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朗读梯次训练教学方法初探

2022-02-24 00:05:34邱旭
快乐学习报·教育周刊 2022年4期
关键词:梯次朗读训练小学语文

邱旭

摘  要:根据“双减”政策重新定义语文课堂,夯实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针对学段要求利用梯次训练的方法进行朗读教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训练;梯次

去年“双减”政策落地,给课堂变革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重在“听说读写”能力的进一步夯实。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对于小学阶段性的朗读目标的明确规定,从“学习”到“用”再到“能用”,三个学段目标层层递进,具有不同的内涵梯度,体现了朗读训练的阶段性和连续性,旨在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朗读能力。

一、朗读梯次训练教学方法的规律性和重要性

著名儿童信息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是连续的,有阶段性的,故语文教师在设计和实施朗读教学的时候必须重视学生个体的身心发展规律,并根据儿童的额认知发展特点和心理发展水平制定科学合理的朗读教学目标:

(一)小学低段学生思维富有具体性,内部语言的发展不够完善,识字量不够,缺乏一定的学习经验与方法;注意范围较小,注意不到事物之间的练习,在朗读时常常一字一顿地读,用手指读,朗读时出现卡顿、结巴、重复等现象。这就需要语文教师给予明确的朗读目的和人物,目的越明确,注意力越集中。

(二)小学中段学生的注意力范围扩大,能完整地读通读顺句子。思维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对于出现的问题由直接理解为主到由简介理解为主,逐步理解失误的因果关系,能透过文字的描述理解课文的主题和内涵。教师可以尝试让学生通过丰富多样的朗读方式来体验文本、丰富情感、最终实现朗读技巧的进一步提高。

(三)小学高段学生抽象思维占据主导地位,理解力进一步发展。朗读文本时能做到流畅、有节奏,较为灵活地调整朗读速度和情感。情感冲动型减少,稳定性增加,表现欲下降,逐步从外露型向内倾型转化。基于学生在梯次训练中获得独特的阅读体验的基础,促使学生情感向更高水平发展。

二、朗读梯次训练教学方法的具体策略

小学三个学段逐年递增,呈阶梯式上升,互相依存又彼此互融。朗读教学方法也应对应学段因材施教,朗读目标更应分层次递增。

(一)低段:引导为主、训练为辅,间或表演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对低段(一二年级)中朗读的目标为“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确了低段应侧重引导学生学习朗读,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多采取范读、跟读、领读、引读的方式,辅以针对性训练,在熟练文字的基础上进行分角色朗读、分角色表演等表演体验。

例如执教一年级上册《对韵歌》时,让学生体会对仗工整的句子:“云对雨,雪对风。花对树,鸟对虫。山清对水秀,柳绿对桃红”——朗朗上口利于培养语感。这时可以在早读课反复播放语音,以读代讲,既能在反复范读和跟读中熟记课文,又能培养学生的语感。

又例如执教二年级下册《开满鲜花的小路》时,初读课文可以采取教师范读、创设情境读、分角色读、表演读等方式进行针对性训练。在熟悉了课文之后,可以分角色进行朗读,鼹鼠先生、快递员黄狗、刺猬太太、狐狸太太、松鼠太太等角色可以让学生分饰,既读又演,加入肢体动作,让文章读得更生动。

(二)中段:引导与训练交替出现,增加表演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对中段(三四年级)中朗读的目标为“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低段目标仅有两字之差:“学习用”变成了“用”,从初步感知朗读方法到逐步掌握朗读方法,这是一个质的飞跃。此外,本学段明确提出“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因此,光是读流利还不够,还要结合文章的深意在朗读技巧中注入情感。读文本、悟深意,中段的教学目标比低段涵义更深,要求也更高,教师应采用引导与针对性训练交替的教学方式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此时的表演体验应在课堂运用中多次采用,让学生在分角色朗读或扮演中体验语言的魅力,找到朗读的诀窍,体会成功的幸福感。

例如在执教三年级上册《父亲、树林和鸟》一课时,先探究“父亲到底是不是猎人,父亲为什么这样了解鸟儿的生活习性”这一教学难点。在体会到父亲仔细观察树林、认真探寻鸟的习性、最终发出感叹“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升华主题。在读懂课文之后再朗读课文,无疑是将朗读注入灵魂的最佳办法。此时教师应读讲结合、指导精练,用申请的朗读将文意再现。

(三)高段:训练与表演体验交替进行,出现朗读研究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对高段(五六年级)中关于朗读目标的表述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比中段朗读目标,这次变“用”为“能用”,此时的学生应该熟练掌握基本朗读技巧。为了达到这一朗读目标,教师可以采取训练与表演体验交替进行的教学方式,并逐步引导学生总结朗读的多种方法,进行朗读技巧的相关知识点讲述,从而产生探究朗读方法的兴趣。结合高段学生已经具备抽象思维的认知特点,教师可以在平时教学中适当以读代讲、以读深思、以读升华,将朗读方法彻底运用在语文课堂中,将朗读进一步导向思维拓展。

例如执教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一课时,这一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真挚感情。为了达到这一阅读要素,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将朗读放在重要的位置。分小组读、创设情境读,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再进行分角色朗读朗读。当读到母亲的对话时,先体会那种爱儿情深的慈母心,再加上深情的朗读,更能烘托文章主题,紧抓文章立意。此时再教授学生模仿母亲的语调朗读,充分出一位母親立体丰满的形象。

三、朗读梯次训练教学方法的未来展望

经过一年的朗读层次梯度教学实验,学生的语感有明显增强,他们的辨音能力、辨别语法结构能力、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辨别感情色彩的能力以及遣词造句、表情达意的能力,甚至观察力、想象力等,均有显著进步。未来的语文朗读教学中,我将进一步深化朗读的梯次目标,对接从“读”到“写”的写作目标,为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9.

[2]董秀妨.小学语文分学段朗读教学方法探析[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15:5-6.

猜你喜欢
梯次朗读训练小学语文
浅论动力电池在通信基站的梯次使用
加强朗读指导 提高语文能力
未来英才(2016年16期)2017-01-11 15:06:53
如何重视高中语文中的读与情感
让小学语文教学闪光点点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对学生加强朗读训练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基于模糊聚类的动力电池梯次利用研究
电源技术(2016年2期)2016-02-27 09: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