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探讨
——以培养小学生数学空间观念为例

2022-02-18 15:11何裕斌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22年12期
关键词:数学课程数学教师物体

何裕斌

数学课程作为小学课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学科,其本身对学生成长和发展的促进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以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为例,相关课程包括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课程“观察物体(一)”、四年级数学下册课程“观察物体(二)”以及五年级数学下册课程“观察物体(三)”等,让学生经历从感性认知到理性学习,从表面认知到深层学习,从感受到理解再到实践运用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一、深度学习的概念及要求

深度学习是新的教育背景下,国家和社会对教育教学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其不仅要求教师遵循学生课程学习的一般规律,引导学生完成对知识“由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的学习,而且要求教师能够把握教学工作的本质,帮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1]。小学数学教师要想引导学生实现深度学习,就需要完成以下教学内容。一是知识的联想和总结。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过往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总结和转化,使之成为新知识学习的基础。二是课堂的提问与体验。教师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完成学生学习机制的建设,让学生可以在不同问题的引导下,结合自身的学习体验,更为有效地完成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三是知识的本质与变式。学生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从课程教学内容的形式中走出来,抓住课程知识点的本质,然后再以更加灵活的方式对课程知识点进行运用,从而达到一种举一反三的学习效果。四是知识的迁移与运用。学生需要自主地对课堂中所学习的内容进行迁移和运用,解决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五是教学工作的价值与评价。教师需要根据学生课程学习的隐性需求对学生进行引导,落实培养人和发展人的教学要求,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念的发展[2]。

二、引导学生深度学习的教学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

受小学阶段学习和发展水平的影响,一些学生在空间观念的培养和提升中存在着较大的困难。部分教师常会采用传统的方式,用“多讲”和“多练”作为学生空间观念培养的方法。但事实证明,这种教学方式并不适用小学阶段学生的培养。在深度学习的要求下,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工作,更加强调学生课程学习主体的突出,无论是在知识的联想与总结环节,还是在其他的学习环节,学生都必须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因此,在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教学工作中,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始终坚持主体性原则,并根据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求,适当地对课程教学的内容、方法等进行调整,以真正满足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求。

(二)生本性原则

深度学习本身是更为强调学习者学习过程的教学方法,教师要想引导小学生完成对数学知识的深度学习,就需要基于深度学习的具体要求,提升对学生的关注,将学生作为课程教学工作的中心,然后再围绕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水平、学习习惯以及学习兴趣等完成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教学方法乃至教学模式的调整。如在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过程中,当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观察物体时,需要结合学生的学习水平,给学生布置不同的物体观察任务,不能让物体本身的观察难度超出学生的理解能力或观察能力范围。

(三)启发性原则

数学课程本身是比较抽象的课程内容,空间观念更是如此。小学教师要想在课程教学工作中引导学生完成对课程知识的深度学习,仅完成单元课程知识点的讲授是不够的。教师还需要提升对学生思维和能力共同发展的重视,先让学生具有一定的空间观念,然后再对学生进行引导,这样教师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理解课程知识的程度,还能更为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

三、引导学生深度学习的策略

(一)重视数学学科基础,联系旧的学习知识

学生对数学课程知识的深度学习,主要体现在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和内化。小学数学课程知识点较为庞杂,涉及的内容较为广泛。小学数学教材在编纂时,充分地考虑了学生学习的发展特点,分阶段、逐步地提升了课程的教学难度,让学生可以实现由浅入深的学习。这样就使得新旧知识点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可以满足实际教学的需求。教师在引导学生深度学习时,可以基于此进行思考,提升课程的教学效果[3]。以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课程“观察物体(三)”为例,学生已经在二年级和四年级时接触过观察物体的内容,已经能够对一些基本的图形和立方体进行区分。而五年级数学下册课程“观察物体(三)”是建立在学生已掌握知识基础上的教学内容,所以教师可以将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点作为课程教学的切入点,然后再引导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掌握物体视图与观察物体视角之间的关联,进而真正在降低课程知识理解难度的同时,提升学生课程学习的效果。具体的教学案例如下。

借助多媒体技术,导入长方形、正方形、圆形、长方体以及正方体等具体的图形。

教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现在大屏幕上展示的图形都是以前我们接触过的图形。同学们是否观察过,我们生活中有些常见的物体,它们的组成并不是简单的长方形或正方形。那同学们谁能说说,我们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图形构成比较复杂呢。

学生:茶壶、汽车、飞机、帽子。

教师:老师在这边准备了一些物品,接下来找几个同学,一起说一说其中的图形组成。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先以学生已经掌握了的图形知识为切入点,并运用各种不同的图形,激起学生的回忆,让学生能够回想起之前学习过的课程内容,然后再以具体的图形为引导,帮助学生发现一些复杂图形和基础图形之间的联系,再逐步地引入五年级数学课程的内容,让学生发现五年级课程“观察物体(三)”与二、四年级数学课程知识之间的联系,进而在帮助学生完成空间思维培养的同时,使其实现课程内容的深度学习。

