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晓蕾
《聋校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道德与法治》(以下简称新教材)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聋生健全人格,增强聋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重要载体。新教材以聋生的生活为基础,以逐步扩展的四个生活领域(聋生与自我、聋生与家庭、聋生与学校、聋生与社会)和逐步提升的四个生活层面(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手、动脑有创意地生活)构成基本框架。每个生活领域的课程内容均按照四个生活层面的顺序排列,有机整合了法制教育、道德教育、公民教育、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环境教育、安全教育、中国梦教育等相关内容。
新教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本遵循,以《聋校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6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为基本依据,以聋生身心发展特点为主要依据,将德育融于一幅幅图片中,用活动和故事诠释了规则,有计划地呈现了浅显易懂的法律知识,体现了新时代德育的特点。
德育的渗透与浸润在新教材中显现得淋漓尽致。如,在《老师,您好》一课中,巧妙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呈现在教室走廊背景中。在二年级下册第三课中将习近平总书记的话“今天做祖国的好儿童,明天做祖国的建设者”作为教室内的布置进行展示。低年级聋生识字尚少,但现实生活中也有新教材中的这些内容,或是孩子们的敏锐觉察,或是教师的有意引导,孩子们会指着校园里相同的文字进行比对、辨认,德育也在此刻生根发芽。
新课标明确提出小学低年级段(1—2年级)的教学内容:“初步建立规则意识,初步理解遵守规则、公平竞争、规则公平的意义与要求,初步建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为贯彻新课标要求,新教材中安排了相应的规则教育内容。如,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就集中编写了我和小伙伴游戏时的规则、交通规则、游乐园里的规则三个方面的内容,并从聋生生活着手,逐步向社会生活拓展。新教材中还出现了“保持公共卫生,爱护公共财物”“爱护公物,不在课桌椅上涂抹刻画”“损坏公物要赔偿”等守则和规范。小学一年级入学初期正是建立秩序感的黄金期,萌生规则意识、形成规则概念不仅有助于聋生尽快适应校园生活,顺利完成角色的转变,更是聋生个体健康成长的需求。
法制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要内容,在中小学开设法律知识课程能帮助青少年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牢固树立法制观念。新教材中已经逐步渗透了法律知识,有目标、有计划地安排适合聋生学习的法律知识,在他们学习生涯的起始阶段就逐步树立法制观念,帮助他们养成“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聋生全面健康发展,符合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的客观要求。如,一年级聋生入学初期的第一课中就有“国旗国旗我爱你,升国旗时要敬礼”的内容。新教材中虽然没有直接点出《国旗法》,但已将升国旗敬队礼的要求深植聋生心中;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明确出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这个法律名称,并将“每个公民和组织,都应当尊重和爱护国旗”的条文明确列出。同样,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和爸爸妈妈一起玩》一课中,在教育聋生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同时,出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相关条文: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创造良好、和睦的家庭环境,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
新教材在内容的选择与编排上贴近聋生生活,符合聋生的学习特点。
新教材的插图取材于聋生的真实生活,封面学科名“道德与法治”五个字上方出现了规范的通用手语图示;打开课本,蓝天特殊教育学校展现在眼前,律动教室、听力检测室、宿舍楼里的唤醒系统、教室里的上下课提示仪,以及图片中师生问好的手语、歌曲《感恩的心》的手势等都有着聋校特色,贴近聋生生活。
