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 皓
(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广西河池,547000)
在2018年9月全国教育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引导学生培养综合能力,其中在体育教育方面强调“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1]。步入新时代以来,高职院校开始调整育人目标,以培育专业化技术人才为核心任务,学校管理者主动顺应时代发展趋势,重新设定体育教育的教学方式与课程知识体系,逐步提升对体育育人理念的重视程度,以全面发挥体育的育人功能为基本目标有序推进专业课程改革。体育课程的核心育人价值在于锤炼学生个人意志,提升其身体健康程度,有计划、有目标地培养其爱国精神与文化自信心,使其在集体项目中发挥团队精神,让学生形成公平与公正意识。体育育人的基本目标与“三全育人”理念在思想层面具备一致性,应主动将“三全育人”理念融入新时代体育教育制度改革工作,以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体育强国建设目标。
“三全育人”即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的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要求。[2]这一先进教育理念要求新时代教育工作者坚持将立德树人作为教学活动的核心环节,在教学实践中主动将思想教育工作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以此达成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整体性目标,开创教育事业发展的新形势、新格局。
“全员育人”是指学校等社会化教育机构中的全体教务人员均必须承担参与育人与教学指导活动的职责,全体教职员工都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成为新时代教育机构中的“育人者”与学生价值观发展的引导者,发挥自我控制能力,使自身的行为举止、言谈仪态具备正面教育意义,从不同方面履行育人职责、发挥育人功能与指导作用。“全程育人”是指从教学活动的基本环节入手,将育人理念贯穿于高校学生学习能力进步与价值观发展的所有环节,突出人格教育、品德教育的全面性、系统性。“全方位育人”是指合理搭配多种类型教育要素,建立完善育人机制与训练系统,使学校各部门形成多方合力,同步开展显性与隐性思想教育、文化知识教育活动。
育人是新时代高校教育的根本目标,在众多的育人方法中体育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育人手段。100年前,毛泽东同志发表的《体育之研究》等文章,就阐述了“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的先进教育思想,明确指出体育重要的育人价值,认为“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体育的育人功能包括强身健体、放松心情、促进智力发展、提升道德水平等功能,高质量体育教育活动可将“德”“智”“体”三育融为一体。体育教育活动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习现代化科学锻炼方法、逐步强化个体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也能培育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强化其团队合作意识,更能使学生在体育训练与集体活动中践行规则意识、获得全身心的健康发展。[3]高职院校为充分发挥体育的育人功能,必须重新设定育人方式与体育课程教学目标。
体育教学过程不仅教授学生体育知识和运动技巧,也包含一种隐性教育效果,即培养学生勇敢、勤奋、坚强等道德品质,锻炼学生抗挫能力,在体育训练活动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规则意识。此类起到正面影响的隐性教育主要通过体育教师所做出的语言暗示、行为诱导、道德感化等手段,让学生在无意识状态下受到道德情操层面的熏陶,不断提升个人思想觉悟和思考能力。体育教师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发挥自我控制能力,基于所处情境采用有针对性的指导方法,面向学生展现出严谨、庄重的教学风格,做出辨识度较高、容易记忆的体育技能标准示范动作,在课上帮助遭遇问题与困难的学生,发挥对学生在人格发展、心智进步层面的积极影响。例如,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体育教师可有意识地塑造个人形象,做出笔直端正的站姿,保证个人的一言一行能够充分发挥道德层面的标杆作用,在学生对教师产生尊敬心理的基础上,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始创于1978年,学院长期坚持以“办人民群众满意的高水平职业教育”为办学宗旨,坚持“让每一个学生都走得更远”的办学理念,在各方面工作中贯彻“厚德强技,修行致远”的校训,有计划地强力推进学院内涵建设攻坚工程,全面整合来自不同领域的优质教育资源,让学院整体办学实力进入广西先进行列。在发展过程中学院领导较为重视体育课程的育人功能,将其融入课程思政教育,基于“三全育人”教育理念构建更为完善的体育教学育人机制。
