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振侠 杜东跃
摘 要:作为河北省技能人才培养的重点院校,邢台技师学院要充分利用邢襄本土文化的文化魅力、向心力和亲和力,激发师生主动探究、自觉传承邢襄传统文化的积极性,引导广大师生灵活运用自身专业技能,传承和展示邢襄本土文化特色。
关键词:邢襄文化 工匠精神 培育路径
课 题:本文系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研究课题(JRS-2020-0753)研究成果。
一、探索研究培育邢襄工匠精神的教学模式
(一)通过邢台传统文化校本课程,开展邢襄工匠精神“知识化”通识教育
一是以公共选修课和素质拓展课形式开设邢台传统文化校本课程,并编写校本课程教材。立足邢台传统文化丰富的价值意义,挖掘邢襄传统文化精华,以培养综合素养为目标,设置邢台传统文化通识课程,提升邢襄文化认知度和认同感,厚植邢襄传统文化底蕴。
二是从传统文化特征来看,将邢台传统文化作为思政教育不可或缺的教育要素引进校园,延伸培育工匠精神的触角。开发邢台传统文化校本教材、开设邢台传统文化校本课程,通过系统性学习,结合邀请非遗项目进校园等校园活动,引导技工院校师生认知邢台传统文化,热爱邢台传统文化。
三是建立多元化的邢台传统文化的校园传承通道。最基本的方式,就是借助通识教育,把邢台传统文化教育落实到“知识化”学习和参与性传承中,构建系统完善的邢襄传统文化课程体系。如依托邢台传统文化校本课程,组织师生深入邢台博物馆、邢台清风楼等邢襄物质文化和非遗文化实地,探察邢襄传统文化的渊源及思想文化内蕴。同时,技工院校要切实推进邢襄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引导学生进一步感知邢台传统文化,让邢台传统文化成为校园文化最厚重的底色,在校园里深入人心、枝繁叶茂。
(二)加强专业建设和实训教学,实现邢襄工匠精神“专业化”活态传承
一是开发设襄非遗文化项目专业,设置非遗项目冠名班,传承和弘扬本地传统技艺。如邢台技师学院由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牵头成立大师工作室,与邢台市政府联合开发“邢襄菜系”,充分挖掘整理邢台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饮食文化,并建设烹饪专业開展非遗技艺传承和创新。
二是以建立邢襄非遗传承基地为支点,推动邢台传统文化的传承。引进邢襄非遗传承人,定期进校讲解相关技艺和知识,带动师生开展邢襄技艺实地调研,举办邢襄文化采风活动,开阔师生眼界,通过探究获得邢襄传统文化知识和非遗技艺专业知识。如邢台技师学院将非遗项目“王其和太极拳”作为新开设的体育教育专业的专业课程之一引进校园,实现专业发展和邢台传统文化传承有机结合。
三是以邢台传统文化为素材建立传统文化遗产资源库,根据专业特点进行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和生产。鼓励技工院校师生以专业发展为导向,以邢襄传统文化和传统技艺为元素,将技能创新与价值创造有机结合,借助专业技能开发文化创意产品,并依托邢台创新创业平台,实现其经济价值;同时,对邢襄传统技艺进行科学创新,“复活”和再现传统技艺,从更深层次弘扬和传承邢襄传统文化和传统技艺。
四是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开创传统技艺校园“活态传承”新模式。充分发挥信息化教学模式具有的视听冲击优势,借助新媒体技术,通过云课堂、视频课程开展即时培训,大力培育邢襄工匠精神网络文化,打造富含邢襄工匠精神的新媒体作品,带动邢台传统文化传播,让邢襄传统技艺“活”起来,成为大众关注的新焦点。
二、创新实施富于传统邢襄工匠精神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一)搭建培育邢襄工匠精神的实践平台
一是根据专业要求和准员工岗位需要,建立实训教学体系。制定规范的实训规章制度,严格按企业生产标准执行实训标准,在日常实训教学中培养学生规范严谨、求实上进的职业操守。创新性发掘能够培育邢襄工匠精神的教学细节,有的放矢地将邢襄工匠精神培育融入实训教学。
二是在实训教学中,教师要严格规范自身的教学行为,充分体现工匠精神品质,要以严谨的教育教学态度、高超的技能水平、强烈的规范意识和纪律意识,为学生树立榜样、做出表率,还要积极参与各级各类技能竞赛,勇于锤炼自身技能。
三是在实训教学中,借鉴世界技能大赛评分标准和优秀企业生产管理制度,形成实训教学精细化管理标准。从设备维护、场地打扫、实训着装、操作安全、实训纪律和态度、实训记录撰写等各个环节入手,将邢襄工匠精神培育渗透于实训教学的每个细微之处。
四是发挥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育人功能,推进邢襄工匠精神的实践教育。邢襄工匠精神既要通过校园教育传输,又需要企业文化涵养。要与合作企业联合,开发职业操守、意志品质、成本效率、安全规程、遵规守纪等课程,开展准员工职业素养教育,培养学生学守规范、行有标准、干肯吃苦、做要严谨的敬业精神。
