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网络道德素养研究

2022-02-25 00:39朱兰姬慧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2年5期
关键词:道德院校高职

朱兰 姬慧

[摘           要]  以高职院校学生的网络道德素养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网络道德素养的构成,高职学生加强网络道德素养的意义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职院校学生网络道德素养养成的三条路径,通过全方位的养成教育让高职院校的学生畅游在信息网络的海洋。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网络道德;素养研究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05-0022-03

2021年是中国全功能化接入Internet网27周年,互联网正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活。2020年4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了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的统计报告,报告表明截至2020年3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04亿,与2018年底相比增长了7508万,互联网普及率64.5%,相比2018年底提升了4.9个百分点。我国网民结构中,学生占比最多,达到了26.9%,受过大学专科及以上教育的网民群体占比达到19.5%。

2019年3月,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联系学生工作的通知》,通知里明确要求高校的领导干部要主动深入基层联系学生,要进课堂、进班级、进宿舍、进食堂、进社团、进讲座、进网络。“七进”中的“进网络”表明了互联网已经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第三课堂”,我们必须要深入研究信息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政治工作教育的规律和特点,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网络道德素养水平,这对加强三全育人中的“全方位育人”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高职院校学生是网络群体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他们生活和学习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互联网。互联网是把双刃剑,网络的自由、开放、便利以及内容的丰富、多样、广泛,为学生提供了查询资料的途径,虽然拓宽了他们的视野,但是也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青少年相对成年人更容易受到网络上不健康信息的侵害,沉迷于网络的学生不在少数。笔者对自己任课的班级使用网络的情况做过一次调研,该班生源类别为普通高考生,生源质量相对还算不错,但是调研的结果却出乎意料,调研的学生控制不住自己上网的时间,很多属于无节制地上网,大多数时间是在网上聊天、看综艺、打游戏、追明星、发抖音,少部分时间用于学习,网上娱乐时间大大多于学习时间。特别是在网上的虚拟世界里,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很难辨别出哪些是法律法规允许范围内可以做的,哪些是虽然不违法但是违反公序良俗的,哪些又是严格禁止的,个别学生还因为缺乏自我保护意识遭受网络和电信诈骗。据权威机构的调查结果表明,学生的性犯罪与网络上的色情信息有一定的关系。所有这些现象说明,网络不是法外之地,网络秩序需要得到有效的规范,高职学生的网络道德同样也需要加强。

一、网络道德素养的构成

根据百度百科的定义,网络道德是指以善恶为标准,通过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来评价人们的上网行为,调节网络时空中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

素养实际上指的是一个人的素质,而道德素养则是指一个人在道德上的自我锻炼,以及由此达到的较高的道德水平和道德境界。在不同的社会、不同的阶级,道德素养有着不同的目的、内容和途径。

一个人在网络上的言行同样也能体现出他的素养和素质,而这主要受到他所在的生活环境和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周围的每一个人都有可能给自己带来一定的影响,网络道德素养绝对不是仅仅靠个人自觉来约束的,它是需要通过法律来约束的。从高职学生所处的环境来看,他们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一直在校园里生活,对社会上的人情世故知之甚少,缺少社会的历练,不懂社会上的一些常见“套路”,容易相信人,受到别有用心的人的蛊惑,也更容易受到不法人员的侵害,因此,要多通过各种丰富的形式、有效的方式锻炼和培养学生辨别是非以及认识社会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2018年网上有一个针对大学生使用网络的调查问卷,调查数据表明,在1561个有效样本数据中,选择“交往聊天”的占比达到96%,“打游戏”占比达到56%,而“关注QQ空间、朋友圈、微博、贴吧等动态”的占比46.88%,“网上购物”的占比32.68%,学生使用网络进行交往和娱乐活动时间明显偏长,网络对学生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在网络上的行为亟需得到规范。

