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问题导学法”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2022-03-02 16:35张晓东
新课程 2022年4期
关键词:问题导学法工业革命导学

张晓东

(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静高级中学,新疆 和静)

“问题导学法”是指根据实际教学内容设计有针对性的问题,选择恰当时机提出问题,调动学生的知识经验与潜在思维,使其围绕问题理解相关知识,完成知识建构。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应用“问题导学法”,能对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进一步优化,符合“生本”教育理念,是高中历史教学的一次有益探索。

一、巧设问题,指引教学开展

“问题导学法”的应用基础在于“问”,倘若设计的问题缺乏深度,势必会造成“白问”的结果。因此,教师必须做好问题的巧妙设计。首先,问题设计须有针对性,尽可能围绕教学重难点,且与教学目标一致,为学生自主思考指明方向,保证其探索过程贴近教学要求[1]。其次,问题设计须有启发性,让导学的作用高效实现,使学生在明确学什么的基础上主动思考怎么学,透过问题表象探索深层历史知识。最后,问题设计须有递进性,遵循学生思维由低到高发展的特征,从简单的问题过渡到综合性的问题,按照问题指引课堂教学进度。

例如,教学“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教师依据教材内容设计四个问题:(1)工业革命首先在哪个国家发生?为什么?(2)工业革命首先在哪个行业萌芽?为什么?(3)瓦特蒸汽机的出现对工业革命的影响是什么?(4)机器的发明与使用使人类社会发生了很大变化,那么第一次工业革命产生了哪些影响?这四个问题涵盖了教材全部内容,且问题难度由浅到深,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索的空间,启发他们透过问题和历史事实总结工业革命的发展及影响,在探索学习中掌握本节知识点。

二、创设情境,提供探索空间

问题设计好之后需要教师选择适当的时机提出问题,教师可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提出问题,在情境创设时注意多样性与趣味性,把问题与情境紧密贴合,在课堂上形成探究氛围,同时调动学生的兴趣,使其基于情境思考问题,且对历史事实产生兴趣,扩大导学的范围[2]。另外,问题情境创设须真实、可靠,让学生产生真实的反应,激发求知欲,进一步带动个人探究热情,在问题导学过程中延展足够的探索空间。

例如,教学“交通工具和通信工具的进步”时,教师提前布置预习任务,要求学生思考:中国古代的出行工具有哪些?近代以来的交通工具出现了哪些变化?目前与亲朋好友联系的通讯方式是什么?这些现代通讯方式在什么时间传入中国?学生在课前自行收集有关图片和文字,对预习问题简单解答。教学“交通工具的进步”时创设情境,利用船只、马车、铁路、公路、航空等图片反映我国近代交通发展变化过程,先让学生基于图片情境提出问题,表达个人想法,并在班级范围内讨论,教师再利用史料提出历史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使其在真实的情境下解答问题,感受交通工具发展对社会生活的深刻影响,完成导学目的。

三、总结反思,构建知识体系

设计问题与提出问题为问题导学提供了方向,创设情境为问题导学搭建了平台。完成这些教学活动之后,教师须引导学生总结反思,使其课堂学习经历先思考、再探究、最后反思的过程,在逻辑思维作用之上加深理解,把引导、探究、思考相互融合,完成历史深度学习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3]。总结反思可从两个方面落实,一方面由教师组织学生自评、互评,围绕学习过程与结果反思总结,同时鼓励学生积极表达,将自己积累的知识和学习感悟表达出来,这样教师就能清楚地知道学生的学习进度与结果。另一方面利用思维导图将历史知识串联起来,构建思维架构与完整的知识体系,彰显问题导学的成果。

例如,教学“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时,教师运用提问和情境辅助依次完成伟大的历史转折、经济体制改革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三部分内容的讲解,让学生了解了我国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经济体制改革领域内取得的巨大成就。随后设计自评环节,由学生围绕本课内容和学习感悟完成自我评价,提出存疑的地方由师生共同探讨,最后利用思维导图梳理本课内容,将关键时间节点、事件、影响及学习难点均表现在思维导图之上,对导学内容加以总结,使问题导学过程合理,结果明确。

四、结语

综上所述,问题导学在高中历史课堂上的合理应用建立了以问题为导向,以解决问题为目的,以学生自主探究为方法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更符合历史教学改革要求。教师须从问题设计、提问时机、情境搭建及总结反思等方面保证问题导学应用的适宜性,让问题驱动学生自主思考与探索,把学与思充分结合,进一步完善学习成果,促进思维发展。

猜你喜欢
问题导学法工业革命导学
煤、铁、蒸汽与工业革命
三角函数考点导学
“概率”导学
第四次工业革命与超级智能时代
函数知识快乐导学
高二数学教学中问题导学法的应用探讨
工业革命
“阉割课堂”,本不是“学案导学”的错
问题导学法用于初中数学教学的实践探究
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