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宝萍
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模式的探索
陆宝萍
[北京理工大学]
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要汇聚专业教育、通识教育和素质教育等各类教育教学资源供给,推动教育力量、管理力量、服务力量等下沉到工作一线,开展各方协同育人,合力打造学生社区育人平台。要构建对学生成长关键支撑和有效激励的全方位资源供给,创建各具特色的学生社区文化,探索思政教育进社区的有效途径、实现学生自治的有效途径和线上“云”社区建设的有效途径,利于达到“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的强协同、强认同、强吸引、强凝聚和强互动的效果。
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探索
2021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深化“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既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重要改革举措,也是提升新时代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系统化、精细化水平的重要改革举措。教育部副部长翁铁慧在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试点工作推进会上强调,要充分认识到“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的时代价值,将社区建设成坚持党的领导的重要载体、践行“一线规则”的最好抓手、防范风险挑战的前沿阵地、培养时代新人的创新场域。[1]
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2]学生社区是学生在学校期间呆的最长时间的地方,学生社区已经变成集学生休息、生活、娱乐、放松、学习、交流等为一体的重要场所。高校党建工作要做到全覆盖,做到学生在哪里、党的工作就在哪里,就必须构建起学生社区党建组织体系,将加强学生社区党建工作作为加强高校党的政治建设和组织建设的重要抓手,坚持党对学生社区育人工作的全面领导。
贯彻落实好一线规则,就要科学划分部门、学院、书院在学生社区育人工作中的职责,整合各方面优势资源汇聚到学生社区,学校、部门、学院和书院领导干部、各类导师(包括由教师担任的学育导师、学术导师、专业导师等和由学生担任的朋辈导师等)、专兼职辅导员、班主任、后勤保障人员等力量主动深入学生社区、深入学生之中,主动到困难、矛盾的一线去开展工作,要把工作往前做“一公里”、再往后做“一公里”,切实解决学生成长中遇到的问题,助力学生的全面成长。
学生社区是高校中的人群密集场所,学生除了居住,还要进行人际交往和文体娱乐,学生社区的消防安全、财产安全、卫生安全、人际交往、网络安全、政治安全等成为高校防范各类风险的重点难点。学生社区的消防安全关乎学生的生命安全,据统计,近5年来全国共发生学生宿舍火灾2000余起,平均每天都有学生宿舍着火,大部分是由用电不慎引发的,学生社区是公共场所并且人员密集,使用违章电器、吸烟乱扔烟蒂等火灾隐患时有发生。学生由于还未走入社会,没有涉世经验,缺乏自我保护意识,贵重物品随手搁置、离开宿舍不锁房门、轻易相信网络和电话诈骗等威胁着学生的财产安全。虽然国家发展稳定,但是仍有势力在和我们抢占青年学生的思想领地,学生社区政治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尤为重要……以上都是学生社区的种种安全隐患,只有学生社区安全稳定,学校才能安全稳定。
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中,为了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世界的高等教育在变,中国的高等教育也在变,中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普及化阶段,呈现出多样化、学习化、个性化、现代化的新特征。[3]要对标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人才培养目标,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师生交流、通识课程、文化活动、影片鉴赏、工艺美术、音乐赏析、志愿服务等形式,通过专业教师、通识教师、优秀的学生榜样等为渠道推进学生社区,实现学生社区的五育并举,达到教育培养时代新人的精准滴灌、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在学校层面进行工作统筹、汇聚资源、协同发力。梳理学生社区中领导干部、辅导员、教师、学生、行政部门管理人员、后勤物业人员等主体的育人功能,梳理学生在学生社区中“一站式”办理各项事务的工作环节,明确各单位的工作职责,尤其是涉及多个单位的工作衔接,确保给学生提供良好的“用户体验”。建立起“专业课教师下学生社区、通识课教师进学生社区、学生辅导员住学生社区”的工作机制,将专业课教师、通识课教师和学生辅导员等教师群体引入学生社区,开展小班化教学、个性化辅导、定制化培养,增强教师和学生的黏度,促进师生导学、教学相长。优化学生综合素质提升路径,合理设计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方案,采用学分制、提供菜单式课程选择;科学制定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办法,设置多元化评价主体、突出学生自评,开展过程性评价和综合性评价,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强化教育教学协同育人,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无缝对接。
充分发挥学生社区文化在教育引导、团结凝聚、放松舒缓、约束同化、渗透熏陶方面的育人功用。研究学生社区文化建设的内涵、特点、主要作用和影响因素,梳理学生社区文化建设存在的缺乏统一的顶层规划、社区内学生对社区文化认同度不高、学生社区文化育人功能体现不够、学生社区文化建设活动吸引力不强、学生参与文化建设的自主性较低等问题,坚持以学生为本、工作全覆盖的原则,关注学生的生活、学习、发展和心理,成立学生社区文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工作统筹,对学生社区文化建设进行系统、科学、长期的规划,对分散在各处的文化资源进行整合共享和优化配置,对于单一、分散、封闭、低效的学生社区文化建设体制按照多元、继承、开放、高效的目标进行升级改造[4];优化学生社区及周边环境、扩展社区内文化空间、开展各类活动为学生在大学学习和生活期间成长成才搭建平台;建设独具学生社区特色的“品牌化”文化活动,开展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生社区文化创建并受教其中,增强学生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学分制”在给学生提供了更多选择自由的同时也淡化了班级的概念,学生社区成为了学生相对固定的场所,在课外活动平台方面的优势凸显出来。思想政治教育包括理想信念教育、道德规范教育、法律法规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自我管理教育等,思想政治教育进学生社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动适应高等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思想政治教育落实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具体体现。