2018年9月10日全国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指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通过接受教育来提高高职学生的整体素质,这是施行的外在因素。而自省是道德素养提高的内因,自省就是指人的自我反省,“不奋发,则心日颓靡,不检束,则心日恣肆”,人们通过自省来反省自己的行为,检验自己的道德表现,分辨是非善恶,开展自我批评并进行自我修正,这样可以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准和自身修养。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发现有些人虽然文化程度高,但素质却不那么高,可见素质与受教育程度不是正比关系。一样的教育,为什么有些人的素质就明显高一些呢?四个字:自律自省。正是因为他们的自律和自省,所以他們才能逐步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质。另外,一个人的生活环境对自身的影响也很大。《孟母三迁》的故事就说明了良好的人文环境和社会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和生活是十分重要的。

共青团中央针对全国青少年的上网情况曾经作过专题的调研,2001年11月22日,共青团中央、教育部等8部委发布了《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文明公约指出青少年要善于进行网上学习、自觉抵制不良信息,要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等。文明公约是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关于“要引导网络机构和广大网民增强网络道德意识,共同建设网络文明”的重要举措,标志着我国青少年有着较为完备的网络行为道德规范参考,对于推动青少年的网络道德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网络道德素养的养成

(一)加强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和理想信念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规范上网行为

一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理想信念的重要性,加强思想理论和道德建设,提升理论素养,是开展一切工作的前提。我们要充分发挥思政课堂和课堂思政的作用,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在学生工作中,要教育学生不要轻易相信屏幕对面的人。高职学生鉴别能力还不太强,网络购物诈骗、刷信誉积分诈骗、网游诈骗、网络交友诈骗等层出不穷,需要提醒学生时刻牢记现在的诈骗伎俩花样百出,要多提高警惕莫上当。另外,还需要教育学生防范不健康的内容侵蚀,学生很容易在网上接触到不良信息,这些不良信息和垃圾信息会弱化学生的道德意识。有些高职学生无法律敬畏之心,学校虽然已经进行了普法教育,但是高职学生总觉得离自己很远,却不知道他们网上的有些行为已经触犯了法律的底线。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崇洋媚外等不良思潮不时冲击着高职学生的“三观”。一些学生想做网红,但是网络上的视频,只是把最好的一面给了粉丝,爆火视频的背后,都是视频创作者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如果没有正确的价值观的引导,只看到网红的光鲜亮丽,很容易误入歧途。

(二)更新教师的观念

作为承担立德树人任务的教育工作者,本身就应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教书且育人,教书教知识,育人育情操,学生除了从老师身上学知识,还要学课堂书本以外的知识。网络世界纷繁复杂,信息技术发展迅速,5G、大数据等新技术接踵而来,教师除了自身要敢于面对和主动适应网络新时代外,还要引导学生用好网络平台,让他们利用网络学习,而不是用来消遣。教师可以以自己学到的怎样在网络上学习和信息检索的经验教会学生合理利用网络平台以拓展学习路径。2016年开始,广州市教师远程培训中心联合教材课题团队制作了网络素养的在线课程,该在线课程主要面向全国中小学教师,使他们为中小学生开展网络素养养成教育有相应的指导。可惜的是目前高职院校还没有这样一套完整的培训课程体系。作为从事高职院校学生网络道德素养的研究人员,有必要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编一套行之有效的辅导用书,指导一线的班主任和辅导员对高职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育。高职学生类型多,既有单独招生的,又有高考招生的,既有中专生,又有高中生,学生之间会相互影响,坏榜样起到的反面作用要更大,对高职学生进行道德素养教育需要更大的耐心,更好地融入他们中,经常与学生谈心谈话,摸清他们的想法,了解他们在做什么、在谈什么、关心网络上的什么话题,这样才能和他们有共同话题,也才能进行针对性的教育,所以高职院校从事道德素养教育的教师压力更大,比本科院校,特别是重点本科院校压力要更大,这部分教育工作者更需要尽快尽早更新观念,要比学生掌握得更多、懂得更多,才能让学生相信你、接近你,愿意跟你交流,愿意听你的教诲。

