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哲学思维打造社区治理新格局——以辽宁省凌源市为例

2022-02-26 22:59于澜涛
高校后勤研究 2022年6期
关键词:社区

于澜涛

运用哲学思维打造社区治理新格局——以辽宁省凌源市为例

于澜涛

[中共凌源市委党校]

社区处在基层第一线,社区治理的好坏直接影响人民生活质量,关乎社会治理的成败。为了更好地实现社区治理创新,提升社区治理效能,本文对辽宁省凌源市社区治理情况进行了调研,并从工作任务、专业人才、活动形式、创新意识、民众参与度等方面分析了凌源市在社区治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反思产生问题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尝试探索运用哲学思维提出推进社区治理创新的路径,以期为政策和规划的制定以及其他地区进行社区治理提供参考。

社区;治理创新;哲学思维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已经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由之路。社区作为社会治理的基础单元是国家治理的重要一环,起着基础性作用。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1]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更是强调要“加强城乡社区治理和服务体系建设……构建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开放共享的基层管理服务平台。”[2]可见,加强和创新社区治理已经成为当前党和国家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战略步骤和战略选择。实践中,如何理顺国家-社会-居民之间的关系,实现社区治理创新已经成为当前亟待破解的课题。这需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理论指导,正确认识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和问题,找到社区治理的新思路。

一、当前社区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工作任务繁杂,主责主业淡化

社区作为社会治理的最前沿,需要上接政府、下连百姓,从而更好地凝聚、服务群众,这是社区的本质属性和根本要求。这一属性和要求本身就决定了社区工作复杂繁重。在实际工作中,很多行政性事务普遍向基层一线倾斜,环节过多,程序复杂,角色混乱,任务繁琐,大量的行政性事务反而成为了社区的主责主业,形成了 “上头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工作局面。以凌源市为例,社区每年承担的行政性事务占社区整体事务的80%以上,在社区悬挂牌匾数量超过10个,名目繁杂的检查、验收和报表牵扯着社区工作人员的主要精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区工作的下沉,不能很好地察民情、知民意、解民忧,淡化了社区服务群众的本质属性。

(二)工作力量不足,专业人才缺乏

在社区特别是县区社区中,普遍存在人员力量薄弱、福利待遇较低的状况。就凌源市而言,社区正式工作人员在7人左右(“两委”成员),除“两委”成员外均为公益岗人员,一个社区工作人员大概在15人上下,而且所辖地域面积即使最小的社区也在0.3平方公里左右,所辖人口在3千到上万不等,平均一个社区工作人员至少要服务200名群众,还要承担大量的行政性事务,人员力量严重不足。而社区工作人员的薪资待遇却相对较低,两委成员的每月薪资不足3000元,大多数高学历人员不愿从事社区工作,导致人员结构出现断层,专业能力不足,一些复杂性、专业性工作,胜任者屈指可数,这与新时代的发展需求不相匹配。

(三)活动形式单一,创新意识不足

社区虽是群众自治性组织,但在工作中,有些社区往往习惯于规定动作,乐于沿袭原有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式,形式较为单一,创新做的不够。如,老年党员是党组织的财富,也是社区活动参与的主体力量,但是受限于身体状况,很多活动无法参加,如何举办适合老年党员参加的活动、充分体现他们的价值以发挥其作用,这都是社区急需去思考和解决的。

(四)民众参与度不够,多元主体尚未形成合力

社区治理的核心是做好群众工作,社区治理最大的问题就是脱离群众。然而,现在许多社区恰恰在治理上存在着与群众沟通不畅、接地气不足的问题。如对国家利民政策宣讲解读不到位,甚至因为误读,引起很多不必要的矛盾和摩擦,导致社区与百姓之间的沟通通道人为闭合。另一方面,社区治理也面临着如何统一多元主体进行联合共建的难题。社区辖区的“两新组织”“群团组织”、社会组织等是社区服务群众的重要力量,需要社区进行资源整合、合理利用。但在实际工作中,部分社区党组织并没有完全发挥出党建的引领作用,未能通过党建联动使多元主体形成合力,更好地服务群众、服务社会。

二、当前社区治理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缺少整体规划,职责定位不清

在社会治理现代化过程中,由于处于社会转型期,工作重心的下移,县市基层不同程度地存在职能定位不清、权责不明的状况。部分社区党组织未能充分发挥党的引领作用,将行政事务性工作与社区本职工作混为一谈,缺少对社区治理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可行性规划,社区服务群众的本质属性未能有效彰显。

(二)人才吸引力不足,人才机制有待完善

在选拔人才上,来源面相对固定,受众面窄,人才吸引力不足;在留住人才上,缺少有效的激励机制,社区工作者的薪资待遇较低,难以吸引、留住高素质人才;在人才支持上,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等缺少必要的到社区交流锻炼的通道,对社区的人才和智力支持不够。

(三)思维观念有待更新,积极性未充分调动

一方面,长期以来,民众单位制观念仍然根深蒂固,“有事找单位”的思维依然存在,尚未形成社区主人翁意识,这在无形中削弱了民众参与社区事务的积极性。另一方面,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然而部分社区的思维理念却没有与时俱进,只求稳,不求新,无法满足社区民众的实际诉求,不能充分调动社区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积极性。

