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东营市实验中学 赵延丽
所谓的“慢教育”,是指将教育融入日常生活中,进行润物细无声的一种教育.这种教育方式不再以知识的考核为主要目标,而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教学目标.学生在“慢教育”中逐渐形成良好的想象力、思维能力、学科素养,使得知识的学习建立在良好品质的基础上.张文质先生提出教育是“精工慢活儿”的教育理念,他认为教育是贯穿于一个人生命的慢艺术.鉴于此,笔者就如何回归简单、自然的“慢教育”,让学生的思维跟上课堂节奏,谈几点看法.
数学基础教学包括概念、定理、法则等内容的教学.放眼时下,仍有不少教师为了所谓的“高效”,让学生直接背诵基础性的数学知识,这是以透支学生的兴趣来获得的“高效”,这种方式在增加学生负担的同时,将学生的天赋、爱好等都消磨一空.
基础的概念、公式、法则或定理等都是从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实例中逐渐发现、概括、抽象而形成的.只有带领学生亲身体验这些概念、公式等的形成过程,学生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将这些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认知结构,而这个内化过程需要经历一个过程.因此,在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学中,应放慢教学脚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
案例1:“勾股定理”的概念教学.
教师在电子白板上播放一幢大楼的三楼着火的视频,已知楼层高为3米,云梯长为6.5米,若梯子下端与楼之间的距离为2.5米,请问:云梯能否到达灭火点?
在学生讨论以上情境的基础上,将这个生活实际问题抽象成直角三角形求边的问题.本题就是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条边,求第三条边的长度.在此基础上,引入“勾股定理”的概念.
鼓励学生探究等腰直角三角形三条边之间存在的特定关系,并写出探究和证明过程.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探究一般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是否也满足以上的特定关系,采用分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这个定理的证明,以强化概念,构建新知.
教师巧妙地运用生活常识引出勾股定理这个重要的知识,在学生产生一定的学习兴趣时自然地导入概念,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证明,深化对概念的认识.整个教学过程紧凑又条理清晰,学生在慢教育中观察、发现、猜想、推导出新的概念,并将新的概念内化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整个过程自然、流畅、合理,又有显著的教学成效,很好地诠释了“慢教育”的理念,让学生的思维跟上整个教学节奏.
教学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困惑:例题讲了一遍又一遍,重点知识强调了又强调,学生也能独立完成例题的解题过程.但遇到考试或做作业时,不少学生却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错误.深究其原因,关键在于学生并没有完全理解与掌握解题思想与方法,更谈不上灵活运用.因此,教师在例题教学时,应放慢脚步,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与空间来消化与吸收相应的解题方法与思想,同时达到灵活运用、举一反三的目的.
案例2:如图1所示,这是一个由多个小正方形组成的矩形,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三角形ABC的顶点在均格点上.
图1
(1)△ABC是一个什么三角形?
(2)△ABC的面积是多少?
部分学生看到本题,觉得解题难度不大,但也有部分学生感到颇有难度,有种无从下手的感觉.为此,笔者没有直接将解题方法呈现给学生,而是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让学生由浅入深地感知解题的过程与思路.
问题1:本题大概涉及哪些图形?
问题2:本题要判断△ABC是一个怎样的图形,其本质分类指什么?(锐角、直角或钝角)
问题3:本题提供的最关键的数量是什么?(方格的边长)
问题4:要判断一个三角形的形状,可从哪些条件入手?(边长和角)
问题5:对于本题,应选择哪个条件进行判断?(根据方格求边长)
问题6:此题还给我们呈现什么信息?(直观条件、隐含条件等,不可遗漏)
问题7:本题的求解是否有困难?
学生在逐渐深入的问题串中拓展了数学思维,原本觉得问题比较难的学生,通过一个个问题的突破,猛然间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例题最重要的作用就是示范性,若教师在学生感到困惑时,直接给出解题方法,学生永远都形成不了自主探索的能力.因此,教师放慢教学的脚步,让学生一步步深入理解解题方法,获得解题办法的同时,还获得举一反三的解题能力.
复习教学是帮助学生巩固、掌握与梳理知识的过程,通过复习教学,能使所学知识变得更加系统化.一般的复习教学是将知识点进行分类梳理、查漏补缺的过程,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脉络,形成系统的数学体系.因此,教师在复习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放慢教学进度,让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学有所得,达到以点带面、优化教学的效果.
案例3:“特殊平行四边形”的复习教学.
复习课的关键点是理清知识体系,让学生能将所学知识融入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特殊平行四边形的复习是一项重点内容,教师在例题讲解时可放慢教学脚步,通过素材的反复利用,实现学生思维的发展与解题能力的提升.
原题:请在图2中填入适当的图形名称(矩形、菱形、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
图2
学生经思考与分析后获得图3这个答案,为了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此题的教学并没有就此结束,而是在学生获得答案的基础上,继续深化知识的宽度与深度,以拓展学生的视野,达到灵活运用、融会贯通的地步.因此,教师提出以下几个问题,供学生分析与思考:
图3
问题1:观察图3,我们能看出矩形和菱形都属于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的范畴,请大家说说它们的特殊性表现在哪儿,同时说说菱形和矩形的性质.
问题2:观察图3,可以看出正方形既属于矩形又属于菱形,所以正方形同时具有矩形与菱形的性质,请归纳正方形的性质有哪些.
问题3:我们既然已经知道这几个特殊图形的性质,那么,我们该怎么辨别矩形、菱形与正方形呢?
分析:从图3中能一目了然地看出这几种特殊图形之间的关系,从图形性质方面看,矩形、菱形与正方形具有了一般平行四边形所拥有的所有性质,还具备一些特殊的性质.因此,这几个图形比平行四边形更加特殊.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清这里面的关系,教师应放慢复习的脚步,让学生一步一个脚印地掌握每个特点,这样才能优化教学效果,提升解题能力.为了让学生更进一步了解这部分知识,教师可继续提出以下问题.
问题4:观察图3,请大家提一两个你们觉得存在疑惑的问题.
问题5:将四边形以一个大圆表示,这个圆应该在哪个位置呢?
顺着教师的问题,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的内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学生经思考与分析后获得结论(见图4).
图4
知识点多而杂是复习课的主要特征,想要在短短的一节课中掌握那么多零碎的知识,是件不容易的事情.课程进度过快,会让学生感到囫囵吞枣,难以消化;课程进度过慢,又来不及.因此,教师只有做到有节奏感地放慢教学脚步,用一根主线将各种知识点串联于一体,才能实现知识的整合,使得复习课堂更加高效.
总之,慢教育并不是毫无头绪的慢节奏教学,而是一种深耕细作,使得学生深入问题的本质理解知识的内涵.耐心是促使学生成长的生命线,每个人的成长过程都是不断进行自我认同、调节与控制的过程.作为教师,应在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精心呵护学生的需求,让学生的思维紧跟课堂的节奏,使得慢教育的课堂孕育生命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