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红王皓
(1、中共湖北省委党校 湖北 武汉 430022 2、湖北大学 湖北 武汉 430062)
论陶行知尧叶圣陶和杨贤江的学生自治思想及其理论价值
○徐红1王皓2
(1、中共湖北省委党校 湖北 武汉 430022 2、湖北大学 湖北 武汉 430062)
本文对陶行知、叶圣陶和杨贤江等中国现代著名教育家关于学生自治的思想进行述评:初步梳理并概括了其基本内容,剖析了其理论源渊和实践基础,对其理论价值作出了评判,以期为传承、发展中国教育思想提供思想材料,为推进学校的学生管理和学生发展提供参考及借鉴。
教育家 学生自治 学生管理 学生发展做人教育
在二十世纪前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和西方各种政治、教育思想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对中国思想界、文化界、教育界产生了深入而广泛的影响,激发和推动了中国现代教育改革运动和教育科学研究活动。
以陈独秀、李大钊、鲁迅和胡适等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面对专制和君临天下、内忧外患的形势,认为爱国救亡的首要责任在于扫除人们头脑中的封建愚昧。他们高举民主和科学大旗,发动了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的思想文化革命,向封建专制制度和旧礼教、旧道德展开了猛烈的进攻。陈独秀在《新青年》一卷一号上发表的《敬告青年》说:“自人权平等之说兴,奴隶之名非血气所忍受。世称近世欧洲历史为‘解放历史’……解放云者,脱离夫奴隶之羁绊,以完其自主自由之人格之谓也。”他将人权解释为每个人都“各有自主之权”,他所讲的科学,既指自然科学,更指科学法则,要求“以科学说明真理,事事求诸证实”。袁世凯称帝不久,陈独秀、李大钊相继指出:“吾国欲图世界的生存,必弃数千年相传之官僚的,专制的个人政治,而易以自由的,自治的国民政治。”“民与君不两立,自由与专制不并存,是故吾君主生则国民死,专制活则自由亡。”李大钊提出青年应当树立积极进取的革命人生观,“奋其回春再造之努力”,使国家成为“青春之国家”,中华民族成为“青春之民族”,并认为这是当代青年的历史使命。
同时空想社会主义、西方民主自治理论已传入中国,为当时中国大规模的“省自治”和“联省自治”运动提供了理论基础;自动主义教育新思潮在中国教育界盛行,它强调学生自学、自强、自治,以学生自动为主,教师则加以指导。这些都对学生自治理论与实践产生了较大影响。
正是在这样的时代、社会背景下,中国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叶圣陶和杨贤江等深受思想潮流的影响,并开始了他们艰苦的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研究。陶行知说:“近世所倡的自动主义有三部分:智育注重自学;体育注重自强;德育注重自治。”陶行知同晏阳初等一道提出教育救国论,希望通过对平民进行启蒙教育,提高国民尤其是农民的文化素质,从而使国家走上民富国强的道路。于是发起平民教育运动,开始在城乡进行实验和改革,他们认为平民教育的目的“是教人做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此外,陶行知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在1919年,陶行知发表了《学生自治问题之研究》专论,就学生自治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办法。
叶圣陶在青少年时代就立下救国救民志向,追求自由、平等、幸福的理想社会。在五四时期学习陈独秀、李大钊的著作,广泛阅读当时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可以说其受到一些外来教育理论和方法的影响,特别受到“以儿童为中心”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的影响;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他在教育革新实践和革命斗争中转向革命人生观,帮助过瞿秋白、茅盾、夏衍等共产党人,成为坚强的民主战士和教育思想家。他从1911年《小学教育的改造》发表论述至八十年代初,在小学、中学、师范和大学执教和管理指导的同时,发表了一系列讲话、文章,阐述了做人教育、公民教育、自学自励、自得自能和自治问题。他曾说:“儿童在学校里,知和行合一,修养和生活合一,他们的本质是创造的,进化的,所以教育越进步,便养成更健全的个人。”“小学教育的意义,概括的来说,便是使儿童在行为上得到新的人生观。”而“要达到这个目的,须承认人生是必须自觉的,自动的,发展的,创造的,社会的,而以教育手段使学生养成这种品德和习惯”。他提出了一句名言:教是为了不复需教(或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
