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药师参与1例严重低血钾的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补钾治疗病例分析

2022-03-01 01:27党和勤刘燕琳周国庆张颜波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两性霉素缺钾补钾

耿 彪,党和勤,刘燕琳,周国庆,张颜波

(1.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药剂科,山东 泰安 271000;2.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cryptococcal meningitis, CM)是新型隐球菌感染脑膜(或脑实质)所引起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真菌感染性疾病。该疾病虽然患病率低,但病情重、病死率高,且临床表现与结核性脑膜炎相似,容易误诊,多继发于免疫缺陷、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艾滋病及长期化疗者,且以慢性、亚急性发病居多[1-2]。对于CM的治疗以两性霉素B为首选的抗真菌药物[3],但该药物的应用过程中易发生肾功能损害、低钾血症等不良反应,而且一旦出现低血钾症状,极难纠正[4],轻者四肢无力,重者可累及呼吸肌,导致心律失常、心搏骤停等。因此,上述不良反应若处理不当,会给患者带来严重后果。笔者参与了1例患者在应用两性霉素B治疗CM过程中,出现严重低血钾不良反应后,临床药师提供用药意见及合理的补钾方案的分析报告,为临床上述低钾血症不良反应的防治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患者女性,49岁,身高 160 cm,体重60 kg。主诉因“头痛、头晕伴发热2周”入院。患者2周前吹风受凉后出现全身不适,次日清晨出现咽痛、流涕等上感症状。当晚头痛加剧,以前额及顶枕部为主,呈间歇性胀痛,伴头晕、恶心。自测体温37.6 ℃,自服“氨咖黄敏胶囊(1粒 tid po)及阿莫西林胶囊(0.5 g tid po),疗程1周”效果不佳,头痛、头晕症状进行性加重,来我院进一步诊治。患者既往1年前诊断亚急性甲状腺炎,口服泼尼松片(5 mg qd po)治疗8个月。入院查体:患者意识清楚,构音清晰,精神萎靡,查体合作;体温 37.9 ℃,脉搏 76 次/min,呼吸 19 次/min,血压 160/91 mmHg;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眼震(-)。颈强直,双侧克氏征阳性;四肢肌力V级,肌张力正常,双上肢腱反射(++),双下肢跟腱及膝腱反射消失;左侧Babinski征阳性,双侧深浅感觉对称,双侧指鼻试验正常。入院诊断:怀疑结核性脑膜炎、隐球菌性脑膜炎可能。

1.2治疗过程 患者入院(第1-7天)体温在38.8~39.5 ℃,白细胞计数与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偏高(见表1),给予抗结核(异烟肼片0.3 g qd+吡嗪酰胺片0.5 g tid+利福平片0.45 g qd)、氟康唑注射液(0.8 g qd静脉滴注)抗真菌治疗;入院第7天新型隐球菌培养(+),结合患者相关体征及脑脊液、血常规检查结果,确诊为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停用抗结核药物及氟康唑注射液,根据《隐球菌脑膜炎诊治专家共识》[5-6]给予两性霉素B(1 mg/d,隔日增加2 mg,直至42 mg/d)(患者体重60 kg,拟按照0.7 mg/(kg·d))联合氟胞嘧啶片(0.5g tid po)抗真菌治疗。

表1 患者住院期间主要辅助检验检查指标

入院第7~42天,除给予患者抗真菌治疗,并进行相应对症支持治疗:甲钴胺片(0.5 mg tid po)营养神经、泮托拉唑钠粉针(40 mg qd ivdrip 疗程10 d)抑酸保胃治疗。随着两性霉素B剂量增加,患者病情趋于稳定,体温、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脑脊液常规逐渐恢复正常。

入院第42天,患者体温36.8 ℃,症状有所好转。检验指标:白细胞计数10.6×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8.8 %,血钾2.64 mmol/L,血肌酐118.54 μmoI/L,尿素氮8.17 mmol/L。患者体温维持正常,头痛头晕相关症状明显好转,两性霉素B剂量为35 mg/d,患者出现肾功能损伤、低血钾不良反应,临床药师考虑不良反应由两性霉素B所致可能性大,根据患者情况建议医师维持两性霉素B 35 mg/d的剂量不再加量并予以积极补钾治疗(枸橼酸钾3 g tid po+氯化钾注射液1 g qd静滴)及肾炎四味片(4片 tid po)保肾治疗。

