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德育工作与属地文化的结合研究
——以河北科技工程职业技术大学为例

2022-03-01 21:06于小五刘志忠李腾飞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邢台德育工作校园文化

于小五,刘志忠,曾 姝,李腾飞

(1.河北科技工程职业技术大学,河北 邢台 054035;2.邢台学院,河北 邢台 054000)

一、高校德育的重要性及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德是首要、是方向,一个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其才方能用得其所。”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断,抓住了德育工作的理论本质和问题本源,思想深邃又言简意赅地指出了德育的重要性、德育内涵以及德与才的辩证关系,为高校德育工作提供了遵循、指明了方向。

(一)“德是首要”

这一思想既汲取了绵延数千年中国传统教育思想中“德者,才之帅也”“人无德不立”等思想精粹,又站位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以德为先”党的教育方针。高校德育工作必须突破“五唯论”等思想桎梏,时刻纠正教育只是单纯的学科知识灌输和技能训练、缺乏明确的德育价值引领的偏颇,跳出上学读书是获取个人利益的手段、上课教书教出的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的泥淖。始终把“德育”写进人才培养方案第一条,把“德育”作为评价育人得失成败的第一位的标准。

(二)德“是方向”

德育的方向问题是“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的根本性的问题,也是高校的立身之本。我们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高校,党的利益与国家、民族和人民利益高度统一,所以高校人才培养的方向只能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高校人才培养应时刻紧握“德育”方向盘,常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导航仪,教育引导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擦亮奋斗底色,与党的号召同方向,同祖国和时代共奋进,在服务人民、奉献祖国中闪耀火红的青春,才是高校学生德育的正确方向。

(三)德育的内涵

德育内涵丰富,几乎涵盖了社会意识形态的所有内容[1]。“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习近平总书记这一精辟概括,既扎根于“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修齐治平”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教化思想的沃土,又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国家目标、社会理想与个人修养高度契合。这就要求高校德育工作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要求为引领,教育引导学生“明”报效国家和服务人民的“大德”,“守”全体公民在社会生活中应共同遵守的“公德”,“严”个人正确处理个人与家庭、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等问题时应遵循的“私德”。

二、当前高校学生德育工作应关注的问题

高校德育以德为先、立德树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等价值导向必须坚持,培养学生博大的人类情怀和全球视野也赋予了新时代德育工作以崭新内涵,科学化、知识化的道德教育模式亦不可或缺。此外,高校德育也需兼顾身边、立足现实、小处着手,从文化根脉维度强基、从社会实践维度固本,与属地高校校园文化开发及其具有的思政育人作用相结合,与高校属地历史文化及其具有的德育实践育人功能相结合,立足学校、立足学校属地实际,探索新时代高校德育工作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具有一定的价值。

1.教育引导学生从属地高校校园文化中汲取精神力量

高校学生德育工作可与高校自身校史资源开发及其具有的思政育人作用相结合,教育引导学生从校园文化中汲取精神力量,在传承学校精神文脉中砥砺前行。人是学校发展的主体和决定性要素,也是校园文化的创造、继承和发扬者,学校精神文脉的承载者和赓续者。所以,高校学生德育应与学校发展进程中涌现的师生先进模范人物的事迹教育相结合,深入挖掘他们身上可学可做的先进事迹,传承他们可追可及的崇高精神。在知校、爱校、荣校中厚植学生家国情怀。

2.教育引导学生从高校属地历史文化中汲取丰厚滋养

高校学生德育工作不是务虚,不只是德育课堂上的道德箴言,不能是脱离社会现实的夸夸其谈和纯粹道德说教的虚化空转,关键还要教育引导学生下沉一线,走向社会、深入实践。比如,可从高校属地历史文化中捕捉城市灵魂、挖掘精神气质,汲取丰厚滋养、增强文化自信、锻造个人修为。在参加高校属地社会实践中发掘并提炼闪耀着真善美光芒的德育宝藏,并把美好情感和善念转变成服务国家和人民的实际行动。如有需要,在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实现人生价值。再者,学校所在城市为校内德育向校外扩展提供了最近的实践平台;学校所在城市为校内德育效果提供了最近的检验平台。

