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蕴于读 情融于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2022-02-25 03:30章宝莲
成才之路 2022年7期
关键词:情感教育教学设计语文教学

章宝莲

摘 要:语文阅读中的情感教育是利用具体的教学内容,通过分析作者寄托于物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切身体会文章蕴含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操和审美能力。教师从情感角度展开教学设计,学生接受起来更为自然,对学习心理的冲击更为显著,教学效率更高。教师应针对学生阅读学习实际,创设阅读情境,推出阅读活动,传授阅读方法,延伸阅读训练,使学生有更多情感阅读学习机会,促进学生学习思维的形成,帮助学生在创造性阅读学习中建立学科认知基础。

关键词:语文教学;阅读教学;情感教育;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2)07-0055-03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行为,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情感因素,不仅能够提升学生阅读品质,而且可以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让学生在阅读学习中形成学科核心能力。教师围绕情感阅读展开设计和组织,为学生营造更好的学习环境,及时传授一些情感阅读学习方法,能够让学生顺利找到阅读要领,并在创造性阅读学习中形成丰富认知。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进行研究。

一、创设阅读情境,激发生本情感引擎

学生对在情境中学习接受度更高,因此教师可借助多种媒体手段展开教学设计,创设各种范读情境,对学生形成情感冲击,让学生主动进入到仿读训练环节,顺利启动情感引擎。

1.媒体情境

教师运用媒体进行阅读教学设计是较为常见的做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必要的教情和学情调查,以提升阅读情境设计的适合度。选择图片、视频、动画、音频等材料时,教师要进行对接处理,让学生顺利启动阅读思维,对教材文本做深度思考和阅读。例如,在教学《祖父的园子》时,教师可在课堂导学环节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图画:这是一组特殊的图画,都是其他班级同学做的文本插图,大家仔细观察,看能否对你形成触动。学生观察这些插图时,对“祖父”这个人物给予更多关注。教师适时做出提示:作者重点写了祖父园子里的花草飞鸟,但阅读文本可以发现,作者情感表达是对祖父的留念和怀念。观察这些插图,你对祖父这个人物有哪些直观了解?学生开始阅读思考和讨论,课堂学习气氛活跃起来。在诵读环节,教师鼓励学生倾注一些情感,学生表现都比较到位。教师借助多媒体展示图片信息,将学生学习情绪调动起来,使学生从插图观察中获得的学习体验更为鲜活,再及时进行引导和提示,让学生对文本内容做情感解读,使学生能够顺利启动情感引擎,快速建立阅读认知。

2.范读情境

在学生进入文本阅读环节后,教师需要进行范读,给学生带来更多情感诵读的启示。学生有比较强的模仿意识,教师做好示范诵读安排,通过教师诵读、学生诵读、电子课件音频诵读等多种诵读方法的综合设计,可以对学生形成心理刺激。教師展开示范诵读,让学生跟随仿读,虽然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诵读,但学生不会产生较深的感触。因此,教师不妨做其他设计,对学生形成感官刺激。例如,教学《月是故乡明》时,教师先利用多媒体播放配乐诵读音频材料,将学生学习情绪调动起来,再让学生跟随朗读。教师做出必要的提示,让学生对文本情节进行思考。为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教师可挑选学生做诵读展示,再对学生的诵读展示情况做评价,从方法角度做总结,并让学生展开互动交流,在主动朗读训练中寻找感觉。为激发学生朗读兴趣,教师可将部分学生诵读制作成音频材料,在班级内播放,让学生进行互动交流,从而营造活跃的课堂学习气氛。

二、推出阅读活动,强化生本情感体验

学生对灵动性、趣味性、开放性阅读活动有很大的参与兴趣,教师要做好创新设计,组织学生参与诵读比赛、阅读演绎活动,让学生在情感交互中建立学习认知。

1.诵读比赛

诵读是情感性朗读,教师适时组织一些诵读活动,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和展示的机会,这对全面提升学生情感诵读品质有重要作用。教师可组织诵读比赛活动,组织学生在诵读准备和参与过程中建立学习认知。学生诵读方法存在短板,教师要在诵读技巧等方面做指导。例如,在教学《威尼斯的小艇》时,教师设计了诵读比赛活动:先在小组内做诵读展示,小组成员做评价,推选出小组代表,参与班级总决赛。学生接受任务后,都能够主动行动起来。教师适时做出方法指导:诵读需要体现抑扬顿挫,还要关注语气、语调、语速等要素,这篇课文属于小品文,注重景色的描写,运用了多种描写方法,诵读时要调度更多情绪,读出赞美之情。学生开始尝试诵读展示,学习气氛逐渐浓厚。教师从诵读方法应用角度做提示,让学生有了更强的参赛信心:诵读需要感情支持,矫正情感基调是关键。教师从诸多方向做出引导,帮助学生做好情势分析,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演绎展示