当前各高校也都加大了在学生社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力度,如选派了辅导员入驻学生社区等,但是有的还只停留在理论研究层面,不能满足学生成长需要;有的将工作重点放在了安全稳定上,认为只要不出安全事故就没问题了;有的只重视硬件投入,不重视软件建设,虽然建设了很多活动空间,但是没有和学生成长成才的需求相结合,以致空间的使用率不高;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单一,无法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些现象都说明,只有通过不断提高思想认识、更新管理模式、创新工作方式、强化文化建设和加强队伍建设等,才能有效地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进学生社区。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内因是决定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能够影响事物发展的进程。在教育工作中,教育者开展教育是外因,受教育者的自我认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是内因,教育者施教这个外因能否真正发挥作用,还要取决于受教育者自我教育这个内因的作用。自我教育不仅是将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过程,也是大学学习向终身学习转化的过程;自我管理不仅可以增强自身的道德和行为意识,还能够增强学生爱校护校情结;自我服务不仅能够和谐同学间管理、引导学生互帮互助,还能够助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在学生社区实现学生自治,一要加强对学生自治组织建设的工作指导,将学生自治组织建设成为师生间、学校和学生间的桥梁纽带,建设成为学生提升综合素质的平台,建设成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阵地;二要建立健全学生自治组织工作体制机制,建立工作章程、管理培训体系和考核评价体系,为学生自治组织建设提供有力保障;三要丰富学生自治工作开展载体,积极推进党建、团建进学生社区,推进学生社团进社区;四要发挥学生骨干的示范引领作用,增强学生自治组织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增进学生对学生自治组织的认同度;五要吸引学生主动参与,通过最初由学生自治组织来开展,逐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最终形成良性循环,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
高校“云”社区建设可以依托学校信息化建设和“智慧校园”建设,变新冠疫情带来的影响的“危”为拓宽线上线下教育相结合、落实落细网格化教育管理、汇聚各类资源于学生社区、实施“一站式”学生事务办理的“机”。要通过建设“云”社区,充分发挥网络教育的优势,用优质的网络教育和文化,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引导;构建起“学校-社区-公寓-宿舍”网格化四级工作体系,通过日常走访社区、宿舍,实施网格化管理,特别是在疫情防控期间,开展思政教育进宿舍、素质教育进社区、防控疫情信息报送等,提升学生教育管理的工作效能;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学生社区让学生在相对固定空间内“一站式”得到教育、服务的资源供给,保障学生在校期间活动轨迹固定、可追溯,更体现以学生健康为本;对学生事务工作流程进行再造,加强学生管理平台建设和互动社区建设,实现“数据多跑路、学生少跑腿”,提升学生办理各项事务的体验,畅通学生沟通反馈的有效途径,增强工作互动。
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是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的前提。目前各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正处于试点实施并准备推广的阶段,教师和学生对其的认同度较低,大部分高校的教师和学生都不太清楚“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到底要建设什么、建成什么。基于这一现状,对“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进行宣传便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各高校应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和渠道进行宣传,使得教师和学生能够充分了解并认同“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模式和运行方式,投入“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达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促进教师教书育人成就感提升的工作目标。
坚持系统性思考,统筹规划,全方位联动,实现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有机统一。坚持目标导向,增强工作的方向性,按照各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生社区建设目标,对标对表,科学设置人才培养方案和学生社区育人工作方案,倒推教育教学资源供给,统筹协调整合资源。坚持问题导向,紧密结合实际,定期检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聚焦突出问题,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学生成长规律,创新工作思路,寻求破解良策,协同解决,反促学生社区育人工作。坚持效果导向,以工作成效为标准,可以通过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等检验学生社区育人工作成效,有针对性地解决短板和不足,建立长效机制,形成工作品牌,从而促进学生社区育人工作提质增效、迭代提升。
[1]西安交通大学新闻网.“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试点工作推进会在西安交通大学召开[EB/OL].(2021-07-29)[2021-08-02].http:// news.xjtu.edu.cn/info/1003 /138753.htm.
[2]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梁惠玲:把坚持党的领导作为立身之本和履职之要[EB/OL].(2018-09-27)[2018-09-27].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18/0927/c4053130316584.html.
[3]中国教育网.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吴岩:谋大局应变局开新局——落实落实再落实 提高提高再提高[EB/OL].(2020-06-15)[2020-06-16].http://xxh. resource.edu.cn/news/1918.html.
[4]史龙鳞,陈佳俊.新时代高校学生社区协同育人的机制研究——基于浙江大学“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的观察[J].思想教育研究,2021,321(3):149-154.
(责任编辑:杨书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