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江霞
(兰州城市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
千秋伟业复兴路,斗转百折正芳华。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由小到大,由跟随到主导,从边缘到中心,带领中国人民从积贫积弱、挨打受辱的悲惨处境到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从追求独立、解放到实现全面小康。回眸百年历程,中国共产党一路筚路蓝缕、栉风沐雨,虽百折而不挠、虽万死而不辞,是带领中国人民由挨打受辱到实现站起来、由站起来迈向强起来的历史过程。是什么力量支撑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坚定信念和必胜信心?毛泽东同志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1]1031中国共产党始终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始终以中国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以“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初心和使命,它是中国共产党人前进的目标和动力。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人类解放的科学,以无产阶级的解放和全人类的解放为己任。经典马克思主义从人类生活的前提入手考察了劳动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性意义。恩格斯说:“劳动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而且达到这样的程度,以致我们在某种意义上不得不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2]303经典马克思主义者还发现了人类历史纵深处的动力之动力——人民群众。马克思曾说:“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这是每一个小孩子都知道的。”[3]289而人民群众是生产劳动的主要从事者、承担者和进行者,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进程中发挥着主体作用,他们不仅用自己的劳动创造了、创造着社会现实的物质和精神财富,而且用自己的劳动实践和斗争实践推动着社会变革。概括地说,推动社会历史不断前进的主体性力量是人民群众,他们是历史的创造者。他们的总体意志、愿望和他们的行动代表了历史的发展方向,他们的社会实践决定着历史发展最终的结局,人民群众的立场是经典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是中国共产党人民立场的理论来源。
作为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的中国共产党,面对国家积贫积弱和民族危难,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运用到中国具体的实践中,探索、研究和解决中国不同历史时代面临的实际问题,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从自发到自觉、从跟随到主导、从边缘到中心,从幼小到今天带领中国人民走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历史征程的大党,找到了在一个贫穷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掌握了中国共产党发展的历史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规律、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规律,逐步构建了中国共产党人民立场的基本理论逻辑。
“立场,是人们观察、认识和处理问题的立足点。这个立足点,从根本上讲是由人们的经济政治社会利益和地位决定的。”[4]中国共产党人民立场就是党在观察、认识和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经过探索、研究和实践逐步形成的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的根本立足点。这个根本立足点就是人民群众的利益立场,以及由此立场生发出来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论体系。它是在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探索、研究和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形成的正确的政治立场。中国共产党人民立场是在汲取以往革命斗争经验和教训基础上逐步确立的。毛泽东同志在总结近代中国人民救亡图存斗争经验时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近代以来一切的革命斗争成绩和效果很少的基本原因不是目的错了,而是策略错了,是没有把真正的朋友团结起来,去攻击我们真正的敌人。”[5]近代中国面对帝国主义的入侵,几乎各个阶级都进行过救亡图存的斗争,但是都无一例外地以失败而告终,究其原因,不是因为救亡图存的目的错了,而是立场错了。中国共产党在各种力量激荡中应运而生,中国共产党认准了人民的利益立场并为之不懈奋斗,在党领导人民长期的斗争中人民也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人民立场的具体内容是:中国共产党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人民群众的利益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出发点和立足点——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的血肉联系;中国共产党的事业就是人民的事业——群众路线,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和平和发展。
“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理论都是总结经验、破解问题和探索规律的理论。”[6]中国共产党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破解了近代中国面临的关键问题——推翻三座大山,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找到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规律性——人民群众利益、力量的基点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保证,也是共产主义最高理想的基础和前提;形成了自己的初心和使命——为人民群众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经典马克思主义人民群众立场和中国共产党人民立场的基本理论逻辑本质上具有内在统一性:经典马克思主义劳动群众立场是对普遍逻辑规律的揭示,中国共产党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人民立场是立足于中国具体又特殊的国情基础上对经典马克思主义人民群众立场的具体探索、研究和创新,进而建构起中国共产党人民立场基本逻辑的过程。100 年来,中国共产党无论是在黑暗中摸索前行,还是在荆棘丛生中劈山开路,无论是顺境坦途,还是遭遇巨大挫折,当面对自己的初心和使命的时候,中国共产党都能自觉进行自我革命,及时地进行自我批评,做到发扬优点、纠正错误。可见,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永葆青春、一往无前、战无不胜的内在动力。
实践是变革现实的感性活动,中国共产党人民立场的理论逻辑是通过感性实践活动确立、推进、完善和实现的。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100 年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不仅实现了经典马克思主义人民群众立场的中国化,也实现了经典马克思主义人民群众立场的具体化和民族化,形成了中国共产党的人民立场,在百年实践中不断推动人民立场的大众化、时代化和民族化,使其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我们要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立场,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根本使命,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贯彻群众路线,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凝聚起众志成城的磅礴力量,团结带领人民共同创造历史伟业。”[7]136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年来,用实际行动捍卫人民立场,用智慧和鲜血诠释党和人民的血肉联系,团结带领人民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实现由积贫积弱到站起来,由站起来到富起来,由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一次又一次的伟大胜利。