(二)以邢襄工匠精神为范本,打造邢襄新时期技能明星
一是建立以邢襄传统文化名人或邢襄传统工艺命名的工作室,通过工作室传承和推广传统技艺。例如,依托邢台丰富的非遗项目,复原开发传统技艺,创建一批富有传统邢襄工匠精神特色的工作室,如“邢窑白瓷工作室”等。邢台技工院校应以校园传承为落脚点,以实现“复活”非遗为梦想,驱动工匠精神培育,实现邢襄传统技艺代际传承。
二是以高技能人才命名大师工作室或技能明星岗,以名人效应弘扬工匠精神。充分发挥世界技能大赛获奖选手、享受国家及省市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及省市技术能手等的作用,在技工院校建设大师工作室或技能明星岗,完善大师工作室或技能明星岗建设方案和工作机制,通过世界技能大赛成果转化或专家指导等,规范化开展技能传授,将拔尖技能、精湛技艺、较高综合素质及具有创新能力作为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系统性培养大批邢襄传统技术传承人才,通过积极挖掘和传承传统工艺,进一步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
三是积极参与邢台市“邢襄名将”选拔培养工作。全面落实邢台市《关于高标准打造人才生态的实施意见》《“邢襄名匠”高技能人才培养实施办法》等有关规定,通过高技能人才培养载体建设、高技能人才激励保障措施,加大投入推进高技能人才培育工作,通过“邢襄名匠”带动技能提升,引领全社会关心、关注工匠精神培育。
三、探索建立融合邢襄工匠精神培育的技能竞赛机制
(一)开展以邢襄传统文化为蓝本的知识竞赛和文艺展演活动
通过知识竞赛和文艺展演等形式,感知和展示邢襄传统文化历久弥新的魅力。“以赛促学”为技工院校师生提供共同探讨邢襄传统文化的机会,营造学习、继承、弘扬邢襄传统文化,提升综合素质的浓郁校园文化氛围,培养技工院校师生具有浓厚家国情怀的内在人格品位。以身边的历史文化促进校风、学风以及文明校园建设,以邢襄工匠精神推动技能人才培养事业高质量发展。
(二)开展以邢襄传统文化为素材的文化创意比赛
通过挖掘邢襄传统文化的内涵,比拼文化创意产品的文化性;通过精巧设计和精心制作,凸显邢襄工匠精神精益求精、勇于创新的品质,提升文化创意产品独具的价值意义和趣味性;以公众需求和体验为导向,以文物元素为基础,比拼文化创意产品的实用性和延伸效应。
(三)开展非遗技艺项目的技能競赛
技工院校要有效发挥“竞赛教学法”的推动作用,通过让学生亲身接触邢襄传统技艺,有效扩展邢襄传统技艺传承的辐射面,让学生在技艺传承比赛过程中体验邢襄工匠精神的独特价值和非凡魅力。
通过对邢襄传统技艺的躬身实践,让学生从情感上产生共鸣、精神上形成共振,最终走向行动自觉和思想自觉。
四、探索推进融合邢襄工匠精神培育的技能人才激励机制
(一)设立以邢襄传统文化典范冠名的技能奖励基金
设立“郭守敬科技进步奖”“守敬助学基金”等,用以奖励和激励具有传统邢襄工匠精神、好学上进、技能突出的优秀学子,进一步提升青年技能人才投身技能学习的热情。
(二)设立邢襄工匠精神专项助学金
倡导技工院校用足、用好国家相关助学政策,结合自身发展实际,设立邢襄工匠精神专项助学金,帮扶有志于钻研高精尖专业技能、有志于传承邢台本地非遗技能、有志于冲击世界技能大赛,并在国家和省级赛事上取得一定成绩的贫困家庭学生,帮助其完成高投入、高强度的技能学习任务,实现技工教育技能扶贫目标。
(三)建立邢襄传统技艺扶持激励机制
在各级各类学校建立邢襄非遗技艺传承基地,由技艺传承人担负教学传承指导任务。相关部门可针对邢襄传统技艺传承基地的工作实绩进行指标测评,并给予一定的扶持,切实推进邢襄传统技艺的传承和发展。
(四)促进邢襄传统文化成果转化
要鼓励技工院校师生挖掘邢襄传统文化元素,结合时代和经济社会需求,开发文化创意产品、进行传统技艺创新,促进邢襄传统文化与新时期文化建设融合发展,活化邢襄传统技艺,帮助邢襄传统技艺作品实现成果转化,最终推动邢襄非遗作品的产品化、产业化发展,让邢襄传统技艺成为地方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参考文献:
[1]李.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工匠精神基因勘定及其价值[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19(10).
[2]赵北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工匠精神[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17).
(作者单位:邢台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