在学院的体育教学活动中,体育教师作为集体比赛与技能训练活动的组织者、领导者,明确个人在体育教育活动中承担的使命、责任,时刻控制自身行为举止,尽可能地使用礼貌、得体的语言与学生开展互动,秉承言传身教的基本教育原则,在课上为学生树立道德层面的榜样。学院的体育教师主动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摒弃传统教育理念,引入全新教育方法与指导技巧,在逐步提升自身专业教学能力的同时,重新设置教学计划与育人方案,提升对德育能力、道德品质培育活动的重视程度,在课上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理念,重塑学生的内在人格与体育观,间接提升个人思想觉悟。体育教师在把握不同阶段课程教学内容难点与重点的前提下,基于不同类型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习惯,采用具备较强针对性的体育技能训练方法和精神层面的激励措施。
校长作为学校办学活动负责人,是学校集体价值观演变、育人机制发展的引导者,校长本人所持有的教育理念及其对体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会在不同层面影响学院管理人员、一线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的态度与积极性,进而影响校园体育文化所处环境。学院校长带头参与不同形式、不同主题的校内体育活动,与基层教务人员、学生同场竞技,发挥了榜样性示范作用。
辅导员、班主任是教学工作最小集体的管理者与学生学习活动的监督者,可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直接影响其对专业课程知识的学习习惯及个人生活习惯。辅导员、班主任引导本班学生与其他班级学生开展友谊交往性质的小规模体育比赛,可起到间接强化全体学生集体凝聚力的作用,促使学生形成守时观念与遵守比赛规则的公平意识,使之在集体活动中学会待人接物技巧与人际互动技能,从整体性角度正确对待比赛输赢。[4]例如,辅导员、班主任在课余时间动员本班体能较好的学生与其他班学生组织篮球赛,让班干部负责体育比赛现场的组织与管理等任务,组建啦啦队在赛前、赛中为场上运动员加油呐喊,提供送水、擦汗等服务。
学院的体育教学活动分为多个部分,主要包括申明课上教学主题与管理规则、专业体育技能教育、自主训练、科目考核等。全程育人将先进教育理念融入体育教学活动的不同环节,把握不同体育科目的基本特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实施教育与个性化指导。学院的体育教师基于课外体育活动,开展育人训练,深入发掘主题丰富的课外集体活动的思政教育价值,使之成为课上体育教学的有益补充,组织开展延伸性体育技能训练与思想教育。学院内较为常见的课外体育活动包括乐跑、“青春杯”系列体育活动、田径运动会、少数民族运动会等项目,体育教师已将其转化为全程育人的主要平台,提升对课后体育活动建设的重视程度,从制度建设、精神文化教育、主题拓展等不同方面入手,集中可用教育资源打造新形态的体育文化育人氛围;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并在体育活动中对学生开展间接性的思想道德教育。
1.引入全新育人手段和方法,重点培育体育人文精神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活动中,学生进行体育技能的练习仅是为了达到教师的要求,完成课程任务,并不能体会到体育训练过程所包含的人文精神。这一教学指导模式让高职体育课程思政教育无法发挥其所具备的隐性教育与人格塑造功能,显性教育亦未达到实际效果,学生道德水平与体育素养难以得到提升。因此,学院的体育教师将体育思想、体育精神、体育技能融入思政教学体系,深入讲解体育技能训练背后蕴藏的民族精神和道德品质,使学生养成终身体育意识,尽可能地唤醒学生对体育文化、校园集体文化的使命感与归属感,重点培养学生磨炼意志、塑造人格的意识,让学生认识到参与体育训练、不断积累体育竞技经验的必要性,对自身所处学习环境与个人价值进行系统性、全方位的反思。例如,学院的体育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使用多媒体设备播放近几届奥运比赛的录像,让学生正确认识胜利与失败的意义,深入理解现代体育人文精神,树立良性竞争目标,以此间接促进学生心智发展,使之形成成熟的认知观念与内在人格。
2.大力推进校园体育精神文化发展,发挥体育教育功能
