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造影在海绵状肝血管瘤诊断中的应用

2022-02-26 21:45刘何利
健康之家 2022年19期
关键词:超声造影应用效果

刘何利

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诊断海绵状肝血管瘤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22年4月我院收治的疑似海绵状肝血管瘤患者56例,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超声造影检查,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前提,对两种方法诊断海绵状肝血管瘤疾病结果展开对比分析,观察超声造影的典型图像特点。结果 所有疑似患者经病理诊断后,39例患有海绵状肝血管瘤疾病,阴性患者17例;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后,28例患有海绵状肝血管瘤疾病,即阳性患者28例,阴性患者28例;经超声造影后,37例患有海绵状肝血管瘤疾病,即阳性患者37例,阴性患者19例,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对其诊断效能进行统计,诊断特异度为70.59%(12/17),诊断敏感度为58.97%(23/39),诊断准确度为62.50%(35/56);经超声造影后,对其诊断效能进行统计,诊断特异度为82.35%(14/17),诊断敏感度为94.87%(37/39),诊断准确度为85.71%(48/56),超声造影诊断敏感度以及准确度相较于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呈现出显著提升(P<0.05)。超声造影典型增强方式:动脉期结节状和环状增强,由周边向中心缓慢填充;门脉期和延迟期病灶仍处于增强状态。结论 超声造影检查相较于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海绵状肝血管瘤疾病效果更佳,可将疾病诊断效能显著提高,并且对于海绵状肝血管瘤患者的图像特征进行充分显示,为海绵状肝血管瘤的早期顺利诊治提供指导,表明超声造影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超声造影;海绵状肝血管瘤;超声造影典型图像;应用效果

肝血管瘤为肝脏良性肿瘤一种,伴随发生位置、生长速度以及肿瘤大小的不同,所表现出的肝组织受损有所不同。病理方面,肝血管瘤可进行血管内皮细胞瘤、毛细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以及硬化性血管瘤几种。在肝血管瘤中,海绵状肝血管瘤占比较高,对患者造成显著影响。对此,采取有效干预,意义显著[1~2]。近年来,在影像学技术不断发展情形下,针对海绵状肝血管瘤患者在诊断期间,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方式应用率显著增加,其在图像表现方面,呈现出多样性特点,并且以高回声型为主,对于混合回声以及弱回声而言,则占有相对较少比例[3~5]。具体应用期间,常规彩色多普勒超声以及超声造影均获得一定程度应用,但前者无法对恶性病变进行有效鉴别,而后者可以对肿瘤血流灌注情况清晰显示,可将鉴别诊断效果显著提升[6~9]。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疑似海绵状肝血管瘤患者56例进行分析,旨在探讨超声造影诊断海绵状肝血管瘤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3月~2022年4月我院收治的疑似海绵状肝血管瘤患者56例,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超声造影检查,其中男性25例、女性31例,年龄25~65岁、平均(43±9)岁。本研究方案经医学伦理委员审核。

1.2 纳入标准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短时间未选择肝毒性药物进行治疗;患者年龄不小于18岁;以往不存在肝病史。排除标准:精神疾病;罹患高血脂疾病、高血糖疾病以及高血压疾病;其他系统恶性肿瘤;呈现出其他重大疾病现象。

1.3 方法

(1)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导患者检查前禁食10 h。全肝超声检查主要选择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PhilipsIU22),探头频率为2.0~5.0 MHz,机械指数为0.08~0.13。指导患者取仰卧位或侧卧位,观察血管瘤形态学特征,扫查血管瘤内部回声和周边情况,观察彩色多普勒血流情况。

(2)超声造影检查: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设置为2.5~4.0 MHz。经肘静脉注入声诺维微泡造影剂,使用0.9%氯化钠注射液5 ml快速冲洗套管。注入造影剂的同时,需开启计时器,实时存储动态图像。对比病变组织周围正常肝组织呈现出的动态增强差异,观察病变的增强特点,直至延迟期结束。所有扫查动态图像均由3名经验丰富的医师进行双盲诊断。