作为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杨贤江认真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极力传播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并从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出发,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造就全面自由发展的共产主义新人的理论观点,独具匠心地提出了“全人生指导”教育思想,开创了中国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他具有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注意研究青年教育问题,还具体从事青年工作,指导青年思想、学习和生活,是文化教育战线的一名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青年运动领导人。同时在学生自治方面,先后发表过《学生自动之必要及其事业》、《学生自治何以必要》、《学生自治失败的负责者》、《威权打破了以后——学生现形记》等讲话、文章,深刻论述了学生自治问题;他的学生自治思想成为“全人生指导”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
因此,中国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叶圣陶和杨贤江等的学生自治思想不是凭空臆想,而是在上述时代潮流、思想理论和教育实践基础上初步形成,并得到不断发展的。需要指出的是,他们的学生自治思想是同其做人教育和公民教育思想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并成为他们各自教育思想和实践的重要内容。
1、学生自治的涵义
所谓学生自治,就是学生的自我管理。具体讲,就是在学校宏观指导和组织团体约束下,学生进行自主、自觉的行动,不断提升自身品行、学业、体魄、才识、心理等层次,以促进个人发展,改进学校管理,推动社会进步。陶行知对“学生自治”作过解析,他说,其中的“学生”是“指全校的同学,有团体的意思”;“自治”是“指自己管理自己,有自己立法、执法、司法的意思”。陶行知从两个方面定义学生自治:一是从学生方面定义,“学生自治是学生结起团体来,大家学习自己管理自己的手续”;二是从学校方面定义,学生自治:就是“为学生预备种种机会,使学生能够大家组织起来,养成他们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针对人们对学生自治的担忧和可能出现的偏向,杨贤江指出,学生自治不是让学生与学校脱离关系、搞独立,让学生任其所为、恣意放纵、毫无约束,而是学校“承认学生是能自动的、能自主的、能自全的”,学生接受“团体的约束”,但“不受强暴者、压制者的约束”。陶行知也强调:“学生自治,不是自由行动,乃是共同治理;不是打消规则,乃是大家立法守法;不是放任,不是和学校宣布独立,乃是练习自治的道理。”所以,陶行知和杨贤江均认为,学生自治有别于其他自治,因为学生还在求学时代,有一种练习自治的意思,是在谋大家幸福、尽社会责任、谋人群进化。
2、学生自治的范围和标准
如何确定学生自治的范围和标准呢?陶行知就此明确提出了四点意见:第一,“学生自治应以学生应该负责的事件为限。”第二,“事件之愈要观察周到的,愈宜学生共同负责,愈宜学生共同自治。”第三,“事件参与的人愈宜普及的,愈宜学生共同负责,愈宜学生共同自治。”第四,“依据上述三种标准而定学生自治范围时,还需参考学生的年龄程度经验。”杨贤江也谈到:“在行学生自治的学校”,“学生的品性、学业、体魄、才识种种,却要学生也负责——学校自然仍负责。”在学生自治实践上,在杨贤江等人积极地倡导下,很多高中和大学迅速成立了学生自治会,学生在维护学校利益、保障学生权利、支持学校管理、整顿校纪校风及团体组织活动等方面做出了很大成绩。杨贤江在《学生界之新气运》里赞赏广东大学学生择师运动和北京师范大学学生护校运动,认为这两件事表现了学生们的勇气和正气,反映出大“学生理性之发达”,为大学生自治之功。叶圣陶也曾呼吁:“让青年人自己动手动脑筋,料理个人生活吧;只给他们做点准备帮点儿忙,不要超过这个限度吧。”
3、学校管理与学生自治的关系
