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与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几点思考

2022-02-24 03:38李俊莲
语文教学之友 2022年2期
关键词:写作阅读创新

摘要:语文教学重在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因而在阅读与写作教学中应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首要任务,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大胆质疑,提出问题,训练想象与联想的写作手法,培养学生的求异和逆向思维,通过比较鉴赏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

关键词:语文;阅读;写作;创新

新课标强调“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因此,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非常重要的。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探讨在阅读与写作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大胆质疑,提出独特问题

学生要学会大胆质疑,以独特的思考方式提出与众不同的观点。教师更要为学生提供一个交流合作的空间,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和思考,鼓励学生多提问题,勇于质疑,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教学《狼》一课时,文章结尾:“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以画龙点睛之笔指出狼的狡黠奸诈,呈现其顷刻而毙的结局。有学生就提出质疑:“为什么《狼图腾》这部书里描写的狼却是勇敢机智、聪明自由、团结合作、具有非凡智慧的一种动物呢?甚至狼与人还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同时,也有学生提出自己独特的观点:“蒲松龄笔下的‘狼’对敌人奸诈狡猾,对伙伴却是机智聪明、团结协作。”教师应重视学生的质疑,可就此问题在全班开展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观点。这样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二、激发想象,创造新形象

阅读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在积累知识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加工和创造,形成新的形象,从而培养其创造想象的能力。通过想象,从微小的事物生发出深刻的道理,把抽象的幻化成具体的,将现实的加工成未来的,学生的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世间万物都可以随意变幻。

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展开想象。例如,学习曹操的《观沧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样的诗句尤其需要想象力,通过想象才能让学生感受作者在对波涛汹涌、吞吐日月的大海的生动描绘中所暗含的奋发进取、立志统一国家的伟大抱负和壮阔胸襟。

在教学中续写、补写、改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例如,重新构思改写寓言《蚊子与狮子》中蚊子被狮子打败的情节,续写《赫尔墨斯和雕像者》中赫耳墨斯回到天庭后的情节,补写《最后一课》中韩麦尔先生的心理活动等等。

引导学生感受“想象”的艺术魅力,通过“想象”进行创作。朱自清笔下的散文《绿》充分发挥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出如诗似画般的艺术境界。通过学习,学生也能运用想象创造出鲜明生动的形象。例如,“美是飘扬在寒风里的几点残雪;美是潇洒在天空中的几缕云朵;美是挥洒在湖面上的一抹夕阳;美是萦绕在深林中的几声鸟鸣。”無形的“美”幻化成有形的具体的事物,形象逼真。这样的想象都是源于生活,在感性形象的基础上通过想象创造出的生动而富有活力的新形象。

三、由此及彼,联想中拓展思路

阅读教学中运用联想才能突破思维限制,拓展思维空间,更深入地理解文章主题。写作中运用联想可以使文章的立意谋篇更新颖,语言表达更生动,结构更有创新性,更好地表现对生活体验的主观感受。

古诗文里就有许多语句运用了联想的手法。例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作者描写的是塞北冬天寒风凛冽、白雪飘飘的景象,却把积在树枝上的雪花比喻成绽开了的梨花。由雪花联想到梨花,表达诗人积极乐观、昂扬奋进的精神。只有通过分析两种事物的相似之处才能更好地理解作者表达的情感和文本的内涵。

写作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联想积累材料。比如,学习《孙权劝学》中吕蒙刻苦学习的故事后,教师给学生出作文题目《勤奋造就人才》,并引导学生从古人勤奋好学的故事展开联想。比如宋朝的苏洵27岁才开始努力学习,最终成为著名的文学家;现代数学家陈景润为了解决“哥德巴赫猜想”,坚持每天早起学外语,去图书室看书、查资料,在知识的海洋徜徉,终于成为著名的数学家。这是通过事物间的相关性进行联想,从时间上谈古论今,从空间上旁征博引,从因果关系上追寻结论。学生通过联想可以积累作文素材,拓宽作文思路,为写出具有独创性的习作打好基础。

