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技术环境的高职高专在区域乡村振兴中的作用研究

2022-02-25 00:21:15邬改利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2年5期
关键词:内蒙古地区电商

邬改利

[摘           要]  通过对区域经济特色及发展瓶颈、乡村振兴工作的机遇、“互联网+”技术革新催生的資源窗口进行分析,提出基于“互联网+”技术环境下高职高专如何结合区域特色、定位职业教育、发挥现代信息化技术作用,服务于乡村振兴工作。

[关    键   词]  “互联网+”技术;高职高专;乡村振兴;在线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05-0139-03

2020年在线学习教育的全面应用,不仅解决了教育领域的问题,也是对在线教育和直播带货技术支持的全面测试,同时也是全国人民使用在线手段参与各类活动的全新时代,特别是一些乡村达人也在这一轮在线活动中脱颖而出,让无数人看到不同地区极具乡村特色的土生达人的生活,为人们用不同以往的方式看世界打开了另一扇窗。2021年“双11”活动数据表明:直播电商成为“双11”各电商巨头角逐的核心战场,从各家“双11”战报来看,直播带货是重要一环。商家开始多平台低调运营,抖音、快手等各平台商家直播带货已是常态。受到用户兴趣转移、商家普及等因素影响,直播带货或已成为电商新的增长点之一。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依托乡村特色优势资源,打造农业产业全产业链。中国各地资源禀赋不同、自然环境有异域,因地制宜发展产业,能够让乡村发展找到新的创新之处,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全社会各行各业也在“互联网+”技术影响下从求生存到思发展的过程中思考新时代的应对策略,利用“互联网+”的力量增强乡村振兴的效果和通过教育提升参与乡村振兴建设的各个主体,提升应对市场竞争的本领,激发内生动力。

乡村振兴过程中,智力因素更是有效融合各类资源的重要内容,实践告诉我们,教育是提升人的创新创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手段。乡村振兴过程中,更需要认真研究如何结合区域特色、定位职业教育、发挥现代信息化技术作用,服务于乡村振兴工作,因此,本文以内蒙古地区为例,探讨基于“互联网+”技术发挥高职高专在区域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一、新挑战中区域经济特色及发展瓶颈

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地区提出了建设祖国亮丽北疆的号召,内蒙古地区在发展过程中以可持续发展作为发展的逻辑主线,随着配套法律法规的出台,改革初期产生的创新创业机会窗口不适用于内蒙古地区的经济发展。人口总量和经济发展水平制约了集聚效益的产生和影响,同样也影响了内蒙古地区从事新兴产业的能力,缺少参与企业行业创新的人才供给和发展环境。产业发展水平低,与之配套的人才培养环境的水池养不了具有创新性的“大鱼”,更不可能产生带动相关领域发展的溢出效益,通过教育培养乡村振兴的骨干力量已经是大势所趋。

国内电子商务的发展超乎人们的想象,整个行业的发展几乎颠覆了传统消费和产业运作形式,江浙一带为代表的东部产业集群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撑下重构了各领域行业发展的模式,内蒙古地区企业也积极在跨境电商领域内尝试分“一杯羹”。但是,与东部地区的跨境电商相比差距太大,可是不参与跨境电商领域的竞争,意味着必将错过新发展领域的快车,传统线下行业、电子商务、跨境电商之间的交叉领域可能是内蒙古地区发展的瓶颈和破局棋眼,如何利用区域的地理优势和资源禀赋参与电子商务和跨境电商的竞争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二、乡村振兴工作的机遇

内蒙古地区东西差异大、人口分散,具体到每户需要根据情况以绣花的方式实现乡村振兴。内蒙古地区的产业环境决定了一部分乡村振兴过程中乡村劳动力难以像东部地区一样,通过转移劳动力到工业产业链中。内蒙古地区环境资源脆弱,维持绿色发展道路不可完全复制以工业带动相关行业发展,进而提升整个地区经济水平,带动就业创业的路,需要开辟具有内蒙古特色的乡村振兴道路。

乡村振兴不再是一个领域的精耕深做,更是对人才在乡村振兴领域发挥跨领域、跨专业解决问题能力的考验,要对涉及乡村振兴过程中各类项目、公共措施、项目管理、资金运营、产业对接、项目成效等因素进行系统设计和评价,依托互联网及产业大数据,原则上已经可以形成整个乡村振兴工作数据库并对动态数据进行分析评价,使原有的乡村劳动力资源及其背后的组织结构和制度体系产生协同力量投入乡村振兴,真正做到可持续发展的乡村振兴。大数据时代的到来,需要参与乡村振兴工作的管理层应以大数据思维解决乡村振兴模式。

