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燕
摘要:家庭是每个孩子的第一所“学校”,也是培养孩子良好性格、人格、价值观及社会观的重要场所,一个孩子从出生到求学到成人都离不开家庭这个氛围。家庭环境的优劣、家庭教育的合理性甚至家长的文化水平都对孩子的身体健康、学习成绩及心理成长造成重要影响。一个学生的言行举止、学习态度、生活习惯多少都能反应出这个学生的家庭概况、家长素质等等,这说明了家庭的教育效果在学生的身上显而易见。
关键词:小学;家庭教育;发展策略
引言
家庭教育心理学(Family Education Psychology),是心理学在家庭教育研究中的应用,它研究家庭教育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的规律。家庭教育的特征决定了家庭教育对于塑造人的思想品质和人格特征方面有重要的作用,对个人性格态度的形成和心理健康有极其深刻的影响。人的社会性首先在家庭中获得,人的自我首先在家庭中形成。因此,家庭教育是家庭在社会中履行的最重要的职能之一。
一、家庭教育的特点
(一)启蒙性和长期性
一个家庭对子女的教育从出生到成人,具备独一无二的启蒙性和长期性。或许没有明显的计划性,但家长的抚育责任是人类的本能,他们会根据自身的能力、条件为子女规划未来。从呀呀学语时的启蒙教育到成年后的淳淳教诲,孩子的一生都伴随着家庭的教育,虽然成年后的子女受家庭影响较小,但不难看出,人的性格和性情是成长时期养成的且难以改变。我们整天说的“从小养成……的习惯”等,就说明了儿童时期的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在一个孩子的成长阶段,家庭教育的作用往往比学校的作用要大得多。
(二)感染性和零距离性
相比较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更具有感染性,容易产生潜移默化的结果。家庭是孩子生活的环境,教育与生活相互交织。家庭中的各种因素如:家人的言行举止、生活习惯、语言方式、处事原则、自然结构、经济结构及成员之间的关系等等都与孩子的生活息息相关,容易潜移默化地渗入到孩子的思想意识中去。同时,家庭成员中个人的那些人生态度、价值观念、生活习惯、语言及待人处事的方式方法等等,都是孩子从小模仿的对象,从而造成习惯性或下意识思维。因为亲缘关系,家庭成员的教育相比学校教育更无距离感。
二、新时代下小学家庭教育的发展策略
(一)家校引导,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小学生的教育指导工作中,家长与教师能够发挥互补作用:家长依靠自己的亲和力对小学生进行引导,帮助其形成是非、对错等观念;教师依靠自己的引导力对小学生进行约束,使其形成责任、担当等行为意识。在家校共育背景下,养成教育的亲和力不断提升,对于小学生的影响更为深刻。例如,家长在家庭环境中对于叠被、吃饭、洗衣服等行为应该要求其逐步独立完成,培养孩子自立、勤劳、自强等意识,促使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进入学校之后,教师将具有不同行为习惯的小学生聚到班级当中,通过公开表扬、私下谈话等方式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帮助学生改变依赖他人、拖延、懒惰等不良的行为习惯。在家校共育的理念下,家长与教师要时刻关注小学生的成长,刻意培养小学生的自我约束意识,鼓励他们约束自己的行为,用责任、成长等概念引导他们,让其成为行为的主人。
(二)奖惩结合,塑造良好的品行
陶行知先生提倡“要教人求真,教人做真人”。这句话所表达的含义就是,在教授知识前,要先教会孩子如何做人,若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则是本末倒置,对其将来的发展而言有害无利。学会如何做人是人生的第一堂课,也是人一生中需要不断摸索和学习的重要内容。家长可采用鼓励与惩罚相结合的方法,培养他们的良好行为习惯,对于他们的不良行为要委婉指出,适当惩罚。当他们积极改正并获得成效时,要及时鼓励,激发其上进。
(三)以身作则,发挥榜样的作用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自身的言行举止会对学生的良好习惯养成造成影响。这就要求家长必须以身作则,为孩子做好榜样。在家庭生活中家长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发挥榜样的作用,在不知不觉中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家长要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的习惯,需要为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要培养学生孝敬长辈的习惯,家长便要做到尊敬父母,不顶撞长辈;要培养小学生节约粮食的习惯,家长在家中或外出吃饭时就要做到不剩饭,或将无法吃下的剩菜打包。家长是孩子最亲近的老师,家长的行为习惯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小学生在目睹父母这些行为习惯后会下意识地模仿,顺其自然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互相尊重,养成美好的品质
在当前的家庭教育中,父母应当注重为孩子树立互相尊重的理念,让孩子在接受家庭教育的过程中得到足够的尊重,并在此基础上学会将心比心,理解别人,养成换位思考的良好习惯。在家庭教育中,家庭成员之间也应当严格遵守互相尊重的相处之道,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尊重别人能让学生养成自尊自爱的美好品质。学生只有在自我尊重的良好环境中成长,才能在今后的学习以及步入社会后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才。
(五)知恩图报,培育感恩的意识
新时代下的家庭教育还应当注重培养小学生的感恩意识。在小学阶段应当教会小学生如何进行感恩和知恩图报。父母以及爷爷奶奶在日常生活中应当以身作则,营造知恩感恩的良好氛围。例如在爸爸妈妈结婚纪念日时,爸爸给妈妈准备了礼物,妈妈在收到礼物的同时应当当着孩子的面向爸爸表示感谢,在这样的场景下小学生不仅感受到了自己家庭的爱同时也能学会如何感恩。重视培养小学生的感恩意识,能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并从小养成良好的礼仪礼节,有利于提升小學生的人格魅力,推动其今后的全面发展。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家庭教育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小学生在这一阶段养成的行为习惯会影响其将来的学习生活和发展。因此,家长要养成科学合理的家庭教育观,有意识地做好家庭教育工作,以身作则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文玲.浅析家校共育中班主任如何与家长成为合作伙伴[J].人才资源开发,2017(6):190-191.
[2]张洁,丁楷.家庭教育对小学高年级学生手机使用的影响研究[J].内蒙古统计,2020(05).
[3]温晶.让班主任和家长成为“同盟军”[J].华夏教师,2019(4):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