写作中运用修辞进行联想可以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例如,学生习作:“和煦的阳光洒满大地,亭亭玉立的花蕊从沉睡中醒来,张开她那清澈的双眸。霞光里,花朵像披上明艳的薄纱。白雾里,晶莹的露珠躲在绿叶中,盈盈欲滴。旭日东升,花儿绽开了它那含羞的笑脸。”通过联想把晨曦中绽放的花蕊拟人化为一个披着薄纱的少女,有情态,有情感,令人赏心悦目。这样的联想使文章语言文采飞扬,读来自然亲切,富有感染力,从而拓展了思维空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另辟蹊径,求异中出新知

教师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多个角度去思考同一问题,在求异中得出新颖独特的观点。这是一个创造性的思维活动,主要是为了开拓学生的思路,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思考问题,从而形成不同寻常的、新的构思。这样的求异思维重在标新立异,独树一帜。

例如,小说《祝福》中的祥林嫂是旧社会劳动妇女悲惨命运的代表。教师可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人物命运:“假如祥林嫂没有丧夫、寻回了阿毛,假如她读过书、生活在辛亥革命时期,结果又会怎样?假如‘我’的叔叔于勒过了几年衣锦还乡,菲利普夫妇又会如何面对于勒?”带着这些问题,学生展开交流探讨。由于思考角度不同,所以学生的看法各异,相互交流能促进学生的思维碰撞,更能促使学生自身求异思维能力的发展。

写作教学中可以开展关于“自尊”话题的写作练习,学生会有不同的立意:“自尊是人类最高尚的品格;自尊是建立在成就之上的;过分强调自尊便是自卑;尊重他人才能赢得自尊,等等”。比如,《倾听           的声音》这样的题目,在文章结构上就有不同的形式:有的学生精心拟定几个整齐的小标题;有的学生采用题记的形式展开写作;有的学生用古诗文作为线索把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物串连起来;有的学生则是将诗歌与描写完美结合。学生的习作结构形式新颖独特,各具特色。

通过这样的阅读写作训练,开创了异彩纷呈的教学新局面,教师鼓励学生形成求异的思维习惯,引导学生不断树立创新意识,从而提高学习能力。

五、别出心裁,逆向中显新奇

敢于打破常规,从原有想法和结论的相反方向考虑问题,提出疑问,往往会茅塞顿开,得出意想不到的结论。采用逆向思维来思索问题,脱离了定向思维,提出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都是新奇的,具有创新性,往往会有不同凡响的效果。

例如,刘禹锡的《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诗人一反常调,另辟蹊径,与常人“悲秋”的写法不同,诗人以极大的热情讴歌了秋天的美好,表达了奋发向上的积极态度和豁达乐观的情怀。这种逆向的写法,读来倍感新奇,令人振奋。

教师可在作文教学中为学生设置题目为“              竟然如此              ”的写作任务,学生可以打破常规思维,从反向立意“母爱竟然如此自私”“爱心竟然如此沉重”等等。敢于打破常规,文章就会出人意料,有助于培養学生的创新思维。

六、比较鉴别,欣赏中提升创新意识

古诗词中常常采用“虚实结合”的写法,教师可以就这一手法引导学生做一个比较鉴别。比如,有的文本用虚拟的境界反衬现实,以虚像显实景,拓展诗文描述的空间。李商隐的“君问归期未有期”是亲友所问,而“何当共剪西窗烛”则是诗人设想的情景。再比如,有些古诗词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来烘托氛围,较好地表达了诗人的强烈情感,同时通过对比突出主旨。李清照的“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是实写,而“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却是虚写,这就使抽象的“愁”变得具体可感。孟郊的“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是虚实结合,令人遐想无限。通过比较鉴赏,有助于学生学习古人如何采用创新的写作手法来表达主题,从而提升学生自身的创新思维能力。

总之,在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中,鼓励学生解放思想,质疑问难,学习并运用想象、联想等表现手法,持之以恒地训练学生求异思维、逆向思维,在比较中欣赏文学作品的独特魅力,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挖掘学生的创造性潜能和智慧,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阅读写作的能力,还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对学生的学习会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作者简介:李俊莲(1971— ),女,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第三中学一级教师,主研方向为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写作阅读创新
浅论小学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如何让小学生写作返璞归真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写作教学策略初探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
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