1.4 统计学方法

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 22.0展开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检查结果比较

病理診断显示,39例患有海绵状肝血管瘤疾病,阴性患者17例;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28例患有海绵状肝血管瘤疾病,阴性患者28例;经超声造影,37例患有海绵状肝血管瘤疾病,阴性患者19例,超声造影诊断敏感度以及准确度相较于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明显更高(P<0.05)。见表1~2。

2.3 超声造影典型增强方式

动脉期结节状和环状增强,由周边向中心缓慢填充。门脉期和延迟期病灶仍处于增强状态。

3讨论

海绵状肝血管瘤主要诱因为血管畸形,较易导致患者的血管壁受到损伤,从而将血流动力学改变,表现出高表达血管内皮增长因子的情况,确保内皮细胞增强更为旺盛,从而导致病情发展呈现出严重的情况。肝血管瘤主要指患者肝动脉末梢呈现出动脉畸形情况。海绵状肝血管瘤占有较高比例,血管瘤表现不典型,且脂肪肝的存在会混淆图像,影响疾病诊断[10~12]。诸多肝血管瘤患者呈现出的超声表现特征较为典型,所有彩色多普勒超声以及常规超声均可以对病灶实施有效诊断。

超声造影检查主要通过增强血管内回声,以及心肌、脑部、肾脏以及肝脏等系列实质性器官二维超声影像以及血流多普勒影像有效增强,将正常组织同病变者组织之间的血流灌注情况进行对比,显著增强超声诊断的特异性及敏感性。常规超声检查组织分辨率较低,无法充分实现对病变增强过程的实时、动态以及完整观察,难以有效确诊低回声灶,容易出现漏诊情况。超声造影检查主要通过静脉注入造影剂,充分获得组织灌注现象,可以发现常规超声检查难以发现的异常血供,定性诊断肝脏病灶。此外,超声造影检查不增加入肝血流量、较多瘤体、肝动脉迂曲且不增粗等特点,使瘤体内压力急剧降低,从而使单位血流量以及流速降低,血管内可有造影剂停留,且在延迟期造影剂不会于组织间隙进入,可准确反映组织血流灌注,尤其体现在低回声灶[13~15]。海绵状肝血管瘤主要来源于血管畸形,往往表现出大小不等以及粗细不一的血窦,导致血流动力学直接影响造影表现。其表现出的血管瘤特异性以及敏感性较高,在完成2~3 s注药后,可将病灶周边染色造影剂缓慢清除,且充盈时间在18 s以上。此外,在超声造影技术的有效实施,可以不间断观察增强病灶,针对钙化位置以及血管位置呈现出的敏感性较强,表现出的血流灌注不良的现象,以早出晚归征呈现,即动脉期周边呈现出环状或者结节状的强化现象,缓慢性向中心发生扩展,而对于门脉期以及延迟期病灶而言,仍然表现出增强的现象,则分析呈现出血管瘤的情况。在增强达峰后,单个病灶主要表现为整体完全增强,而且血管瘤直径大小会对单个病灶表现中心不完全增强产生直接影响。超声造影检查实施,可对肝脏血流灌注情况充分显示,还可对低回声型、边缘高回声型以及肝脏高回声型充分显示,对于类似疾病可以充分区分[16~17]。

本研究结果发现,所有疑似患者经病理诊断后,39例患有海绵状肝血管瘤疾病,即阳性患者39例,阴性患者17例;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后,28例患有海绵状肝血管瘤疾病,即阳性患者28例,阴性患者28例;经超声造影后,37例患有海绵状肝血管瘤疾病,即阳性患者37例,阴性患者19例,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对其诊断效能进行统计,诊断特异度为70.59%(12/17),诊断敏感度为58.97%(23/39),诊断准确度为62.50%(35/56);经超声造影后,对其诊断效能进行统计,诊断特异度为82.35%(14/17),诊断敏感度为94.87%(37/39),诊断准确度为85.71%(48/56),超声造影诊断敏感度以及准确度相较于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呈现出显著提升(P<0.05)。超声造影典型增强方式:动脉期结节状和环状增强,由周边向中心缓慢填充;门脉期和延迟期病灶仍处于增强状态。分析原因为,通过超声造影,可对肝脏血流灌注进行清晰显示,对于相似疾病可以进行有效鉴别。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海绵状肝血骨瘤图像具有多样性特点,表现出较低的特异度,以高回声型作为主要表现,少部分会呈现出弱回声以及混合回声的情况,从而无法对病变鉴别准确性做出保证[18]。

