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阅读是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提升语言能力,促进思维发展。在传统的英语阅读课堂上,教师更多的是关注学生对语言知识的掌握程度,而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所忽视。新时代下,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关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不断拨动学生思维的“弦”,促进他们英语阅读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思维品质
作者简介:姜蕾(1993—),女,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三阳小学。
当前小学英语阅读存在这样的现象,教师更多地关注学生对于英语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而对他们的思维发展情况关心不足[1]。基于教育领域的革新和学生发展的需要,教师要更多地将教学重心放到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上,致力于学生的综合性发展。
而阅读是发展学生英语思维品质的一种重要方式。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发散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建立思维链条,突破学生的思维定式,进而培养他们的英语思维品质。
一、阅读前:启发与激活思维
小学生好奇心强,总会将注意力投向他们感兴趣的事物。要想让学生爱上阅读,首先教师就要做好课堂导入设计,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到阅读文本中。
因此,在阅读教学开始前,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启发他们的思维。课堂导入最常见的两个方式是设置疑问和创设情境。
(一)疑问导入,启发思维
教师可以以疑问导入课程内容,进而引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教师提出的疑问不是干巴巴的提问,而是要将疑问设置在一定的情境中,随着情境的展开,问题随之展现。学生对这样带有画面感的问题会更感兴趣,更容易进入思考的状态。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设置的问题情境要与阅读文本有一定的关联,要能推动阅读教学的发展。
以译林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 8“Chinese New Year”为例,本课主题为Chinese New Year。教师利用图片创设了一个教学情境,内容为一群孩子穿着红色的新衣服,捂着耳朵在放鞭炮。
教师根据出示的图片设置的问题为:“What are they doing? What festival can you guess from the picture?”
图片唤起了学生相似的经历,他们很快就能说出答案:“这是中国的新年,孩子们在放鞭炮(Children are letting out fireworks on Chinese New Year)。”
问题情境的创设启发了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欲望,让他们快速地进入学习状态。阅读前适切的提问能引发学生的思考,让他们主动地将阅读的话题与生活经验联系起来。
(二)借助图片,激活思维
在导入环节,教师还可以借助图片教学进一步激活学生的思维,让他们能够从阅读中获得更多认知,解决更多问题,进而实现阅读的深入。
小学生对绘本的阅读兴趣会高于对纯文本的阅读兴趣,大多数学生喜欢看绘本中的有趣插图,喜欢读有趣的故事。尽管他们不能完全理解绘本中的英语单词的确切含义,但是通过观看插图并分析上下文情节,他们还是能猜出大致的故事内容。
可以说,绘本阅读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教师可以将学生喜欢阅读绘本的这一特性运用到阅读教学中,在阅读环节增设图片,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
还是以六年级上册Unit 8的Story time板块为例,教学时,教师先是展示了紫荆花的图片,进而引出香港这座城市。之后再借助图片的展示实现了情境的转换,让学生领略了香港过年时的场景。
图片展示的是香港的孩子随着大人到市场买花的场景,教师让学生根据这些图片用英语进行自由表达,接着让学生交流讨论,加深了解。
教师展示的图片将学生的视线一步步地引入文本更深处,在此过程中,他们的思维也变得更加
活跃。
二、阅读中:聚合与深化思维
课堂导入环节之后,就進入正式的阅读教学阶段。阅读教学要以学生为主,让他们真正深入文本。学生阅读的过程也是他们思维聚合与深化的过程,随着阅读的深入,学生的思维也愈发深刻。
(一)运用思维导图,获得整体感知
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借助思维导图梳理文本脉络,直观展示阅读文本的思维模式,以帮助学生整体感知文本,进而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思维导图可以将学生的思维过程以直观的方式展示出来,教师能够从中观察出学生思维的漏洞,进而及时地引导和修正。小学生的思维特点以形象思维为主,面对具体的画面和真实的场景,学生更容易进入思考的状态,也更容易理解文本内容。教师将思维导图与阅读教学结合起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以译林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下册Unit 1 “The lion and the mouse”的教学为例,教师先是在黑板上写上“story”一词,提问学生:“一般来说,故事包含哪些要素?”