学生自治是学校的大事,是学生练习做人的方法。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学校管理与学生自治的关系如何?陶行知认为:“学校里面的事件,就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仍是学校主持,一部分由学生主持。”但是,“有些事件划不清楚的,既然划不清楚就不能不有一种接洽的机会,使两方面的意思都可以发表沟通,从而收到圆满的效果。”为此,学校应派专人负责。他还认为,实施“学生自治”,要注意“同学的切磋”和“教员的指导”两个精要之处。针对当时学生社会里大流行特流行的喝酒、吸烟、打牌、殴人等种种恶习,以及“外宿”、“逃课”、“考试时作弊”等令人伤心的恶行,杨贤江深表心痛,激烈予以抨击,指出这些恶习和恶行不是“学生自治”;期望学校加强管理,教师正确对待、负起责任,要求学生们结成团体,相互监督,友好相劝,实行真正的学生自治。
4、学生自治失败论的回击和学生自治的实施要求
当时有人发表学生自治失败论言论,认为学生自治失败的原因:第一是青年学生经验不足、易冲动,第二是教职员工误解了学生自治会的作用。对此,杨贤江在《学生自治失败的负责者》里予以有力地回击。他说,学生自治并没有失败;出现失败的学生自治,其负责者“终不能推到学生身上。我以为,教职员们实应负责。”“因为他们并未懂得学生自治是什么,有的以敌对的态度相待,有的则以敷衍的态度相待。”总之,学生自治失败的负责者应为把持学校并不懂青年心理和教育原则的“教育家”。
关于学生自治的实施要求,陶行知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学校要把学生自治作为大事认真对待、赞助;学校要为学生自治履行认可的手续;为学生自治造成充分的舆论;制定学生自治的章程以清楚简单为宜;“要提高学生的自治价值,就须使最好的领袖不得不出来服务”;学校与学生始终宜保持一种协助贡献的精神;学校对于学生自治问题须采取一种实验态度,章程不必详尽,组织不必细密;一面试行,一面改良;虽然中途难免挫折,但到底必有胜利。实行真正的学生自治,杨贤江认为要从学校管理、教师指导、学生团体约束等方面着力。
5、学生自治的意义
学生自治的意义是积极而进步的。陶行知认为,学生自治有三个作用:一是“学生自治可为修身伦理的实验”,“可以养成我们对于公共事情上的愿力、智力、才力。”他说,修身伦理一类的学问,最应注意的,就在于实行;学生自治可以把道德意识和行为结合起来,做到知行合一。二是“学生自治能适应学生之需要”,让学生“自负解决问题的责任”,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积累经验,使其经验愈加丰富。三是“学生自治能辅助风纪之进步”。为什么需要学生自治呢?杨贤江也提出了四个理由。学生自治是练习做人的方法。青年学生要勇于担负社会责任和团体义务,其“种种言行都是要自律的”;否则,就变为不能自治的懦夫、寄生虫和强盗,就过的是“非人的生活”,他们都不能“促进社会的进化”。学生自治是发挥共和精神、培养国民自决能力的需要,是担负团体的义务,是实行共同生活、培养集体主义精神的有效途径。除了陶行知、杨贤江谈到的以外,叶圣陶还说,学生自治能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和创新能力。
6、学生自治的理想境界
关于学生自治的理想目标,陶行知说:“如果厉行自治的时候,大家不愿争权,而愿服务;不愿凌人,而愿治己;不愿对抗,而愿协助;不愿负气,而愿说理,那么自治之弊便可去,自治之益便可享了。”因此,陶行知认为,学校对待学生自治的正确态度应是:把学生自治作为“学校里一件重要的事情”,“当件大事做,当个学问研究,当个美术去欣赏。当件大事做,方才可以成功;当个学问研究,方才可以进步。”“所以学生自治必须办到一个地位,使参与和旁观的人都觉得它宝贵,都不得不欣赏它,爱慕它。办到这个地位,才算是高尚的人生美术,才算是真正的学生自治。”这种学生自治的理想境界,多么令人向往啊!
中国现代著名教育家的学生自治思想,不仅对中国教育改革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以其特有的理论魅力展现出它所具有的理论价值。其理论价值体现在如下四个方面。
1、学生自治思想是一种体现育人为本、德育自治的新思想
针对当时学校“把道德和行为分而为二”的弊端,陶行知说“修身伦理一类的学问,最应注意的,在乎实行”;“若想除去这种弊端,非给学生种种机会,练习道德的行为不可。”陶行知认为练习道德的最好方法是学生自治,“学生自治若办得妥当,可算是实验的修身,实验的伦理,全校就是修身伦理的实验室。照这样办,才算是真正的修身伦理。”他还要求为学生自治造成充分的舆论,为学生自治提供更多机会。他说:“我们德育上的发展,全靠着遇了困难问题的时候,由自己解决的机会”。学生自负解决问题的责任,这样,学生“问题解决得越多,则经验越丰富”,学生自我发展的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越强。这些都反映出,实行学生自治,必须体现育人为本、德育自治的新理念,并应构建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的德育工作格局。
2、学生自治思想是一种体现教育民主性的思想