综上所述,超声造影检查相较于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海绵状肝血管瘤疾病效果更佳,可将疾病诊断效能显著提高,对于海绵状肝血管瘤患者的图像特征进行充分显示,为海绵状肝血管瘤的早期顺利诊治提供指导,表明超声造影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颜政.超声造影与上腹部增强CT检查对肝血管瘤患者的诊断效能对比[J].中国实用医药,2022,17(8):96-98.

[2] 董妮,张淑娟,魏秀丹,等.探讨超声造影对泡型肝包虫病与肝血管瘤的诊断价值[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2,16(3):116-118.

[3] 吕杨,季玲.肝血管瘤超声、CT和MRI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比较[J].磁共振成像,2020,11(08):672-674.

[4] 万敏,蔡迪明,李永忠,等.超声造影在泡型肝包虫病与肝血管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J].西部医学,2020,32(6):908-913.

[5] 刘晓甜.超声造影参数达平积与声脉冲辐射力成像在肝细胞癌及肝血管瘤定量分析中的临床研究[D].南充:川北医学院,2020.

[6] 毕蓓蕾.超声造影对海绵状肝血管瘤的诊断价值[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29(23):91-92.

[7] 于妲,王子荣,孙泉,等.超声造影与常规超声在诊断海绵状肝血管瘤中的应用比较[J].中华全科医学,2018,16(5):823-825.

[8] 张峰.超声造影在肝局灶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17.

[9] 朱莉萍,张贵祥,陈定章,等.超声造影在局灶性脂肪肝与肝脏良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现代肿瘤医学,2017,25(17):2820-2823.

[10] 李阳,王瑜,张加琪,等.超声联合CT诊断新生儿肝脏巨大海绵状血管瘤1例[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21,18(6):384.

[11] 王昉.超声造影检查在不典型肝海绵状血管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实用医技杂志,2021,28(10):1191-1194.

[12] 桑亮,王学梅,郑朋超,等.肝腺瘤伴海绵状血管瘤、肝脂肪变性影像表现1例[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20,31(3):220-221.

[13] 丁钱山,吴意赟,马云飞,等.超声造影定量分析技术对肝血管瘤的诊断价值[J].现代医学,2020,48(9):1173-1176.

[14] 王晶,张洁,赵静.超声造影联合声触诊组织量化技术鉴别肝血管瘤与肝细胞癌价值研究[J].实用肝脏病杂志,2022,25(4):575-578.

[15] 陈德高.肝癌与肝血管瘤超声影像学特征及其鉴别诊断价值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21,25(19):2754-2755.

[16] 程效雄.超声造影与常规超声诊断海绵状肝血管瘤的临床价值[J].饮食保健,2019,6(35):252.

[17] 张罡,桂明坤,于泊洋.超声造影诊断海绵状肝血管瘤临床价值及其影像表现分析[J].中国疗养医学,2019,28(4):402-404.

[18] 曹东明,林陪任,陳荣华,等.超声造影与常规超声诊断海绵状肝血管瘤的临床价值[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9,22(3):386-388.

猜你喜欢
超声造影应用效果
超声造影与常规超声引导浅表淋巴结穿刺活检的对比研究
乳腺良恶性肿块超声造影典型模式分析及临床价值评价
体验式教学法在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C 语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手术中个性化心理护理在原发性青光眼患者中的应用
健脾扶正汤在晚期胃癌治疗中的应用
化疗联合CIK细胞治疗卵巢癌的临床观察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四肢创伤复杂创面的临床应用分析
超声腔内造影在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应用
超声造影在乳腺癌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