课堂演绎活动是学生非常喜欢的内容,教师要做好设计和组织,让学生对一些情节性文本内容做课本剧创编处理,让学生展开多种形式的演绎活动,对文本内容做直观展示,这对激发学生学习情感有重要作用。学生进入演绎环节,多种感官都会受到冲击,教师要在方法应用上进行指导,给学生提供更多体验的机会。例如,教学《草船借箭》时,教师推出了课本剧创编和演绎的活动任务:诸葛亮和周瑜两个谋士展开了斗智斗勇的较量,同桌两个人合作,自行改编这篇课文,设计两个角色,做好角色分工,设计适合的人物台词,展开具体的排练,准备参与班级演绎活动。学生听说要做课本剧演绎操作,都表现出极高的参与热情。教师巡视班级,对学生准备情况做监督,给学生提出一些修改意见,确保演绎活动顺利展开。在课堂演绎环节,教师利用抽签形式决定出场名单,对学生做出规范要求,课堂演绎活动顺利展开,课堂学习气氛活跃起来。在学生演绎过程中,教师组织其他学生做评价活动,对其形象塑造情况做定性判断。教师对学生学习表现做总结,阅读学习渐入佳境。

三、传授阅读方法,提升生本情感品质

学生对文本进行解读时,大多是望文释义,其方法缺陷很明显。教师要做好方法总结和传授,让学生积累阅读方法,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情感阅读品质。

1.鉴赏指导

阅读鉴赏是阅读学习的核心内容,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更多方法支持,让学生顺利进入情感阅读环节。阅读鉴赏学习需要情感渗透,教师应在鉴赏角度选择、鉴赏程序设计、鉴赏效果评估等方面做出指导,给学生提供切实帮助,让情感性鉴赏学习顺利展开。阅读鉴赏角度众多,学生大多对修辞比较敏感,教师可从典型词语、色彩、句式、描写、情感、主旨等多个角度展开引导。例如,在教学《摔跤》时,教师布置鉴赏任务:选择你最喜欢的一段描写,说说描写特点,不能只找修辞方法。学生进入鉴赏環节后,教师跟进指导,对学生鉴赏情况做适时评价。有学生找到这样一段话:“两人走马灯似的转了三四圈,终于三抓两挠,揪在了一起。”学生展开鉴赏:这句话运用了比喻,对两个人的对峙情况做形象描绘。教师肯定学生的思考评价,并要求学生规避修辞,从其他角度展开思考。学生很快就有了信息回馈:这句话中有几个动词运用最为典型。如“转”“三抓两挠”“揪”等。这些动词将两个人物的动作直观展现出来,表现出人物的灵动特点。教师对学生评价情况做总结,鉴赏学习顺利开展。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开阔了阅读视野,情感调动也很到位,从鉴赏体验中获得丰富学习启示。教师针对性做出提示,起到重要助学作用,学生阅读思维顺利开启,阅读学习呈现高效性。

2.寓意解读

学生进行文本寓意解读时,往往会存在一些不规范的做法,望文生义现象比较普遍,教师要做好对接处理,引导学生展开深入思考,让学生结合情感体验、主旨分析等进行解读。例如,《手指》这篇课文围绕五根手指展开描绘,其描写很有个性。学生在阅读思考时,大多能够产生一些比较肤浅的认识,如“团结就是力量”。教师在具体指导时,可先为学生播放相声《五官争功》,让学生思考:手指和五官是相似的,如果大家都争抢功劳,提出不合理的要求,就会破坏团结气氛。如果五根手指都能够团结到一起,就可以形成更强的战斗力。我们每一个人在集体中就如同这手指,需要发挥积极作用,而不是故意搞破坏。学生根据教师指导展开深入思考,对文本内容有了更深的理解。教师设计了读后感训练任务,学生都能够从团结、协调、和睦等角度展开分析和思考,将课堂学习推向高潮。教师利用相声做引导,给学生带来更多深度思考的机会,这种延伸性设计,能够形成渗透作用,启迪学生思维,使学生在深度思考探究中建立学科认知。

