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贵芝
[摘 要] 高职院校探索推进课程思政,深度挖掘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构建专业课与思政课协同育人的工作机制,提高教育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1]。在各门专业课程如火如荼地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的同时,对如何考核专业课程中思政教学成效以及如何调整课程考核方式,专业课程教师对此感到非常困惑。在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持下,积极探索科学、合理的过程化考核路径成为必然。
[关 键 词] 课程思政;过程化考核;财务会计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05-0079-03
近年,全国高职院校探索推进课程思政,在各门专业课程积极开展课程思政的同时,对于如何考核专业课程中融入的思政元素以及展现专业课程思政的育人成果,专业课程教师对此问题感到非常困惑。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新媒体新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高校的课堂已从“传统讲授式的教学模式”转向“线下与线上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持下,智慧化、信息化的教学手段便于抓取学生课堂活动的数据,为课程思政过程化考核评价提供数据,增强课堂教学的德育效果,有助于课程思政的成果形成。因此,研究智慧教育时代过程化考核评价在课程思政中的应用,对凸显课程思政的育人功能,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大的启示意义。
一、课程思政教学过程化评价的必要性
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大多停留在期末时点的考核,具有一定的随机性,相对缺乏科学、合理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与对知识、技能的考核不一样,需要更多地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变化。在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中,遵循思政教学基本规律,引入过程化评价方式,将考核时间覆盖到课前、课中、课后,考核范围从知识技能扩大到知识技能素养,让学生更多地关注课程学习过程,用考核指标引导学生的行为,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一)过程化评价有利于提高学生日常学习的自觉性
针对课程性质,在充分研讨的基础上,将过程化评价引入课程考核标准中,对学生的日常学习表现及行为等方面作出明确要求并進行考核。学生根据日常学习行为的考核要求,将注意力集中在课程学习上,掌握专业课程学习的方法和规律,积极参与到课程学习活动中,形成稳定、端正的学习态度,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2]。
(二)过程化评价有利于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传统教学往往采取“填鸭式”的灌输模式,不易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且课堂上教师讲授贯穿始终,缺乏给予学生展示的机会,课前、课后教师无法管控,不能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将过程化评价引入课程考核标准中,学生在课前、课后可以自由分配学习时间,选择舒适的学习环境,组建课程学习小组,阅读适合的学习资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增强探究学习的主动性,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三)过程化评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教师由于授课学时限制、教学方法单一等原因,使课程教学存在“老师讲得多、学生做得少”的现象。将过程化评价引入课程考核模式,在教师的引导下,结合专业课程的不同特点和内容,让学生通过查阅文献、文字表述、口头表达、小组协作和成果展示等形式开展锻炼,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做到知行合一,提升学生对知识运用的能力。
(四)过程化评价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成果的完整性
通过推进课程思政过程化评价,引导教师通过现代教育技术,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加强教学过程控制,指导学生按照要求完成相应的课前、课后学习任务,提高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整体性、全局性认识,促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掌握规律和方法。
二、建立以课程思政为核心的过程化评价体系
(一)明确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企业财务会计课程“以学生为主体”,明确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三位一体”的课程培养目标。
知识传授目标:了解企业常见经济业务类型,复述会计六要素的确认条件、计量方法、列报规定和财务报告编制原理。
能力培养目标:通过分岗位实践学习,积累解决实际会计问题的经验,获得会计核算岗位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使学生从初学者成长为有能力胜任会计核算岗位的人才,提高会计核算岗位会计员与初级会计师技术水平。
价值塑造目标:结合企业财务会计课程特点,深度挖掘、提炼其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科学、合理地拓展课程的高度、广度、深度和温度,落实育人目标。首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维度。引导学生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提高个人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修养,自觉把小我融入大我。其次,法治教育维度。帮助学生对《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等法规的认知,教育引导学生牢固树立法治观念,培养法治思维。再次,职业道德维度。引导学生理解并自觉实践会计职业精神和职业规范,增强会计职业责任感,培养爱岗敬业、廉洁自律、诚信为本、不做假账的职业品格[3]。最后,文化教育维度。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
(二)优化课程思政教学内容
企业财务会计课程思政教学围绕“三条主线”展开。课程思政教学内容不能脱离企业财务会计专业知识而独立存在,从主要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出发,团队教师把十二章的教学内容划分成6个模块。首先,一模块构建一主题,确定思政切入点挖掘思政元素;其次,一模块引入至少一案例,结合财务会计典型警示案例、热点事件、人物事迹、行业动态等选择思政载体;最后,一模块设置一任务。“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生在社会实践、志愿服务、课程实训等思政实践中,知国情、学榜样、讲格局。围绕这三条主线形成课程思政教学内容,编写进课程教案和课件,形成固化成果。
(三)线上线下结合的课程思政教学实施
