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俊岭
(巨野县人民医院,山东 菏泽 274900)
轻中度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HICH)属于高血压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的机制主要是颅内血肿、脑组织受损等致使局部的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脑水肿、颅内高压,如及时将血肿清除可使颅内压有效降低,减轻或防止脑出血、水肿[1]。目前,临床上对于该疾病患者大多以保守法、手术进行治疗,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不会给患者造成较大的创伤,且操作比较简单,恢复速度较快,在HICH患者的治疗应用较为普遍[2]。本文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本院治疗HICH患者100例资料进行研究分析,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本院治疗的轻中度基底核区HICH患者100例资料,随机分两组,各50例。对照组男30例,女20例;年龄50~71岁,平均(60.47±6.86)岁;血肿量16~46mL,平均(22.75±4.53)mL;患者血肿位置分别是22例内囊前支、28例外囊;高血压病史5~18年,平均(11.43±3.69)年。研究组男23例,女27例;年龄51~72岁,平均(61.48±6.73)岁;血肿量19~46mL,平均(23.64±4.75)mL;患者血肿位置分别是21例内囊前支、29例外囊;高血压病史6~18年,平均(11.98±3.85)年。两组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本研究经医学伦理会批准。
1.2 方法
1.2.1 对照组以内科保守法治疗:按照颅内压指标,给予患者20%的甘露醇125~250mL静脉滴注,每隔6~12h滴注一次,舒张压需小于12kPa,收缩压小于18.7kPa,呼吸道需保持通畅,动脉血氧饱和度维持大于0.90,若有必要给予患者气管进行插管;监测患者头颅CT的变化情况,存在意识障碍、吞咽困难的患者需给予鼻饲营养,确保患者大便保持通畅,避免形成下肢静脉血栓、癫痫、压疮、感染等。
1.2.2 研究组实施早期的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术前以CT进行检查和定位,将最大血肿量层面选出来并做好相应的体表标记,对该层进行扫描,需与外侧裂、功能区避开,选择最佳穿刺点进行标记,且按照CT资料对穿刺点到血肿腔的中心距离进行计算。患者进入手术室后给予常规消毒和铺巾,以2%的利多卡因5mL进行局麻,将穿刺部位的头皮切开2~3cm,采用3.5mm的克氏针为钻头,对其颅骨钻孔并钻透颅骨和硬膜,以一次性的颅脑外引流器把引流管放入血肿腔,且外部接入注射器,根据血肿量、心率、血肿性状、血压等,将血凝块抽出,通常抽出5~20mL,再与引流器外的引流装置进行连接,对引流管进行固定;术后对动态的头颅CT进行复查,若血肿量大于5mL需给予2万单位的尿激酶和0.9%的氯化钠5mL进行注射,闭管3h后再将其开放,3次/d;动态的头颅CT监测患者血肿清除超过85%、颅内压没有上升方可拔管。
1.3 观察指标及评定(1)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显效:症状全部消失,认知功能恢复正常;有效:症状、认知功能有所改善;无效:症状、认知功能没有改善。(2)通过NIS量表对神经功能进行评分,总分为45分,0~15分表示神经功能轻度缺损,16~30分表示神经功能中度缺损,31~45分表示神经功能重度缺损。(3)以MoCA量表评估治疗一个月后认知功能,包括:命名、定向力、注意、延迟记忆、视空间执行能力、抽象思维、语言流畅,其总分是30分,评分高则认知功能好。
1.4 统计学处理 选择SPSS22.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采用[%(n)],以χ2比较检验,计量数据资料采用(x±s),以t比较检验;(P<0.05)表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94.00%比对照组80.00%高(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损伤情况 研究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12.46±2.03)分比对照组(18.37±5.11)分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认知功能评分 研究组患者认知功能评分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认知功能评分(x±s,分)
传统观点认为,脑出血患者7h内主要治疗目的在于止血、防止患者再出血,并不是对血肿进行清除,如血肿量比较小,可采用保守方法治疗。相关研究显示,HICH患者42.7%死于发病后24h,75%~84%死于发病后3~4d,有学者认为需在患者发病24h内对其血肿进行最大程度的清除[3]。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94.00%比对照组80.00%高;研究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比对照组低;说明早期实施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可提升轻中度基底核区HICH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损伤情况。究其原因,可能是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可对患者的血肿进行快速、直接的清除,且不会对患者造成较大的伤害,还能有效降低颅内压、血肿压迫。在轻中度基底核区HICH患者发病后24h内进行治疗,可及早将患者的血肿清除,防止形成脑水肿,从而对患者的神经功能进行有效改善[4]。而且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操作比较简单、术后可快速恢复等优点,可使血肿快速清除,使患者的脑组织遭受压迫时间缩短,对其水肿情况、神经功能损伤进行改善。同时,本研究结果还发现,研究组患者认知功能评分均比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早期实施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可提升轻中度基底核区HICH患者治疗效果,能有效提高患者认知功能。考虑分析为,HICH疾病多见的后遗症之一是认知功能障碍。所以,临床上对HICH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需对患者认知功能影响进行考虑[5-6]。在相关文献报道中,定向力、延迟记忆、注意是最容易导致HICH患者出现认知功能的障碍领域,会严重影响患者提升生活自理的能力、运动功能恢复[7]。在杨荣等人的研究中发现,血肿压迫会导致硬脑膜下血肿的患者认知功能降低,而且MoCA量表的总评分比正常人群的评分低[8]。本研究中,研究组患者的MoCA量表总评分比对照组高,且患者的定向力、延迟记忆、注意评分也比对照组高,显示血肿占位效应能对HICH患者认知功能造成影响,对血肿压迫给认知功能造成的破坏进行缓解,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总之,早期实施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可提升轻中度基底核区HICH患者临床效果,提升认知功能水平,具有临床应用与研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