新教材正视聋生听力缺陷,针对聋生身心发展的特殊性,立足聋生的生活实际提出适切的知行要求,特别是关注聋生思想品德的个别化状况,以及他们在认知水平和能力发展上的差异性,以生为本,因材施教,体现德育的实效性,促进聋生全面发展。如,一年级上册第四课《我的自画像》“说说我自己”中,有两个小朋友介绍自己的“小耳朵”,一个是助听器,一个是人工耳蜗,呈现了不同的助听设备,同时教育聋生不要自卑,敢于正确认识自己。一年级下册第四课延续并深化了这一内容的学习,教聋生爱护自己的“小耳朵”,为“小耳朵”更换电池,这对培养一年级聋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独立意识非常重要。又如,“捡”“借”“拿”这三个概念对聋生来说很容易混淆,帮助聋生区分这三个字的含义并懂得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拿,捡到东西要归还,诚信做人,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是非常有必要的。因此,新教材在一年级下册专门为聋生设计了《别人的东西不能拿》,教导聋生诚实守信。
低年级聋生的学习是小步伐、多循环的,新教材在编排上也呈现出不断循环、逐步巩固的特点。如,一年级上册以“我爱学校”为单元主题,从自己上学,到向老师问好,再到和伙伴手拉手做朋友,聋生的关注点逐步扩大;而一年级下册,同样是校园生活,主题升级为“学校生活真快乐”,从“我进步了”感受快乐,从“小伙伴真棒”感受快乐,从“成长不烦恼”感受快乐。
低年级聋生的学习是在观察和模仿中开始的。新教材根据聋生的学习特点,提供了很多学习资源,便于聋生观察模仿。如,《我的自画像》中列举了多种聋生介绍自己的方法,有的同学画了一幅画,有的同学介绍了自己的“小耳朵”,有的同学介绍了年龄和兴趣爱好,为聋生提供了参考和模仿的范本,便于聋生学习。
聋生的学习更需要丰富多彩的体验性活动。因此,每一册新教材的每个单元都安排了“一起来”活动。如,一年级下册四个单元分别安排了“向快乐出发”“消防小演练”“跟时钟娃娃做朋友”“感谢你,拥抱你”,各项活动与本单元的主题相吻合。聋生在活动中深化体悟,不断巩固课堂所学,逐步掌握技能技巧,最终内化为自觉行为。
聋生因表象思维占优势,容易就事论事,过于关注事物的表面现象,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受限,而思维的广度与深度是思维的两个重要特性。思维的广度指向一个问题的多角度、多方面思考;思维的深度则指向追根溯源习惯的养成。如,《生病我不怕》一课中,教师可以先引导聋生分析生病的原因,接着进一步交流治疗的方式,然后进行预防疾病的大讨论。这是一年级聋生刚刚入学时进行的简单的思维广度与深度的培养。聋生通过分析、交流、讨论,不仅知道了生病这一常见的现象,更了解了生病后的措施,懂得了保护身体健康的方法。又如,《我和伙伴一起玩》一课,由一个争论开始,到小伙伴们讨论规则,玩出乐趣,然后提供不同的游戏方式,鼓励聋生讨论规则,帮助聋生在深入全面的探讨中建立规则意识。
聋生大多缺少自信心,认识事物片面,问题意识不强;同时语言表达能力较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较为欠缺。教师可以重点培养低年级聋生敢于表达,敢于在实践中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让聋生乐于发现问题,乐于解决问题。如,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一课中,教师可以先让聋生广泛地展现自己能做的事情,进而突出“整理书包”这一件事情。然后让聋生动手整理自己的书包,并在组内、班内交流自己整理的方法。有的同学是按课表来整理的,有的同学是按课本大小来整理的,还有的同学区分了书包的不同功能区。每个人分类的方式不同,且行动多于语言,更适合鼓励聋生参与活动,培养自理能力。二年级下册《我会安排节假日》同样是培养管理规划能力的好事例。在《为班级争光》一课中,围绕学校举行广播操比赛,教师可以先组织聋生展开热烈讨论、积极参与,并且引导聋生集体讨论参赛的注意事项,这也是一个贴切聋生班级生活,组织聋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好机会。
新课程改革中,学习方式变革的明显标志就是合作学习、探究学习,通过交流讨论问题,通过观察探究新知,在合作中培养能力。在合作学习中,聋生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收获了合作的快乐和学习的方法。如,在《我和伙伴一起玩》一课的教学中,基于聋生在第一次游戏过程中感到不快乐,笔者开展了如下的活动:先研讨怎样可以使游戏进行下去,接着看书了解课本中小伙伴们的说法,然后复述自己记得的规则,最后按照大家定下的规则来玩游戏。聋生在这样的过程中学会了总结经验,在集体学习中共同探究,共同寻找可行的方案,并在实践中充分感受到了团结合作、协作探究的乐趣。
聋校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要全面把握社会与时代发展的需要和聋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充分理解、把握新教材的编写意图,着力提升聋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培养社会主义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