内蒙古地区展开的“十个全覆盖”工程,已经实现了内蒙古地区在农业基础、网络设施、建设、电商人才培训、农村金融、农村信息服务站等工作使大多数地区具备从事电商的基本条件。物流外送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进出的物流通道畅通,基于网络消费者消费特征的产品创新设计、生产和销售落后于时代,人才匮乏、信息通道严重失衡,经过调研发现,物流企业进出内蒙古的货物,进十出一,这意味着通过电子商务平台买大于卖,内蒙古的特色产品并没有有效转化为能够带来利润的相关产品。人民网新电商研究院发布的《农村电商发展趋势报告》总结指出:在超短供应链、特色物流网、新农人、线上线下结合等发展因素的作用下,新农村电商发展趋势将构建农村地区新型生产力与新型生产关系,以拼多多为代表的平台将加速中国的农业科技创新,为乡村振兴做出更多贡献。内蒙古地区的乡村振兴机遇就在其中。2020年内蒙古地区的各类平台的销售体现出食品保健品为主的特征,说明内蒙古地区的地缘优势带来的原料优质效应受到网络消费者的青睐,在乡村振兴工作中利用好各类平台是风口。

三、“互联网+”技术革新催生的资源窗口

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指出,“互联网+”是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推动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提升实体经济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廣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互联网+”技术背景下催生出很多新的资源窗口,包括:

(一)成熟的电子商务平台及数据分析能力

电子商务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市场,改变了生产者、销售者与市场关系,电商市场具备市场扩大效应、市场扁平化效应、信息反馈机制和赋能增能机制,以及其在农村产生的示范带动裂变机制的特性,逐渐成为乡村振兴体系中重要的解决路径。

各类电商平台已经逐步从起步阶段的抄袭、低价竞争中获取红利,成长为整个产业快速发展,形成规模效应,但是,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的实施以及产品追溯机制的影响,电子商务行业必将向打造、提升质量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道路上发展,对于电商的从业人员质量、行为、诚信、产品设计和利用“互联网+”技术的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二)未来以区块链技术为核心的产品追溯机制

市场销售过程中,因为各种因素消费者很难对产品链进行追溯,无法识别市场中的“良币”,进而生产者普遍缺少真正提高产品质量的动力,或导致市场中以价格竞争为手段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的发生。

区块链技术表面上解决的是技术性问题,本质上是解决信任的问题,是基于代码的信任、不可篡改的信任、广而告之的信任,是在一个缺乏信任的环境下建立信任和传递信任的问题。“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场景正是区块链技术应用的典型舞台,各类线上平台和线上经营者都在积极通过过程数据库的建立和积累形成自己区块链技术应用基础,为通过区块链技术体系获取“良币”资格认证提供依据。内蒙古产品特别是食品因其地域特征成本高、生产周期长在以低价竞争的市场不占优势,可是一旦在区块链技术支持下有充足的产品追溯证据,证明在高成本支出下能得到品质的保障,内蒙古的“良币”将会有好的市场前景。

(三)消费者对于健康食品的认知和投入

经过各类食品安全事故体验和感觉冲突的消费者,已经意识到工业时代的典型特征——快,即通过各种辅助技术加快生产节奏以提供快产品带来的弊端,逐步接受以自然的方式提供食品或消费品,并愿意支付高额费用购买生产时间,这对内蒙古地区的产品供给是利好消息。

(四)设计价值被消费者认可并愿意投资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低价产品的消费体验、消费者人文素养的提升,消费能力的进化逐步使消费者愿意投资健康、文化、慢生活,在产品购买过程中逐步关注设计价值并愿意买单。内蒙古地区的地理、文化特色已经逐步应用于各种场景中,引导消费者消费、体验、享受区别于其他地区的产品或服务。这对生产、销售产品和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带来了新的利润空间。

(五)在线教育和终身学习已经形成体系

2012年被称作中国慕课元年,短短8年时间,各类机构陆续投入在线教育,利用“互联网+”技术改变教育生态,在线教育和终身学习体系已经初具规模,在电脑端和手机端完全具备实施在线教育的充分条件。

在乡村振兴工作中利用在线教育形式实现扶智和扶志的理想条件完全具备,在“互联网+”技术环境下,通过哪些机构、哪些途径、哪些手段融合各类资源,实现乡村振兴是摆在高职高专院校面前的机遇和挑战。