三、学生德育与高校校园文化及属地历史文化结合的方式方法

1.学生德育和属地校园文化熏陶相结合

教育部相关文件指出,教育系统应“着力挖掘校园文化中蕴含的爱国主义教育元素和承载的丰厚道德资源,传承学校精神文脉,在爱校荣校教育中厚植师生家国情怀[2]”。另外,校内教育本身,不仅仅是课堂教学、学科知识传授、教师言传身教、传统校园文体活动,还应包括学校的教育文化、制度文化和校史传承等构成的校园文化的熏陶[3]。再者,承载着校园文化、精神文脉的高校校史除了记录学校历史变迁的传统功能外,还蕴含着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兼具思政教育的保证、导向、激励及示范功能[4]。还有,高校德育与大学精神和大学文化相互砥砺、相互促进[5]。所以,没有校园文化熏陶和学校精神文脉传承的校内德育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河北科技工程职业技术大学(以下简称“河北科工大”),位于具有3 500 多年建城史的古城邢台,浸润着殷商古都丰厚的文化滋养。1979 年,原国家农业机械部在邢台某校旧址规划立校,与改革开放同步共频,河北科工大前身在改革开放初期致力于“农机人才培养”,在邢台出现。所以河北科工大所兼具的农耕文明勤奋诚朴、尚礼亲仁和现代农机技术智慧与机巧的“因子”与生俱来。为满足国家发展战略需要,1983 年,学校荣归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领导管理,成为以军需工业人才培养为主的冀南名校。1991 年,经原国家教委和解放军总后勤部联合批准,以“军地联办、军民共建”为特色,以探索中国高等职业教育为使命,继承原军需工业学校基本盘,“邢台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揭牌。1994 年,经解放军总后勤部批准,办学层次跃升,“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需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在大专教育新起点,再谱芳华。经原国家教委批准,1997 年春,河北科工大前身成为中国第一批以“职业技术学院”命名的学校。当年,经解放军总后勤部批准,相应地,“军需工业”的办学定位保留,校名中的“高等专科学校”更名为“学院”。2002 年夏,学院为适应军队编制员额改革需要,转为河北省教育厅接管。2009 年11 月,学校通过教育部、财政部验收,成为中国首批、河北首所“国家示范校”。2021 年春,借势《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政策利好和学校自身办学业绩、实力,学校与华北电力大学科技学院“合并转设”,升级为本科院校。

从以上看,河北科工大的发展演进史蕴含着丰富而厚重的德育宝藏,理应让校史馆的实物、图片、影音和文字资料“会说话”,嵌入德育课堂、植入学生精神、刻入学生灵魂、融入学生血脉,以强化校园文化熏陶和学校精神文脉传承,助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比如,可以“农机”、“军需”、“邢职”到当今的“河北科工大”为时间轴开展校史教育。教育引导学生从“农机”办学史中探寻“技术立校”的历史渊源,汲取并发扬学校初创时的开拓创新精神;通过对“军需”办学史学习,赓续并践行军需工业人才培养办学时期所孕育的团结拼搏、敬业奉献、求实创新、不甘平庸的大学精神;通过对“邢职”办学史学习,认同并紧跟“邢职”办学史上所形成的品德与能力并蓄、敏行与担当共修的办学理念和治校风范。通过对从学校初创时“农机”中专到当下“河北科工大”本科教育40 余年奋进史学习,感受并致敬一代代充满人格魅力和道德力量的教学名师身上所散发的立德树人、率先垂范、爱岗敬业、诲人不倦、严谨治学、诚朴勤勉、知行合一、行为世范的先生之风。与此同时,汲取并续写一代代优秀老校友身上所展现的许党报国、热爱人民、尊敬师长、敬畏专业、勤奋上进、学识求博、技能求精、作风求实、新益求新的学子风采。通过校史学习和接受校园文化熏陶,使学生感知学校光辉的过去、热爱学校日新月异的现在、憧憬并共建学校的美好未来。与此同时,厚植家国情怀,把学识和技能、青春和汗水挥洒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蓝图的新征程上。

2.学生德育与参加属地社会实践相结合

学生思想品德和道德修养的形成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环境和网络文化影响等多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这决定着高校德育工作的场域不能仅仅局限于校园之内课堂之上,也要在校园之外、课堂之下,多方面全方位挖掘德育“浸润点”。从这个角度讲,学生德育工作不仅是复杂的以教师为主导的校内铸魂育人系统工程,也是需要聚合社会各方面育人要素参与的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让学生“德育之树”枝叶不仅接收校园德育的阳光雨露、和煦春风,还要经历社会实践的阴晴圆缺、风霜雨雪。让学生“德育之树”的根系不仅吸收来自校园德育课堂,经过教师科学配方、精心调制的“营养土”的德育滋养,还要扎根社会沃土,从五彩缤纷的社会生活中汲取更加丰富的德育养分和不可或缺的微量元素,这样,学生的“德育之树”才能根深叶茂、枝干健壮。

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充分利用“思修课”主渠道、德育讲堂,目的明确、目标具体、因材施教、因地制宜,肯下功夫、肯费力气,研究“思修课”教法,有针对性地选择德育案例、提炼德育素材精华,科学设计、精心组织德育课程,正视大学生大多已成年的现实,遵循大学生成长规律,注重德育课程改革创新。还需将有形的德育课程向无形的社会课程延伸,建构“学校+社会”大德育场域,形成“全方位”育人格局。让德育真善美的种子在“学校教育+社会实践”的更加广阔天地里落地生根,让学生在德育课堂形成的道德观念、行为理念沐浴在社会实践的阳光雨露之下,学生的“德育之树”才能树大根深、吐蕊开花、结出硕果。