四、延伸阅读训练,培养生本情感认知

进行阅读教学训练设计时,教师要有延伸对接意识,引导学生展开读写结合训练,借助更多信息渠道搜集课外阅读素材,形成内外对接。教师推出适合的课外阅读内容,能够对学生形成信息冲击,让学生主动展开阅读思考。

1.读写结合

读写结合是阅读延伸训练的重要形式,教师要对读写形式进行创新设计,让学生自然进入到读写环节,在创意性探索中启动学习情感,在创作性学习中实现阅读认知内化。仿写、扩写、改写,以及读后感、读书笔记、自由创作、阅读反思等,都能够对学生阅读情感思维形成冲击,教师要做好衔接处理,让学生在实践中建立学习认知。教师布置读写任务时,要对任务形式做创新处理,还要组织学生做学习评价,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让学生自然展开反思学习,在读写结合中内化阅读认知。例如,教学《景阳冈》时,教师先借助多媒体播放一段“武松打虎”的山东快书音频,再与学生一起阅读文本内容,对武松打虎环节做重点分析,让学生对武松产生敬佩之情。为促进其内化知识,教师可以选择其中一个环节让学生展开创编操作,将其改编成小品。学生接受任务后,对文本内容做梳理,再进入到创编环节。在脚本审查时,教师组织学生对这些脚本做评价,挑选出最为精彩的设计方案,推荐到学习小组,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

2.内外对接

进行课内课外阅读对接设计时,教师要考虑学生接受能力,鼓励学生开阔阅读视野,借助教辅材料、网络等渠道展开课外阅读,以提升学生的阅读学习品质。教师要让阅读训练呈现多元性,顺利启动学生学习情感,在创造性训练中提高能力。例如,在教学《刷子李》时,教师可先让学生阅读文本内容,对主人公做性格分析,再对学生的阅读情况做评价。在延伸阅读设计时,教师可布置对接性阅读任务:《刷子李》选自冯骥才的《俗世奇人》,这部书介绍了很多世间“奇人”,其可读性很高,同学们可借助网络展开素材搜集,选择其中一个故事做重点阅读,参与班级交流活动。在具体实施课外阅读行动时,教师可借助网络做远程调动,让学生在交互平台上展开阅读交流。课内课外阅读有多种对接形式,教师应做出针对性设计,给学生提供适合的阅读素材,调动学生阅读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情感思维顺利启动。

五、结语

总之,教师要从情感阅读角度展开文本阅读任务设计,让学生用心阅读和思考,使学生的阅读体验更为丰富,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学生对直观性学习有特殊参与热情,教师应组织更多互动性较强的阅读活动,拓展阅读训练维度,让学生顺利进入到情感阅读环节,在创意性学习体验中内化知识。

参考文献:

[1]张有存.语文阅读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09(02).

[2]何兴国.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渗透[J].语文教学通讯,2019(09).

[3]郭小莹.情感体悟与表达能力的培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语文教学通讯,2018(02).

[4]刘振英.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培养与思维训练[J].文学教育2015(11).

Feeling in Reading and Learning:

Emotional Education in Chinese Reading Teaching

Zhang Baolian

(Zhima Central Primary School, Guangze County, Nanping City, Fujian Province, Guangze 354100, China)

Abstract: Emotional education in Chinese reading is to use specific teaching contents to guide students to personally experience the emotion contained in the article and cultivate students' sentiment and aesthetic ability by analyzing the author's thoughts and feelings on things. Teachers carry out teaching desig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motion, which makes students accept it more naturally, has a more significant impact on learning psychology, and has higher teaching efficiency. Teachers should create reading situations, launch reading activities, teach reading methods and extend reading training according to the reality of students' reading learning, so as to enable students to have more emotional reading learning opportunities, promote the formation of students' learning thinking, and help students establish the cognitive foundation of science in creative reading learning.

Key words: Chinese teaching; reading teaching; emotional education; instructional design

猜你喜欢
情感教育教学设计语文教学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留守高中生情感教育的对策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