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提出,日常教学工作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注重加强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养,而创新思维正是创新创造能力的基础。在此背景下,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思维,消除以往教学模式中过度重视学生成绩的弊端,加强对学生思维、意识、素养等方面的培养。文章针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现实意义与教学现状进行探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创造性思维;教学措施
作者简介:杨蓉(1994—),女,江苏省海安市城南实验小学。
作为一门语言基础课程,小学语文具备情感丰富、人文性强、易激发学生思维等特点,并在小学教育工作中占据重要地位。课堂教学是落实教学工作的主阵地,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其创造性思维,是现阶段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在新时代,小学语文教师应深入探究课程教学改革要求,将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综合素养视为优化教学工作的导向,促进学生后续更好地成长与发展。
一、训练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现实意义
小学生普遍拥有较强的接受能力,且可塑性强。小学教育工作能够影响到学生学习习惯、思维模式以及价值观念等多个方面。而优化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对学生未来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改革和优化,值得教师予以重视。
创造性思维主要指学生基于自身认知和知识储备,开展各种思维活动,能对事物提出全新的想法和观点,善于站在不同的角度上不断创新和突破。具备创造性思维的学生能够独立探究事物本质,并升华其自身价值,为社会发展做贡献。
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工作不仅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更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力精神文明建设,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的重要路径。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具有综合性、系统性的特征,要求教师指导学生在掌握基础学科知识的同时,有效加强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造能力,通過制订全面的教学计划,激发学生自觉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动力和兴趣,从而有效提高教育教学工作效果和质量,促进学生更好发展。
二、训练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教学现状
受到以往教学观念的影响,传统小学语文教学方式多为教师单方面向学生传递知识。在讲解课本内容时,教师通过书写板书让学生记录的方法,使学生掌握相关教学内容,而在开展阅读教学期间,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也较为单一,仅让学生在教师的范读或相应的指导后阅读课文。这种教学方式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长时间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无论是背诵还是练习,都被教师“推着走”,极大限度地制约学生自主思考能力的提升,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同时,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放在课前准备方面,忽视对班级学生实际情况的了解,导致教学效果难以达到预期。而部分学生为了加强自身语文学习能力,提高考试成绩,会花费大量的时间来理解和背诵相关知识点,却没有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也无法达成预期的目标。这样自然会逐渐使学生学习动力下降、学习自信心不足,甚至出现因长时间的努力“白费”而放弃语文学习的情况。
随着素质理念的提出以及教学改革优化工作的不断推进,小学语文教师应分析现阶段工作存在的不足,探究新课程改革要求,了解班级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包括学生的学习能力、成长规律、兴趣点等多个方面,从而针对学生学习需求制订全面且完善的教学计划,力求锻炼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促进其发展[1]。
三、训练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教学措施
(一)构建优质课堂环境,培养学生思维意识
相对而言,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容易受到自身兴趣、爱好的影响,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日常授课中要着重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动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环节中,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奠定基础。教师还要设计出更为科学的教学计划,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为学生构建优质的课堂环境。
第一,教师要善于将教学目标和学生学习情况相结合,构建较为轻松自由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动力。教师在授课时要注意自身的语气和说话方式,要用亲切、真切的语言缓解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畏难心理,为后续教学工作打下基础。第二,教师要善于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创设课堂教学情境,采用实物展示、视频动画等方法,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全身心参与课堂教学。
例如,在讲解《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时,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以及摘抄课文中优美的语句,丰富语言积累。对此,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兴趣点,设计出优质的课堂教学方案。在课前准备阶段,教师可准备—张中国地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彩色挂图、小黑板三块或投影片四张等教学道具。在课堂授课阶段,教师应采用问题导入的方法,吸引学生,如提出“你知道西沙群岛在什么地方吗?西沙群岛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呢?”等问题。教师在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感受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的同时,应加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并向学生出示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的有关图片,鼓励学生看图背诵相应的段落。在课后巩固阶段,教师要依据教学目标组织学生开展“可爱的祖国”古诗名言展示活动,鼓励学生自主交流描写祖国风光的古诗、名言等。教师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自主思考、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加强语言表达能力,有效拓展思维,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和发展奠定基础。
(二)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初步培养创造性思维
入选小学语文教材的文章多为经典的文学作品,其中包含高超的写作技巧或深厚的思想情感,因此,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应重视对课文内容与内涵的挖掘,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展开联想,从而培养其创造性思维,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