学生自治是一种自律,优于他律;它体现出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培育学生自主意识,发挥学生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成功的学生自治,既能够充分发挥教育者的主导作用,又能够使受教者的主体能动作用得到极好地释放,自律能力和自强意识得到培养。相反,独断的强暴者、压制者的约束,总是不受欢迎的。这类约束越多,很可能越是害学生。叶圣陶曾说:“教育者决不该跟学生对立,一对立就没有教育可言。”陶行知更直接谈到:“民主教育是教人做主人,做自己的主人,做国家的主人,做世界的主人”。为此,他提出“六大解放”的思路,让学生思想解放、时间解放,让教育体现民主、培育民主,促进学生自我发展的潜能。“学生自治这个问题,是自动主义贯彻德育的结果,是我们数千年来保育主义、干涉主义、严格主义的反映,是现在教育界一个极重要的问题。”
3、学生自治思想是一种体现政治民主性的思想
学生自治是民主共和和培养自治的公民的需要,体现出政治民主性。陶行知说:“专制国所需要的公民,是要他们有被治的习惯;共和国所需要的公民,是要他们有共同自治的能力。”“中国既号称共和国,当然要有能够共同自治的公民。想有能够共同自治的公民,必先有能够共同自治的学生。”“共和国要有能自治的国民,也必须使作国民的时常练习自治的道理;久而久之,习惯成自然,他们也就能够自治了。所以,学生自治乃是练习自治的道理。”他进一步指出:“养成服从的人民,必须用专制的方法;养成共和的人民,必须用自治的方法。”“自治的学生公民,只可拿自治的方法将他们陶熔出来。所以从方法这方面着想,愈觉得学生自治的需要了”。在1915年,杨贤江通过研究发现,学生自古至今始终是被动接受教育,其一切行为都受到学监的严密管制。这样的教育使学生变得麻木不仁,依赖思想浓厚,难以造就民主国家的合格公民。他提议,教育管理者可借鉴中央政府对地方管理的方式——令地方自治,以补中央难以周全全国之弊,让学生自动、自治,这样既可以提高管理效力,也能塑造学生民主的品质。所以,陶行知、杨贤江关于通过学生自治手段培养公民民主政治素质的观点,不愧为一种远见卓识。
4、学生自治思想是一种体现制度性创新的思想
从宏观角度看,一方面,学生自治应是国家独立、民族自决、人民自主在教育领域里的体现,从属于国体、政体。它通过制度安排赋予学生民主的权利,使学生享有参与国家、社会及学校管理的自由。另一方面,通过实行学生自治,培养出自治的学生,造就为国家服务、能共同自治的公民,从而使国家政治资源、各类人才得以补充,现存的基本政治制度、社会政治关系得以维系、巩固。陶行知说:“从我们国体上看起来,我们学校一定要养成学生共同自治的能力,否则不应算为共和国的学校。”从微观角度看,学生自治是学校管理及学生事务管理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培养公民、造就人才的一种教育方式。作为学校的大事,学校应从机构、制度、条件保障和育人环境等方面予以保障。对此,陶行知指出:“学生自治如同地方自治。地方自治之权,出于中央;学生自治之权,出自学校。所以学生自治,虽然可以由学生发动,但是学校认可一层,似乎也是应有的程序。”然后,学生结成团体,形成学生自治会,由学生共同制定学生自治的章程,推选出学生最好的领袖出来服务,学生对学校始终宜保持一种协助贡献的精神;学校对学生自治应取鼓励支持和宽容、帮助的态度。由此可见,学生自治是一种体现出制度性创新的新事物,学生自治思想是一种体现出制度性创新的思想。
[1]陶行知文集[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
[2]杨贤江全集[M].郑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5.
[3]中国民主促进会湖北省委员会编:叶圣陶教育文选[Z].
[4]孙若南、秦俐俐:陶行知“学生自治理论”与高校学生参与宿舍管理[J].安庆市原社会科学学报,1995(3).
[5]陈善卿:陶行知提倡“学生自治”的当代价值[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3(3).
[6]贾惠:解读陶行知“学生自治”思想[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2(6).
[7]吴月刚、丁永为:试论杨贤江的学生自治思想及其实践意义[J].中国电力教育,2004(2—3).
[8]范庭卫:杨贤江——中国心理教育的探索者[J].河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版),1999(7).
[9]程同顺、郑天喆:高校学生自治的政治学分析[J].江苏高教,2002(5).
[10]柳斌:民族精英 世代楷模——在纪念叶圣陶先生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J].课程·教材·教法,1994(12).
[11]丁璇:陶行知学生自治理论与实践研究[J].今日中国论坛,2013(12).
(责任编辑:熊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