校园体育精神文化可被概括为高校体育教师、学生群体在不同体育项目实践活动中,逐步成型且带有本校独特办学理念的价值观与文化精神。[5]学院致力于培养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体育文化氛围与竞技环境,以培养学生群体的体育锻炼意识与良好健身习惯为目标,主动集中教育资源建立了带有突出区域特色的体育教育环境,让学生受到校园体育精神文化与竞技精神的影响,养成终身锻炼、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良好习惯。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体育制度,可全面强化学生的体育自主意识,鼓励、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从而影响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体育健身行为习惯,塑造学生健康和谐的人格。例如,学院依据国内外高校的体育教育经验,建立“积点制”管理模式,让学生定期参与体育技能考核与训练活动,在专业体育教育、年度体质测试、课外体育锻炼等方面设置精细化考核机制,以此为基础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督促学生通过参与体育活动积累二课积分。学院的管理者集中人力、物力资源,推动体育物质文化建设发展进程,将社会主义体育文化融入课程,改善学院开展体育教育活动的环境,为其提供硬件、软件支持,保证体育场地中的各类基础设施能够满足不同类型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3.建立多层次学院体育管理系统,营造特色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为了早日达成培育良性体育文化的核心办学目标,学校要做好顶层制度设计与远期规划工作,强化组织层面的领导,建立专门处理相关事务的独立管控机构,构建体现三全育人理念的体育文化培养机制。
第一,基于实际情况,有计划、有次序地推行“强制性体育训练”方针,鼓励学生与教务人员尽可能参与学院内部组织开展的集体体育活动。学院在后续阶段的体育教育活动中,坚决贯彻国家教委颁行的规定,让各年级、各专业学生都能参与体育活动。建立具备较高可行性的学分积累管理制度,鼓励学生在校期间,在教师指导下选修自身感兴趣的专业化、职业化体育项目,如篮球、足球、羽毛球等,让学生修得一定数量的体育学分从而获得毕业证书。学校对学生日常行为活动作出干预,可对学生身体健康产生正面影响,使得学生在短时间内养成良好的持续参与体育运动的习惯。
第二,校领导大力支持校园体育社团的发展,给予社团负责人更多可用资源,使之合理运用专项资金购买体育器材、组织社会化体育竞赛活动,引入具备流行性的新兴运动项目,满足不同类型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与健身需求。学院鼓励有需求、有能力的学生自行组建体育社团,制订社团管理规范与行为准则,引导其他同学积极参与社团体育竞赛活动与交流活动。学院为学生自行组织建立的社团提供足够大的空间作为体育比赛场地,让体育教师参与相关活动,为经验不足的学生提供必要技术指导与系统性训练。
第三,校方做好跨领域合作工作,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校园体育比赛,营造具备区域特色的体育文化发展氛围与政策环境。教师与学生群体在校方领导支持下,定期举办主题突出、形式新颖的大型体育赛事,通过师生集体参与比赛活动,发挥体育实力,在比赛中展现高尚的道德品质与良好的精神面貌,逐步打造具备较高知名度、获得学生和教职工喜爱的体育赛事。同时,学院领导主动邀请其他合作单位参与体育赛事,搭建多元化体育比赛平台,进一步促进校企文化交流,促进和巩固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
第四,校方集中高素质人力资源,组建素质较高、具备较强竞争力的运动队伍,选拔资质较好、具备长远发展前景的学生运动员,进一步拓展体育活动的影响范围。通过组建专业化、高素质运动队并定期举办大中型竞技赛事,可全面强化在校学生群体的集体归属感与对校园体育文化的自豪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参与体育竞技活动,积累比赛经验,让沉浸在校园体育文化中的学生与教师在间接层面受到影响,逐步形成体现时代精神的体育观念、比赛态度以及个人锻炼习惯。[6]
高职院校的学生平日的学习内容侧重专业技能方面,对应用类的内容学习投入时间较多,对理论知识内容学习投入时间较少。针对此类现象,高职院校管理者应全面贯彻“三全育人”理念,在理解这一思想先进性与应用价值的前提下,根据本校办学理念与学生群体特点,有计划地开展“三全育人”工作。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主动将体育教育工作分为多个部分,做好职能划分,推进体育教育制度创新,将“三全育人”理念应用于体育课堂教学、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及运动竞赛训练等不同部分,全面发挥体育育人功能,在面向高职院校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塑造其内在价值观与人生观,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融为一体,鼓励学生追求个人进步与身心健康发展,构建起多角度、深层次、广覆盖的育人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