(二)强调学生理解成本,联系学生实际生活

不可否认的是,人们在学习新的知识时,各自的理解成本是不同的。小学生正处在成长和发展的初始阶段,其在数学课程知识的学习中,所要付出的理解成本必然是较大的。为了帮助学生有效地理解课程内容,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在课程教学中重视学生的理解成本,用更加符合学生理解层次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课程内容的学习[4]。依旧以“观察物体(三)”为例,具体教学案例如下。

教师:经过前面课程的学习,同学们已经知道现实生活中物体的组成是复杂的。但同学们知道吗,从不同角度对物体进行观察,它所表现的特征也是不同的。

学生:知道。

教师:接下来我们一起感受下,观察角度的不同,对物体观察结果造成的影响吧。同学们,看到老师手中的水杯了吗?从你们的角度来看,此时的水杯是什么形状呢?

学生:长方形。

教师:很不错,接下来老师把水杯中的水倒干净,你们从上面看看水杯的形状。此时水杯的形状是什么?

学生:圆形。

教师:你们看到水杯的形状变了,是因为我把水杯里的水倒干净了吗?

学生:不是,是因为我们的观察角度变了。

借助这种具体的教学情境,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基于现实去感受观察角度不同所带来的物体空间图形的变化,帮助学生从意识深处培养空间观念,真正实现对课程内容的深度探索和学习,以实现课程教学实效的提升。

(三)顺应课改教学要求,联系现代教育发展

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让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更加灵活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得到有效的发展,逐步实现对课程内容的深度学习。如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支持下,小学数学教师逐渐认识到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着差异性,采用统一教学的方式,虽然能够有效地提升课程教学的效率,但却无法引导所有学生进行深入的探究和学习,更别说学生的个性化发展[5]。为解决学生深度学习的问题,小学教师可以从分层教学法的角度进行思考,切实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依旧以“观察物体(三)”为例,具体教学案例如下。

教师:同学们都已经知道从不同角度看物体,物体常常会展现出不同的形状,那么你们能根据看到的物体形状,准确地摆出物体吗?

学生:能。

教师:我可不信,接下来,同学们以前后四人为一小组,我们一起来试试。

(教师提供教具,并打开多媒体设备,进行物体观察图形的展示。)

教师:第一个物体的左视图和正视图已经展示,同学们有三分钟的时间进行讨论,并摆出物体的形状。

教师:时间到了,讲台上是教师所摆出的物体,与教师摆出形状不同的学生,可要注意了。接下来,我们看第二幅图。

借助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完成课程教学内容的学习。这样既可以让学生之间实现优势互补,又可以帮助学生深度思考,实现课程教学效果的提升。除此之外,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为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实现学生深度学习引导提供了支持,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基于此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学生进行更加有效的思考。依旧以上述案例为基础。

教师:经过前面的实践操作,同学们也许会发现,尽管你们已经对观察物体的内容进行了学习,但在具体物体摆放的过程中,依然存在着问题。老师在这里对如何根据物体的观察图形进行物体的摆放总结了一部分经验,来跟大家分享一下,接下来,同学们请看大屏幕。

(借助大屏幕,教师将做好的微视频进行展示,系统地讲解利用物体的观察图形找物体或者摆放物体的方法。)

微视频具备较高的灵活性和工具性,教师可以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对其进行灵活运用,以满足学生深度学习的需求。

(四)剖析教学实施要求,完善课程教学评价

课程教学评价是小学数学课程教学工作的“指挥棒”。运用好课程教学这杆“指挥棒”,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实现对课程知识的深度学习,还能够完成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全面提升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效果。为此,在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教学工作中,小学数学教师有必要提升对课程教学评价研究的重视。从深度学习的要求来看,教师需要兼顾联想与总结、提问与体验、本质与变式、迁移与运用以及价值与评价等五个层面的内容。仅从教师的角度对学生或课程教学活动进行评价,显然是不科学、不合理、不全面的。因此,为了能够持续引导学生对数学课程进行深度学习,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及时完成课程教学评价的完善。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小学数学教师可以考虑从评价主体拓展的角度入手进行思考。

这样教师不仅可以让学生以自评、互评以及评价教师和课堂的方式参与课程教学评价工作,还能以这种方式得到更为全面的引导和发展,从而真正实现深度学习。

综上所述,深度学习是一项要求很高的学习活动,而小学生本身的发展水平尚未达到深度学习的要求。小学数学教师作为学生成长和发展过程中的领路人,应当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加强对深度学习的研究,借助各种科学合理有效的方式帮助学生进行深度学习,以实现课程教学实效的全面提升。

猜你喜欢
数学课程数学教师物体
基于在线教育技术下的大学数学课程预习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研究
大学数学课程思政教学的探索
让钟表发展史走进数学课程思政课堂
深刻理解物体的平衡
浅谈高中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
浅析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素养
我们是怎样看到物体的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才能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为什么同一物体在世界各地重量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