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中山市东区远洋学校 邓 婷
20世纪90年代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提出,最能够直接影响国家经济发展的关键学科领域就是STEM,其随后发展为STEAM.项目式学习是STEAM课程开展的一种重要模式.具体是指:给学生安排围绕项目的真实学习任务,使其综合各学科知识,在合作学习的环境下,设计并实施一系列探究活动,并把探究成果进行表达和交流的教学模式.[1]数学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在许多方面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2]以项目式学习开展初中数学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与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人教版教材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学习目标共有五项,其中三项是:结合实例进一步体会有序数对可以表示物体的位置;能建立恰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体会平面直角坐标系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在平面上,能用方向和距离刻画两个物体的相对位置.这三项学习目标正好对应表示物体位置时常用的三种方法:有序数对、坐标、方向加距离.为了让学生掌握在具体情境中描述物体的位置,笔者结合数学、地理、美术三个学科,开展了主题为“探究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的项目式学习.
通过针对教室、校园、家这三个熟悉的情境设置问题,让学生掌握表示物体位置时常用的三种方法:有序数对、坐标、方向加距离.在开展项目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
让学生经历测量、计算、阅读地图、绘制地图等过程,从中感受地图中包含的数学基础、符号系统及文字标注的作用,培养良好的地理素养.
让学生经历对课桌模型、校园模型的制作及摆放的过程,积累视觉、触觉等多感官的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培养基本的美术素养.
问题1:以下座位的同学担任本次项目式学习课程的小组长:
(1,5),(2,4),(3,1),(4,2),(5,3).
根据我们教室座位的摆放图,你能找到老师指的是哪些同学吗?
设计意图:以用教室里的座位确定担任小组长的学生为背景,激发学生探讨问题的兴趣.让学生经历制作课桌模型并摆放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问题2:在排数与列数的先后顺序没有约定的情况下,能不能确定担任小组长的同学?
设计意图:以用教室里的座位确定担任小组长的学生为背景,让学生经历制作课桌模型并摆放,再用有序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过程,感受有序数对的“有序性”.同时,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用有序数对表示位置时约定顺序的必要性.
问题3:当教室里课桌的摆放方式发生变化时,如何用有序数对表示位置?
设计意图:各小组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结合一定的想象,对课桌模型进行不同的摆放,针对每一种摆放给出对应的表示约定,再得出表示位置的方法.让学生会根据具体情境,灵活运用有序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问题4:学会了如何用有序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后,请大家做一个有心人,注意观察和发现生活中可以用有序数对表示位置的场景.例如,很多餐厅,当坐不同位置的客人点单时,为了保证工作人员上菜时不出错,他们是怎样处理的?
设计意图:每个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用数学的眼光看待餐厅里桌子的编号.让学生认识到数学是与生活联系在一起的,在生活中应用很广泛.
问题1:下面是东区远洋学校的平面示意图(图略),你知道怎样用坐标表示各个建筑物的位置吗?
设计意图:校园是学生很熟悉的环境,但是对于每个建筑的具体位置及距离,大家不一定清楚.这个活动可以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会用所学习的课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问题2:绘制校园平面图,在制作模型图时,步骤是什么?每一步如何开展?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实地测量校园里建筑物距离的过程,并确定比例尺,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用坐标表示建筑物的位置,再制作校园模型.让学生学会在具体情境中用坐标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本任务由5个小组合作完成,分享阶段,让每个小组总结自己在进行实地测量时采取的是什么方法,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有什么感想.
问题1:从家到学校的路线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你能画出包含家和学校的地图吗?你知道自己的家相对于学校的位置吗?
师生活动:教师给学生展示中山市地图,带学生认识地图,了解地图的构图要素.
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认识地图,读懂地图,为绘制包含家和学校的地图做铺垫.
问题2:绘制包含家和学校的地图需要哪些步骤?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阅读中山市地图,再根据中山市地图绘制包含自己家与学校的地图,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阅读和使用地图及绘制地图的素养.接着让学生用方向和距离描述家相对于学校的位置.最后,根据自己家的实际情况制定一周的上学出行计划.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学会合理安排时间,懂得用数学的思维思考、分析并解决问题.
最后小组展示环节,每个小组选取两个学生,向大家展示包含自己家和学校的地图,并用具体方向和距离表示家相对于学校的位置.
本案例的三个任务选取的教室、学校、家三个场景都是学生熟悉的,这三个场景由小到大,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也逐步提升.本次项目式学习,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问题,体会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不足之处在于学生完成任务时发挥不够充分.建议在开展项目时,可以提前布置一些具体的任务,同时增加第三个任务的课时时间,保证学生有更充足的时间绘制地图,感受地图中蕴含的方向和距离.同时丰富评价方式,及时把握学生的学习状况,让项目学习达到更好的效果.
项目式学习是以真实问题为任务驱动,所以选取恰当的问题很重要.选取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问题解决过程中,要促使学生利用跨学科知识,以达到提高他们整合分割化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本案例中,所用到的数学知识是七年级下册教材内容,地理知识是七年级上册教材内容,美术知识是七年级上册教材内容,符合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水平.
项目式学习需要学生融合各学科知识,但是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要能提炼出解决问题所需要的学科知识本质.在理解和掌握知识本质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例如,本案例中,数学核心知识是三种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地理核心知识是地图的阅读与使用,美术核心知识是构图和模型设计.