课堂教学实施时,遵循思政教学的内化与外化规律,利用职教云、超星学习通、1+X财务共享平台等媒体技术,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课前,在平台上发布预习任务清单,并上传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如企业会计准则、警示案例、榜样人物事迹等,将课程思政教学前移[4],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比较分析能力,养成关注前沿动态的职业习惯;课堂上,结合学生预习情况和教学内容特点,适当选择案例教学法、小组讨论法、探究式教学法等,落实“启发—探索—思考—领悟”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塑造学生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的职业品格。课后,通过学习平台中的讨论模块,鼓励学生分享与本节教学相关的典故与故事、自己的所见所闻等,学生展开讨论,教师也积极参与其中,针对比较典型的案例给予肯定和表扬。将思政教学春风化雨式贯穿“课前—课中—课后”全过程,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到实践,与“知、情、意、行”形成辩证统一,提高立德树人的成效。
(四)制定“以学生为中心”的过程化考核指标
在智慧教育背景下,引入教学平台,增加课程评价主体,设置教师评价、系统评价、学生互评、学生自评相结合的评价主体。提高平时过程化考核成绩在课程总成绩中的比例,过程化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60%,期中成绩占总成绩的10%,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30%。
1.学生课堂学习表现。教师对学生课中的“出勤、课堂发言、参与教学互动、课堂纪律”等内容进行记录。依托职教云、超星等学习平台,教师实时记录学生的表现,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将精力专注到学习上来,努力养成学生日常学习的自觉,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这部分考核内容占总成绩的15%。
2.学生自主学习方面。教师对学生课前、课后提出任务要求,根据“自主完成作业、归纳总结”等,结合课程特征做出明确要求进行考核。目的是充实学生课外学习内容,同时利用职教云、超星等学习平台,开展课内课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学习策略,引导学生自主查阅相关资料、学习相关内容,自主开展学习,这部分考核内容占总成绩的20%。
3.学生知识迁移能力方面。教师对学生开展关于知识运用能力的锻炼,以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可选择运用“案例分析、课堂讨论、技能竞赛平台”等形式考查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同时依托锻炼知识运用能力所采取的形式,要求教师有意识地对学生提出关于口头表达、文字表述、小组合作和成果展示等方面的要求,既可保證知识运用能力考查的质量,又增强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这部分考核内容占总成绩的15%。
4.学生学习成果方面。教师根据课程不同对学生的学习任务进行要求,让学生提交可评阅的“归纳总结的思维导图、调查报告、PPT、案例分析”等成果形式,进行量化考核,这部分考核内容占总成绩的10%。
三、实施过程化评价的教学效果
企业财务会计课程以课程思政为契机推动课堂教学改革,梳理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重新组织教学内容,修改教案和课件,优化教学设计,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过程化评价,将思政教育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
(一)优化教学设计,掌握课程基础理论
教学团队完善教学资料,修订了融入课程思政的教学大纲,整理课程思政教学案例集,撰写课程思政教案,优化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注重知行合一的实践教学。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会计理论知识并积累解决实际会计问题的工作经验,获得会计核算岗位的专业技能,达到会计核算岗位的会计员与助理会计师的技术水平。
(二)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提升职业素养
课程注重过程管理,学生通过课前预习、文献查阅、团队合作、成果汇报、学习智慧职教MOOC精品课程、操作1+X财务共享平台等方式,学生学习投入度大大增加,知识面明显拓宽,学习能力稳步上升,掌握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最新动态以及税收政策的变化,更好地掌握行业前沿理论知识,提高会计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
教学和科研是相互促进的,没有教学的科研是空洞的,没有科研的教学是肤浅的,教师把科研成果应用到教学实践中,提升课程思政教学的高度。通过麦可思对财务管理专业2019届毕业生质量评价数据报告显示,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对企业财务会计课程的满足度高达94%。
四、结语
数字经济时代,“大智移云物”等技术对财会行业赋能的同时也提出了更多的挑战,财会工作由传统的会计核算转向财务决策[5],高职院校如何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财会人才,还得依托于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在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中,需要适应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积极推进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将“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结合,延伸专业课程思政第二课堂,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过程化考核评价体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实现思想启迪和价值引领,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1]朱红霞.构建以劳模育人为特色的课程思政体系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0(9):78-80.
[2]王丹凤,沙金.过程化考核在教学改革中的实践与应用[J].知识经济,2020(9):110-111.
[3]张宏.高校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效应的困境、要素与路径[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0(10):31-35.
[4]朱萍,钟霞.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课考核的过程管理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9(4):29-30.
[5]唐大鹏,王伯伦,刘翌晨.“数智”时代会计教育重构:供需矛盾与要素创新[J].会计研究,2020(12).
编辑 郑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