以《燕子》一课为例,教师应充分利用文章内容,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比如,针对“几对燕子飞倦了,落在电线上。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一句,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发挥想象进行对话练习:“几对燕子飞倦了,落在 上, ,多么像 啊!”学生想象活泼灵动的燕子,并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回答出:“几对燕子飞倦了,落在树梢上,树枝随风摆动,多么像演奏乐曲的指挥棒啊!”通过这样简单的仿写练习,教师充分结合课文内容,为学生提供发散思维的空间,有助于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
又比如,在讲解《元日》这首古诗时,诗句“千门万户曈曈日”表达初升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的景象,虽没有刻意地描写家家户户为新年忙碌的景象,但却让人们感受到新年热闹的氛围。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结合自己过新年的经验以及对诗中古人过新年场景的想象,写出自己在诗中“看”到的景象,并采用问题引导法,让学生逐步展开想象,如“诗中给我们描绘了—幅怎样的画面呢?”“读诗的前一句,边读边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等。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准确把握教学契机,让学生进行发散联想,有利于初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2]。
(三)鼓励学生敢于质疑,逐步形成创造性思维
提出疑问是学生自主思考的重要表现,也是学生创造性思维形成的基础。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制约,教师忽略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难以主动提出质疑。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出,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着重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样有助于学生提升勇于质疑、主动创新等意识与能力。在课堂授课时,教师也要不断尝试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让学生带着问题参与课堂学习,逐步形成创造性思维。
例如,在教授《乌鸦喝水》一课时,教师可以提出“如果是你,你会用什么办法喝到水呢?”的问题。有学生回答“我可以用吸管”,还有学生说“我会去找一个碗,把水倒进碗里就可以喝到水了”。这些天马行空的想法都是学生自主思考后得出的,展现了学生主动分析问题。在此过程中,教师对学生提出的想法要给予充分的尊重,不能因为学生的观点不符合实际就否定学生。比如,有的学生提出:“把石子放到水里,水就脏了,怎么能喝呢?”还有学生提出:“乌鸦的嘴那么长,瓶口那么小,就算水升上来,乌鸦又是怎么喝到的呢?”对学生提出的这些想法和质疑,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为学生解答,从而有效加强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动力,还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和学习自信心。
(四)指导学生体会语言,尝试运用创造性思维
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时,教师要想有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可以从课文内容着手,组织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让学生理解各种语言表达形式和表达方法,加强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转变较为直观的思维模式,尝试运用创造性思维。
以《枫树上的喜鹊》一文为例,文中提到“喜鹊弟弟长得真快,好极了。我看见喜鹊阿姨站在窝边,一会儿教喜鹊弟弟唱歌,一会儿教他们做游戏,一会儿教他们学自己发明的拼音字母……”若仅理解字面意思,学生就会产生疑问,“喜鹊阿姨”怎么会教“喜鹊弟弟唱歌、做游戏”呢?但当学生理解拟人这一写作手法后,就能感受到作者的写作意图,从而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小学语文教学会涉及很多写作方法,包括拟人、比喻、借喻等,这些写作方法的运用都需要建立在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基础上。学生只有具备独立思考、创新创造能力,才能准确地将语言表达与生活实际、自身情感等方面相结合,既能有效掌握写作基础技巧,提高写作能力,又学会运用创造性思维。小学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深入探究教材内容,找出课文中关键的字词句段,引导学生通过语言形式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使其学会利用这一思维。
(五)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构建创造性思维生长平台
小学语文教师要想有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要将教学工作与学生实际情况有机结合,为学生搭建可以充分发挥其创造性思维的实践活动平台,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兴趣是增强学生学习效果、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原动力,因此,教师要考虑到教学活动的趣味性,使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此外,教师还要关注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将学生成长规律与实践教学工作相结合,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真正获取相关知识和技能,从而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小学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时也应遵循实事求是的教育原则,为学生指出语文学习和生活实际之间的联结,加强学生对语文学科的认知,使其在学习过程中逐步提高观察、想象、创新与实际操作的能力,并形成運用创造性思维的习惯。
教师也可以尝试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教学活动,如猜谜比赛、朗诵比赛、写作比赛等具有一定竞争性质的实践活动,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让其主动参与实践活动,主动准备相关的材料,争取更好的成绩,从而促进其发挥自我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学生个人之间的比赛可以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小组之间的比赛则可以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班级之间的竞赛能够引导学生为了集体荣誉共同努力和奋斗,最大化地应用所学知识,增强班级凝聚力,从而构建和谐、有爱的学习环境。当语文学习成为学生的爱好之一时,就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自觉地运用创造性思维解决遇到的问题,为其后续更好地成长与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用手工制作、短剧表演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或者组织学生参加户外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利用创造性思维理解并解决生活中发生的各种问题。这种教学方式转变了以往单一的教学模式,能有效消除传统教学存在的弊端,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思考与学习空间[3]。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课堂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既能落实教育改革,又能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并在促进学生发展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当前,小学语文教师可从构建优质课堂环境、开展实践教学活动等多个方面着手,力求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促进其综合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季冬梅.在语文课堂中促进学生思维力的生长:以六上《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的教学为例[J].江苏教育,2022(09):62-64.
[2]刘璐.引入“活”水,灵动课堂: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022(02):73-74.
[3]王紫薇.基于小组合作模式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教学实践:以小学语文为例[J].文渊(中学版),2021(05):2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