100 年前,中国共产党在初创的时候就制定了自己的第一个纲领:“本党纲领如下:(1)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必须支援工人阶级,直到社会的阶级区分消除为止;(2)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即直到消灭社会的阶级区分……。”[8]3尚不成熟的纲领中最成熟的部分是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政权,消灭私有制和阶级,初步确立了党的初心和使命。列宁说:“我们只知道这条道路的方向,我们只知道引导走这条道路的是什么样的阶级力量;至于在实践中具体如何走,那只能在千百万人开始行动以后由千百万人的经验来表明。”[9]111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自觉地运用到指导中国的革命实践中,逐步探索并掌握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的历史逻辑和历史规律,立足于人民群众的利益,谋求民族独立和国家解放。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是民主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也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即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以后进行社会主义革命。革命性质、革命道路和革命的前途决定了革命的主体性力量是人民群众,领导力量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在革命的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来团结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实现群众的利益,战胜最主要的敌人。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虽然取得了北伐战争的胜利,但是相继发生的惨案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反动派的本质,认识到中国革命只靠工人阶级力量是不够的,只有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中国革命才可能胜利。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依靠中国革命的主要同盟军农民阶级,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的革命道路,建立了工农民主统一战线。抗日战争时期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毛泽东同志在七大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中深刻指出:“这个军队之所以有力量,是因为所有参加这个军队的人,他们都具有自觉的纪律,他们不是为着少数人的或狭隘集团的私利,而是为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着全民族的利益,而结合,而战斗的。紧紧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服务,就是这个军队的唯一的宗旨。”[1]1039“这就是真正的人民战争。只有这种人民战争,才能战胜民族敌人。国民党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它拼命地反对人民战争。”[1]1041党的七大提出:“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团结全国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打败侵略者,建设新中国。”[10]40解放战争时期,党领导人民建立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中国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及其他爱国民主分子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政权,而以工农联盟为基础,以工人阶级为领导。”[10]12中国共产党依靠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战胜了反动派,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推进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路线,领导人民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大陆消灭了剥削制度,经过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取得了“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伴随着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民主政治建设步伐加快,“我国人民在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伟大斗争中已经结成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的各民主阶级、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10]534。特别是1954 年宪法的制定,从制度上确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宪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10]535从母法的高度保障了人民在国家中的主人翁地位。到1956 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我国从经济制度上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基础,政治上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党领导中国人民走上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人民立场得到了制度和法律保障。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党和国家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在激发人民群众积极性和创造力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同时,努力改善人民生活,不仅组织人民群众打败了帝国主义新的侵略,巩固了社会主义制度,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基础。但是由于党对社会主义的认识还处于探索时期,在发展社会主义方式方法等方面还存在不足,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过挫折和失误。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党在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进行理论和实践创新,实现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正确认识,把“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正确认识了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强调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探索社会主义发展规律,把“以人为本”作为发展的核心立场写入了宪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完善中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中得到了极大的发挥。中国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历史性成就,其中中国共产党人民立场成了最亮的底色。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是我们共和国的坚实根基,是我们强党兴国的根本所在。……每个共产党员都要明白,党除了人民利益之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必须相信人民、依靠人民;我们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必须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7]137新时代赋予人民立场时代化,使人民立场内涵更丰富,目标更精准,目的更鲜明,实现途径更现实和多样,范围更加广泛,结果更有效。十八大以来,五大发展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顺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稳步前进,以人民为中心、以人民为至上的人民立场已经成为党和国家做出正确抉择的根本前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已经实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征程已经起步。党的正确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顺利前进的政治保障,是新时代践行人民立场的政治保障,人民立场的坚持和发展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内在动力。为此,新时代国家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以人民为中心、以人民为至上理念的实现创造更好的内部环境。
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新时代人民立场得到了最充分的实现,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和建设的热情最高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11]习近平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说:“有这样伟大的人民,有这样伟大的民族,有这样伟大的民族精神,是我们的骄傲……也是我们风雨无阻、高歌行进的根本力量!”[7]142中国共产党人民立场的理论和实践造就了一个伟大的人民政党,引领中国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了国家振兴、人民富裕,中国共产党人民立场的理论和实践开拓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辛亥革命11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经过近代以来的长期艰苦奋斗,中国人民创造了令世界刮目相看的伟大成就,迎来了民族复兴的光明前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光荣,也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使命。”中国共产党人民立场的理论和实践必将带领中国人民实现美好生活。“让全体中国人民和中华儿女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共享幸福和荣光。”[7]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