入院第45天,患者检验指标:白细胞计数9.6×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6.1 %,血钾2.24 mmol/L,血肌酐123.34 μmoI/L,尿素氮8.45 mmol/L。检查心电图示QRS-T波群消失出现室颤。临床药师建议增大补钾剂量(枸橼酸钾4 g tid po+氯化钾注射液1 g qd)。

入院60天,患者体温维持正常,头痛相关症状完全好转。检验检查指标:白细胞计数8.26×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67.3 %,血钾4.31 mmol/L,血肌酐126.77 μmoI/L,尿素氮9.03 mmol/L;新型隐球菌培养(-);心电图示正常心电图。重新调整为初始补钾方案。

入院第70天后患者两性霉素B的应用达到有效疗程(≥8周)且连续3次脑脊液新生隐球菌培养(-),患者病情好转予以出院。出院后继续口服氟康唑200 mg/d巩固治疗,建议疗程12周。患者出院 1 周后随访未出现其他不适,血钾复测正常,此次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患者住院期间血钾浓度变化及补钾剂量调整见表2。

表2 患者住院期间血钾浓度变化及补钾剂量调整

2 讨论

2.1两性霉素B与低钾血症的关联性评价 患者入院后出现低钾血症,考虑与应用两性霉素B导致不良反应关联性大,分析原因。

2.1.1时间与剂量的相关性 患者入院时查血钾无异常,入院第42天,应用两性霉素B联合氟胞嘧啶治疗35 d后,查血钾2.64 mmol/L为中度低钾血症,考虑患者病情不予停用抗真菌药物,但两性霉素B不再按照之前给药方案继续加量,维持35 mg/d的给药剂量,同时给予补钾治疗。入院45 d ,患者血钾水平为2.24 mmol/L的重度低血钾且心电图提示出现室颤的严重不良反应。患者应用35 d上述抗真菌药物、氟胞嘧啶片每日剂量不变,两性霉素B的剂量持续增加,考虑与其剂量累积相关性大。

2.1.2两性霉素B引起低钾血症的证据支持 Deray[7]研究表明,其机制与长期应用两性霉素B引起肾血管收缩有关,导致肾缺血性损伤、远端小管膜内孔隙形成,使肾血流量减少,进而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尿失禁等;Yamazumi 等[8]研究表明,两性霉素B引起肾小管的酸中毒,加速钾的排泄。两性霉素B说明书指出:患者在疗程中均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害,也可引起肾小管性酸中毒,低钾血症;日本说明书指出:研究556例患者出现低钾血症和血钾减少198例(35.6 %)。研究显示在应用两性霉素B治疗过程中出现低血钾的概率较高,是一种剂量依赖性的反应,出现严重低钾血症的概率为12 %~51 %[9-10]。刘晓东等[11]在关于两性霉素B不良反应的文献分析中汇总1977~2013年国内外相关研究显示应用两性霉素B发生低钾血症的患者为9.2 %;王学莉等[12]研究表明在两性霉素B抗真菌治疗过程中,剂量累计至500 mg以上时,易发生低钾血症。综合说明书及相关文献提示,两性霉素B导致该不良反应可能性大且与剂量成正相关。

2.1.3其他因素 患者前期饮食情况不佳,后期随着病情稳定,饮食均衡,钾的摄入量基本正常;患者未出现严重腹泻、呕吐等伴有大量消化液丧失的情况,无其他低钾相关性疾病;患者住院期间应用的药物(包括异烟肼片、利福平片、乙胺丁醇片、氟康唑注射液、氟胞嘧啶片、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说明书及文献未涉及低钾血症的不良反应或发生概率极低,且时间与剂量关联性不大。