四、基于“互联网+”技术环境下高职高专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高职高专院校的核心词是职业教育,天然是对接乡村振兴工作的合作伙伴。内蒙古地区区域发展战略决定了利用地理、文化资源特别是食品保健品类作为乡村振兴工作的突破口,大的产业或资源对于乡村振兴来说不好把握,利用电子商务发展的契机拓展电商实现产业互助的可行空间和路径对于乡村振兴的相关方来说可行性极强。对于高职高专来说,在乡村振兴工作中的定位是:利用电商市场的赋能增能机制,降低创业门槛、增加就业机会,增加西部地区与外界交流的机会,并激发从事乡村振兴主体的学习潜力,在乡村振兴领域内创新创造。

高职高专院校中学生和师资是有效对接乡村振兴的可用资源,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学生

1.致富带头人项目

将来自各盟市的学生通过乡村振兴“双创”项目打造电商乡村振兴致富带头人,打造特色电商项目,整合线上线下资源,利用“互联网+”技术环境打通产业链,创新产品或服务利润空间,利用区块链技术构建产品溯源体系,强化品牌建设,通过带头人的示范带动裂变效应。充分利用互联网原住民的优势,对接电商平台的变化,快速适应电商行业的演变和发展。

2.乡村振兴公益竞赛

通过举办各类竞赛项目让学生参与乡村振兴工作的项目策划、市场开拓和销售、产品创新等策划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智力要素参与特色产业电商项目的推广和设计,在产品设计、产品或服务溯源、文创产品设计、创新创业领域助力乡村振兴,扩大影响。

(二)教师

1.课程思政教育

通过课程思政等项目选择优秀师资,对接地区乡村振兴项目和负责人,将乡村振兴工作纳入课程思政课堂中,充分发挥专业教师的宣传引导作用,利用专业知识解决乡村振兴的现实问题,师生共同参与乡村振兴工作。

2.课程建设和培训

对接区域乡村振兴需要,积极开展调研,做好在线课程设计、评价和改进工作,形成系列以电商技能为主的课程建设体系,实现在线教育、乡村教育产业对人才能力提升和改造的作用,以学历教育和“1+X”证书为辅助手段,打造乡村振兴群众学历教育和技能教育的完整培养和终身学习体系。

3.科研课题研究

(1)数据库建设课题研究

参与政府乡村振兴项目,可以在乡村振兴工作数据库建设领域对乡村振兴项目负责人、项目、资金、相关人员工作绩效、效果评估、工作轨迹、带动效应进行追踪、建档,形成乡村振兴工作数据库,辅助政府乡村振兴工作决策制订。

(2)典型案例库

利用学习强国等融媒体平台对内蒙古地区的各类特色乡村振兴项目工作进行梳理,形成不同盟市不同资源禀赋的乡村振兴案例库,分析解决乡村振兴的逻辑及方法,进而探讨培养区域乡村振兴的教育方案和核心人才,助力乡村振兴。

(3)政府乡村振兴工作效能评价

对于乡村振兴的地方政府配套制度,乡村振兴特色项目资金的项目化运作制度,对不切实际的制度与不合理的制度等领域进行深入研究,最终促进政府工作效能。同时,对于乡村振兴工作中出现的负面现象进行建档立卡,形成风险防范数据库,以便建立预防措施和出台相关法律法规,保障乡村振兴扶持资源分配的公平和有效分配。与乡村振兴工作有历史关联性的乡村振兴政府工作效能评价也需要深入研究和设计。

(4)蒙古族文化产品创新

充分发挥高校文化创新力量,参加蒙元文化在现代产品或服务体系构建的产品、技术、商业模式的创新,实现文化创意产业的市场化。

参考文献:

[1]丛书编写组.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21.

[2]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Z].2015-07-04.

[3]内蒙古电子商务促进会.内蒙古2020年1-3月电子商务网商监测[Z].2020-04-01.

[4]任仲文.区块链:领导干部读本[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8.

[5]人民网新电商研究院.农村电商发展趋势报告[Z].2019-10-16.

编辑 司 楠

猜你喜欢
内蒙古地区电商
电商助力“种得好”也“卖得火”
今日农业(2022年16期)2022-11-09 23:18:44
内蒙古地区甜菜临界氮浓度稀释模型的构建及应用
作物学报(2022年2期)2022-11-06 12:12:32
第十三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内蒙古地区选拔赛
草原歌声(2021年2期)2021-10-14 08:27:56
电商“链”起小镇青年
今日农业(2020年24期)2020-03-17 08:58:08
Cataract in diabetes mellitus
电商鄙视链中的拼多多
内蒙古地区蒙古族常用野生植物相关传统知识研究
内蒙古地区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
中国商论(2016年33期)2016-03-01 01:59:44
农药外企为啥不搞电商?
营销界(2015年23期)2015-02-28 22:06:06
电商下乡潮
机电信息(2015年28期)2015-02-27 15:5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