例如,当前河北科工大所在地邢台市正行进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路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除市容市貌、政务环境、市场环境等一系列“创城”要素的改善提升外,更需要志愿精神、文化价值、理想信念、道德引领等方方面面的充分彰显,比如教育引导并组织青年学生积极参加邢台市老旧小区和背街小巷环卫、春季植树造林、文明交通协管、社区法制和文明宣传等“创城”志愿服务这些具有积极的社会价值和德育价值的活动。他们可在参加此类社会公益活动的实践、体验、分享中,关注社会、关注民生,涵养人民情怀、练就责任担当。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为民服务中烛照人心,让共产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在公益实践中闪光。通过参加此类德育实践活动,完成思想道德素质内化,进而瞭望思想品德最高境界、成就青年学生道德自觉。

3.学生德育与高校属地历史文化教育相结合

河北科工大在长期的就业实践中发现,学生毕业后留在学校所在地邢台工作的意愿普遍不高,并不是因为邢台本土企业提供的薪资待遇过低,而是对邢台这座城市存在“审美疲劳”。客观讲,还因邢台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即便邢台本地学生也是如此。这既影响了邢台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背离了学校“服务军地,振兴区域”的人才培养初衷。所以,河北科工大需组织科研力量,充分挖掘邢台这座城市在长期历史发展中所形成的地域文化,特别是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让地域文化与大学精神融合共生。与此同时,教育引导学生,既要了解学校所在地邢台市的市容市貌、自然风光、风土人情等“外在”,更要感知学校所在地邢台在长期历史发展进程中所形成的城市历史文化“内核”,从中汲取深沉而恒久的硬核精神力量,厚植对邢台这座城市的热爱。如有需要,在邢台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中实现人生价值。

例如,河北邢台,曾经的革命老区,上世纪40 年代初抗战最艰苦的岁月,是抗大总校所在地。这里的人民为党和人民军队提供给养、输送兵员,与党和人民军队鱼水情深、生死相依。他们以倾情的支持、无私的奉献为抗大的弦歌在前南峪浩荡地激扬、为中国革命的红旗在太行山高高地飘扬、最终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升起做出了巨大贡献。所以,可以依托前南峪抗大纪念馆红色教育基地,开展合作育人、现场教学,引导学生在沉浸式学习中感受红色血脉在曾经如此贫瘠的山地何以能够赓续,红色政权在抗战最艰苦的岁月何以能够存续壮大,是什么样的信念和信仰支撑着中国共产党作为抗日中流砥柱,领导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再比如,建国以后,邢台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自力更生、发奋图强,西部山区,千军万马战太行;东部平原,男女老少造良田。邢台人民筚路蓝缕、改造自然,兴修水利、植树造林、修坝造田、改良农田,把曾经的荒山沟变成米粮川,把荒秃岭变成邢台秀美西山,把盐碱沙土地改造成高产田。涌现出吕玉兰、王德堂、郭爱妮、王志琪、郭成志、杨双牛等全国著名(农业)劳动模范,铸就了伟大的劳模精神。所以,可以利用劳模纪念馆、故居等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资源,通过组织学生学习性参观和引导性体验,让学生深刻理解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丰富内涵,体会“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劳动创造世界”的道理。另外,邢台在3 500 多年发展史中所沉淀的优秀传统文化、氤氲着科学与创新精神的守敬文化等也是可利用的德育资源。邢台博物馆、富有地域特色的邢台古村落、郭守敬纪念馆为这方面的德育开展提供了场所,本文不再一一赘述。

4.学生德育与学校属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相结合

长期以来,河北科工大高度重视学校德育工作,无论学生教育培养、学生干部选拔、评优评先,还是教师评聘,都强调“以德为先”“德能并蓄”。与此同时,“课程思政”和“第二课堂德育引领”为思政教育主课堂插上了腾飞的翅膀,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得到落实。大学是以城市或地方为依托而产生的,只有在为地方发展服务中才能寻求到更加崇高的价值[6]。近年来,河北科工大在服务邢台经济发展中寻求到更加崇高的价值,如与邢台当地企业和社会组织等开展成果转化、课题合作、横向技术服务、科技特派、定向人才培养、就业实习基地建设等项目,以推进科教融合、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助力区域发展。所以,为更好地以人才供给服务邢台地方发展,河北科工大除了要对学生进行国家“形势与政策”教育,还应对学生进行邢台经济发展新理念和现状教育;学生德育课堂不仅要讲“国之大者”,教育学生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也要让学生了解邢台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心任务,如有需要服务邢台地方发展。比如,可把2020 年间围绕“加快推动全市高质量赶超发展”的六篇邢台日报评论员文章,以合适方式植入学生德育课堂;可邀请邢台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官员和专家走进学生德育讲堂。与此同时,让相关专业学生走向相应企业生产建设一线,真实感受邢台经济发展现状。特别指出,德育课堂让学生了解邢台当前高质量赶超发展新思路很有必要,因为其顺应新时代发展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蕴含着丰富的思政资源和德育元素,本身就具有思政育人功能;教育学生如有需要积极为学校属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应属于学生德育范畴,是培养学生“到国家需要的地方去”“到基层去,到一线去”的“大德”。

猜你喜欢
邢台德育工作校园文化
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邢台分行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邢台分行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邢台分行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游邢台动物园
大学生党支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及实现途径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