教学中的难度,同时还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具体来说,在课堂中,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回顾旧知识,通过问答的形式使学生回想当时探索文本内容的经历,由此及彼,自主探索新的文本内容。基于此,在主题式单元整体教学中,新旧知识衔接是一种重要的巩固手段和方式,对提升课堂学习效率、深入把握内涵,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三)找准文本外部联系点
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根据单元主题的特点和内涵展开教学,并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实现知识的迁移,从而构建更高效的语文课堂。
1.根据单元主题特点,重视创造性应用
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语文学习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能够提供更多新颖的思路和方法。在教学中如果教师忽视了对学生思维的引导,则难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也就是说,教师在课堂中关注学生学习的同时,还要时刻关注意识的培养,以便实现对知识的创造性应用,这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具体来说,教师需要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调整,课堂中不要将全部精力放在知识点讲解上,而是要挪出部分精力来引导学生思维。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带领学生分析文本内容时,加强对主旨的探究,并深化对情感基调的掌握。教师也可以在分析文本内容后,鼓励学生独立绘制手抄报或是读后感,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在作品中突出文本内容的主旨或情感,通过实践更好把握整个单元的主题。这样也能更好地发挥学生自身个性化特点,为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基于此,学生不仅可以在课堂中收获更多的知识和感悟,还能够促进自身思维发散,对日后的学习和成长发展来说,可谓是获益良多。
2.根据单元主题内涵,联系现实生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部分学生对语文学习存在一定的抵抗心理,并不是因为不喜欢学习语文知识,而是无法体会文章的内涵和主旨,浅层化的学习又存在枯燥、乏味的特点导致的。这样就意味着,教师在开展单元主题教学模式时,应根据教学模式的特点有意识引导思维,对文本内容进行深度理解,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能够将知识点与生活细节相关联,通过思考和反思,深入对文本的了解。这种教学方式在无形中引导学生完成了知识迁移,有利于降低课堂学习难度。
另外,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大多贴合生活实际,学生很容易就能读懂,因此教师应着重思考如何引导学生借助文字体会其中的思想内涵。针对这一情况,在主题式单元整体教学中融入生活案例势在必行,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利用曾经学习过的文章或是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对文本主旨和内涵进行综合反映。如合理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将课文编排成课本剧,在教师的指导下将文章的内容演出来,让抽象的文字变换为课文所描写的生活画面,这样学生才能够身临其境的解读文本内容,从而更加真切体会到作品中文字所表达的情感,并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基于此,能够更好突出单元主题特点,让学生在研读文本的同时加深对主旨和内涵的了解。长此以往,每一名学生都能在语文课堂中收获新知识和情感上的体验,在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发展。
(四)以实践活动构建单元整体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主题式单元整体教学,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在学科内容上的掌握,还要重视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换句话来说,学生在语文课堂中要正确认识主题是单元整体教学的目的,不仅要在课堂中收获更多的语文知识,还要利用综合实践活动加强对知识的灵活应用性。对此,教师应将实践活动的进行作为语文教学主线,并将其作为课堂整体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如在学习主题为“大自然”等文章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校园中开展观察活动,将生活现状与文本内容相结合,引导学生加强对文章主旨的了解;在学习主题为“科技”等文章时,也可以带领学生到科技馆,通过各种科学现象和先进的设备,感受科技进步为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在学习小品文等体裁相同的文章时,还可以组织学生品鉴主题相关的文学作品。借助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能够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更加清晰认识到语文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切实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基于此,学生不仅可以提升对语文知识的灵活运用度,保障单元整体目标的建立和完成,还能够提升自身的语言能力和组织交流能力。
(五)耐心引导满足学习需求
对于处于性格和价值观塑造初始时期的小学生来说,对满足其个性化发展的知识抱有更高的学习热情,教师只有真正满足学生的需求,才能激发其学习兴趣。而在语文教学中开展主体式单元整体教学,知识容量要比传统单课教学更多,内容也更加丰富,能够更好满足当下学习需求。这就说明,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运用主体式单元整体教学,通过耐心引导让学生自行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入理解,保证所有学生都能够在课堂中学有所得,并在系统学习中掌握整个单元的知识。
针对这一问题,在课堂中教师要选择主题相同的文章,对教学进行整体设计。如教师要先指导学生初读课文并整体感知,弄清楚其中写了一件什么事,然后让学生再次细读课文,引导其边读边想,脑海中最好能够有画面,这样对语言文字的了解就不再表面化,最后再借助课文导读来理解并总结文本内容。学生在起始阶段的总结会过于片面、肤浅,教师则要保持足够的耐心,帮助学生进行补充和完善,经过几次训练后学生就可以掌握这种学习方法。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逐渐适应了主体式单元整体教学方式,也能从中体会到文本内容的精髓,从而促进性格和价值观的形成。除此之外,这种教学形式也能够有效丰富课堂教学形式,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提升自身综合能力。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主题式单元整体教学法,教师要先认识到这一教学方法的优势,并深入理解主题是单元整体教学方法的内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方法,从而真正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王娟.试论小学语文主题单元整体教学设计[J].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2020(8):62.
[2] 荀霞.小学语文主题式单元整体教学的实施[J].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2020(7):59.
[3] 杨小华.小学语文主题式单元整体设计与教学[J].新教育(海南),2020(17):67.
[4] 李静.网络环境下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下的主题式课外阅读拓展[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8(6):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