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视角的培智学校生活适应实践分析

2022-03-02 16:35:31饶黎萍
新课程 2022年4期
关键词:培智生活教育

饶黎萍

(福建省建瓯市开智学校,福建 建瓯)

在培智教育中,生活适应课属于必修课程,有着很高的地位。生活适应课教育的目标是帮助学生了解生活基本知识,使学生掌握基本生活能力与适应社会的技能。良好的生活习惯与行为习惯关系到学生未来能否走进社会,成为社会的一分子。为了在生活适应课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力、自我保护能力、家务劳动能力、生活自理能力,需要教师与家长共同协商,做好经验积累和情况判断,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情感与态度。

培智教育中最大的禁忌就是将学生看作不完整的个体。在培智教育中,教师需要将世界、社会与学生的生活看作完整整体。利用整合教育方式,设计主题教育活动,将生活、经验、知识联系到一起,发展学生的生活能力,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一、整合生活培养自理能力

在培智教育中,生活适应课是非常重要的内容,生活适应课的核心就是学生的生活,完全围绕学生的家庭、个人、社会与学校构建相应的教育网络。生活适应课必须完全融合学生的生活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生活能力[1]。比如个人生活中,刷牙、洗脸、洗脚都是很重要的内容。讲解刷牙的时候,教师可以在大屏幕中播放如何刷牙,之后带领学生一步步实践操作,叙述刷牙的正确方法。将刷牙分为多个步骤,包括准备、倒水、挤牙膏、刷牙、漱口,并最后清理刷牙工具等一系列步骤。完成所有流程的讲解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实践操作,让学生认识和学习牙刷、刷牙、水杯等词语,最后展开联系。刷牙训练的时候需要使用多循环、小步子的方式,通过循序渐进的引导,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刷牙方式,使学生能够精细化操作,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概念理解能力。学生亲自操作,调动了身体所有感官,渐渐就具备和掌握了正确的生活自理方法。

二、整合家庭资源培养学生的家务能力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是智障学生,但学生仍旧需要具备分担社会责任的能力,从事力所能及的工作和活动,帮助家长处理一些可以应对的家务劳动。学生在家务劳动中可以学习很多的知识[2]。比如明白工作如何辛苦,理解家人生活的不容易,明白自己是家庭的一分子。家庭生活教育中,教师可以使用情境再现的方式,将家中常见的各种物体搬运到课堂。比如,在“认识花生”的活动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提前准备一些花生,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组织学生一起数一数带了多少花生,之后带领学生一起剥花生、吃花生、画花生,从不同视角、不同方位增加学生对花生的理解与认识。学生在剥花生的时候养成了良好习惯,教师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明白了劳动的辛苦,培养了学生的劳动能力和劳动意识。当然家务劳动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锻炼家务劳动能力,同时也是为学生迎接今后的就业和职业教育奠定基础。高年级教育工作中,应尽可能多安排一些和社会工作贴近的岗位与工作内容,比如家禽养殖、清洁维护、手工制作、糕点烘焙、花木园艺。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爱劳动的意识,使学生掌握各种各样的劳动技能、劳动技术。这样学生才能顺利适应现代生活与生产。

三、整合社会知识培养学生适应能力

人们常说学校是小社会,社会其实就是生活,知识来源于生活,学习知识为的是融入生活,走进社会。培智教育的出发点就是让智障学生同样可以从学校的学生变成社会的一分子[3]。比如社区活动中,如何坐车是很重要的课程。为了让学生理解坐车、等车、打车等行为,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先画出或是说出自己家的站台名,之后学习如何刷卡和使用钱币购买车票,学会观看公交车、地铁、轻轨的到站时间、出发时间、各个站台的名称。了解在公共场所如何遵守文明礼仪,如何安全防护。以此为基础应充分利用学校交通安全教育做好模拟活动,让学生了解各种各样的交通标志、信号与标识。学生有了亲身体验的感受,就能理解交通标志的作用与名称,学生学会了各种乘车方法,甚至能够背下来各个站台的名称。教师组织学生用生活场景演示,学会了乘车方法以后,可以邀请家长一同合作,组织学生进入实地体验乘车过程,再现真实的乘车情境。通过情境模拟到生活实践的过渡过程,感受乘车的正确流程。当然教育活动中,必须予以学生个体差异足够的尊重与理解,为学生提供全面的支持与帮助。

