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倪豪
(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江苏南通 226100)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上皮间质转化是该疾病预后极差的主要原因, 现阶段,治疗复发、转移性的膀胱癌已成为全世界亟需解决的难题[1]。膀胱癌的主要症状为血尿,多为无痛性、间歇性,可自行减轻或停止,若血尿自止时间与患者自行服药时间恰巧吻合,可能会造成“病愈”的错觉,因此延误了进一步诊治,造成疾病复发率较高。有研究表明[2-3],膀胱癌患者治疗后的复发率在30%~80%。 针对膀胱癌,临床多采用根治性膀胱切除术进行治疗,但手术存在一定的创伤,会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降低其术后生活质量。 因此,还需给予患者科学有效的术后干预,以保证其预后[4-5]。 近年来,抗阻运动被越来越多地运用于妇产科及泌尿外科术后患者的恢复中,临床经验表明,其能减少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纾解负面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基于此,本研究选取2020年1月—2022年4月于我院行膀胱癌手术的患者45 例为对象,探究术后抗阻运动对其康复的影响,报道如下。
选取于我院行膀胱癌手术的患者45 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符合膀胱癌的相关诊断标准;(2)具有膀胱癌手术指征;(3)能够进行正常沟通与反馈;(4)临床资料齐全。 排除标准:(1)存在其他脏器严重疾病者;(2)手术配合依从性不高者;(3)对运动康复训练不耐受者。 本研究经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研究组(n=23)及对照组(n=22)。 对照组中男性 16 例,女性 6 例;年龄 42~78 岁,平均年龄(58.24±5.16)岁。 研究组中男性 15例,女性 8 例;年龄 43~77 岁,平均年龄(59.05±4.93)岁。 两组患者的各项一般资料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采用常规术后康复。 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内容包括膀胱癌病因、症状、治疗方法、术后常见并发症及预防措施、术后注意事项等,指导其合理休息、科学饮食,嘱患者根据自身耐受情况适当散步。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抗阻运动。 (1)训练前,需先评估患者的病情,确定其可耐受抗阻训练后,为其仔细讲解动作要点及注意事项,鼓励患者坚持运动,避免中途放弃。(2)指导患者进行肩上推举、推胸、肱二头肌屈曲、肱三头肌伸展、下背部伸展、背阔肌下拉、股四头肌伸展、小腿抬高等运动,每个动作做10次,8个动作全部完成为 1 组,每天完成 2 组。 初始可进行自重训练,之后根据患者恢复情况,指导其使用哑铃、弹力带等完成训练。 持续训练 3个月。 (3)患者住院期间,应由医师在其训练时从旁提供保护,并纠正其动作;患者出院后,每次训练时均应有至少1 名家属陪同,以保证其安全。
(1)临床指标:包括首次排气时间、开始进食时间及下床活动时间。 (2)应激反应:术前及术后3 d,分别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测定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及皮质醇(COR)水平。 (3)生活质量: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后,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对患者进行评估,选取量表中精神健康、生理功能、社会功能、情感职能4 项,各项满分均为100 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质量越好。
采用SPSS 28.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首次排气时间等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 t 检验;性别等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 χ2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术后,研究组患者的首次排气时间、开始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1。
表1 两组各项临床指标比较()
表1 两组各项临床指标比较()
组别 首次排气时间(d)开始进食时间(h)下床活动时间(h)研究组(n=23)对照组(n=22)t 值P 值2.53±0.24 4.21±0.33 7.293 0.003 6.75±0.34 11.32±0.41 8.725 0.000 3.38±0.05 5.94±0.04 10.269 0.000
术前,两组的各项应激反应指标水平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3 d,研究组的 NE、E、Cor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2。
表2 两组应激反应指标水平比较[(),ng/mL]
表2 两组应激反应指标水平比较[(),ng/mL]
组别研究组(n=23)对照组(n=22)t 值P 值NE术前 术后3 d E术前 术后3 d 230.58±37.26 231.75±40.39 0.101 0.920 84.31±6.74 133.34±12.65 12.308 0.000 0.44±0.09 0.45±0.11 0.334 0.740 0.23±0.05 0.35±0.06 15.169 0.000 Cor术前 术后3 d 250.14±15.61 251.36±18.47 0.240 0.811 138.52±15.87 221.74±18.26 13.754 0.000
干预前,两组的各项SF-36 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的精神健康、生理功能、社会功能、情感职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3。
表3 两组 SF-36 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 SF-36 评分比较[(),分]
组别研究组(n=23)对照组(n=22)t 值P 值精神健康干预前 干预3个月后50.29±4.21 51.83±4.37 1.204 0.235 72.35±7.28 61.06±6.97 7.021 0.006生理功能干预前 干预3个月后社会功能干预前 干预3个月后53.46±5.02 53.17±4.96 0.195 0.846 85.24±4.27 71.23±4.36 8.954 0.000 51.75±4.83 52.09±4.65 0.240 0.811 75.26±6.43 66.22±5.76 7.432 0.002情感职能干预前 干预3个月后52.47±5.31 52.58±5.14 0.071 0.944 79.53±6.14 66.83±6.06 8.068 0.001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临床发病率较高,且近年来发病率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其发病较为隐蔽, 手术是现阶段临床治疗该病的主要手段[6],其中以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最为常用。该术式是泌尿外科中较为复杂的手术之一,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发生风险较高[7]。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及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 膀胱癌患者对自身的术后康复越来越重视。 临床经验表明,膀胱癌患者术后应激反应较为强烈,可能对睡眠及心理情绪造成一定影响,降低其生活质量,因此,需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帮助患者尽快恢复,改善其预后[8-9]。 抗阻运动可通过克服局部肌肉群的阻力,增加肌肉含量并增强肌肉力量。 在膀胱癌术后指导患者进行抗阻运动, 不仅能扩张血管,还能加快血液循环, 有利于血液中代谢废物的清除,从而减轻术后创口疼痛,促进患者快速康复。此外,抗阻运动可调节患者的多巴胺能神经受体表达水平,促进神经保护因子释放及神经再生,还可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改善睡眠质量,纾解负面情绪,减轻患者的术后应激水平,提高其生活质量。本次研究中,在进行抗阻运动前先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可保证训练的安全性,还可帮助患者树立积极的康复治疗心态,提高训练依从性。而在训练过程中,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循序渐进地增加运动阻力,可最大限度地保证康复效果[10]。
本研究结果表明,术后,研究组患者的首次排气时间、开始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术前,两组的各项应激反应指标水平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研究组的NE、E、Cor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干预前,两组的各项SF-36 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后,研究组的精神健康、生理功能、社会功能、情感职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抗阻运动能降低膀胱癌手术患者的术后应激反应,效果确切,且能改善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