教师先让学生展开讨论,接着在“story”一词旁边分别画出五个方框,标上“who”“what” “where”“when”“how”。接着,教师将“story”改为“the story of The Lion and the Mouse”,要求学生将后面方框的内容填上。可以看出,学生只要将这些内容填上,就能掌握整个文本的大意。
换言之,学生要根据思维导图在文本中搜集相关的信息,重新整合,进而达到解构文本的目的。学生搜集信息的过程也是他们思考的过程,是对文本内容进行分析、加工与推理的过程。
比如对于“how”这一栏,学生就可以再列出“mouse”与“lion”两个分支。在“mouse”这一分支,学生又分别列举出三种不同的情感变化,即开始的害怕、后来的勇敢和最后的喜悦。
可见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思维导图让学生学会理清文本的脉络,进而获得思维能力的提升。在构建思维导图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将学生的潜能挖掘出来,让他们从中提升文本阅读能力,掌握阅读技巧,进而发展语言综合能力。
(二)设置问题链,引发深度阅读
教师还可以通过问题驱动,将学生引入深度阅读。深度阅读是指学生不仅要掌握文本的大意,还要掌握文本的内在逻辑,实现高阶思维的发展。基于文本设置的问题链能够引导学生掌握文本核心,促进学生展开深层次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力以及阅读创造力。
教师设置的问题链要关注两个层面,一是要照顾全体学生的英语水平,不能一开始就设置英语能力较弱的学生难以回答的问题,而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地设置阶梯式问题,树立全体学生的学习信心。二是所设置的问题要多元化,不能是片面化、单一化的,要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涵盖多个角度,以激发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深入文本,展开深层次思考。
还是以六年级下册Unit 1 “The lion and the mouse”的教学为例,教师设置了以下问题:“Do you love the mouse in the story? If you were mouse,what will you do when you first meet the lion? What can you learn from the mouse? ”
教师提出的这三个问题是围绕同一个话题展开的,彼此间构成了一个问题链,但是这三个问题的难易程度不一样,需要学生具备的能力也不一样。对于第一道题,学生只需要依据自己的喜好,做出肯定或者否定的回答。第二道题是一个开放式提问,只要合乎情理,学生怎么回答都可以,但是学生需要组织语言,将自己真实的想法表达出来。对于第三问,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要能从文本的描述中分析出自己所需要学习的老鼠的优点。
这三个问题能让每个学生都获得参与感,同时,教师的提问能够让学生学会将自己的情感与文本相联系,引发学生深入思考,从而能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深刻地理解文本。
三、阅读后:思维的迁移与巩固
学生阅读完文本并不代表学习的结束,他们还要继续延伸学习,发散思维,以让所习得的技能在迁移中得以巩固。阅读后的环节其实是学生进入文本又跳脱出文本,借助阅读培养多方面能力的过程。
(一)以口语表达促进思考
在文本阅读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还原文本的故事,在还原故事的过程中,他们会再次深入思考文本中人物的关系以及文本所传递的思想。
还原故事的方式可以是多样化的,学生可以采取复述的方式表达,他们只需要复述出故事大意,其中的细节可以随意发挥。学生还可以采取表演的方式,将口语表达与动作表演结合起来,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演绎故事。在此过程中,学生会关注表演时所蕴含的情感是否准确,语音语调是否符合文本的情境等。可见口语表达是对阅读的延伸,是展示学生多元能力的契机,能促进学生创造力、想象力等高阶能力的进阶。
以译林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Unit 8“Birthdays”的教学为例,教师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文本的大意。教师先抛出具体的情境:Mike’s birthday is on the eighth of April. He and his friends always have a birthday party at home.
学生们采取了不同的方式来还原文本内容,有直接讲述的,也有情景演绎的,更有戴上道具表演并加入新内容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有学生想到Mike的生日会有很多朋友参加,不如以小组的方式联合起来演绎故事。有相同想法的学生组成了一个小组,每个人说一句祝福的话,同时介绍自己要送给Mike的礼物。一个学生是这样說的:“Happy birthday to you.I will give you some flowers as birthday presents.”
(二)以书面表达深化思考
阅读是一次语言的输入,阅读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输出。阅读之后的输出是学生语言能力迁移和发展的有效途径,高质量的阅读需要高质量的输出来实现。
语言输出的方式是多样的,而书面表达是较为常见的一种输出方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原来的文本进行改写,或是对文本的某个细节进行扩写,还可以针对文本中的人物或内容进行评价。写作是学生对文本的深刻理解,是思维火花的再次迸发,既能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也能让他们多维度理解文本。
以六年级上册Unit 1“The king's new clothes”为例,文章的最后一段为:“A little boy pointed at the king and laughed,‘Ha!Ha!The king isn’t wearing any clothes!’”。
教师让学生们展开想象,将可能发生的故事写下来,同时也让他们思考故事中各个人物的性格与行为。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其他的人会不会附和小孩一起说出事实的真相?皇帝听到这个小孩说的话之后,会不会将小孩抓起来?等等。学生有了这样的想象,就能够进行个性化表达。
【参考文献】
[1]李琳.英语教学中如何实现学生深度阅读[J].小学教学参考,2021(06):42-43.
[2]陈晓旭.“悦读”阅美,“阅”有滋味:浅谈核心素养目标下小学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J].小学教学研究,2019(05):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