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任务驱动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探究

2022-02-18 14:59郑承熙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22年4期
关键词:驱动教学法信息技术

郑承熙

作者单位:河北省沧州市教育局石油分局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概念

实施任务型教学,首先要理解什么是任务。从字面上理解,任务即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从事的有目的的活动。教学中的任务是一项课堂活动。在任务型教学中,学生需要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要完成的学习任务必须与真实世界有千丝万缕的关联。任务驱动教学法也就是在教学中布置不同的任务,引导学生去进行探究学习,让学生通过完成不同的任务达到最终的教学目标。具体来讲,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在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完成既定任务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实际上是以应用为动力、以应用为目的、以应用为核心的教学方法。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下,教师为学生提供实践情境,引导学生围绕任务展开学习,让学生通过自身努力完成任务,在探索的过程中掌握学习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教师可以将任务驱动教学法与小组教学法相结合,将任务分给小组,让小组成员共同完成,培养学生互相协作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1]。

二、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任务设计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学会设置教学任务,要在认真分析教材和学生具体实际的基础上,设计不同阶段的不同任务,引导学生深读教材,学会分析问题、处理问题。设计任务前,教师应先熟练掌握教材,对全班每一个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充分的了解,把握学生的认知特点,根据学生的思维水平和理解分析能力设计学生感兴趣的、有价值的任务。教师在设计任务时,要紧扣教学目标,层层深入地设计教学任务,按照复杂度和关联度对任务进行分级,设计一个大任务,再把这个大任务分为一个个小任务(或者叫“子任务”)。例如,在讲解网页制作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个制作精美的网页,让学生通过模仿,完成一个网页的制作。制作这个网页是一个大任务,每一个步骤是一个个小任务,教师要先引导学生将这个大任务分解成一个个较小的任务,可通过讲解、示范操作引导学生完成。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实施任务教学法,可以按照下列流程来进行:首先,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学习情况,设计不同阶段的不同任务;其次,向学生讲解完成任务的技巧和方法;再次,将学生分组,以小组形式完成教学任务;最后,汇总小结。

(一)创设特定情境,设计学生能完成的教学任务

创设情境、设计任务之前,首先要明确任务学习的目的、信息技术教学目标,明确通过任务教师想教什么内容、学生要学会什么技能以及学生对技能的掌握要达到什么样的程度。在设计任务的过程中,教师要先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利用所学知识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并且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能够自我学习,提升自学能力。其次,教师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特定的学习情境,组织学生进行设备现场的参观、网络资料的观看、拓扑图的研究等,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让学生从内心产生主动探究问题、完成任务的意识。教师应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知道要学什么,引导学生围绕任务去思考、探究,帮助学生准备完成任务所需的各种资料和各种设备。

(二)讲解完成任务的技巧和方法,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

任务驱动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自我探究、协作学习的能力,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搜集完成任务所需的资料,让学生知道从哪里获取这些资料,用何种手段和方法去获取,如何利用这些资料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网络上有着丰富的小学信息技术资料,如何去寻找这些资料并加以灵活运用呢?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应该让学生先阅读教材,然后结合任务,分析完成任务需要采用哪些方法和步骤,引导学生通过网络来获取相关资料,选取符合要求的资源来完成任务。

(三)分组讨论,让小组分解任务,逐步得到结论

任务的完成离不开合作,合作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学习方式,小组间的合作是学生完成任务的内在动力。教师可以将任务驱动教学法与小组教学法相结合,将任务分给各小组,让学生分组讨论,把教师布置的任务转化成各种子任务,让学生结合子任务来探究学习,从而达到完成任务的目的,最终实现总的教学目标。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写出子任务的具体实施方案,将子任务进一步分解成若干个二级、三级、四级子任务,进一步细化任务。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各项子任务后,得出结论,对得出的结论进行分析阐述。各个小组成员之间也可以进行交流,沟通遇到的问题,在互相的学习中来提高自身完成任务的技巧和能力。

(四)对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怎样才能知道学生的探究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呢?这就需要对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价,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评价的标准可以是多元化的,包括知识与技能、方法和措施、结果与过程等。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完成任务时的态度是否积极主动、采取的方法是否得当合理、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等维度对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在评价方式上,可以采用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学生自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引导学生分析总结评价结果,从而为后面的学习提供参考。

