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小群
【摘 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学科整合已经成为当下课改的热点,主题式整合作为学科整合的主要形式之一,它能有效地解决学科内容交叉、知识重复等现象,也能有效地推进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能力的提高。小学数学和小学科学的主题式整合教学要取得预期的实效,首先必须找准整合点,并在主题确立、课时调整、教师知识结构等诸方面都应有相应的要求。
【关键词】数学 科学 主题式 整合
《浙江省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指导意见》指出:在体现义务教育基础性、全面性和公平性的基础上,强化选择性教育思想,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加强课程建设,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作为深化课改主要任务之一的拓展性课程建设,包括知识拓展、体艺特长、实践活动等三类,而学科间的主题式整合作为知识拓展的主要形式,是联系不同学科的内容、问题和活动,围绕某一主题,在活动任务完成中达成目标的一种整合方式。小学数学和科学这两门学科在知识上有相互交叉重合,在方法上有互为借鉴通用之处,将两门学科进行主题式整合,能有效地打破学科间的割裂,实现学科内容的综合,有助于学生获得整体知识,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通过校本和区域研究活动,我们发现在对数学和科学进行主题式整合过程中,存在着主题不当、目标不清、方法单一等问题。
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主题确立不当,存在“拉郎配”现象
主题的确立,应当是根据教学的实际需求,可以是因为数学和科学的内容重叠产生的问题,也可以是呈现知识顺序带来的问题,或者是学生解决问题的需要,但也有不少教师在确立主题的时候,由于自身的整合能力或者应付教研活动等原因,生硬地将两门学科 “拉”在一起,“凑“出一个主题,主题不当导致教学目标的偏差,使得整个活动失去了本身的价值。
(二)活动方法单一,存在主次不分现象
教师都认同开展主题式整合的意义,但如何把握活动中两学科的作用,如何关注学生差异,活动不同阶段的形式如何衔接,非专业知识在活动中如何掌握等问题缺乏有效的方法和策略。主次不分是主题式整合教学中存在的一个通病,例如在上半年的一次学科整合的教研活动中,授课教师上“百分数”,研究主题是与科学课(五年级下册)的“用水测量时间”的整合,本意是想通过滴漏实验解决数学问题,但由于滴漏实验具有较强的专业性,结果导致整节课都在做滴漏实验,变成了一节科学课,犯了主次混淆的错误,目的和手段互换了,有得不偿失的味道。
(三)教师对主题式整合的研究欠缺
主题式整合的研究,过去我们更多关注的是学科内的整合,而对于学科间的主题式整合,真正系统研究的不多。教师对于学科间整合的认知是不足的,学科整合的能力是欠缺的,笔者曾于今年4月份在部分学校教研联谊活动中,对55位数学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也佐证了这一点。
通过调查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教师对于主题式整合的知识了解甚少,缺乏相关的学习和研究;主题式整合的相关活动开展得少,起点低。
二、教学中的一些建议
(一)梳理两学科相近的知识,确立活动主题
小学数学和科学存在着许多知识点相近的地方, 如五年级上册的数学中有轴对称的知识,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材中关于光的折射中也涉及轴对称的知识,而两者教学目标的定位是不一样的,将两者整合有益于提高学习效率。
主题是学生学习的目标,是活动的核心,一个恰当的主题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主题的确立应根据两门学科整合的需要,从学生的学习需要出发,知识点相近、方法上相通、顺序上不当等是主题整合的原点,需要教师好好把握。
(二)根据主题适度调整教学进度
对于数学和科学两门学科在知识上有相互交叉、重合的部分,由于它们呈现的时间是不一致的,有同一学期内的不同时间,也有跨学期的,表2所举的整合例子“为什么要限速”,它所整合的内容就是四年级上册的科学和四年级下册的数学。又如科学计数法,如果缺乏对数学基础性知识的掌握,当科学课想用这个工具时就显得力不从心了,大多数科学教师的做法是匆匆忙忙地补充这块内容,做了锅“夹生饭”,而数学教师按部就班地安排教学,对这块知识进行“炒冷饭”。所以说,将两门学科跨时间进行主题式整合,需要学科间相互协调,从学校层面统筹安排教学进度。
(三)整合各种资源
学科间整合需要充分借助各种资源,包括教师资源、学生资源和社会资源等。
[案例]活动主题:为什么要限速
整合内容:数学四年级下册的“统计”和科学四年级上册的“运动起来会怎样”。
资源整合1:借助教师资源,开展科学实验:测量人的反应速度——科学教师做演示实验,学生小组开展实验活动,并记录实验数据。
资源整合2:借助学生资源,开展绘图制图——学生根据实验结果,绘制条形统计图,在相互交流中完善绘图要求。
资源整合3:借助家长资源,进行安全教育——邀请交警讲解交通安全知识,组织学生观看因超速导致车祸的视频,体会限速的重要性。
(四)教师要有合理的知识结构
由于是跨学科整合,对于教师的专业要求就更高了,数学教师要有一定的科学知识,科学教师要有数学的基本素养,就如全科医生一样。教师合理的知识结构应当包括三个方面:学科知识、条件知识和实践知识。在整合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应当具有较高的学科知识,如果对学科知识缺乏一个高屋建瓴的构建和自己的理解,那么,也不能找到学科整合的切入点。其次教师还应当具有一定的条件知识,数学教师要对相应的实验操作、科学现象有一定的了解。笔者在上“食品中的百分数”一课时,对于食品包装袋上的营养成分表的认识是有一个过程的,这张包装袋上的成分表随处可见,但又被我们忽视,问问身边的教师,甚至是科学教师,也不一定能准确的回答,查阅了国家食品营养协会《表A: 营养素参考值(NRV)》和相关的知识,才明白其中的道理,整合的过程也是教师增长知识的过程。
主题式整合活动中学科内容不再是对学生的束缚,而是学生自由、和谐、全面发展的环境及“土壤和养料”,围绕主题开展学科探究教学,可以实现学科知识、文化、经验、个性等的全面整合。
参考文献:
[1]裴云姣.小学数学与科学教材相近知识点梳理及教学建议[J].教学月刊·小学版(数学), 2016(3).
[2]薛义荣.基于学科本体分析的整合方法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3(11).
(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永兴学校小学部 311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