四、整合学科知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教育源自生活,教材中的知识点不过是对生活中案例的总结。培智教育的教材内容有限,教育工作中不能完全套用教材模板,而是要创造性地走进生活,主动引入社会主义核心素养、核心价值观教育,打破固有的教育观、教学观、教材观。培智教育最新标准明确指出,需要学生理解和认识国家、民族的意义,掌握国歌的唱法,能够遵守升旗仪式中的行为礼仪与规范,认识和尊重我国的国旗。在教育工作中,教师教学的时候,可以用国旗作为主题活动,组织学生跨学科学习,从认识国旗开始,到唱国歌遵守礼仪结束。比如生活语文的学习中教会学生升国旗的注意事项,在音乐课中带领学生唱国歌,在绘画课中组织学生画国旗,在手工课中组织学生一同制作国旗。生活适应课中,组织学生一同交流对于国旗的看法以及和国旗的故事。不同学科有着不同的教学内容,特点大不相同。不同学科虽然有着不同的内容,但是联系性是不可忽视的问题。每周的升国旗活动学生都能情不自禁地安静下来,用崇拜的眼神注目国旗升起,跟着音乐唱国歌,这所表现的是成功的教育。整合教育作用显著,在整合教育的支持下,能够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与激情。

生活适应课教育的核心是我与我们,教师教育工作需要走进学生的个人、家庭、学校、社区,站在宏观角度看世界,看未来。教师教学的时候需要服务生活,尊重学生,做好生活、家庭、社会与学科教育资源整合工作,设计与学生生活相匹配的活动,引导学生亲身体验和感知知识,培养学生生活适应能力,组织与引导学生的家长以及社会资源共同参与到保护智障学生当中,为学生创造适宜的成长环境、生活环境,让智障孩子同样可以健康茁壮成长,其具有重要意义。

五、学科生活融合实现知识整合

众所周知,配置教育目的和追求是让智障学生具备独立生存能力,更好地适应生活,保护自己。生活适应课涉猎面非常广泛,学习的知识和其他学科内容或多或少有一定联系。将生活适应课与各个学科的知识点融合到一起,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同时有助于增强学生知识应用能力。不论是生活语文、生活数学还是手工绘画,都要让学生走进生活,学会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比如学习认识自己的时候,教师可以与生活语文融合,让学生尝试学会介绍自己,写出自己的名字。在生活数学教育中,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年龄,数一数自己的名字有多少笔画。在手工或是绘画课堂上,组织学生看着镜子画出自己。活动课中让学生学会介绍自我,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多学科知识整合可以让学生走进生活,感受生活与知识的关联性。在使用过程中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生活适应能力。

生活适应课教育当然也可以应用于其他学科知识教学,生活适应教育的关键与核心是生活,走进生活,将各种知识融为一体,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生活适应性,同时也能让学生了解各种学科知识。

六、按照学生特点与能力教学

智障学生理解能力、接受能力比较差,教师教学的时候需要合理科学地看待学生的特殊性与特点。教学任务的设计需要根据学生个性化追求设计教学目标,制定个性化、分层教育目标,让所有学生都能确立自己的学习方向。在学生实践尝试中达成学习任务要求,培养学生自信心。教师教学的时候需要多留心和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情绪,使用一些带有引导性、具体性的语言激励学生,使学生能够以饱满的热情参与学习过程,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七、家庭与社会整合教育

教育工作中学生的家庭以及社会才是最终落脚点。生活适应教育的追求便是让学生能够做到独立面对未来生活与需求。学生校内完成教学任务,收获成功经验以后,教师使用班级微信群告知学生家长最近的教学内容。如学生自己回家的时候,教师提前告诉学生家长放学时间,让学生家长藏起来观察学生是否能够独立回家。学生家长需要实时跟踪与汇报学生的表现与反应,让教师可以从大局观管理学生。这样的方法也能让学生家长了解学生的成长与进步,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与成长。当学生已经掌握了生活适应能力与技能以后,就能逐步实现生活化过渡,走进生活,融入家庭与社会。

猜你喜欢
培智生活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华人时刊(2022年13期)2022-10-27 08:55:52
培智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题解教育『三问』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探索培智学校生活化数学课堂的构建路径
青年心理(2021年28期)2021-05-23 13:21:10
培智学校生活适应课教学之我见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6:28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漫生活?阅快乐
回归生活 以生为本——场景模拟为培智高段数学插上快乐的翅膀
新课程(2016年3期)2016-12-01 05:57:21
生活感悟
特别文摘(2016年19期)2016-10-24 18:3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