三、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应遵循的原则

(一)趣味性原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所学的内容或者要完成的任务感兴趣,才会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和探究,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圆满地完成任务。由此可见,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非常重要。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要设计有趣的任务,采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能促使学习效率得到提高。如果设计的任务很有趣,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层层推进原则

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因材施教,布置不同的任务,将复杂的任务分解成若干个简易的子任务。这样不但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还能让学生主动积极地思考完成任务的方法,从而达到完成任务的目的。

(三)与现实对接原则

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指导学生学会应用信息技术,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这要求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要注重锻炼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能力,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可以结合具体实际,布置不同的任务来引导学生去探究教学方法,让学生认识到信息技术的价值和作用,将理论知识运用到现实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2]。

四、基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策略

(一)设置具有可行性和实用性的学习任务

教师布置的任务要符合学生实际,难易适中,这样才可能使学生在轻松完成任务时收获成功的喜悦。如果设置的任务难度过大,不具有可行性,就不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任务的实用性主要指完成任务能够对学生的成才成人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能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保证设计的任务具有可行性和实用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完成任务。

(二)设置短期任务与长期任务

教师可以把任务分成长期任务和短期任务,设置一个长期任务,然后引导学生在不同阶段完成不同的短期任务,最终完成长期任务。这样可以不断激发学生完成任务的热情,使学生在一次次完成短期任务的过程中产生成就感,促使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目标,提升学习效果。

(三)从学生实际出发设计教学任务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教师布置学习任务时,也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因材施教,布置难易适中的任务,让学生在不同时期完成不同难度的任务,同时学会将一个任务分解成若干个子任务。教师在布置任务时,要考虑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任务,让每个学生都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获得快乐。这样,学生就会很愉快地接受教师之后布置的任务,有兴趣去完成任务。在开展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明确学习的主体,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工作,将课堂还给学生。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要耐心、认真地指点学生,用自己的谆谆教诲让学生重获信心。当学生丧失学习兴趣时,教师要创设趣味性十足的教学情境,用循循善诱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学生天马行空的观点,教师不能嘲讽批评,而应对其观点进行分析、讨论、拓展、延伸,巧妙地将知识传输给学生。而想要做好上述工作,小学信息技术教师需要有出色的专业能力和较高的教学素养,不断磨炼自己的能力,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认真履行教师的职责和义务。

(四)发挥教师在任务驱动教学中的引导作用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是教学的主体,教师讲,学生听,学生被动地接受教育,这非常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指导下的任务驱动教学,对传统的教学观念进行了颠覆,改变了传统的师生角色,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下,学生在课堂中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中主要发挥组织、引导作用,学生被看作知识建构过程的积极参与者,需要主动利用学习材料来完成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用不同的方法完成学习任务,学生的知识水平、思维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得到极大提升。教师在设计教学任务时,要以学生为主体,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考虑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任务,结合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需求给予学生引导。信息技术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在开展该课程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重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五)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

应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从多角度合理、科学地评价学生任务完成情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使其更好地进行学习探究。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下,应丰富评价指标,促进评价主体多元化,增强评价的科学性。教师可以针对评价结果,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策略,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对于任务完成得不理想的学生,可以给他们布置一些较为简单的任务,让他们在课下完成;对于对信息技术有着浓厚兴趣的学生,可以给他们布置一些具有一定难度的教学任务。

总之,新时代对于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自身的能力与业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稳步推进,为了紧跟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步伐,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师应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形式,设计具有可行性和实用性的教学任务,设置短期任务与长期任务,从学生实际出发设计教学任务,充分发挥自身在任务驱动教学中引导作用,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时应遵循一定的原则,即趣味性原则、层层推进原则、与现实对接原则。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笔者对于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进行了反思,认为顺利开展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打造高质量的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是十分不易的,要想给孩子一碗水,教师心里首先要有一片海,必须加倍努力,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信息技术教师。为了上好每一节课,教师必须拥有创新意识,了解新课程改革要求,真正吃透新课程改革的特色、精髓。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忘初心,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更新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质量,开辟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新天地!

猜你喜欢
驱动教学法信息技术
基于模糊PI控制的驱动防滑仿真系统分析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屈宏斌:未来五年,双轮驱动,砥砺前行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轨旁ATC系统门控柜接收/驱动板改造
高中数学实践教学法的创新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