(三)加强两微一端(微博、微信及移动客户端)等各种网络平台和行为的管理,引导正面舆论强化思想政治教育

两微一端的概念已经得到进一步扩展,现在网络上有头条号、抖音号、百度贴吧、大鱼号等,很多官方也开通了抖音号,新媒体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运营商资费的下降和网速的提高,用户上网的门槛越来越低。随着抖音、快手等短视频App的飞速发展,中国的自媒体也快速发展起来。自媒体中自的意思就是人人都是内容的制作者和发布者,人人都可以在网络上发声,由于自媒体没有统一的标准,没有对应的规范,这就导致有些人为了所谓的流量,制造出各种博人眼球的垃圾信息,甚至出现造谣传谣、敲诈勒索等违法犯罪行为,这些行为严重干扰了网络传播秩序,特别对处于身心成长期的青少年影响巨大,影响他们“三观”的形成。针对网络上种种打擦边球甚至违法犯罪行为,国家网信办开展了一系列专项治理活动,国家也出台了相应的法律法规,网络秩序明显得到好转。舆情,就是各种声音集中起来对涉世主体施加道德、法律和专业压力的信息。根据百度百科的定义,网络舆情是指在互联网上流行的对社会问题不同看法的网络舆论,是社会舆论的一种表现形式,是社会舆情的直接反映,是通过互联网传播的公众对现实生活中某些热点、焦点问题所持的有较强影响力、倾向性的言论和观点。网络舆情是社会舆情在互联网空间的映射。为了施加压力,人们往往根据自己的目的,选择性地加工一些可能促成压力的信息,然后通过互联网发布、转发、点赞,从而扩大这些声音。所以在很多时候,我们网上看到的“事实”常常是被操作出来的,这些被有心人人为操作的“事实”有时候比事实本身更能影响公众的判断,从而让本来在事实上没什么的事情最后变得一发不可收拾,所以当网络事件出来以后,我们要告诫学生保持冷静,对网络上的热点事件不要急于发表意见,“让子弹飞一会儿”才会看到真相。

三、结语

高职院校学生的网络道德素养养成是一个系统性的复杂工程,任重而道远,牵涉到家庭、学校、社会等方方面面,任何一个因素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网络的作用力是两面性的,既有积极向上的一面,又有反面的难以控制的一面,但是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必须全方位对高职院校的学生进行立体式网络道德素养的养成教育,使他们心无旁骛,可以畅游在信息网络的海洋中。

参考文献:

[1]吴专.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9(49):34-35.

[2]别如娥.高职院校大学生网络素养现状及其培育路径研究[J].职业,2018(31):21-23.

[3]宋蓓蓓.大学生网络素养的提升[J].课程教育研究,2014(15):223.

[4]金武州.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素养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S4):98.

[5]杨文美.论网络环境下大学生信息道德教育[J].科教导刊(下旬),2018(4):91-92.

[6]龚贞龑.网络对德育工作的影响与对策探究[J].成才之路,2020(11):23-24.

[7]兰俏梅,雷丽敏.网络社会:提高大学生道德素养的有效途径[J].浙江广播电视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1):65-67.

[8]李天成.共青团的学生网络思政教育工作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0(22):42-43.

[9]杨素祯,李婷婷.关于自媒体时代“90后”大学生网络运用情况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9(9):11-13,16.

[10]王孝雪.论新媒体时代高校大学生网络素养的培养:基于一例学生管理案例[J].现代交际,2020(11):145-146.

[11]刘大芳.浅析00后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观教育的问题和策略[J].科技资讯,2019(33):180-181.

[12]尚宁.大数据时代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研究:以渭南师范学院为例[J].内江科技,2018(7):100-101.

[13]高仲姣,程秀霞.當代大学生网络道德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五所高校的问卷分析[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74-82.

编辑 薛直艳

猜你喜欢
道德院校高职
中高职教育衔接研究的重要探索
——评《中高职教育职业能力培养有效衔接研究与实践》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跟踪导练(五)(2)
道德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道德认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
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