综上所述,考虑该患者应用两性霉素B导致低钾血症不良反应可能性较大。

2.2患者补钾方案的合理性分析 根据《内科学》[13]指出:轻度缺钾(血钾3.0~3.5 mmol/L)需补钾100 mmol(相当于氯化钾8 g或枸橼酸钾11.5 g);中度缺钾(血钾2.5~3.0 mmol/L)需补钾 300 mmol(相当于氯化钾24 g,枸橼酸钾34 g);重度缺钾(血钾 2.0~2.5 mmol/L)需补钾500 mmol(相当于氯化钾40 g,枸橼酸钾57 g)。这些钾要分3~4 d补足,所以临床上有补钾 3、6、9 的学说:指的是轻度缺钾1天额外补充氯化钾3 g,中度缺钾1天额外补充氯化钾6 g,重度缺钾一天额外补充氯化钾9 g。

陈汉江等[14]研究表明:人体内98 %的钾离子存在于细胞内,缺钾首先表现为细胞内钾离子的丢失,早期细胞内的缺钾可能会被正常的血钾水平掩盖,因此对于长期应用两性霉素B的患者应在早期即开始补钾,早期补钾的剂量为4~6 g/d,而一旦已经发生低血钾,补钾的剂量则应>6 g/d。根据临床补钾原则、相关研究及患者血钾情况分析:患者入院42 d,血钾浓度为2.64 mmol/L,为中度缺钾情况,针对这一情况临床药师建议:患者目前抗真菌治疗有效,且两性霉素B未达到治疗总剂量,两性霉素B维持在35 mg/d,不再继续加量,积极给予患者补钾(表1):枸橼酸钾3 g tid po+氯化钾注射液1 g qd静脉滴注,总计每日补充氯化钾剂量为7.62 g,密切监测患者血钾情况;患者入院45 d,血钾浓度降低至2.24 mmol/L,出现异常心电图,可能诱发患者心室颤动等严重不良反应,及时给予调整补钾方案:枸橼酸钾4 g tid po+氯化钾注射液1 g qd静脉滴注,总计每日补充氯化钾剂量增大至9.33 g。考虑患者需长期持续补充,暂定上述方案,密切监测患者血钾及相关生命体征,叮嘱患者多食用含钾丰富食物如海带、香蕉、葡萄干等。持续补钾15 d后,患者血钾持续升高至4.0 mmol/L,调整为最初补钾方案继续补钾,未再出现血钾降低。建议患者补钾方案维持到停药5 d后,此时发生低钾血症可能较低,且停药后仍需监测一段时间血钾水平。患者出院1周后回访,复测血钾正常范围,上述补钾治疗效果良好。

2.3临床药师对预防该不良事件的监护意见 应用两性霉素B治疗过程中低血钾不良事件的防治可从以下几方面预防:(1)两性霉素B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到维持剂量,滴速不宜过快;(2)定期监测电解质(尤其是血钾水平)、肝肾功能、心电图和血常规,注意可早期补钾的4~6 g/d预防低钾血症;(3)尽量避免合用其他增加肾功能损害及易导致低血钾的药物,若患者存在肝肾功能损伤可选用氟康唑,或使用两性霉素脂质体抗真菌治疗以减少肾毒性;(4)尽早补钾能够有效预防应用两性霉素B所产生的低钾血症[15]。

综上,本案例临床药师通过参与1例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应用两性霉素B出现严重低钾血症的不良反应的应对处理过程,针对患者情况,查找国内外相关文献与指南,从两性霉素B的应用剂量、应用剂型、给药途径等方面帮助医师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同时密切监测患者用药情况,当患者出现严重低血钾情况,给予医师合理的补钾方案及抗真菌治疗建议,医师采纳药师建议,最后该患者达到了满意的治疗效果,临床药师在患者治疗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两性霉素B导致低血钾的发生率较高,而且一旦发生极难纠正[5],因此本文的补钾方案在临床对上述不良反应防治带来一定参考价值。临床药师在参与临床实践时,应注意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用药监护,将药剂学、药理学等知识融汇应用,为临床提供更优质的药学服务。

猜你喜欢
两性霉素缺钾补钾
缺钾对香蕉光合特性和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
浅谈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护理效果
不同补钾方法对低钾血症家兔救治效果的观察
补钾过多、过快,谨防高钾血症
病理确诊的肺毛霉菌病五例临床分析
急性酒精中毒合并低钾血症的临床诊治
肝移植术后毛霉菌素感染使用两性霉素的护理
缺钾对作物光合作用的影响及其机理
为何会发生低血钾
《你缺钾吗?三个征兆提醒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