(四)参与机制不健全,凝聚力不够

社区治理尚未形成系统、完整、有效的社区事务参与机制。如在居民参与社区事务方面,楼委会、业主委员会、小区居民代表大会等机构设置尚不健全,系统化规范化管理尚未完全形成,居民难以依法有效行使参与、监督等权力,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社区居民与社区的协同合作。同时,社区党组织凝聚力不够,未能对辖区居民、企事业单位、“两新组织”、社会团体等形成引领凝聚作用,多元主体合力尚未形成。

三、运用哲学思维打造社区治理新格局

(一)社区有效治理的基本思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马克思指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种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3]只有实践才能决定认识,因为人类认识和把握社会的规律都来源于实践。而要实现认识与实践的统一,真正解决实际问题,就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1.加强顶层设计

社区就是缩小的社会,社区治理的好坏关系着千家万户,甚至影响整个地区的发展。因此,社区治理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纳入到地区治理的整体规划之中,进一步完善制度设计,让社区各项工作都能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此外,基层党组织也要做好本社区治理的整体发展规划,让社区治理做到心中有数。

2.建立权责清单

坚持从实际出发,依据社区实际情况,建立社区治理的权责清单。通过界定权力范围,厘清社区职能,明确治理任务,减轻社区行政事务负担。社区也需根据任务清单进一步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能,做到“一站式”服务,切实打通“社区治理最后一公里”。

(二)社区有效治理的政治保障: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根据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领导权理论,无产阶级政党不论是革命时期还是执政时期都要牢牢掌握并充分发挥领导权,做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领导者、引领者,唯有如此才能保证社会主义的繁荣兴盛。同时,根据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要抓住事物的关键,要让主要力量聚焦重点环节,重点抓住了,其他方面就迎刃而解了。在社会治理领域,坚持党的领导就是重点和关键,只有党的领导不动摇,社区治理才不会跑偏,这是社区治理的根本政治保障。

1.强化自身建设,推行党员积分制管理

“打铁必须自身硬”。自身坚强有力是其他一切工作的基础和前提。社区党组织可以通过积分制管理,进一步细化党员考核标准,量化考核指标,让每位党员都能明确看到自身与优秀党员的差距,激发党员的内生动力,不断提升党员素质,增强队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2.完善奖惩机制,最大限度激发人才潜力

人人都是可塑之才,关键在于如何激发,做到人尽其才。这需要良好的奖惩机制。一方面,要让真正干事的人得奖励,“让实干者得实惠,让无为者无市场”。在此基础上,可以尝试为高素质、专门人才提供优惠政策、公开招聘等形式,为社区储备人才力量。另一方面,要结合实际建立合理的容错纠错区间,划出容错边界,为敢于担当者提供干事创业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激发更高的干事创业热情。

3.加强宣传教育,让党的思想在基层落地生根

社区作为社会治理的第一线,本身担负着教育管理党员,宣传凝聚服务群众的重要任务,有没有宣传,有没有沟通到位,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政策的效果。因此,社区党组织要充分认识宣传教育的重要作用,让党的思想真正在基层落地生根。

(三)社区有效治理的关键要素: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唯物辩证法强调,事物发展的实质就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消亡”。因此,想要发展,就需要不断创新。

1.打造社区特色服务

充分挖掘、整合社区现有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形成本社区的特色项目或服务。如,本社区老年人口较多,社区活动就可以重点聚焦老年人的需求,开展养生讲堂、太极拳培训等活动。再如,可以充分发掘本社区能人、专业技术人才、工匠大师等,发展特色产业,破解社区资金紧张的困境。

2.聚焦智慧社区建设

智能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物联网、云计算、5G已经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连,社区治理也同样需要紧跟时代步伐:一是要整合信息资源,打造网络服务平台,拓展社区工作渠道;二是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网络办公;三是逐步打造安防智能化小区,更好地维护居民的安全。

(四)社区有效治理的模式选择:坚持多元共治的社区治理模式

事物具有普遍联系性,世间的万事万物都处于普遍联系的链条之中,任何事物都不能独立于这个普遍联系之外。且整体又大于部分之和。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4]上述理论表明,社区治理要聚焦于事物发展的整体,形成多元共治的合力。

1.党建引领多元共治

一方面,社区应加强与多元主体的联系,积极与“两新组织”、社会团体等开展互助共建,增进了解,凝聚共识,找准契合点和着力点 在多元合作中实现共同发展。另一方面,搭建社区党建服务平台,拓展非公企业、社会团体的话语权、参与权,积极调动辖区企业、团体的参与热情,推动“事务共商、家园共建、资源共享”,形成共商共建共享治理格局。

2.打造网格管理体系

进一步精细化社区管理,科学设置网格划分标准,将社区所有居民、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都纳入网格之中,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络体系,社区以网格为单位,开展志愿服务、扶贫帮困等活动,从而形成多元主体的有效联动。

四、结语

邓小平同志说:“马克思主义是打不倒的,打不倒并不是因为大本子多,而是因为马克思主义的真理颠扑不破。”[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必须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才能昂首迈进,赢得未来。社区治理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一环,应时刻汲取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社区力量。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1).

[2]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N].人民日报,2020-11-04(1).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9-11-06(1).

[5]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责任编辑:赵相华)

猜你喜欢
社区
仁·社区美术馆
郎官驿创意社区
社区大作战
影像社区
3D打印社区
社区团购大战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
2015影像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